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医疗健康“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全民健身行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市医疗健康“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全民健身行动
一、推进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突出市属医院专科特色与优势,全面加强市属医疗专科建设、人才建设、质量控制、精细管理等内涵建设,提高优质医疗资源供给能力水平,打造一批全省一流的高水平医院和优势特色专科。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福州市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国家试点建设。

加快建设区域互联网医院服务平台,结合“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实施方案,推进医疗健康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强化市属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数据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构建区域影像及影像大数据平台、“多码融合”应用平台等一批区域平台。

鼓励综合性医院向周边县(市)区疏导慢性病、康复等专科病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

强化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鼓励以县(市)区医院为龙头,整合区域内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资源,提高现有医疗资源有效利用率。

完善基层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实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为常见病和慢
性病患者复诊提供线上医疗服务。

全面升级基层卫生信息化体系,实施“智慧村医”工程,在全市行政村中实现智能公共卫生和监管服务全覆盖。

力争到2025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7张,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达3。

8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80岁。

二、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建立完善平战结合、医防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疾病监测防控能力。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健康监测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水平,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

加强疾病检验检测和应急快速检测技术平台建设,统筹推进市疾控中心新址、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感染楼规划建设,建设大区域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能力,打造全省领先的国家疫情防控基地与应急救治基地。

构建分级分层分流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扩大传染病集中收治容量,建设可转换病区,提升重症监护病区(ICU)接纳能力。

增加应急救治物资储备,争创国家医疗战略储备基地。

探索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医疗机构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的机制,加强部门间、区域间、军地间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协调联动机制。

构建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保障体系,推动中医药事业全面传承创新发展,加快中医龙头医院建设,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
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

建立中西医高效协同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机制,发挥中医药保健、康复方面优势。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集成改革
强化“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扎实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迈向全联深动,增强医改集成化、体系化、协同化。

深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综合改革,健全完善公立医院编制、人事、薪酬、补偿投入等长效保障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增强市县公立医院发展动力和活力。

实施市属医院“培强、培优、培育”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强医学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

建立完善科学合理、动态灵敏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与调整机制,重点调整提高诊疗、手术、护理、中医类、康复治疗类等体现技术劳务价值高的项目和高难度医疗技术项目价格,优化公立医院收入结构。

推进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收付费方式改革,引导医院主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

推动医药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治好病的健康需求。

四、实施全民健身行动
优化全民健身设施布局。

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将工业厂房、商业用房、仓储用房等既有建筑及屋顶、地下室等空间建设改造成体育设施。

充分利用商业综合体楼顶等闲置空间,建设“夜色体育场”等健身场所。

科学利用内河岸边、高架桥下等空闲地,增设体育休闲设施。

合理利用公园绿地等建设足球场、
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体育设施。

继续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推动社区健身中心和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建设。

强化居民聚居区域公园建设规划,提升公园健身场所功能。

打造沿江沿河、内河两岸安全舒适的“亲水廊道”,不断完善“城市慢行系统”,实现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农村公共体育设施、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五个全覆盖”。

“十四五”末,实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

6平方米,群众体育年人均事业经费6元以上。

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依托新年登高、十万人健步行、环福州永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华龙舟大赛、福州国际马拉松赛、鼓岭精英越野赛等知名赛事,打响全民健身福州品牌。

依托戴云山、鹫峰山森林步道和福道(城市森林步道)举办健身活动,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

加强对市民日常健身活动的服务管理,引导广场舞等健身活动有序开展,保持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量、人均场地面积两个走在全国前列。

(T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