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阅读材料---现代诗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下期语文阅读材料六——诗歌专题
食指及其诗歌
一、食指简介
食指,本名郭路生(1948—),山东鱼台人。

朦胧诗代表人物,被当代诗坛誉为“朦胧诗鼻祖”。

高中毕业。

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

当朦胧诗的主将们还处于蒙昧之中,食指已写出了划时代的篇章。

他的作品基本上遵从了四行一节,在轻重音不断变化中求得感人效果的传统方式,以语言的时间艺术,与中国画式的空间艺术相结合,实现了他所反复讲述的"我的诗是一面窗户,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艺术追求。

他的诗是质朴的,没有华而不实的语言。

二、诗歌作品
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1)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2),当灰烬的余烟(3)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4)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5)化为深秋的露水(6),当我的鲜花(7)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8),
在凄凉的大地(9)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10),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11),摇曳着曙光(12)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13)——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14),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15),那无数次地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词语注释
1、蜘蛛网:黑暗的势力。

在生活中,“蜘蛛网”出现在人的活动长久消失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落满灰尘,给人以黑暗或者灰暗的色调,且毫无生机,死气沉沉;而“网”这一意象中心语带给人的切身感受是全身性的“束缚”,所以诗句中用了一个词叫“查封”,显然是对“束缚”这一意象信息的象征性提升。

所以“蜘蛛网”这一意象蕴含着“灰色调”、“毫无生机”、“给人以束缚”这样三个符合语境的信息。

2、我的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之所以把“我的炉台”作为一个意象,是因为“我的”二字的加入更符合对“意象”的定义: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相信未来》写于北方,食指也是北方人,在东三省,公历十月一日就要下雪,取暖是北方人非常日常的生活方式之一。

在没有暖气供应的时候,炉子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取暖的工具,带给人的是一种日常的普世的温暖。

故“我的炉台”可以理解为带给“我”内心以温暖的一切生活,进而转化性的理解为“我”内心对生活的热情、希望甚至理想。

而这一切,都被现实中“灰暗的”、“毫无生机”且到处“给人以束缚”的外在社会给无情地“查封”了。

3、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灰烬”和“灰烬的余烟”带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灰烬”是静态的,黑沉沉的死寂;“灰烬的余烟”中心语在“余烟”,它是动态的,从“灰烬”之中袅袅升起,带给人以些微的动感和可能燃烧的希望,所以“灰烬的余烟”显示着死寂之中的希望。

虽然生活有如“灰烬”般的死寂,但依然有“余烟”般的“叹息”显示着生命尚存的气息和希望。

4、美丽的雪花:指纯洁与质朴。

“雪花”在诗人内心首先是“美丽的”,构成心灵上的亮色和愉悦;其次,“雪花”的洁白和“蜘蛛网”的灰色调以及“灰烬”的黑色调构成色彩上的强烈对比,带给人以愉悦和乐观的情绪,给人以希望。

再次,雪花可以覆盖肮脏的大地,让整个世界焕然一新,给人一个崭新的未来。

5、紫葡萄:成熟的果实。

“葡萄”是夏季里甜蜜的收获,最成熟的葡萄是紫色的,所以可以说“紫葡萄”是人生命力旺盛时最甜蜜的收获。

同时,紫色也是一种高贵的生命的颜色,这种高贵源自于苦难中不屈不挠的顽强的生命力。

诗人写《相信未来》时二十岁,时值生命力旺盛而有
才华的季节,《相信未来》这首诗本身就是诗人在这个人生季节里最美的收获,同时诗人也在人生的困境和磨难中生存着,所以这里两种关于紫色的分析都与诗人的写作语境相吻合。

6、深秋的露水:失望的情感。

秋主肃杀之气,“深秋”更是万物衰败的季节,“露水”虽然清纯,但对生命的滋养实在有限,在这个肃杀的季节,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可以抹杀它的存在,极易消逝。

所以“深秋的露水”象征极易消逝的事物甚至人脆弱的存在以与“紫葡萄”的内涵相照应。

7、我的鲜花:美好的情感。

“鲜花”在“情怀”的暗示下自然的指向了成功、荣誉以及获得它们的机会或者平台,“我的鲜花”指原本属于“我”的或者我原本应该有的机会、荣誉、成功等现实中都成了“别人”的了。

8、凝霜的枯藤:遭受不幸,但有任性的不屈精神。

“枯藤”顾名思义指枯干的绝无生命力的藤,“凝霜”虽已无法滋养枯藤的生命,但诗人选择“凝霜”的“枯藤”来书写很好的表明了他内心的“固执”——固执于生命的希望,哪怕非常的微茫。

9、凄凉的大地:黑暗的现实。

“大地”是永远的母体,是永远的诞生和死亡之所。

尽管在现实中“凄凉”,但反动的必将速朽死亡,正义的必将重见光明,大地的生命力是无法抹杀的。

10、天边的排浪:象征着时代的暗流。

以作者所处的时代(1968年),可理解为时代的潮流曙光:象征希望。

排浪,定语是“涌向天边的”,这是一种无限的气势和力量。

11、大海:定语是“托住太阳的”,这是一种雄浑博大的气度和胸怀。

12、曙(shǔ)光:即清晨阳光。

阳光是万物生长的生命之源,而“清晨”的阳光又暗示了黑暗的过去和黎明的到来。

诗人“摇曳”着这清晨的阳光,有着对美好生命力的确信,有着对黑暗时光必将消亡的确信。

13、人们的眼睛: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这是“未来”的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即诗人相信未来的人们具有一种拨开历史迷雾的理性。

14、腐烂的皮肉:指“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在与后面的“脊骨”相对照之后可以知道,这些惆怅、苦痛是表面的创伤、暂时的困难。

又指我们保守的思想。

15、我们的脊(jǐ)骨:执着的追求和坚守的精神。

指“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脊骨”支撑着人的躯体,一般用来象征一个民族的脊梁。

在这里内化为一个群体“我们”的精神支柱,而这些精神上的“探索”无疑也是对一个处在困境中民族出路的探索。

诗人相信“未来”的人们会用历史的理性对他们受到的伤害、有益的探索“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2]
创作背景
《相信未来》这首诗是当时批判现实的代表作,写于1968年,正值“文革”处狂热的巅峰时期,诗人在经历了初期的盲动,被政治浪潮冲向农村“广阔天地”之后,对这场政治运动已有了一些较为清醒的看法,特别是对“文革”中个人命运的遭遇有了切身的感受,曾经有过的热烈、单纯的理想遭到了狂风暴雨的冲刷。

内心充满了失落、迷茫和悲哀,但他又不甘于轻易地放弃理
想和希望,于是。

希望与绝望的剧烈冲突,经由他的笔流淌出来。

在这样一个混乱、迷惘的年代,诗人和有相同境遇的人深深感到命运的悲剧性,随即写下这首诗来自我鼓励,恪守自己对明天的承诺。

[4-5]
热爱生命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像攀附的葛藤,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
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
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

那请去墓地寻找我的碑文,
上面仍刻着:热爱生命。

我下决心:用痛苦来做砝码,
我有信心:以人生去做天秤。

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
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

的确,我十分珍爱属于我的
那条曲曲弯弯的荒草野径,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
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

我流浪儿般的赤着双脚走来,
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
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我乞丐似地光着脊背走去,
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这使我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但我有着向旧势力挑战的个性,虽是历经挫败,我绝不轻从。

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
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
热爱生命是郭路生诗歌。

描述了诗人对生命的崇敬,告诫读者对生命要敬畏。

北岛及其诗歌
一、北岛简介
北岛(1949年8月2日—),原名赵振开,“北岛”是诗人芒克给他取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湖州。

中国当代诗人、作家,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是民间诗歌刊物《今天》的创办者。

北岛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定居香港。

著有诗集《陌生的海滩》《北岛诗选》《在天涯》《午夜歌手》,散文集《蓝房子》《午夜之门》《时间的玫瑰》《青灯》和小说《波动》等,代表诗作有《回答》《一切》,作品被译成20余种文字。

二、北岛诗歌
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愤之极的冷峻,以坚定的口吻表达了对暴力世界的怀疑。

《回答》创作于1976年清明前后,初刊于《今天》。

后作为第一首公开发表的朦胧诗,刊载于《诗刊》1979年第3期。

此时的诗人在地下进行着诗歌创作,和一些朋友一起自费编辑出版诗刊《今天》。

《回答》是对诗人所经历的“文化大革命”那个荒谬、罪恶现实社会进行披露、怀疑和挑战。

汪国真及其作品 一、作者简介
汪国真(1956-2015),男,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当代诗人、书画家。

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

[1] 1984年发表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1985年起将业余时间集中于诗歌创作,期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

1990年开始,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掀起一股“汪国真热”。

2015年4月26日凌晨两点十分,汪国真去世,享年59岁。

[2] 4月30日,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二、诗人名句
1、在这个年龄什么都值得记忆无论哪一个季节走来都是难忘的花期在这个年龄生长很多幻想也生长很多忧郁渴望像一株健硕的昙花一朵朵醒来又一朵朵睡去在这个年龄要哭你就尽情地哭要笑你就尽情地笑在这个年龄不必太含蓄——汪国真
2、看海和出海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一种是把眼睛给了海,一种是把生命给了海——汪国

3、爱,不要成为囚不要为了你的惬意便取缔了别人的自由得不到总是最好的太多了又怎能消受——汪国真
4、为了寻找你,我已经是伤痕累累。

——汪国真《心中的玫瑰》
5、江水奔流长又卷夕阳映树红万片握你的手如握晚风凭黄昏任驱遣——汪国真《春日心语》
6、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汪国真《热爱生命》
7、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便勇敢的吐露忠诚。

——汪国真
8、我想忘记你一个人向远方走去或许,路上会邀上个伴与我同行或许,永远是落叶时节最后那场冷雨——汪国真
9、只记得花开碧树可曾顾衾冷锦疏最难忘应是来时路那会儿身影不斜也扶到如今凭谁问甘苦梦中事笑是真笑哭是真哭——汪国真《在梦里,我遇见了你》
10、原想这一次远游就能忘记你秀美的双眸就能剪断丝丝缕缕的情愫和秋风也吹不落的忧愁谁曾想到头来山河依旧爱也依旧你的身影刚在身后又到前头——汪国真《剪不断的情愫》
11、命运可以走出冬天,记忆又怎能忘却严寒。

春天是个流泪的季节,你别忘了打伞。

——汪国真
12、虚荣,很像一个绮丽的梦。

当你在梦中的时候,仿佛拥有了许多当梦醒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什么也没有。

——汪国真《汪国真哲思妙语》
13、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汪国真
14、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

——汪国真《生活》
15、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我是一座庄严思索的大山。

报我以幸福吗?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报我以挫折吗?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汪国真《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16、我宁静,是为了让思想活跃;我活泼,是为了让精神宁静。

——汪国真《宁静》
17、当欢笑淡成沉默,当信心变成失落,我走近梦想的脚步,是否依旧坚定执着;当笑颜流失在心的沙漠,当霜雪冰封了亲情承诺,我无奈的心中,是否依然碧绿鲜活。

有谁不渴望收获,有谁没有过苦涩,有谁不希望生命的枝头挂满丰硕,有谁愿意让希望变成梦中的花朵。

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

甩掉世俗的羁绊,没谁愿意,让一生在碌碌无为中度过。

整理你的行装,不同的起点,可以达到同样辉煌的终点。

人生没有对错,成功永远属于奋斗者。

——汪国真《生活》
18、我从眼睛里读懂了你你从话语里弄清了我含蓄是一种性格豪放是一种美德别对我说只有眼睛才是心灵的真正折射如果没有语言我们在孤寂中收获的只能是沉默……——汪国真《豪放是一种美德》
19、因为你的降临这一天成了一个美丽的日子从此世界便多了一抹诱人的色彩而我记忆的画屏上更添了许多美好的怀念似锦如织我亲爱的朋友请接受我深深的祝愿愿所有的欢乐都陪伴着你仰首是春俯首是秋愿所有的幸福都追随着你月圆是画月缺是诗——汪国真《祝愿》
20、炭也不能总是燃烧/日子平淡就好/有一种成功或许更重要/比如总不见老//何必翻云覆雨/何必勾心斗角/活得累怎么可能活得美妙//蚕儿做茧鸟儿做巢/人生贵在心儿能够逍遥//淡点名
淡点利/深了笑容浅了烦恼——汪国真
21、许诺是时间结出的松果松果尽管美妙谁能保证不会被季达权店街道节打落机会,凭自己争取命运,靠自己把握生命是自己的画板社区除草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着色——汪国真《许诺》
22、我们可以欺瞒别人通过美化环境这一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体验劳动的价值初的浪漫真是不达权店街道容易有人悲哀有人欣喜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汪国真《跨越自己》
威廉•华兹华斯及其作品
一、作者简介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曾当上桂冠诗人。

其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

他是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 [1],其诗句“朴素生活,高尚思考(plain living and high thinking)”被作为牛津大学基布尔学院的格言 [2]。

华兹华斯是“湖畔诗人”的领袖,在思想上有过大起大落——初期对法国大革命的热烈向往变成了后来遁迹于山水的自然崇拜,在诗艺上则实现了划时代的革新,以至有人称他为第一个现代诗人。

二、作品简介
The Solitary Reaper 孤独的割麦女
--William Wordsworth 威廉.华兹华斯
BEHOLD her, single in the field, 看,一个孤独的高原姑娘,
Yon solitary Highland Lass! 在远远的田野间收割,
Reaping and singing by herself; 一边割一边独自歌唱,
Stop here, or gently pass! 请你站住.或者俏悄走过!
Alone she cuts and binds the grain, 她独自把麦子割了又捆,
And sings a melancholy strain; 唱出无限悲凉的歌声,
O listen! for the Vale profound 屏息听吧!深广的谷地
Is overflowing with the sound. 已被歌声涨满而漫溢!
No Nightingale did ever chaunt 还从未有过夜莺百啭,
More welcome notes to weary bands 唱出过如此迷人的歌,
Of travellers in some shady haunt, 在沙漠中的绿荫间
Among Arabian sands: 抚慰过疲惫的旅客;
A voice so thrilling ne'er was heard 还从未有过杜鹃迎春,
In spring-time from the Cuckoo-bird, 声声啼得如此震动灵魂,
Breaking the silence of the seas 在遥远的赫布利底群岛
Among the farthest Hebrides. 打破过大海的寂寥。

Will no one tell me what she sings?-- 她唱什么,谁能告诉我?
Perhaps the plaintive numbers flow 忧伤的音符不断流涌,
For old, unhappy, far-off things, 是把遥远的不聿诉说?
And battles long ago: 是把古代的战争吟咏?
Or is it some more humble lay, 也许她的歌比较卑谦
Familiar matter of to-day? 只是唱今日平凡的悲欢
Some natural sorrow, loss, or pain, 只是唱自然的哀伤苦痛——
That has been, and may be again? 昨天经受过,明天又将重逢?
Whate'er the theme, the Maiden sang 姑娘唱什么,我猜不着,
As if her song could have no ending; 她的歌如流水永无尽头;
I saw her singing at her work, 只见她一边唱一边干活,
And o'er the sickle bending;―― 弯腰挥镰,操劳不休……
I listen'd, motionless and still; 我凝神不动,听她歌唱,
And, as I mounted up the hill, 然后,当我登上了山岗,
The music in my heart I bore, 尽管歌声早已不能听到,
Long after it was heard no more. 它却仍在我心头缭绕。

分析赏鉴
(一)以画面烘托歌声(二)以鸟声烘托歌声(三)以猜测烘托歌声
(四)以感受烘托歌声
开创性的诗歌风格1798年华兹华斯与人共同出版《抒情歌谣集》,宣告了浪漫主义新诗的诞生。

在1800年《抒情歌谣集》再版序言里,他详细地阐述了浪漫主义新诗的理论,提出了新的诗歌创作原则。

在《孤独的收割人》中,我们能体会到诗人注重观察和感受,吸取民歌传统,运用民间口语,描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反映人类的基本情感等,就是他的创作原则的具体体现。

他的诗取代了18世纪平板、矫揉造作的诗风,对雪莱、拜伦、济慈都有影响,为英国诗歌引进了新的内容和语言,开创了新的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