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只有一个地球》 第2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只有一个地球
第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理解“本来、至少”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领悟课文的说明方法。
【重点】
学习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能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难点】
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一、提出重点,具体探究。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的有关内容。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探究:作者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
[设计意图]开始就让学生明确本课的探究重点,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方向性的整体把握。
二、深入感悟,“只有一个”。
请同学们读课文第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强调有关资源的问题?可以跟周围的同学进行交流交流。
1.体会“本来”一词的作用。
读第4自然段第1句话,注意“本来”这个词语,你觉得去掉它可以吗?
“本来”一词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突出了这些资源原先可以再生的特点,强调了现在已经不能再生。
那么造成这一后果的罪魁祸首是谁呢?
2.理解“生态灾难”,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知道什么是“生态灾难”吗?谁能够联系我们平时了解到的知识举例子? (PPT出示一组生态灾难的照片。
教师生动讲解。
)说说你现在看了这组照片之后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交流。
)
谁能带着自己的感悟读读这一自然段?
(指名读。
)
所有生态灾难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难怪作者要强调资源危机,这是对人类行为发出的严重警告啊。
还有补充的吗?(学生补充。
)
是啊,“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3.小结。
请同学们再一次快速浏览课文第3、4自然段,看看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生交流。
)
地球上的资源是多么有限,一些无知的人却不珍惜,甚至破坏。
面对资源危机,面对生态灾难,作者向我们发出呼吁(生齐读课题。
):只有一个地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以点带面,让学生能举一反三,体会作者强调“资源危机”的原因。
三、事实感悟,“只有一个”。
同学们,探究了资源问题后,让我们再来思考: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第5~7自然段,讨论讨论吧。
1.学习第6自然段。
大家注意到“至少”这个词了吗?能谈谈你对这个词的理解吗?
这就是说明文的语言特色,用词很严谨,很准确。
那么这个最小的范围,也就是40万亿千米,到底有多远呢?有什么方法测量呢?(估算。
)
真是好办法,40万亿千米大约是1.5亿千米的27万倍,这么一估算,40万亿千米的地方,乘飞机差不多得600万年时间才能到达!就算那儿有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又有谁能去得了呢!谁能读好这一段呢?(指生读,齐读。
)
2.学习第7自然段。
同学们,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我们还有其他的设想吗?(指名读第7自然段。
)
PPT出示:
它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大气层中虽然发现有水汽,但含量极少。
火星上昼夜温差很大,有时白天和黑夜的温度相差90℃。
火星上没有磁场,大气层中没有臭氧层,一年内会出现一百多次沙尘暴。
试想,要在火星上建造移民基地该有多困难!可见,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只是遥远而美丽的幻想而已。
3.理解宇航员的感叹。
宇航员在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能谈谈你的理解吗?(学生回答。
)
是呀!这句话饱含了宇航员及作者怎样的情感啊!(指名读,齐读。
)
4.小结。
(齐读最后一段。
)
[设计意图]40万亿千米数据的估算,有关火星资料的补充介绍,让学生感悟
到不能指望移居的事实,同时也将枯燥的学习变为一个生动的过程。
四、联系实际,读写结合。
相信每一个同学学到这里,心情都很沉重。
这时,你一定有话要对地球母亲说,对人类说,或者对自己说。
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吧!(指名学生读或说。
) 说得多好啊。
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这不仅是每一个人应懂得的道理,更是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啊。
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 “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把这一句话深深地记在自己的心里,化为自己的行动! [设计意图]“写心里话”读写结合,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同时也升华了情感。
另外,该环节的设计,为学生课后实践提出了行动建议。
这节课我们通过品读重点句段,体会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理解了“本来、至少”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领悟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的方法,明白“只有一个地球”这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不仅要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更要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于我们的行动中,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到。
作业1
教材第61页第2,3题
作业2
一、看拼音,写词语。
jīngyíng() wēixié() ēncì()
héǎikěqīn() lànyòng() kūjié() kuàngwùzīyuán()
二、读一读,巧填音。
biǎn piān
扁.( )舟扁.( )平
ɡōnɡɡònɡ
供.( )给供.( )认
fāfà
发.( )放发.( )胶
三、猜猜我是谁。
(根据意思写词语。
)
1.亲眼看到。
( )
2.因怜悯而施舍。
( )
3.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 )
4.用威力逼迫使人屈服。
( )
5.毫不吝惜。
( )
6.胡乱地、过度地使用。
( )
四、课外阅读。
还地球一片绿色
打开电视机,你或许会看到这样一则广告:“爷爷,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生存的地球。
”“地球怎么是绿的?”“是呀,不过那已经是以前的地球了。
我们现在的地球已经变了……”
看了这样一则广告,你会想些什么?你可曾记得每年发生的洪水灾害、风灾以及特大泥石流灾害?多少人因此失去了美丽的家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当暴风骤雨过后,我们就不能思索一下造成这些灾害的原因吗?虽然是天灾,但造成天灾的却是人类。
人们大量砍伐树木,河边的树木被砍掉以后,树根抓不住泥土,经过雨水的冲刷,泥土便一点一点沉到水底,越淤越高。
于是水位上涨,日积月累,便暴发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
再看看我们居住的小区,花坛内“爱护绿色,人人有责”的牌子随处可见。
但是花坛中的树木却像“残兵败将”,有的“缺胳膊少腿”,有的“耷拉着脑袋”,有的“满身花纹”。
人为的破坏使我们的地球变了,变“灰”了,变“老”了……
地球是我们共有的家,为了保护我们这个共有的家,我提议:人人动手,参与植树造林!还地球一片绿色!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日积月累:
2.短文中提到的造成特大洪灾的人为因素
是。
3.结尾一段与题目的关系是。
4.我们该怎样保护地球?
【参考答案】
一、晶莹威胁恩赐和蔼可亲滥用枯竭矿物资源
二、piān biǎn ɡōnɡ ɡònɡ fā fà
三、1.目睹 2.恩赐 3.和蔼可亲 4.威胁 5.慷慨 6.滥用
四、1.长时间地积累。
2.大量无节制地砍伐树木
3.结尾段点明主题,照应题目
4.不乱砍滥伐树木,保护草皮;多进行环保宣传;保护地球,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只有一个地球-[
太空遥望-[晶莹的球体美丽壮观渺小像扁舟资源有限-[不加节制地开采——枯竭不顾后果地滥用——威胁别无去处-[没有适合的第二个星球建造移民基地无法实现精心保护-[既可爱又太容易破碎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珍爱地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1.教学中利用课文题目中的“地球”一词组织教学,让学生逐步加深对地球的理解,感受地球的可爱,并且让学生自主读书、联系课文深入思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与文本对话的空间。
2.利用课文的说明方法,深入理解内容。
本文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
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更有效地突出了课文的重点内容。
教学中,我通过说明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它们的作用。
如,第六自然段,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40万亿千米,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他们并不知道40万
亿千米到底是多大。
于是,我借助以前学过的课文《太阳》,它告诉我们太阳离地球是1.5亿千米,坐飞机去的话大约要二十几年,这样一估算,40万亿千米坐飞机得五六百万年才能到达,这样就使学生一下子明白,即使在40万亿千米以外的地方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我们也是无法到达的。
1.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时间不够充足。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时,学生的理解面较窄,没有联系生活来理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不到位。
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由于学生对地球了解不够,朗读课文不能融入到情境中去,课文朗读缺乏美感。
由于课文内容不是很深奥,如果再次执教,我会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
阅读、自主感悟,进行合作探究。
同时注重朗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行感悟。
1.默读课文。
跟同学讨论: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遨游太空
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答案大家找〕课文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和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险;然后用科学
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
星球;最后告诉人们: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是一个晶莹的球体,裹着水蓝色的“纱衣”。
她既像人类的母亲,又像生命的摇篮,既美丽壮观,又和蔼可亲,没有她,就没有人类和生命。
说地球容易破碎,是因为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就像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而且地球
的自然资源十分有限,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和随意毁坏,地球很容易受到破坏,将给人类生存造成严重的威胁,保护地球迫在眉睫。
所以宇航员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再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答案大家找〕(1)“本来”即原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资源在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的情况下应该能够再生,长期为人类做贡献。
“本来”一词点明这些资源原来是可以再生的,但人类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却改变了它。
(2)“至少”是副词,最小的限度。
“至少”一词点明了到现在为止,按照目前的研究成果只限在40
万亿千米范围内,宇宙中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
警告人类,目前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我们应积极保护它。
3.举例说一说,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答案大家找〕本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例如:“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这两句话都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再如:“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这里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1.地球简介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远近的次序计为第三颗,形状像球而略扁,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时56分,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365.25天。
周围有大气层包围着,表面是陆地和海洋,有人类和动植物等生存。
2.世界环境日的由来
1972年6月5~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
出席会议的国家有113个,共1300多名代表。
除了政府代表团外,还有民间的科学家、学者参加。
会议讨论了当代世界的环境问题,制定了对策和措施。
会前,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莫里斯·夫·斯特朗委托58个国家的152位科学界和知识界的知名人士组成了一个大型委员会,由雷内·杜博斯博士任专家顾问小组的组长,为大会起草了一份非正式报告——《只有一个地球》。
这次会议提出了响遍世界的环境保护口号:只有一个地球!会议经过12天的讨论交流后,形成并公布了著名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具有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而共同努力。
注: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
3.神舟十号飞船
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
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于2022年6月11日17时38分成功发射,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6月26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
神十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中国人向着熟悉太空、利用太空、享受太空的梦想又迈进了一大步;代表着中国航天工程技术的日臻成熟,发射已成常态,更意味着中国进入了应用性太空飞行时代。
4.成语典故
成语:杀鸡取卵
出处:《伊索寓言》
典故:从前有个人,他养了一只会生金蛋的母鸡,母鸡每天生一个金蛋,他的日子过得很不错。
可是有一天,他想:这只鸡一天只生一个蛋,真是太令人着急了。
不如把它杀了,那样它肚子里的金蛋不是一下子都可以拿出来了吗?于是,他把鸡杀了。
可是谁知道鸡的肚子里一只金蛋也没有。
“杀鸡取卵”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损害了长远的利益。
精品 Word 可修改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