八年级物理一日一练:3.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解:A、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属光的折射现象,故A错误;
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C错误;
D、景物水中形成“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2.解:水中的云、白塔、绿树都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从上面看时,会感到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是鱼的虚像;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距等于像距,云到水面的距离最远,故云的像到水面的距离较大,故A正确,B错误;
白塔、绿树都靠近水面,与水面的距离较小,故所成的像到水面距离较小,故CD错误。
故选:A。
3.解:A、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鸟巢在水中形成的倒影,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
C、人透过水球成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
D、水中的勺柄好像在水面处折弯了,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4.解:A、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属于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B不符合题意。
C、池水看起来“浅”,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解:树木在水中倒影,是因为来自岸上树木的光线斜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
入眼睛,所以才能观察到对岸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故B正确,
ACD、图中光线来自水中,且光是直线传播或发生光的折射,故ACD错误。
故选:B。
6.解:根据题意可知,使用平面镜是为了让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即反射光线是竖直向下的;所以,作图过程中的第一个步骤应该是过入射点作竖直向下的反射光线;
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法线正好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所以第二步作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即为法线;
由于法线垂直于镜面,所以第三步作出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故选:B。
7.解:A、黑板反光是由于黑板表面比较光滑,光在这里发生了镜面反射,故A错误;
B、水中倒影属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
C、树下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时,通过树叶间的缝隙形成的像,故C正确;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水珠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A。
8.解:粗糙的白布表面凹凸不平,白布把射来的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但光线本身并不会弯曲,这样使人从四面八方看到银幕上的像,这种反射属于漫反射。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9.解:(1)物理教材本身不会发光,故不是光源,不会发出光线,故A错误;
(2)教材的表面凹凸不平,光照在上面发生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是向着四面八方的,所以小明和小红从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它,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解:A、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因此如果甲同学从平面镜中正好看到乙同学的眼睛,乙同学一定同时能从该镜子中看到甲同学的眼睛,故A正确;
B、晚间看见穿流的人群、霓虹灯,属于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不能说明光路可逆,故B错误;
C、“日食”和“月食”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能说明光路可逆,故C错误;
D、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是光的折射现象,不能说明光路可逆,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1.解:小明从汽车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由于光路是可逆的,此时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一定也能看见小明;
后视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所以小明在后视镜里看到的驾驶员的像是虚像;
小汽车的外型是流线型,类似于飞机机翼,当汽车高速行驶时,汽车的上表面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表面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汽车受到向上的压强差,从而产生向上的升力,则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将减小。
故答案为:一定;虚;变小。
12.解:如果一个光路中的入射光线变成反射光线,则原来的反射光线就变成入射光线,这种现象就叫做光路的可逆性。
因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如果你在一块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同学的眼睛,不管这个镜子有多小,只要你在这块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同学的眼睛,那么的你同学也会从镜中看到你的眼睛。
故答案为:会;光路是可逆的。
13.解:根据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既然乙的眼睛反射出的光线能经过平面镜的反射后进入甲的眼睛,那么逆着这束光线,光路仍然是成立的,也就是从甲的眼睛反射出的光线经平面镜的反射后会进入乙的眼睛,所以乙一定能看到甲的眼睛。
故答案为:一定能;光路是可逆的。
14.解: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让光线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向镜面,可以看到有光线从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这表明,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都遵从;反射光线将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
15.解: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因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此可知,原来的入射光线成为反射光线,甲同学从一块平面镜中看到乙同学的眼睛,乙同学也可以从该平面镜中看的甲同学的眼睛。
故答案为:可逆;可以。
16.解:一束平行光射到光滑物体表面时,反射光束仍然是互相平行的,这种反射就叫做镜面反射;如甲图,其反射面的特点是平滑的(或光滑的);
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如乙图;
漫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例如:坐在教室里能从不同角度看到黑板上的字。
故答案为:乙;坐在教室里能从不同角度看到黑板上的字。
三.作图题(共3小题)
17.解: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即为像的位置,再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光源S的位置,并连接S与两个反射点画出两条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18.解:过镜面作出帽子顶点S的对称点S′,即为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与小丑左边的眼睛,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O到左边眼睛的连线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19.解:先过反射点垂直反射面作出法线,并求得入射角为90°﹣30°=60°,所以反射角也为60°;
再在法线的另一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如图: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0.解:(1)EO与垂直镜面的直线ON的夹角i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2)由表中数据可知,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变大时,反射角也增大,故光线OF远离直线ON。
(3)当两块硬纸板在一个平面内时,看以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将硬纸板F向后折转一个角度后,看不到反射光线,由此说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4)黑板上的字是为了各个方向的同学都能看见,所以光照到上面是发生了漫反射。
故答案为:(1)入射角;(2)等于;远离;(3)不能;同一;(4)漫反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