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

一、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60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树林里一片静(mì),有一只孤零零的大雁飞进了浓密的树枝底下。

它在树干和树枝之间烦躁地寻找出路。

狐狸一见到它,就离开了原来呆着的地方,(niè)手(niè)脚地去追踪它。

大雁没有避开狐狸,而是紧挨在狐狸身边(jiǎo)健地飞着。

狐狸向上直窜起身来扑向它,可惜扑了个空,大雁朝河(pàn)飞了过去。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长河落日圆。

(王维《》)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
④居高声自远,。

(虞世南《蝉》)
⑤,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
⑥及次日临政,。

(《赵普》)
3.回忆《西游记》原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先写出下列文段中妖精的名称,再写出他的家人名称。

那雨淙淙大小,莫能止息那妖精的火势。

原来龙王私雨,只好泼得凡火,妖精的三昧真火,如何泼得?好一似火上浇油,越泼越灼。

大圣道:“等我捻着诀。

钻入火中!”抡铁棒,寻妖要打。

那妖见他来到,将一口烟,劈脸喷来。

行者急回头,得眼花雀乱,忍不住泪落如雨。

妖精﹣﹣家人(一位即可)﹣﹣
(2)请将孙悟空的战斗故事与相应的妖怪正确匹配。

4.语言综合运用。

“创客徐大山脑洞大开,别人卖‘食用藕’,他经营以‘文化莲’为主题的书画卖场获得成功。

”邻居张爷爷不太明白徐大山成功的原因,请你联系“知识链接”,简.洁得体
...地为张爷爷做解释。

【知识链接】:
“创客”这个词译自“Maker”,与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联系在一起,特指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人。

“脑洞”指大脑中需要用想象力去填充的“洞穴”,“洞穴”越大,想象越丰富。

﹣﹣《苏州日报》国人甚爱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李商隐“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朱自清则在周敦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赞叹声中,独自欣赏“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他们的情思赋予了莲丰富的内涵,熔铸了独特的“莲”文化。

5.阅读《观刈麦》,完成下列各题。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下列关于《观刈麦》内容理解的选项中有误
..的一项是
A.“五月人倍忙”一句既点明收获的季节为夏季,又呈现了农民们劳作忙碌的场面。

B.“小麦覆陇黄”描绘了一幅“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的“麦熟图”。

C.“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描写的是在刈麦人旁边拾取散落稻穗的贫妇人的情状。

D.“岁晏有余粮”中“岁晏”指“岁末的晚宴”,句意为“年末晚宴上有多余的粮食”。

(2)本诗中“愧”这个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

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彦先安能复赏此?”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去。

(选自《世说新语•伤逝》)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顾彦先平生好.琴遂不执孝子手而去.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家人常以.琴置灵床
人不得上,以.实奇(《于园》)
上。

B.张季鹰往哭之.。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黄鹤楼》)
C.遂不执孝子手而.去。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D.不胜.其恸。

驴不胜.怒,踢之(《黔之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

②彦先安能复赏此?
(4)结合内容,说说文章是从人物的哪些角度表现张季鹰吊丧时心情的。

7.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留住江豚的“微笑”
①江豚又叫江猪、海猪、海和尚等,体长为120﹣190厘米,体重100﹣220千克。

由于江豚的嘴形看上去很像“微笑”的表情,所以它又被人们称为是天生会“微笑”的动物。

②江豚通常栖于热带至暖温带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下游地带等淡水中生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沿海和宜昌以下的长江干流以及洞庭湖、鄱阳湖等水域。

③江豚喜欢单只或成对活动,结成群体一般不超过4﹣5只,但也有87只在一起的最高记录。

它与同在长江一带生活的白鳍豚基本上不合群,但也偶尔在一起共同嬉戏。

它们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身体不停地翻滚、跳跃、点头、喷水、突然转向等。

如果即将发生大风天气,江豚的呼吸频率就会加快,露出水面很高,头部大多朝向起风的方向“顶风”出水,在长江上作业的渔民们把它的这种行为称为“河神拜风”。

④近20年来,江豚的生存现状堪忧,种群数量正在快速衰减。

非法及过度捕捞、水体污染、航运开发、航道整治等,是造成长江流域珍稀、特有水生生物濒临灭绝的重要原因。

资料显示,1991年长江中的江豚数量大约为2700多只,到2006年已不足1800只,而现在,它们的数量可能仅有1000余只。

按照国际上规定的种群内成熟个体少于2500只即可被列为濒危物种的标准,长江江豚已进入此列。

有资料显示最快将在未来的15年内江豚就可能会在野外灭绝,也许人们再也看不到这种有着天然“微笑”表情的物种了。

⑤保护江豚,刻不容缓!
(《百科知识杂志》2012年13期有删减)(1)阅读全文,梳理文章介绍江豚的思路并完成填空。

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2)请写出第④段划线句所用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

(3)请简述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悠悠故乡情
晓风
①又是一个月圆之夜。

月光如水,匀匀的,缓缓的,在我心底潺潺流淌;月光如纱,轻轻的,柔柔的,萦绕了我多少乡梦?
②那句“月是故乡明”,该是我们这些漂泊他乡的游子才有的感怀吧?是我们对故乡带有那么一点儿私心的偏爱吧?这句话也将自己说不完道不尽的乡愁全部包含其中了!
③故乡,是我们在那里出生,在那里长大,离别之后又最让人牵肠挂肚的地方!
④儿时的我们,从不去留意时光飞转,任其在童戏间、在喧闹中轻轻滑过,悄悄地溜走。

可是当有一天,我们忽然感觉自己已强壮得如一匹马儿,便开始不再甘于驯服,不甘于寂寞,于是跃跃欲试,踏蹄出征。

于是,我们把浓浓的乡情珍藏心底,告别父母,告别乡亲,告别故土,不管千里万里,也要奔赴他乡。

⑤又在不知不觉中,步履已把光阴远远地甩在身后,多少喜悦,多少忧愁,编织了沧桑岁月;多少欢聚,多少离别,汇聚在人生旅途。

可是,不管我们奔波了多远的行程,辗转了多少个地方,也不管我们与他乡结下了怎样的情感,只要身在他乡,就有一种漂泊的感觉,仿佛自己是一朵流云,漂浮在途中,却又不知归期,不知归处;不管我们或闲暇或忙碌或贫穷或富有,也不管我们那一脉传承的乡音已经改变了多少,只要身在他乡,那个生你养你的地方总能让你魂牵梦绕,思绪总能牵起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故乡的事。

⑥一次又一次,我将思念叠成一只小小的纸船,企图满载着我的乡愁,穿越茫茫烟雾,绕过绵绵群山,驶入我故乡的河弯,驶入我远去的童年……
⑦我仿佛又看见了:绚丽的夕阳,烘托着矮房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夏日的和风,梳理着那一望无际的碧绿麦苗;秋夜的深处,传来收割归来的串串牛铃;还有那冬日的火炉,母亲的一把干柴,将本来的穷日子烘烤得热热乎乎。

我还能回想起:那一句句耳熟的乡音依旧让你感到亲切和温暖;那一张张纯朴的面孔仍然让你感到慈祥和信任;那一件件乡间故事至今还让你痴迷和神往。

⑧门前的老槐树下啊,那是乡人劳累一天后傍晚喘歇的地方。

月光透过枝叶,如撒碎银,斑斑驳驳地洒在脸上,印在脊背上。

男人们卷起旱烟,夹在嘴角一边有
滋有味地深吸着,一边饱有兴致地说“三国”道“西游”,间或也敞开喉咙唱一段“二人转”,也有的会满怀着期望估摸年景,盘算收成;女人们或做着针线,或哄着孩子,聊起因白天忙碌而没有说完的家长里短。

而我们一帮淘气鬼则穿梭在大人中间,渲染着热闹,有的竟然猴跃枝丫间,揪一把青叶,伴随着嬉笑故意散落进大人的脖颈里,引一句笑骂责怨,换来恶作剧后的满足。

⑨屋后的小菜园啊,那是父母闲暇的园地,从春到秋,总是把它侍弄得郁郁葱葱,鲜鲜润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几个玩伴聚在一起,趁人没留神的空当,偷偷溜进去,潜藏在葱翠茂密之中,专心致志地玩弄欲滴的露珠儿,玩累了,顺手摘一根比自己手指还细嫩的黄瓜,可是刚刚塞进嘴里,又被父母一声严厉的呼唤声吓跑,顷刻间,松软的田垄上便留下一串慌乱的小脚印,交错掩映的绿叶间荡漾起一串稚嫩的笑声。

⑩还有那东山坡上扑蝴蝶、逮蝈蝈,兴致勃勃,淋漓酣畅;西场院里摔跤、捉迷藏,各显神通,互不相让。

又总是优而得意,劣而黯然,尽现在一张张童稚的脸上。

⑪还有村边那条的小河,清澈的河水“哗哗、哗哗”,如拨动的琴弦,沿着两岸绿草黄花,留下一路悦耳的欢歌,那是故乡永不停息的脉搏;村口那座破旧的磨坊,沉重的碾砣“吱吱、吱吱”,似车轮的呼唤,碾进一年一年的收获,碾出一天一天的温饱,碾进的心酸,碾出生活的欢乐。

⑫身在他乡,心却在故乡。

不知漂泊的路还有多长,而乡愁却早已填满行囊。

⑬此时,故乡是雨,又一次在我的眼眶里湿润了;故乡是风,又一次载走了我的思绪,故乡就如眼前的这轮明月,是我心中永不衰败的风景。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说说第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故乡的哪些记忆让作者魂牵梦绕,难以忘怀?
(4)萧乾写的《枣核》一文中友人对“我”说“年纪越大,思乡越切”,选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5)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句赏析。

三、作文。

(共1小题,满分40分)
9.回想踏入初中的一年:那一次紧张地尝试,那一次顽强地坚持,那一次全力地拼搏,那一次智慧地展现,那一次含泪的喜悦,那一次带笑的失败……啊,多么可贵!请自选角度以“那一次,因而微笑”为题写初一学习、生活中的故事,不少于600字。

要求:①先在作文答题卡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写一篇记叙文。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015-201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七年级(下)期末
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60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树林里一片静(mì)谧,有一只孤零零的大雁飞进了浓密的树枝底下。

它在树干和树枝之间烦躁地寻找出路。

狐狸一见到它,就离开了原来呆着的地方,(niè)手(niè)蹑脚地去追踪它。

大雁没有避开狐狸,而是紧挨在狐狸身边(jiǎo)矫健地飞着。

狐狸向上直窜起身来扑向它,可惜扑了个空,大雁朝河(pàn)畔飞了过去。

【考点】根据拼音写字词.
【分析】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一些同音字可以按读音进行归纳;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观察其细微差别.
【解答】解答此题要靠平时学习过程中对字形的积累.
答案:静谧蹑手蹑脚矫健河畔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④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⑤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
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赵普》)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常见易错字.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
【解答】答案:①带月荷锄归
②大漠孤烟直使至塞上
③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重点字:洲)
④非是藉秋风(重点字:藉)
⑤策勋十二转
⑥处决如流
3.回忆《西游记》原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先写出下列文段中妖精的名称,再写出他的家人名称。

那雨淙淙大小,莫能止息那妖精的火势。

原来龙王私雨,只好泼得凡火,妖精的三昧真火,如何泼得?好一似火上浇油,越泼越灼。

大圣道:“等我捻着诀。

钻入火中!”抡铁棒,寻妖要打。

那妖见他来到,将一口烟,劈脸喷来。

行者急回头,得眼花雀乱,忍不住泪落如雨。

妖精﹣﹣红孩儿家人(一位即可)﹣﹣牛魔王,铁扇公主
(2)请将孙悟空的战斗故事与相应的妖怪正确匹配。

【考点】名著综合.
【分析】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
本段文字节选自《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红孩儿乃是牛魔王与铁扇公主所生(2)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是因为黑熊精投了唐僧的袈裟;车迟国猴王显法是因为虎力、鹿力、羊力大仙欲阻止唐僧西去;悟空大闹金兜洞是因为太上老君坐骑青牛下界成精掳去了唐僧;悟空计盗紫金铃是因为朱紫国皇后金圣娘娘被金毛犼精掳去.
答案:(1)红孩儿,牛魔王,铁扇公主
(2)①B.②C.③A.④D.
4.语言综合运用。

“创客徐大山脑洞大开,别人卖‘食用藕’,他经营以‘文化莲’为主题的书画卖场获得成功。

”邻居张爷爷不太明白徐大山成功的原因,请你联系“知识链接”,简.洁得体
...地为张爷爷做解释。

【知识链接】:
“创客”这个词译自“Maker”,与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联系在一起,特指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人。

“脑洞”指大脑中需要用想象力去填充的“洞穴”,“洞穴”越大,想象越丰富。

﹣﹣《苏州日报》国人甚爱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李商隐“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朱自清则在周敦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赞叹声中,独自欣赏“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他们的情思赋予了莲丰富的内涵,熔铸了独特的“莲”文化。

【考点】综合读写.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解答】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作答本题时,首先是称呼和问候语,然后围绕知识链接中的想象力和莲文化进行表述即可.语意要清晰连贯,不能有语病.
答案:
张爷爷,徐大山有丰富的想象力,他注意到了国人对莲的喜爱,结合我国独特的莲文化,深入挖掘莲的丰富内涵,他开办的书画卖场满足了国人对莲文化的渴望与需求,所以获得了成功.
5.阅读《观刈麦》,完成下列各题。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下列关于《观刈麦》内容理解的选项中有误
..的一项是D
A.“五月人倍忙”一句既点明收获的季节为夏季,又呈现了农民们劳作忙碌的场面。

B.“小麦覆陇黄”描绘了一幅“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的“麦熟图”。

C.“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描写的是在刈麦人旁边拾取散落稻穗的贫妇人的情状。

D.“岁晏有余粮”中“岁晏”指“岁末的晚宴”,句意为“年末晚宴上有多余的粮食”。

(2)本诗中“愧”这个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考点】诗歌阅读综合.
【分析】《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
义精神.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诗句,分析选择.
A:理解正确;
B:理解正确;
C:理解正确;
D:到了年底还有余粮.岁宴:年末.理解错误.
故选:D.
(2)本题考查的是诗人蕴含于诗歌中的情感.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诗句,体味诗人情感.
同情劳动人民,对自己不劳而获的自责.
答案:
(1)D.
(2)同情劳动人民,对自己不劳而获的自责.
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担着用竹篮盛的饭,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饮料,
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饭食,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希望夏日天再长一些.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
右手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卖尽家田,只好拾些麦穗填饱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非常惭愧,整日也不能忘却.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

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彦先安能复赏此?”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去。

(选自《世说新语•伤逝》)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顾彦先平生好.琴喜欢遂不执孝子手而去.离开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家人常以.琴置灵床
人不得上,以.实奇(《于园》)
上。

B.张季鹰往哭之.。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黄鹤楼》)
C.遂不执孝子手而.去。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D.不胜.其恸。

驴不胜.怒,踢之(《黔之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

②彦先安能复赏此?
(4)结合内容,说说文章是从人物的哪些角度表现张季鹰吊丧时心情的。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文言实词;文言翻译.
【分析】参考译文:顾彦先一生喜欢弹琴,去世后,家人就把琴放在灵床上.张季鹰来吊唁,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就径直走向灵床,弹起琴来,弹罢几首曲子,他抚摩着琴说道:“ 顾彦先还能欣赏这些曲子吗?“ 随即又大哭起来,哭完连孝子的手都不拉就走了.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句意:顾彦先一生喜欢弹琴.好:喜欢
句意:哭完连孝子的手都不拉就走了.去:离开
(2)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文虚词的意思,要结
合句子意思来解释.
A句意:家人就把琴放在灵床上.以:把;人不能够到上面去,这里因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以:因为
B句意:张季鹰来吊唁.之:代词,代指顾彦先;这里也是楚地和吴地山川胜迹最美的地方.之:的
C句意:哭完连孝子的手都不拉就走了.而:表承接;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而:表转折
D句意: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胜:承受;驴很生气,踢了他.胜:承受
故选:D
(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径:径直
句意:就径直走向灵床,弹起琴来,弹罢几首曲子.
②重点词有:安能:还能
句意:顾彦先还能欣赏这些曲子吗?
(4)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这里我们要把握住关键词“人物角度”,找短文中表现张季鹰吊丧时悲痛心情的句子,再研究角度,文中的悲痛之情原句是:“不胜其恸”,“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作数曲”这些表现悲痛的地方都是从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来表现的.
答案:(1)喜欢离开
(2)D
(3)①就径直走向灵床,弹起琴来,弹罢几首曲子.
②顾彦先还能欣赏这些曲子吗?
(4)神态和动作、语言等角度来表现张季鹰吊丧时心情的.神态:“不胜其恸”;动作:作数曲来哀吊,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的行为;语言上:彦先安能复赏此?
7.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留住江豚的“微笑”
①江豚又叫江猪、海猪、海和尚等,体长为120﹣190厘米,体重100﹣220千克。

由于江豚的嘴形看上去很像“微笑”的表情,所以它又被人们称为是天生会“微笑”的动物。

②江豚通常栖于热带至暖温带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下游地带等淡水中生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沿海和宜昌以下的长江干流以及洞庭湖、鄱阳湖等水域。

③江豚喜欢单只或成对活动,结成群体一般不超过4﹣5只,但也有87只在一起的最高记录。

它与同在长江一带生活的白鳍豚基本上不合群,但也偶尔在一起共同嬉戏。

它们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身体不停地翻滚、跳跃、点头、喷水、突然转向等。

如果即将发生大风天气,江豚的呼吸频率就会加快,露出水面很高,头部大多朝向起风的方向“顶风”出水,在长江上作业的渔民们把它的这种行为称为“河神拜风”。

④近20年来,江豚的生存现状堪忧,种群数量正在快速衰减。

非法及过度捕捞、水体污染、航运开发、航道整治等,是造成长江流域珍稀、特有水生生物濒临灭绝的重要原因。

资料显示,1991年长江中的江豚数量大约为2700多只,到2006年已不足1800只,而现在,它们的数量可能仅有1000余只。

按照国际上规定的种群内成熟个体少于2500只即可被列为濒危物种的标准,长江江豚已进入此列。

有资料显示最快将在未来的15年内江豚就可能会在野外灭绝,也许人们再也看不到这种有着天然“微笑”表情的物种了。

⑤保护江豚,刻不容缓!
(《百科知识杂志》2012年13期有删减)(1)阅读全文,梳理文章介绍江豚的思路并完成填空。

外形特征﹣﹣分布范围﹣﹣生活习性﹣﹣生存现状
(2)请写出第④段划线句所用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

(3)请简述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考点】说明文阅读综合;说明方法;概括说明内容.
【分析】这篇文章首先介绍了江豚的名称、长度、体重、外形,接着介绍了江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