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视域下初中古典诗词教学策略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视域下初中古典诗词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语文是中国文化的凝聚点,我国初中语文中涵盖大量古典诗词,这些古典诗词已经历了多年沉淀与流传,至今为止仍韵含人文、审美、教育等价值。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站在美学视域学习古典诗词,才能走进诗词意境,深刻体会作者流露的思想情感。

本文便以此为核心展开研究,探讨初中古典诗词教学的美学价值,并站在美学视域下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学视域;初中;古典诗词教学
引言: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以精辟语言表达着丰富情感内容。

在我国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在传达古典诗词内容时不仅要加强知识积累、运用,还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味。

因此,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需站在美学视域下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感、情趣及文化品格。

1.初中古典诗词教学的美学价值
初中语文中的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学与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

站在古典诗词教学意义来看,学生在阅读古典诗词时可丰富知识储备,掌握古代文人的创作手法。

而站美学角度来看,古典诗词中则蕴含着充沛的审美意蕴,在培养初中生健康审美观、促进教学目标实现上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对青少年身心健全发展重视度有了明显提高,初中语文教学除了传达课本知识外,通过开展古典诗词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审美观,避免初中生形成畸形的审美情趣。

语文古典诗词涵盖意境美、情感美、音乐美等多种美感,可以达到培养高雅审美情趣、提高审美境界的目的[1]。

并且,在长期学习中可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使学生思想意识、行为受到熏陶,在学习古典诗词过程中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创作背景及浪漫情怀。

古典诗词中体现了真、善、美,可从诗词中感受古代文人对美好生活、崇高理想及纯净精神世界的追求。

此外,古典诗词具有想象性、情感性
特征,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有着丰富的想象内容,在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自由想象将文字转变为画面,进一步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该过程有助于激发诗兴智慧和想象力,对于培养创造性思维有着积极影响。

2.美学视域下的初中古典诗词教学有效策略
2.1创设课堂情境
客观来讲,古典诗词中虽然蕴含着多种美感,但诗词的创作时间和当下有着较远距离,古代语言和现代语言有着较大差异,初中生的认知体系尚未健全,对于他们而言,古典诗词比较抽象,要想渗透诗词美学意境,就必须加强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情境创设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契合的课堂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因此,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课堂情境来达到教学目的[2]。

例如,在学习《破阵子》诗词时,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来创设课堂情境,可在多媒体设备中播放琵琶独奏曲,借助雄壮、高昂的音乐将学生代入到诗词意境中,感受沉郁又充满激情的氛围,为学生理解诗词内涵奠定基础。

音乐是课堂情境创设的主要内容,在该氛围下,可促使学生跟随音乐逐渐进入角色,主动感受诗词中存在的美感,紧接着教师再对诗词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快速体会作者情感与意境。

2.2进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对于初中古典诗词教学而言,教师同样可以通过该方法加强学生美学体验和内涵理解,切实感受诗词创作与作者生活背景、经历、文化修养间的关系。

古典诗词教学并非只围绕诗词本身进行,还要对作者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在角色扮演中产生和作者相同的情绪情感,从而引导学生站在另一角度理解诗词内涵。

例如,在学习《夜雨寄北》时,教师可结合诗词下方的注释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诗词背景、大意,随后再在教师引导下扮演作者,结合诗词内容想象诗词主人公所处的真实环境,以及作者创作时流露的情感,将这些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该过程可以促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加深诗词印象和理解[3]。

2.3借助诗词形象展开想象
初中教材中收录了大量古典诗词,这些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美感,这是古典诗
词的重要组成,也是我国初中语文教材的独特特征。

在教学中渗透诗词美感不仅
可以转变学生对诗词的刻板印象,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诗词学
习中。

并且,古典诗词在多年流传中给予学生宽阔的想象空间,考虑到古典诗词
与当今社会有着较远的时间距离,如果教师只是对诗词重点字眼进行讲解,很难
让学生真正理解诗词核心。

此时,教师便可借助诗词中比较鲜明的形象引导学生
展开想象,准确把握诗词意境。

古典诗词中存在的形象较为多样,作者在创作诗
词时将个人情感、艺术造诣融入到了形象创设上,看似不起眼的形象在诗词中均
有着各自作用,是营造意境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这对于古典诗词教学而言是一
大切入点。

例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时,作者创造了老树、昏鸦、小桥、
夕阳、断肠人等多种形象,看似平凡的形象却浓缩了作者对真实环境的典型感受,把悲秋、乡愁有机融合,流露出浓厚的思乡之情。

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对这些鲜明
形象进行充分想象,在脑海中构建一幅与诗词意境对应的画面。

学生仿佛可以看
到老树上缠绕着许多枯藤,乌鸦在夕阳下叫着,驿道上有着一匹瘦马和一个风尘
仆仆的“断肠人”,此人正是浪迹天涯的游子,此时他正在黯然神伤,格外思念
远方的家。

整个意境给人悲伤、低沉的感受,将学生的情绪和诗词中“断肠人”
的情绪牵扯在一起,深刻领会诗词流露出的思乡情感。

结束语:综上所述,古典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诗词中蕴含多样化美感,具有显著的美学教育价值,可以培养初中生健康的审美观,促进教学目标实现。

教师作为课堂指导群体,需认识到古典诗词的美学意义,并进行深度挖掘、
渗透,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加强诗词理解与掌握。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
以创设与诗词相应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同时亦可以借助诗词中
比较鲜明的形象展开想象。

参考文献:
[1] 李治红, 李守军. 基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初中古典诗歌教学策略[J]. 天
津教育, 2020(15):2.
[2] 丁培亮. 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审美素养培养探析[J]. 华夏教师,
2021(9):2.
[3] 毕仲霆. 传统文化视域下初中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策略探讨[J]. 商情, 2020(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