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区级联考】湖南省湘潭市2017届九年级学业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五月份)(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湘潭市初中毕业学业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卷
本试题共5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量90分钟,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答案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 这话给我们一个信息:西周统治者管理国家实行()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等级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2. 追求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A.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付。


B. “兼爱”“非攻”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仁者爱人”“以德为政”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诸子百家思想的主张。

联系已学知识可得出,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付。

”属于道家学派的主张;B“兼爱”“非攻”属于墨家学派的主张;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D“仁者爱人”“以德为政”属于儒家学派的主张。

故选B。

考点:百家争鸣。

点评: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其实质是“爱利百姓”,以“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

所以墨家的言论行动,皆以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为准绳。

本题还可改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其思想代表()
A.新兴地主利益
B.富商利益
C.奴隶主利益
D.平民利益
3. 北魏的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以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

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
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话④提倡与汉族联姻⑤发展经济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答案】A
【解析】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内容: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的姓氏,把皇族由拓跋氏改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⑦迁都洛阳。

根据这些内容可以判断,孝文帝纳汉妃属于第四项改革内容,改元姓为改革的第三项措施,赐汉衣为第二项措施,操胡语者“降爵黜官”为第一项措施,故答案选择A。

4. 学习隋唐历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个时代基本特征的是()
A. 文明初露曙光
B. 分裂奔向统一
C. 繁荣与开放
D. 国家陷入危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把握能力。

隋唐时期国力强盛,统治者采取开放国门的政策,国际间和国内各民族的交往日益频繁,“繁荣与开放”准确地概括了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

5. 如果你是下图中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
A. 熟读四书五经
B. 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
C. 在考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
D. 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明清朝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但是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思想。

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

6.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A. 地主阶级顽固派
B. 地主阶级洋务派
C. 资产阶级维新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提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洋务派掀起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洋务运动。

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

7. 2017年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90周年纪念年,江泽民同志曾为某纪念馆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请问此纪念馆是()
A. 南昌起义纪念馆
B. 八七会议纪念馆
C. 秋收起义纪念馆
D. 井冈山会师纪念馆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昌起义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军队的开始。

故南昌起义是军旗升起的地方,后来8月1日定为建军节。

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A。

8. 湘潭县某中学举行“重走长征路”活动课竞赛,张强同学准备在演讲活动中再现下列历史场景。

其中取材不当的是()
A. 四渡赤水河
B. 飞夺泸定桥
C. 翻越大雪山
D. 会师井冈山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路线的相关史实。

此题的关键词,考查红军长征的足迹,选择红军长征所走过的地方。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转战贵州,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长征胜利。

所以不当是答案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红军不怕远征难。

9. 从发源地来看,亚非文明古国的共同之处是()...
A. 以海洋为中心
B. 以大河流域为中心
C. 以大山为中心
D. 以城市为中心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开端的认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都是诞生在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腊文明是以海洋为中心。

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亚非文明古国是东方文明,以大河流域为中心。

西方文明是海洋文明,以海洋为中心。

10. 如果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归纳为一个学习主题,你认为这个主题的名称应该是()
A. 资产阶级革命
B. 思想解放运动
C. 战争与和平
D. 民族解放运动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故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都属于思想解放运动。

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 通过抓住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与“哥伦布、沟通四大洲、引发殖民掠夺”三个关键词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新航路开辟
B. 文艺复兴
C. 法国大革命
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492年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他认为到达了东方,并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此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非洲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但是此后长达几百年的殖民掠夺也开始了,故选A。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新航路的开辟
12. 学习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后,九年级(5)班的同学对如何评价拿破仑展开了激烈争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拿破仑是独裁者②拿破仑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从未打过败仗③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④《拿破仑法典》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可以用排除法。

拿破仑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最后兵败滑铁卢。

故②说法错误,可以排除②。

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组合型选择题,只要准确排除一个小选项,往往就有答案了,运用排除法较快。

13. 下图是一幅世界名画《向日葵》,它的作者是()
A. 毕加索
B. 凡·高
C. 贝多芬
D. 达·芬奇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世界的文化杰作中艺术的认识。

根据所学知识,荷兰的梵高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画家,代表作是《向日葵》,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ACD和《向日葵》无关,故选B。

14. “对于苏联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

”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苏联实行了()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国家工业化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答案】B
15. 罗斯福祝贺斯大林:“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你们的胜利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

”这是指()
A. 诺曼底登陆战
B. 莫斯科战役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柏林战役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时期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认识。

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中前苏联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

ABD不具有转折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 “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角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A. 美日欧三足鼎立
B. 美国是世界霸主
C. 多国争霸
D. 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的史实,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从材料中“当今世界巨人林立”联系所学知识,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强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实力不断增强,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其他三项与题意不符,故答案是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世界政治格局的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当今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朝多极化趋势发展,即可得出答案。

17. 湖湘文化的开启者有贾谊和()
A. 屈原
B. 周敦颐
C. 胡安国
D. 王船山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地方史。

结合湖湘地方历史知识可知,湖湘文化的开启者是屈原和贾谊。

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 东汉蔡伦的伟大贡献是()
A. 改进了造纸术
B. 创办了岳麓书院
C. 建立了马氏楚国
D. 提出了经世致用思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造纸术的有关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早期,已出现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用麻作成)。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CD和蔡伦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下列哪一事件与彭德怀有关?()
A. 平江起义
B. 三次长沙会战
C. 桑植起义
D. 湘西剿匪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在此领导和发动了著名的“平江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

BCD和彭德怀无关,故选A。

20. 曾国藩的洋务活动主要是()
A. 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B. 开办轮船招商局
C. 创办福州船政局
D. 创建北洋海军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有关知识。

安庆内军械所又称"安庆军械所"。

清末洋务运动最早官办的新式兵工厂。

1861年由曾国藩创设于安徽怀宁黄石矶、安庆大观亭。

BD是李鸿章的洋务活动;福州船政局是清末由闽浙总督左宗棠创办于1866年,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军舰生产基地这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

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 为了解除北方边郡的威胁,秦始皇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
【答案】错误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除北方边郡的威胁,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的是汉武帝。

故本题说法错误。

22. 成都平原能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誉应归功于李冰主持修筑都江堰。

()
【答案】正确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筑的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流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成都平原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故本题说法正确。

23. 东晋时的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

()
【答案】正确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王羲之的书法成就。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吸取前人书法的精华,独创端秀清新的特色,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后人尊称他为“书圣”。

故本题说法正确。

24.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答案】正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中国战败,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本题说法正确。

25. 公元前27年,凯撒建立罗马帝国取代了罗马共和国。

()
【答案】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的有关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取代了罗马共和国。

凯撒在公元前49年遇刺。

故本题说法错误。

26. 世界三大宗教都产生于亚洲。

()
【答案】正确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的相关史实。

根据教材所学知识,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诞生了。

基督教在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

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

由此可见,世界三大宗教都产生于亚洲。

故本题说法正确。

27. 三角贸易是西欧殖民者在欧洲—非洲—亚洲之间以贩卖黑奴为主的罪恶活动。

()
【答案】错误
28. 1871年,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成立。

()
【答案】正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因为1871年巴黎公社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故本题说法正确。

29. 鸦片战争时林则徐在他的《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
【答案】错误
【解析】此题考查《海国图志》的相关知识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为师夷长技以制夷”。

故本题说法错误。

30. 袁隆平的成就主要在于银河亿次计算机的研制。

()
【答案】错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袁隆平的主要科技贡献。

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起进行水稻良种的培育,经多次杂交试验和筛选,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这种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

袁隆平也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故本题说法错误。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3分,共25分)
31.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丞相李斯在对秦始皇的奏折中说:‚现在私学盛行,对百姓的教化各异,那些学子们也倚其所学而诽谤朝廷。

如果不进行禁止,就会降低皇帝的威信,形成反对皇帝的势力。

臣要求将秦朝以外的史书全部烧毁。

天下藏有《诗》、《书》等诸子百家著作者,命令朝廷官吏全部焚烧,有谈论或学习《诗》、《书》者,杀;以古非今者,灭其全族。


材料二、董仲舒在给汉武帝的奏折中说:‚臣下认为,那些不是儒家学说的诸子百家,全部取消,不使其与孔子学说并行,只有这样,才能明法度,老百姓的思想才能统一。

古代贤王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能驾驭天下,并以教化为本,对百姓进行教育。

臣请陛下下令在全国各地设立学校,用孔子的‘仁’、‘礼’等教化民众,这样才能使世风日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李斯言论的要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言论的要点。

(3)简单概括一下这两种言论的共同处和不同处。

(4)这些言论和统治者据此采取的行动有什么影响?
【答案】(1)私学盛行,诸子妄议国政,造谣惑众,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建议“焚书”,控制思想,
实行文化专制。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学校,用儒家思想教化民众。

(3)相同点:都要求加强思想控制。

不同点:前者主张用强硬残暴的手段统一思想,后者则强调教化和灌输;前者体现的是法家思想,后者体现的是儒家思想。

(4)秦始皇的“焚书”摧残了思想文化,给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

汉武帝实行“罢百尊儒”,使儒家思想从此长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确立了它在中国思想界的长期统治地位。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现在私学盛行,对百姓的教化各异,那些学子们也倚其所学而诽谤朝廷。

如果不进行禁止,就会降低皇帝的威信,形成反对皇帝的势力。

臣要求将秦朝以外的史书全部烧毁。

”可以归纳出李斯言论的要点是:私学盛行,诸子妄议国政,造谣惑众,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建议实行“焚书”,控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

(2)根据材料二的“臣下认为,那些不是儒家学说的诸子百家,全部取消,不使其与孔子学说并行,只有这样,才能明法度,老百姓的思想才能统一。

古代贤王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能驾驭天下,并以教化为本,对百姓进行教育。

臣请陛下下令在全国各地设立学校,用孔子的‘仁’、‘礼’等教化民众,这样才能使世风日进。

”可以归纳出董仲舒言论的要点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学校,用儒家思想教化民众。

(3)李斯言论的要点是:私学盛行,诸子妄议国政,造谣惑众,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建议实行“焚书”,控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

董仲舒言论的要点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学校,用儒家思想教化民众。

对比李斯和董仲舒的言论,可以发现其相同点是:都要求加强思想控制。

不同点是:李斯主张用强硬残暴的手段统一思想,董仲舒则强调教化和灌输;李斯体现的是法家思想,董仲舒体现的是儒家思想。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才能李斯的建议实行的“焚书”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给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

汉武帝才能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从此长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确立了它在中国思想界的长期统治地位。

点睛: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控制。

32. 阅读下列材料:
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五四运动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

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
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

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

这是五四运动比较辛亥革命进了一步的地方。

——(节选自人民出版社 1967年版《毛泽东选集》一卷横排袖珍本 522-524页)请回答:
(1)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什么人是五四运动中的先锋?...
(2)五四运动的结果怎样?试分析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你能谈谈五四运动的意义吗?
(4)五四学子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中最突出的是哪点?我们该怎样弘扬这种精神?
四、问答题(10分)
【答案】(1)1919年。

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

青年学生。

(2)结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原因:全国人民尤其是无产阶级和青年学生彻底的斗争。

(3)意义:它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形成了一个更加广泛的革命阵营,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决彻底的斗争精神。

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理性爱国等等。

【解析】(1)此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1919年5月4日北京发生了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运动中学生中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卖国贼。

之后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推动了运动的发展。

(2)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结果。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推动了运动的发展。

迫于压力,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因此,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是:全国人民尤其是无产阶级和青年学生彻底的斗争。

(3)依据材料的“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五四运动的意义是:它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形成了一个更加广泛的革命阵营,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本题考查的是五四精神。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精神内涵是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决彻底的斗争精神。

作为学生应努力学习五四学子报效国家,理性爱国等精神。

点睛:本题是一个五四运动的综合题,从五四运动的时间、导火线、结果、意义到精神,从基础知识点入手,最后上升到思想层面。

33. 大型电视记录片《大国的崛起》风靡全国,其中美国的崛起尤其引人注目。

美国经过200多年的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和“国际警察”,研究美国的崛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综合美国发展历史,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回答:
(1)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美国历史上经历了哪两次资产阶级革命?这两次革命的领导人分别是谁?
(3)上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什么问题?罗斯福政府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4)二十一世纪,中美关系是世界瞩目的焦点之一。

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
五、探究题(15分)
【答案】(1)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
(2)独立战争,华盛顿;南北战争(美国内战),林肯;
(3)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罗斯福政府采用“新政”的形式,用国家干预的办法,比较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4)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前提下,积极加强两国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发展进步。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独立宣言》的认识。

美国独立战争开始后,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

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美国历史上进行了两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维护了国家统一。

第一次是美国独立战争,最终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第二次是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最先发生在美国,严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