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解与乳化》知识梳理(含答案)
沪教版化学第六章 《溶解现象》 知识点梳理
第六章《溶解现象》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一.溶解与乳化1.泥土以细小固体颗粒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悬浊液2.食用油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3.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4.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⑴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如:水⑵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KMnO4溶液紫红色,含Fe2+溶液浅绿色,含Fe3+溶液黄色,含Cu2+溶液蓝色5.乳化:乳化剂(洗洁精、肥皂)作用下,油以小液滴形式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汽油去除油脂的原理是溶解]二.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1.氢氧化钠(NaOH)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2.硝酸铵(NH4NO3)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3.氯化钠(NaCl)溶于水,温度不变三.水溶液的某些性质1.水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低于0℃)、沸点升高(高于100℃)2.某些水溶液具有导电性,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示例:稀硫酸能导电,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H+和SO42-;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Na+和Cl-[蔗糖溶液不能导电:蔗糖以分子形式分散在水中;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Na+和Cl-不能自由移动]6.2 溶液组成的表示一.溶液的组成1.溶液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溶解溶质的物质称为溶剂,最常用的溶剂是水,汽油、酒精也可作溶剂1.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根据溶解度计算:S÷(100+S),S越大,值越大2.溶液配制⑴步骤:计算、称量、溶解⑵仪器:天平、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⑶操作注意①称固体时,注意遵循左物右码。
[若颠倒,实际称量= 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②量水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量取量多,俯视量取量少] ③溶解不可用量筒 3.溶液稀释含义:向溶液中加水,使浓溶液变成稀溶液 ⑴步骤:计算、量取、溶解计算方法:①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②加入水的质量 = 稀溶液质量 - 浓溶液质量 ⑵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6.3 溶解性一.溶解性的影响因素1.溶质的性质。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基本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六章 溶解现象》基本知识点总结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特点:均一、稳定、透明、混合物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水是常用的溶剂。
酒精、汽油也是溶剂,通常量多的为溶剂3.盐酸溶质是:氯化氢(HCl ) 溶剂是水氨水溶质是:氨气(NH 3) 溶剂是水碘酒溶质是:碘(I 2) 溶剂是酒精4.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别是分散的物质分别是固体和液体,相同是均不溶于水。
悬浊液如泥沙水、乳浊液如:食用油溶于水5.洗涤剂(洗衣粉、肥皂)通过乳化作用去油污,形成乳浊液。
洗涤剂称为乳化剂。
6.溶于水温度升高有:氢氧化钠(NaOH )、浓硫酸(H 2SO 4)溶于水温度降低有:硝酸铵(NH 4NO 3)氯化铵(NH 4Cl )7.少量固体溶于水中,使溶液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
8.溶液导电是因为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金属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电子9.溶质的质量分数(w )=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100% 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越浓,反之越稀10.用固体与水配制溶液:步骤:计算、称量、溶解仪器:药匙、天平、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例题: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NaCl 固体多少克,量取多少毫升水。
NaCl 的质量:m=5%×50g=2.5g需水的体积:m lg g g /15.250-=47.5ml 11.用浓溶液加水配成稀溶液:步骤:计算、量取、溶解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例题:用37%浓盐酸、密度为1.18g/cm 3配成400g20%的稀盐酸、需浓盐酸多少毫升,加水多少毫升?浓盐酸的体积=%37/18.1%204003⋅⨯cm g g =182ml水的体积=33/1/18.1182400cmg cm g ml g ⨯-=185ml 12.例题:13g 锌与100g 稀H 2SO 4恰好完全反应,求稀H 2SO 4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设13g 锌与100g 稀H 2SO 4完全反应需H 2SO 4的质量为xZn + H 2SO 4 = ZnSO 4 + H 2↑xg 981365= x=19.6g 答:略 65 9813g xH 2SO 4的溶质质量分数=gg 1006.19×100%=19.6% 13.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初三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含答案)
初三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含答案)初三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含答案)一、单选题1. ( 2分) 向两烧杯水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物质形成溶液,经测定,甲能使溶液温度升高,而加入乙的溶液温度不发生改变,那么甲、乙分别可能是下列哪种物质()A. 氢氧化钠;硝酸铵B. 硝酸铵;氯化钠C. 氢氧化钠;浓硫酸D. 生石灰;氯化钠2. ( 2分) 等质量的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变化最小的是( )A. 食盐B. 浓H2SO4C. NH4NO3D. NaOH3. ( 2分) 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列物质溶于水时,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A. 浓硫酸B. 氢氧化钠固体C. 硝酸铵固体D. 食盐4. ( 2分) 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滑落.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A. 浓硫酸B. 生石灰C. 硝酸铵D. 氢氧化钠固体5. ( 2分) 分散在水中,能形成乳浊液的物质是()A. 粉笔灰B. 植物油C. 食盐D. 蔗糖6. ( 2分) 如下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左端升高,该物质是()A. 浓硫酸B. 硝酸铵固体C. 蔗糖固体D. 氧化钙固体7. ( 2分) 下列洗涤过程不是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A.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 用肥皂液洗衣C. 用洗沽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D. 用沐浴露洗澡8. ( 2分) 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
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A. 硝酸铵与水B. 生石灰与水C. 熟石灰与水D. 氯化钠与水9. ( 2分) 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A. 用自来水洗手B. 用酒精清洗衣服上的碘C. 用洗涤剂清洗餐具D. 用汽油清洗油污二、填空题- 1 - / 11。
第六章溶解现象 第一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一、溶解与乳化1、悬浊液:⑴悬浊液的形成:物质以细小固体颗粒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悬浊液。
如将泥沙投入水中振荡。
⑵悬浊液的特点:固体颗粒与水发生分离,会沉在水底。
不均一,不稳定,是混合物。
2、乳浊液:⑴乳浊液的形成: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如将植物油滴入水中振荡。
⑵乳浊液的特点:液体与水发生分离,不均一不稳定,是混合物。
⑶乳化现象: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洁精,振荡,油能以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叫做乳化。
乳化现象是物理变化。
⑷乳化现象的应用: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各种日用洗涤剂的配制;农药、医药制剂的合成以及纺织印染,石油开采,污水处理。
3、溶液:⑴溶液的形成: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⑵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
⑶理解:①溶液一定是混合物;②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无色,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氯化铁溶液为黄色;氯化亚铁为浅绿色。
③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是一种;如糖盐水中的溶质是糖和盐。
液体不一定属溶液,如:水;⑷洗涤精去油污与汽油去油污的区别:洗洁精能乳化油污形成乳浊液。
汽油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
(乳化、溶解都是物理变化)⑸加快固体物质溶解速度的措施:①溶解时不断搅拌或振荡(用玻璃棒,在家里可用筷子代替);②加热;③将固体碾碎,增大接触面积;二、能量变化物理变化:NaOH固体、浓H2SO4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NH4 NO3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燃料的燃烧;金属与酸的反应;酸和碱的反应(中和反应);CaO与水反应溶液温度也升高;三、水溶液的某些性质应用:煮沸的汤比开水烫;向汽车水箱中加乙二醇可防水结冰;向公路上积雪撒盐,会使积雪融化。
注意:一般不用含NaCl的融雪剂,因这种融雪剂会使植物死亡且加快钢铁的生锈。
可用含铵根离子的融雪剂(可提供植物生成所需的氮肥)。
九年级化学 第6章 溶解现象知识梳理素材 沪教版
第6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的溶解知识梳理一、实验及基本概念实验:在1~5号大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食盐、蔗糖、粉笔灰、食用油。
振荡后观察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
被分散物质原有状态振荡后实验现象分散微粒静止后现象分散特征共同点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溶解,液体变成紫红色K+、MnO4-不分层不沉淀无明显变化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食盐无色晶体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Na+、Cl-蔗糖无色晶体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蔗糖分子粉笔灰白色固体不溶解,液体变浑浊固体小颗粒产生沉淀不均一不稳定食用油黄色液体不溶解,液体变浑浊液体小液滴产生分层概念1: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实例:浑浊的黄河水;固体农药(西维因);石灰浆及墙体涂料。
概念2:一种液体小液滴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实例:植物油分散在水中;石油原油;橡胶树的乳胶等。
概念3:一个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实例:生理盐水、糖水、碘酒。
概念4:物质的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称之为物质的溶解。
概念5:乳化: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乳浊液的现象称为乳化。
(1)乳化现象:原本油与水互不相溶,加入一定试剂,使油的小液滴均匀的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2)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的乳浊液的物质。
(3)乳化剂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应用于洗涤剂,除此之外还有用于印染、污水处理等。
二、物质溶解的现象(1)颜色:有些物质溶解后,会使溶液呈现一定的颜色如:CuSO4溶液是蓝色的,FeCl3溶液是黄色的,FeSO4溶液是浅绿色的,KMnO4溶液是紫红色的,NaCl 溶液等则呈无色。
(2)温度改变(溶解的热效应):溶解的过程可能会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实验: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解释:(1)固体溶解的过程,实质就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构成固体物质的分子或离子,脱离了固体,一部分与水分子形成水合离子,而扩散到液体中。
《第6章 溶解现象》知识点复习提纲-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1、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悬浊液;(如面粉、泥土分散到水中,不均一、不稳定)若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则形成乳浊液。
(如植物油分散到水中,不均一、不稳定)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地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如食盐水、石灰水、矿泉水等均是溶液,有些溶液还有颜色,如KMnO4溶液紫红色、CuSO4溶液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Cl3溶液黄色。
溶液的特性:均匀性、稳定性乳化作用:洗涤剂等中的乳化剂能够把油分散到水中,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过程。
洗涤油脂的三种方法:1、热的纯碱溶液------化学反应;2、洗涤剂-------乳化作用; (★洗洁精洗油污用了乳化的原理)3、汽油或酒精------溶解油脂,形成溶液。
2、在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通常伴有热量的变化。
不变NaCl 升高NaOH、浓H2SO4降低NH4NO33、某些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这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
例如,食盐溶于水生成自由移动的Na+和Cl-,食盐水能导电。
水溶液的特性;(1)凝固点的降低:如在严寒的冬季,水易结冰而酱油和食醋不会结冰;用食盐可以融化道路上的积雪。
(2)沸点的升高:煮沸的汤比沸水温度高。
(3)有的溶液有导电性:食盐水、稀硫酸、烧碱溶液均能导电是由于在其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带电荷的离子,而蔗糖溶液不导电是由于蔗糖是由分子构成的。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1、溶液的组成:(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它既可以是固体(如食盐水中的食盐),也可以为液体(如酒精水溶液中的酒精)或气体(如盐酸中的氯化氢、氨水中的氨气)。
(2)溶剂:能溶解溶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但也有其他溶剂,如碘酒中的酒精、汽油溶解植物油。
判断溶质、溶剂的方法:根据最终溶液中有什么成分来判断,而不是看向液体中加进了什么物质;如铁粉加到硫酸铜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只有硫酸亚铁和水,所以溶液中溶质是硫酸亚铁,溶剂是水。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第六章 溶解现象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_6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解和乳化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第六章溶解现象》是初中化学课程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知识共分三节:第一节物质的溶解,是相关溶液的初步知识,主要包括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的某些性质和用途和乳化现象及其应用、溶解现象(溶解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及其用途等知识。
首先,本节从学生熟悉的分散现象事例和用途出发,引导学生从宏观上理解溶液和乳浊液的特征,从微观上理解溶液和乳浊液是分散质以微粒形式分散到分散剂中形成的稳定或较为稳定的分散体系,从而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相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后几节知识如溶解度、溶液的组成等的学习作一些必要的准备。
其次,学生通过对溶解现象(溶解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和乳化现象的学习和了解,加深了对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重要应用价值的理解。
2.学情分析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身边的化学物质,溶液它是继学生探究理解气体(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固体(碳单质、常见的金属)、液体(自然界中水)后,接触到的一类成分更为复杂的化学物质。
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一类分散体系,它也是学生在上册的化学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一类物质(如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等)。
但学生虽然熟悉溶液和溶解现象,却缺乏深入的了解,也不曾从化学的视角去研究。
所以让学生集中和系统的学习一些溶液和溶解现象的知识,对于提升学生对溶液和溶解理解和理解是很必要的,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利用相关溶解知识去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在下一章,将要学习的酸、碱、盐的知识,几乎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都是在溶液中发生的,要学好后续内容,就有必要要求学生比较系统的学习与掌握溶液的相关知识,所以本章的教学也正好为下一章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当然也为深入学习分散系的相关知识做了准备。
其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理解溶液的组成,是溶液知识的深化,它既能协助学生加深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化学计算水平,更是学生将相关溶液知识科学使用到日常生活实际和生产及科学实验的必须。
化学九年级下沪教版第六章溶解现象基础知识点
第六章溶解现象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液:物质相互分散,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1、混合物状态不同:悬浊液:存在固体小颗粒(不均一,不稳定,会形成沉淀)乳浊液:存在液体小颗粒(不均一,不稳定,会分层)※“均一”是指溶液各组成成分和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是指当条件不变是,长时间放置,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也不会出现分离的现象。
※“颜色”不是判定溶液的标准:如溶液中含有Cu2+会显蓝色;含有Fe2+(亚铁)的溶液显浅绿色;显黄色的溶液中一般存在Fe3+,高锰酸钾(紫红色)、2、物质的溶解是构成物质的离子或分子分散的过程。
※像氯化钠NaCl、氢氧化钠NaOH等物质溶解是由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的阴阳离子。
NaCl = Na+ + Cl-;NaOH = Na+ + OH-※像蔗糖的物质,它们是由分子构成的,溶于水只是其分子脱离晶体表面,分散到水中的道理。
硝酸铵NH4NO3的溶解使溶液温度下降(吸热)3、溶解现象:像氯化钠NaCl等物质的溶解不会造成溶液温度发变化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H2SO4、生石灰CaO溶解时放热,造成溶液温度上升。
4、洗洁精能使难溶于水的油以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称为乳化现象。
乳化的应用:油污清洗、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石油开采、污水处理、制剂合成及纺织印染。
※用纯碱、汽油和洗涤剂的水溶液都能除去衣物上的油污,其实它们的原理各不相同:纯碱是与油污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汽油是将油污溶解;洗涤剂是和油污发生乳化作用。
5、较快溶解物质的方法:⑴用玻璃棒搅拌;⑵提高溶解的水温;⑶使固体变成粉末颗粒二、水溶液的性质:1、物质溶于水后,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沸点升高;※冬天厨房中最易结冰的是()A、酱油B、米酒C、食醋D、水※寒冬里,为什么水缸往往会冻裂,而装有腌制食品的水缸却不会冻裂?※为什么建筑工地向水泥砂浆中掺入氯化钙可以防冻?※沸腾的汤的温度为什么比沸腾的水温度高?三、溶液的组成: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m(溶液) = m(溶质) + m(溶剂);V(溶液) < V(溶质) + V(溶剂) ——分子间有间隙;2、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也可以是固体:如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盐酸、氨气的水溶液,氨水();液体做溶质:稀硫酸,酒精的水溶液;固体做溶质:碘酒、食盐。
最新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六章 溶解现象 全单元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整理复习汇总》精品完整实用资料
第六章 溶解现象
一.三大分散系
溶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蒸馏水是纯净物,不是
溶液
加速溶解的方法:搅拌,加热,研磨
乳化:加入乳化剂后,以很小的小液滴形式均匀悬浮
于水中
形成乳浊液。
乳化后形成的是比较稳定的乳浊液
乳化剂:肥皂,洗衣粉,沐浴露,洗发水,洗面奶,洗洁精等。
汽油去油污:溶解 洗衣粉洗油污:乳化
二.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1.物质溶于水时,常伴随能量的变化 NaOH 溶解放热 ,NH 4NO 3溶解吸热,NaCl 溶解温度变化不
大
2.物质溶于水后,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 冬天加盐融雪,高原加盐煮食物
3.某些物质的水溶液有导电性(自由移动的离子)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固体(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不导电
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食盐水能导电;酒精溶液,蔗糖溶液,食盐固体不导电
三.溶液组成及配制
W= m(质)/ m(液) m(质)=w*m(液) m(液)=m(质)/w
固体配成溶液: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浓溶液配成稀溶液:计算、量取、稀释、装瓶贴标签
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溶液 溶质 溶剂 白酒 酒精(液) 水 盐酸 氯化氢(气) 水 澄清石灰水 氢氧化钙(固) 水 碘酒 碘(固) 酒精 二氧化碳溶于水 碳酸(液) 水。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第六章 溶解现象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_2
本节课是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的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是理解溶解现象及溶液的概念,培养学生探究的欲望,难点是从微观上理解溶液,溶解现象与乳化现象的区别。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意无意地知道一些物质能够溶解在其他物质中,比较清楚地知道绝大部分物质能够在水中溶解,但仅仅局限于经验性的理解,不能准确把握溶液的相关知识. 本节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食盐水等入手,通过一系列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对溶液的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
课本上是把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泥土、食用油在水中的分散放在一起的,我作了一下调整,把高锰酸钾、食盐、蔗糖三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放在一起,把泥土和食用油在水中的分散放在一起,也就是把溶液和浊液分开比较,从物质分散形式上的不同来区分溶液和浊液,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溶液的特征,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油分散到水中后乳化前与乳化后实验现象的不同,得出乳化作用的概念,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有哪些办法能够加速溶解。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培优系列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第6章溶解现象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漫画导读目标速览1.物质的溶解(★★★)了解物质的溶解过程,知道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不同特征及溶液概念。
2.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知道常见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的吸收热量,有的放出热量。
3.乳化现象(★)了解什么是乳化现象。
4.水溶液与水性质的不同(★)知道物质溶于水后,沸点、凝固点、导电性的变化。
全解全析P125知识点一溶解与乳化【师生合作】阅读教材P1-P5,观察实验“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后完成: 1.悬浊液和乳浊液:(1)形成:物质加入水中,经搅拌后,以细小固体颗粒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悬浊液;以小液滴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乳浊液。
(2)特征: 不均一、不稳定。
2.溶解和溶液:(1)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2)溶液。
①概念: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②特征: 均一、稳定。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酒精等是纯净物,不是溶液;溶液透明但不一定无色,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
3.乳化:(1)乳化:加入乳化剂后,难溶于水的液体以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的现象。
(2)应用: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各种日用洗涤剂、化妆品及乳制饮品的配制,农药、医药制剂的合成等都和乳化作用有关。
【小组讨论】洗涤工作服上的油渍,除了用洗涤剂洗涤外,还可以用汽油清洗。
这两者的洗涤原理是一样的吗?提示:不一样。
洗涤剂洗涤油渍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汽油是良好的有机溶剂,用汽油洗涤工作服上的油渍是汽油溶解了油渍;前者得到的是乳浊液,后者得到的是溶液。
知识点二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师生合作】阅读教材P6~P7,进行“活动与探究”后完成:物质在溶解时,往往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1)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
(2)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降低,如硝酸铵。
(3)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如氯化钠。
化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溶解
化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溶解化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溶解引言溶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它涉及到许多化学知识。
本文将以化学九年级下册的内容为基础,介绍溶解相关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现象。
一、溶解的概念溶解是指溶质在溶剂中逐渐分子间相互作用而被包围,最后形成均匀分布的一种物质混合体的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被溶剂的分子或离子吸引,以至于它们之间的间隔距离足够小,并且呈现均匀混合状态。
二、溶解过程溶解过程包括三个基本步骤:分散、扩散和溶解。
首先,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溶剂中分散,形成一个离散的溶质颗粒分布在溶剂中。
然后,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会通过热运动逐渐扩散到溶剂的全体中。
最后,在分子间作用的相互吸引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溶剂的分子或离子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均匀分布的溶液。
三、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溶质的粒径、温度、溶剂的种类、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都会对溶解速率产生影响。
例如,当溶质的粒径越小,溶解速率越快,因为小颗粒更容易分散在溶剂中。
而温度的升高会加快溶解速率,因为高温会增加分子的热运动速度,从而使分子更容易扩散。
此外,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是影响溶解速率的重要因素。
四、溶解度和饱和溶液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质量的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物质量。
不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具有不同的溶解度。
当溶质的物质量达到溶解度时,溶质不能再被溶剂溶解,此时形成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五、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在溶解过程中,有些溶质的溶解会伴随着放热现象,即释放出热能;而另一些溶质的溶解则会吸收热能,产生吸热现象。
这是因为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不同所导致的。
放热现象的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而溶解吸热现象的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
六、溶液的浓度与稀释溶液的浓度可以用溶质的物质量与溶液的体积之比来表示。
当我们需要调整溶液的浓度时,可以通过稀释来实现。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现象章节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现象章节知识点总
结
在特殊条件下,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会比正常情况多,溶液并不一定为液体,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初中频道为大家整理了溶解现象章节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1、将深紫色的高锰酸钾加入水中,你将发现高锰酸钾固体不见了,得到紫红色的液体。
2、将紫色固体碘加入酒精中,你发现碘消失,得到暗黄(橙色或棕色)的液体。
通过实验可以知道高锰酸钾能溶解在水里,碘能溶解在酒精里。
二、溶液组成的表示
1. 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组成。
(1)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
(2)浓溶液、稀溶液: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所含的溶质多为浓溶液,所含的溶质少为稀溶液。
溶液的浓、稀只是溶液组
成的一种粗略表示方法。
溶液的浓、稀与饱和不饱和无关,即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溶液体积与溶液质量的关系: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
三、物质的溶解性
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溶解现象章节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都掌握了呢?预祝大家以更好的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第六章 溶解现象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_8
第六章溶解现象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一课时)编号601学习目标:1.理解溶解现象,掌握溶液的形成过程以及溶液的特征。
2.说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
学习重点、难点:了解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本质区别,理解和掌握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学习过程:一、知识要点:1.溶解与乳化:(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
▲溶解:物质以或的形式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注意点:①“均一”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一样。
同一溶液,不管其体积大小,各部分密度、浓度、颜色、溶沸点在相同条件下一样,化学性质也一样,单位体积里的微粒种类和数目也一样。
“稳定”是指条件不发生变化时(如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压强不变化),无论放置多长时间,溶质与溶剂不会发生分离;也不会分层,析出沉淀。
②溶液是透明的,透明的不一定是溶液,同时溶液也不一定是无色的。
填写下列溶液的颜色:KMnO4溶液,CuSO4溶液,NaCl溶液,FeSO4溶液,FeCl3溶液。
★悬浊液:物质以细小的分散在水中,则形成悬浊液,举例:_________;★乳浊液:物质以分散在水中,则形成乳浊液,举例:_________;(2)影响溶解的因素:内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外因:①温度;②搅拌;③溶质颗粒的大小(3)乳化:乳化并不是溶解,仅仅将大的油滴分散成无数小的液滴。
【思考】假如现在在家中要配制一杯糖水,思考怎样加速白糖溶解呢?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二、例题精析:【例1】以下饮料和食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豆浆 B.牛奶 C.矿泉水 D.果酱【例2】一杯食盐溶液,实验测得其上部密度为ag/cm3,下部密度为bg/cm3,则a与b的关系是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 ) 【例3】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盐酸除去水壶内的水垢C.用洗涤剂清洗油腻的餐具 D.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例4】铁与足量盐酸反应后的液体和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所得到的液体分别是() A.乳浊液、溶液 B.溶液、乳浊液C.悬浊液、乳浊液 D.溶液、悬浊液三、巩固练习:完成日期成绩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碘酒B.泥水C.汽水D.葡萄酒2.在家中,小明取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其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面粉B.蔗糖C.芝麻湖 D.植物油3.将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一定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食盐 B.蔗糖 C.酒精 D.植物油4.下列物质加入水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高锰酸钾 B.食盐 C.植物油 D.氯化亚铁5.悬浊液、乳浊液、溶液之间的共同点是() A.都均一 B.都是混合物 C.都稳定 D.都是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6.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7.假若有一瓶室温下长期密封放置的氯化钠溶液,请分析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 A.接近瓶口的溶液较稀 B.瓶底附近的溶液较浓C.瓶内溶液各部分密度相同 D.瓶底会析出少量氯化钠晶体8.下列几种说法中,准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B. 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C.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而形成的液体是溶液D.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被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而形成的9.下列关于洗涤剂能够除去油污的原因,说法准确的是 ( ) A.洗涤剂是溶剂,油污能溶解在其中 B.洗涤剂使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 C.洗涤剂使油污发生了化学反应,从而除去油污 D.洗涤剂使油污转化为气体,从而除去油污10.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
2020编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一、教学目的1.了解物质的分散现象。
2.理解溶液的概念,理解溶液的特点。
3.初步分清悬浊液和乳浊液。
【重点、难点】溶液的概念、特点;会辨认溶质和溶剂;会辨识溶液。
二、教学内容【情景导入】1.人体摄入的食物只有转化为溶液才能被吸收,你知道什么是溶液吗?2.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物质能分散到水中,有什么应用?实例应用洗衣粉分散在水中洗涤衣服乙醇分散在水中消毒糖分散在水中饮用氢氧化钙粉末分散在水中粉刷墙壁3.让学生根据经验和课本图片思考:为什么黄泥水、油水混合能看到泥土或植物油且不稳定,而氯化钠溶液、蔗糖溶液中食盐或者蔗糖看不到、且是稳定的?【课堂探究】探究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问题1-1:取少量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泥土和食用油,分别放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水,静置,搅拌,观察现象。
问题1-2: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实验现象高锰酸钾加入水中溶解,液体变成紫红色食盐加入水中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蔗糖加入水中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泥土加入水中不溶解,液体变浑浊食用油加入水中不溶解,液体分层【观察】物质的溶解过程:【交流】悬浊液、乳浊液与溶液的异同:不同点共同点举例分散颗粒静置后现象分散特征溶液离子或分子不分层、不沉淀、无明显变化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食盐溶于水悬浊液固体小颗粒产生沉淀不均一的、不稳定的粉笔灰放到水里乳浊液液体小液滴分层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汽油放到水里【交流讨论】溶液由几部分组成?溶液有哪些特征?答案:溶液分为溶质和溶剂。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思考】为什么洗衣粉可以洗去衣服上的污渍、洗发水可以洗去头发上的油脂?答案:在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洗洁精等振荡后,油以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这样的现象称为乳化。
用洗衣粉洗衣服上的污渍、洗发水洗头发上的油脂都是利用乳化现象。
【过渡】溶液与浊液的区别:微观上看被分散物质的颗粒大小不同,溶质溶于水伴随能量变化。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第六章—第九章)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下)第六章溶解现象一、溶解1、概念: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地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2、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K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CaO、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温度变化:如NaCl二、溶液的形成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如泥土分散到水中。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植物油分散到水中。
3、乳化作用:洗涤剂等中的乳化剂能够把油分散到水中,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过程。
4、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错误!链接无效。
为浅绿色Fe2(SO4)3错误!链接无效。
为黄色b、①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它既可以是固体(如食盐水中的食盐),也可以为液体(如酒精水溶液中的酒精)或气体(如盐酸中的氯化氢、氨水中的氨气)。
②溶剂:能溶解溶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但也有其他溶剂,如碘酒中的酒精、汽油溶解植物油。
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3)水溶液的特性;(1)冰点的降低:在严寒的冬季,水易结冰而酱油和食醋不会结冰;用食盐可以融化道路上的积雪。
(2)沸点的升高:煮沸的汤比沸水温度高。
(3)导电性:食盐水、稀硫酸、烧碱溶液均能导电是由于在其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带电荷的离子,而蔗糖溶液不导电是由于蔗糖是由分子构成的。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①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量多少,通常都把水视为溶剂。
②固体或气体溶于液体,固体、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③多种液体形成溶液时,量多的一种为溶剂,其余为溶质。
注意:一种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剂,但可以有多种溶质。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1课时溶解与乳化背记手册课件沪教版
易错提示
(1)乳化是将大的油滴分散成小的油滴,乳化后形成的还是 乳浊液,水中分散的还是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2)衣服上的油渍可用汽油洗去,也可用洗涤剂洗去,但二者 的原理不同,汽油洗涤油污属于溶解现象,形成的是溶液; 而洗涤剂洗涤油污属于乳化现象,形成的是乳浊液。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温度高低、是否搅 拌或振荡和颗粒大小。
加快固体物质溶解速率的方法:用热水溶解、将固 体研磨成粉末和搅拌。
三、乳化
乳化:油难溶于水,但如果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 一些洗洁精,振荡后油的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 液,这种现象叫乳化。
拓展 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
第6章 溶解现象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第1课时 溶解与乳化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1.悬浊液和乳浊液 (1)悬浊液:物质以细__小__固__体__颗__粒___形式分散于水中,所形 成的混合物。 (2)乳浊液:物质以_小__液__滴___形式分散于水中,所形成的混 合物。 (3)悬浊液和乳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静置会出现分 层现象。
5.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比较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物质 可溶的固体、液体
的原状态
或气体
不溶的固体
不溶的液体
分散在水 中的微粒
分子或离子
固体小颗粒
小液滴
外观特征 均一、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久置的现象 不沉降、不分层
沉淀
分层
实例
食盐水
泥水Βιβλιοθήκη 油水混合液共同点都是混合物
二、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
易错提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溶解现象
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课时1 溶解与乳化
知识点1 溶解和溶液
1. 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
A.无色
B.透明
C.能导电
D.均一、稳定
2. 餐桌上的饮品种类丰富,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酸奶
B.玉米糊
C.冰水
D.可乐
3. 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D.从100 ml溶液中取出10 ml后,剩余溶液浓度变小
4. 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放入水中,过一会儿就消失了,其原因是( )
A.彻底消失了不见了
B.生成了新的物质
C.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了水中
D.被水分子遮挡住了
5. 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 )
A.无色透明的
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
C.混合物
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和水不会分离
知识点2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
6. 在配制硝酸钾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不能
..加快硝酸钾溶解速率的是( )
A.将水的温度从20℃升高到60℃
B.将硝酸钾固体研磨成粉末
C在加入硝酸钾的同时不断搅拌
D.加入更多的硝酸钾固体
7.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几个实验。
(1)实验一探究的是对物质溶解速率的影响。
(2)实验二中观察到丁中的食盐比丙中溶解得快,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3)实验三中观察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固体的颗粒越小,溶解
得越快。
知识点3 乳化
8. 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水清洗沾在手上的蔗糖
B.用水洗去盘子上的水果渣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D.用稀盐酸清洗长期盛放石灰水的烧杯
9. 下列应用与乳化现象无关
..的是( )
A.用汽油洗去金属表面的油污
B.化妆品及乳制饮品的配制
C.用洗发水清洗头发上的油脂
D.用乳化剂稀释难溶于水的液态农药
10. 下列关于溶解和乳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乳化作用将油污溶解而除去
B.向植物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乳化剂,可得到溶液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利用了乳化原理
D.用肥皂洗衣服利用了乳化原理
11. 小刚分别试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①只用冷水;②只用热水;③在冷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
④在热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
(③④用洗涤剂清洗后,再用清水把餐具上的洗涤剂冲洗
干净)
(1)上述方法中清洗餐具最干净的是(填序号)。
(2)以上对比实验说明了温度越(填“高”或“低”),洗涤效果越好。
你的理由
是。
(3)用下列选项填空:
A.溶解
B.乳化
①洗涤剂对油污有(填序号,下同)作用。
②小刚认为汽油、氢氧化钠也能去除油污,但去污原理不同。
其中汽油可以油
污,而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
【作业精选】
1. 如果把家庭中的①面粉、②味精、③植物油、④食盐、⑤酒精、⑥牛奶分别加入适量的
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②④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
B.悬浊液、乳浊液、溶液中分散的物质都是固体
C.蔗糖水中分散的微粒是蔗糖分子
D.食盐水中分散的微粒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3. 碘易溶于汽油,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碘粒,再加人适量的汽油,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
象为( )
4. 在学习溶液的概念时,某同学为了弄清溶液的特征,进行了如下实验:他把糖加到温开水
中,稍加搅拌,立即就喝,结果发现下部的糖水比上部的甜。
于是该同学根据这一“事实”向老师提出了质疑,认为溶液的各部分不一定均一。
请你对他的问题进行解释: 。
5. 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或滴注时,常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注射液。
下表是某氯化
(1)该注射液里的溶质是。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为什
么? 。
6. 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将2 ~3小粒碘放入小烧杯中,加入20 mL汽油.
振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如图是甲、乙、丙3个同学分别画出的表示碘分子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的分布示意图(汽油分子没有画出),你认为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7. 小英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率。
(1)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中,写出其中两项,并预测此因
素对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①因素,你的预测是;
②因素,你的预测是。
(2)从你所列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你的预测.你设计的实验方案
是。
参考答案
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课时1 溶解与乳化
1. D
2. D
3. B
4. C
5. B
6. D
7.(1)搅拌
(2)温度越高物质溶解得越快
(3)己中的食盐比戊中溶解得快
8. C 9. A 10. D
11.(1)④
(2)高温度越高,乳化效果越好
(3)①B ②A
【作业精选】
1. B
2. B
3. B
4. 糖的密度比水大,开始时糖沉到水底,糖由下而上慢慢溶解,稍加搅拌,糖分子还没有充分溶解在水中,所以下面的糖分子多些.下面的糖水就甜。
5. (1)氯化钠(或NaCl)
(2)不会,在常温、密封保存情况下,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6. 碘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甲
7. (1)①温度温度升高(降低),食盐溶解速率加快(减慢)
②搅拌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速率
(或固体颗粒大小食盐颗粒越小,溶解得越快,或其他合理答案)
(2)在两个烧杯中各放入50mL相同温度的水,分别称取2g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同时放
进烧杯中,在一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另一个烧杯中不搅拌,观察并记录两个烧杯中的食盐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或温度、固体颗粒大小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实验,答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