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教案含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司马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5个生字。

会写7个生字。

②掌握重点字义,理解课文的意思。

③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司马光的聪明智慧和仁爱之心。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字义,理解课文的意思。

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的聪明智慧和仁爱之心。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悠久的民族文化,有传统的民族美德,有浩如烟海的文化艺术瑰宝。

古代的很多东西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学习一点浅显的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简单的文言文《司马光》,看看这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现在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
2.简介司马光。

“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

汉族。

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

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3.学法指导。

同学们,学习古文也要有一定的方法,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种学习古文的一般方法,那就是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对照注解,试着读懂每句
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试着把课文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哪?(指名读、自由读)
4.教师板书易错字,生齐读易错字。

5.再自由读课文。

6.齐读课文。

7.同学们,要想读好古文,还需要注意节奏,要语速适中,停顿恰当。

先听老师范读一遍,特别要注意节奏。

(配乐范读)
8.好,请同学们自己按照这个要求,试着读一读。

9.谁愿意来读一读?(生评价)
10.谁愿意和他比一比?
11.还想读吗?好,咱们一起读,可以吗?(齐读课文)
三、理解文意
师:不错,大家真了不起,这么难读的文言文你们都读得这么棒,那老师还要考一考你们,看看能不能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1.请同学们逐字逐句看书,先自己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利用工具书或图文对照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小组合作交流,不懂的问题记录员作好记录。

(小组讨论)
2.生开始自学。

3.对于刚才的学习,你们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指名说不理解的地方,师生互评。


4.检测。

各组选派代表,我来考考你们,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话来讲讲对每句话的理解。

好,理解得真不错,现在带着你的理解,再读古文。

谁愿意来读一读?注意读的节奏、语气和速度。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们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事情发生后,其他人是怎么做的?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2.从司马光砸缸救友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感受到的。

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可以不受文体限制,加上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真是让我们佩服。

请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去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肯动脑筋。

(生自由练读)
5.背诵课文。

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司马光的佩服。

虽然全文只有短短的30个字,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所在。

想背这篇文章吗?
(1)生自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6.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不仅体会到了文言文的魅力,还要向司马光学习,做一个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经的人。

五、拓展延伸
1.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或朋友听一听。

板书设计:
24 司马光
众皆弃去
沉着机智
光持石击
教学反思
教学《司马光》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探索古代司马光幼年砸缸破水救小孩的故事,他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或者说司马光聪明在何处呢?就在于他的思维方法独特,即紧紧抓住了使水离开人这个问题的中心,用石头破缸。

如果学生有逆向思维的能力,采取这种形式来分析问题,就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恰当路径,或许会创造出更新更好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本质就逐步缩小,利用逆向思维来分析将是很有效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有必要逐步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这种逆向思维的思想方法。

教学本课还采用了比较的方法。

具体步骤是:
1.分组讨论。

你认为救小朋友可以采用哪些办法?
2.学生汇报小组讨论情况。

有的说可以用抽水机把水抽干;有的说可以用梯子让小朋友爬上来;有的说跑去喊大人;有的说一起用力把水缸掀倒;有的说用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这些学生的汇报都是常用的办法,有可能危及落水孩子的生命。

而司马光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迅速用石头砸缸。


3.这些办法中,你认为谁的办法最好?同学们一致认为司马光的办法最好。

这样同学们对司马光机智聪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