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鞭虫-广州管圆-旋毛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流行病学史: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有吞食 或接触含本虫的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史
2、病原学检查:病原检出率很低,仅为2.5%左右 3、免疫学检查及辅助检查:
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浑浊或乳白色,白细胞 总数明显增多,其中嗜酸性粒细胞超过10%。
六、流行与防治
流行:
管圆线虫病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主要在台 湾、香港、广东、浙江、福建、海南、天津、黑龙江、 辽宁、湖南等地,呈散在分布。出现爆发流行的仅见 于温州市区,1997年在一次聚餐中105人因半生食福 寿螺而导致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其中55人发病;同一 地点,1998年从一名2岁女孩脑积液中检出43条广州 管圆线虫第四期幼虫和1条发育期成虫。据调查,我国 大陆褐云玛瑙螺对管圆线虫幼虫的自然感染率为 29.7%和24.76%, 福寿螺为65.5%。
2、感染时期:感染期虫卵 感染途径:经口
三、致病与诊断
• 致病:肠粘膜损害,消化道症状 • 诊断:病原学检查 • 治疗:同蛔虫,但疗效较差。
一、寄生部位和所致疾病
成虫主要寄生于啮齿类动物的肺动脉内, 尤其是鼠类的肺部血管。
中间宿主:螺类或蛞蝓
人为其非正常宿主,幼虫可侵入人体引起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
二、形态:
成虫细长,呈线状,雄虫小于雌虫, 尾端略向腹面弯曲,交合伞对称,呈肾形。 雌虫尾端呈斜锥形,子宫双管型,白色、 与充满血液的肠管缠绕成红、白相间的螺 旋纹,颇为醒目。
为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一。
二、形态
成虫:1、微小线状。雌虫长3-4mm 2、咽管长占体长1/2-1/3,咽管后段背侧有 杆状体 3、两性成虫生殖器官均为单管型,雌虫 直接产幼虫---新生蚴
幼虫:寄生于宿主横纹肌细胞内,形成幼虫囊包
毛细管 咽 杆状体
旋毛虫钻入肠粘膜组织(组织切片)
三、生活史
七、防治:
1、把住“口”关:不食生的或半生的肉 类 2、肉类检查 3、治疗药物:阿苯达唑,甲苯咪唑
第三节 毛首鞭形线虫(鞭 虫)
一、形态
成虫:马鞭状,咽管细长,外有呈 串珠状排列的杆细胞包绕; 雌雄虫生殖系统均为单管型
成虫
虫卵:
纺锤形, 二端均有卵塞
虫卵
二 、 生 活 史
生活史小结:
1、寄生部位:盲肠(以组织液和 血液为食,导致鞭虫病)
症状:最明显的症状为急性剧烈头痛或脑膜 脑炎表现,其次为颈项强直,可伴有 颈部运动疼痛、恶心呕吐、低度或中 度发热、下肢肌无力、尿潴留、排便 障碍。部分患者伴有神经系统异常表 现、视觉损害、眼部异常、缓慢进行 性感觉中枢损害、面瘫等体征。
此外,还有鼻部、眼部或肺部广州管圆线
虫病的报道。
五、诊断
生活史特点
1、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内(既是 终宿主,又是中间宿主),但必须更换 宿主才能完成生活史过程。
2、感染时期:成熟幼虫囊包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
3、人因食入含活幼虫囊包的肉类而感染。
四、致病:
主要致病阶段是幼虫,致病作用与食入幼虫囊包 的数量,活力和侵犯部位及免疫力有关。
致病过程分: A、侵入期(肠型期),胃肠道症状。 B、幼虫移行期(肌型期),各种表现。 C、囊包形成期,肌痛持续。
五、诊断
1、肌肉活检,查旋毛虫囊包:压片法 2、剩肉检查 3、免疫检查 ELISA
六、流行
1、动物源性疾病: 人类旋毛虫病流行与猪的关系密切
2、猪的感染主要由于吞食含旋毛虫幼虫 囊包的肉屑,鼠类。
3、人感染旋毛虫主要是通过生食或半生食 含幼虫囊包的肉类(猪肉)。 猪是人类感染旋毛虫的主要传染源。
防治:
预防:主要为不吃生或半生的螺类, 不吃生菜、不喝生水。
治疗:本病尚无特效药 , 甲苯咪唑对成虫有一定作用。
第 七 节 旋 毛 形 线 虫(旋毛虫)
Tricபைடு நூலகம்inella spiralis 一、寄生部位 和所致疾病
成虫寄生于人或多种哺乳类动物的十二指肠 和空肠上段,产出的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的横纹 肌细胞内,导致旋毛虫病。
三、生活史
生活史小结 终末宿主:主要为鼠类动物 中间宿主:螺类及蛞蝓 转续宿主:有蟾蜍、蛙、蜗牛、咸水
鱼、淡水虾、 蟹等 人为其非正常宿主。
四、致病性
广州管圆线虫主要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 认为与幼虫嗜神经的向性有关。可导致嗜酸性 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
病变集中在脑组织,除大脑和脑膜外,还 可波及小脑、脑干和脊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