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房屋建筑行业中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

在现代房屋建筑施工中,施工方作为主要参与者,一定要实时地调整自己的施工
管理技术及管理模式、机制和制度。

在房屋建筑的施工管理工作中,质量安全是
一个施工企业的生存之本,只有做好这个工作,施工企业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不断满足甚至超越业主对房屋建筑的质量要求,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
安全、经济适用的建筑产品。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1 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特点
1.1影响因素多
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说设计、机械、材料、
地形、天气、温度等。

1.2质量波动大
由于房屋建筑产品生产的单件性和流动性,不具有一般工业产品生产的固定
生产流水线、完善的检测技术、规范化的生产工艺、成套的生产设备与稳定的生
产环境,因此工程质量易产生波动而且波动大。

1.3质量隐蔽性
房屋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
因此质量存在隐蔽性。

2 高层建筑施工关键施工技术分析
2.1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

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及水
泥的强度成正比,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
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
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高,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低。

因此,当
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混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
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

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
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
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

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
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

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
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小值。

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
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

可以说,混凝土质量控
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

2.2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从建筑的功能上一般上部要求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而下部则需要大
空间的轴线布置,而这一要求与结构力学、自然布置正好相反。

由于高层建筑结
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受力较小,正常布置时应当是下部刚度大、墙多、柱
网密,到上部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

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
必须以和常规相反的方式进行布置。

上部布置小空间,下部布置大空间。

上部布
置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布置刚度小的框架柱。

为了实现这种结构布置,就必须
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

不管采用何种转换形式,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
仍是目前工程应用的主要结构形式。

随着转换层位置上移,应设计带转换层的筒
体结构。

对带转换层筒体结构其主要影响因素表现为转换层上部外筒的刚度、转
换层设置高度和内筒刚度。

对这两类转换结构,转换层高度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
主要因素之一,转换层高度越高,转换层上下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越明显,设
计时应限制转换层设置高度。

转换层与其上层的侧向刚度比对结构抗震性能有一
定影响。

对转换层位置较低的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控制侧向刚度比可以控制
转换层附近的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

对于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或筒体结构,
可采取以下措施强化下部结构:加大筒体及落地墙厚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必要时可在房屋周边增置部分剪力墙、壁式框架或楼梯间筒体,提高抗震能力;
可采取以下措施弱化上部:不落地剪力墙开洞、开口、减小墙厚等。

2.3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
一起,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

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

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浇带法便应运而生。

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
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

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
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

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
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
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
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
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

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
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
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

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浇筑
混凝土,这时估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以上。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
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
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

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
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

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
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

后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
混凝土成为一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

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
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1000mm为宜。

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
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留直缝。

3 结束语
加强房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确保施工人员使用正确的施工技术,在避免施
工隐患的同时,还能科学的节省施工时间,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这就要求施工人
员在进行施工时能够结合房屋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完善的施工技术,
并认真完成施工过程,为工程的施工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邹清中.关于房屋建筑施工若干关键问题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08)
[2] 高伟.关于建筑施工技术控制的问题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