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利水保措施在削弱流域洪水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水利水保措施在削弱流域洪水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2-04-15T07:49:12.941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6期作者:费爽[导读] 随着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

流域下垫面条件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辽宁省葫芦岛市 125200
摘要:随着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

流域下垫面条件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其暴雨产生的洪水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如何评估水利水保措施对洪水的影响及其程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工作。

水利水保措施对小洪水的洪峰、洪量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大洪水的洪峰、洪量,对中洪水的洪峰、洪量影响程度最小。

为研究水利水保措施对洪水的影响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水利水保措施;洪水;影响
通过水利水保措施的实施,可以使得流域泥沙量得以有效减少,洪峰得以有效降低,但是因为水利水保措施使得洪水的就地入参深度不断加强,对地表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所以对实施水利水保措施对流域洪水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其对该流域防洪减灾措施的确定、水土流失治理方案的制定以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实现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在,可以根据建模方法、参比对象等分类方法,对水利水保措施对流域径流影响的方法进行分类方法多样,但是没有定量分析。

这些方法中最近邻抽样回归模型(NNBR)在实际应用是最广泛的,它的机构十分简单,不需要对研究对象的相依形式或者概率分布形式进行假定,可以使得因确定函数导致的不确定问题得以有效减少。

1.基本研究思路
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流域下垫面的自然天气降水因素以及自然条件堡垒因素会对洪水的爆发产生直接的影响,不同等级和程度也会导致洪水产生相应的变化,为了对洪水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人们对大型的水利水保措施进行了构建,可以使得流域的下垫层自然条件得以有效的改善。

但是对不同流域的洪水,采取相同的水利水保措施产生的影响也会不同,为了对水利水保措施对流域的洪水产生的影响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究和分析,我们首先应该对洪水序列进行仔细的检查,将其中的变异点侦察出来,并且依照实施的水利水保具体措施把洪水序列分为两种,分别为:影响前序列以及影响后序列。

其次应该对受到暴雨洪水影响以前的资料进行认真查阅,并且对影响前洪水以及暴雨的特征值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挑选出对洪水造成影响的主要暴雨因子。

再次是全面地分析与研究流域洪水变化的主要原因,在对暴雨造成影响的主要因子序列中将主要的变异点查找出来。

若结果表明暴雨因子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而且在洪水变异点前后暴雨因子的均值也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则可以证明水利水保措施的实施会致使洪水产生变异;但是如果结果表明有较大的变化发生则证明洪水变异会受到水利水保措施以及降水的综合影响。

最后是将NNBR模型构建出来,在对洪水影响前序列中找到和最后洪水变异点相应的洪水计算值,这样就可以对水利水保措施对洪水造成的影响的程度系数通过对比分析出来。

2结合实例研究
本文结合黄河窟野河的例子对水利水保措施对流域洪水的影响进行分析。

黄河窟野河起源于鄂尔多斯高原东胜梁,其是黄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黄河中游河中龙区的范围之内,并且是黄河中游河在中龙范围右岸的一级分流,在右岸的地位非常重要。

黄河窟野河的地质条件较为独特,其地质情况较差,因为在黄河窟野河的流域范围之内土壤较为贫瘠、植被较为稀少,而且流域中的土质十分疏松,在大雨、暴雨的天气条件之下,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除此之外,这个地区中受水土流失影响的区域面积较大,约占总流域面积的95%,这个流域很容易有粗泥沙的产生,从很早开始,这个地方就已经成为了国家进行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的重点。

经过国家和地区的长久努力,这个区域在干支流处开展了引水灌溉工程,比如说:“一云渠”、“二云渠”以及“暖水”等,在最近几年里,已经在黄河窟野河流域范围内一共建成了1192座淤地坝以及6座小型水库,使得该地区的水文状况得以较大的改善。

依照对相关数据进行的统计整理以及分析,可以发现黄河窟野河流域中各场次的暴雨洪水的特征值主要有下列几点:最大面雨量 1h(Rlh)、3h(R3h)、6h(R6h)、12h(R12h)、24h(R24h)以及次雨量、洪峰和次洪量。

3诊断洪水序列变异点
通过对窟野河在1954~2006年期间最大的洪峰序列进行相关整理,并且对这些数据进行适当的分析与研究。

对这些整理出数据进行初步的诊断得到这个流域中洪水的变异点是在1979年以及1998年。

经过对其进行的详细诊断的结果进行研究发现其与初步诊断的结果大体相同,初步诊断以及详细研究都发现1979年和1998年可能是洪水的变异点;在对黄河窟野河流域进行进行的初步诊断以及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对黄河窟野河流域进行实地的调查,在最终进行的实地调查之后,对黄河窟野河流域的洪峰序列以及洪水变异点进行综合的诊断分析,并且把诊断确定的水土保持措施实施以后,窟野河在1979年的洪水量得以大大减少,这就确定了1979年是其洪水变异点。

但是在1979年之后,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这个地区开始对煤炭进行过度的开采,过度的开发煤炭使得黄河窟野河本来就较为薄弱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导致该流域水土流失的频繁发生,研究发现那个在1998年出现的洪水变异点变异就应该和煤炭的过度开采有着密切的关系。

4 评估实施水利水保措施对黄河窟野河洪水的影
4.1 洪水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研究统计,有141场洪水的雨量在15m m以上,其中影响前洪水序列有71 场,而影响后洪水序列有70场。

根据联系数、关联数、相关系数等指标综合分析,R3h、R6h、R12h、次雨量是影响洪水洪峰以及次洪量的主要暴雨因子。

经过诊断主要暴雨因子序列的变异点,在1956年洪水变异主要是由于 R3h,在1963年洪水变异主要是由于次雨量、R12h、R6h,经变异前的 R3h、R6h、R12h 和次雨量平均值与变异后情况对比分析,暴雨因子并未发生很大变化,由此可见,实施水利水保措施是导致该流域洪水变异的主要原因。

建立流域暴雨洪水统计模型,整理了不同量级洪水资料,经过分析 1980-2006 年影响后 70场洪水,分别计算洪水洪峰以及次洪量大小,对比实际测量的洪峰以及次洪量值,结果表明,实施水利水保措施后,总体而言,总体洪峰减少了53%,而总体次洪量减少了47.6%。

对小洪水的洪峰以及洪量影响较大,对中洪水的影响最小,对大洪水的影响适度。

4.2 洪水变化主要原因分析
对主要暴雨因子系列进行变异点诊断,分析结果表明,R3h 的变异点为1956年,R6h、R12h 和次雨量的变异点为1963年,变异点靠近端点不可靠,且变异并不显著,可知影响洪水的暴雨序列具有一致性。

又经分析变异前1954~1979年R3h、R6h、R12h和次雨量平均值分别为10.1、16.4、23.3和35.4mm,变异后1980 ~2006年平均值分别为9.9、16. 4、23.4 和34.0mm,变异前和变异后暴雨因子变化不大,说明窟野河流域降水条件在1979 年前后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可认为窟野河流域洪水的变化主要是水利水保措施实施造成的结束语
实施水利水保措施对洪水有一定影响,有利于防洪减灾,保水,可作为实现自然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效果的重要措施,应加大对该项工程的建设投入。

参考文献
[1]徐建华,李晓宇,陈建军等.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水利水保工程对暴雨洪水泥沙影响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