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tness_the_Development_of_Architecture_School_in_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
[ topic] 主题/天津大学建筑教育80 年
发展历程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洋大学更名为天津大学。

1953年我考入土木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学习。

1958年毕业去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了22年(其中一半时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1980年返校任教直至退休。

从时间上看,我基本上见证了上世纪天大成立后建筑系(院)逐步发展变强的历程。

组建初期,系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为了救急只能让1950年进校的学生提前到1953年毕业,以顶上教学的第一线。

后来这批青年教师逐渐成长为系里的中坚力量,其中如彭一刚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还被选为中科院院士。

另外,老教师中除徐中是二级教授名声在外,与其他名校师资辈分高、知名学者多相比还是略逊一筹。

在那“论资排辈”的年月,在学界和话语权方面还是很吃亏的。

幸好在徐先生的引领和调教下,仅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就使我们系与其他三所较强的高校达到了平起平坐的地位。

1956年全国有建筑系的八所高校中的七所在天大举办了学生作业联展,展出后公认清华、天大、南工(东南大学)、同济是前四名水平相当的院校。

也就是后来除了“老八校”之外又有“老四所”之称的由来。

然而,好事难全。

1959年在支援三线的名义下,高教部又向原本师资力量并不强的天大建筑系下达了支援郑州工学院成立建筑系的任务,庄涛声、郑谦等一批优秀教师遗憾调出,使天大建筑系的发展又蒙上了阴影。

经过师生的团结奋进,在文化大革命的前几年里一直保持着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要说建筑系真正发展的强势,应多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恢复高考后的20世纪80年代前后。

因这段时期各名校中20世纪20年代及之前出师的名家已先后作古,20世纪30年代出师名家已年高退休,20世纪40年代出师的也成为了老先生,只有
20世纪50年代出师的中年教师正如日中天。

而在天大,正是这批如“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人得到的锻炼最早并业已成熟。

齐康院士曾评价说:“如今的天津大学有一批相当有水平的教师都是在徐中先生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

老教师精力充沛,中年教师年富力强,青年教师也初露头角,形成了强有力的教师梯队。

”天大建筑系被外界认为是“人少能量大”“人少成果多”。

20世纪70年代末,吴良镛院士曾两次率领清华教师前来交流,既是鼓舞也是鞭策。

教师全身心地扑在教学上,是天大建筑系的特点,然而教学之余不忘著书立说以发泄“文革”时积压的能量,这对外界也有不小的影响。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投入设计竞赛,常以想得妙、画得好力压群芳,获得高比率的获奖成果。

如1982年至1984年的全国大学生设计竞赛和论文竞赛,1980年代末至90年代海峡两岸的设计竞赛等,颇似中国的乒乓球几乎占据了得奖的垄断地位。

竞赛成果对业界和社会影响至深,是天大建筑系一跃而成为全国名列前茅的少数建筑院校之一。

至于2006年以后,学生持续在国际设计竞赛中不断获得佳绩,青年教师们在对外交流和科研领域成果大幅度增加等,皆为我退休之后话了。

厚积薄发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建筑系的快速进步应该说是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底而厚积薄发的结果。

建筑系始终延续以徐中先生“两个能动”的至理名言为办学宗旨,努力培养能动脑的建筑师和能动手的理论家。

徐先生在世时,非常强调严教与力学的重要;教师应厉行“率先垂范”,设计课出题要试做;低班要按教学进度作不同阶段的垂范引导;课堂动手改图言传身教等。

对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教育的职责还是很有成效的。

勤学就是要让学生懂得“业精于勤”“行成于思”的道理。

要坐得住、看得多、想得广。

当今许多颇有成就的校友,都是当年勤奋的典范。

记得崔愷在四
文_黄为隽
见证20世纪中建筑学院的成长
黄为隽
1953年生于北京,天津大学建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1958年由天津大学建筑系毕业分配至新疆工作,曾任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主任建筑师。

1980年由乌鲁木齐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调回天津大学任教,曾任天津大学建筑系民用建筑教研室副主任。

曾参与主编《闽粤民宅》(与他人合著);专著《立意·省审·表现——建筑设计草图与手法》;参与编著《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词典》。

Witness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e School
in 20th century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UED ] 109 | 10 | 2017
年级时用小钢笔画了一大幅某疗养院设计的鸟瞰图,精到得令人吃惊,某些校外人士却批评是浪费时间。

我相信从中受益的崔愷校友今天大概不会后悔当年“磨杵成针”般的砥砺精神吧!
天大扎实的基本功底虽被公认,但却常被归纳为“画得好”,其实这是不全面的。

基本功除手头功夫外,还应包含对建筑机能的处理能力,强化对中国传统建筑认知的古建测绘(天大的古建测绘曾被教育部授以教学成果特等奖),以及对建筑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技术与文化,乃至对建筑作为一种“艰难艺术”的基本认识。

图式语言是审视建筑设计的唯一媒介,在电脑问世前,手头功夫被喻为建筑师的看家本领,以手绘见长的天大建筑系自然也深受其益。

但随着近20年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已普及到家喻户晓的程度,其智能性的威力与日俱增。

尤其随着空间结构的普遍运用和创新,许多不规则的形态变幻已非手绘所能企及。

因此扩大视野,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改革教育的侧重已势在必行。

尽管如此,我们固有的长处亦不能完全丢弃,应各取所长、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美中不足
21世纪以来,第三代建筑学人退出历史舞台,新生代开始崛起。

建筑院校已从过去的八所发展到数十所,且各校发展日趋均衡,以资历排座次已逐渐淡化,面临重新洗牌之势。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跨行业的领军人物开始露面,单一性培养目标的弊端已被质疑。

与许多非名校培养的新人活跃在建筑舞台相比,天大人的沉寂显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

例如近30年来我们再没培养出超过或接近“两愷(即崔愷和周恺)”的人才,毕业生踏实、能干却不善占领高地,为人低调却不善交往。

所以实干者多,决策者少;被动执行者多,主动领军者少。

这几年虽然有所改善,涌现了一些司局级的领导和跨行业的决策人,但为数较少。

所以重申教育中的问题,力克短板、作出抉择已非常必要,不进则退,别无选择。

寄语厚望
值此学院80华诞之际,忆历程、说业绩有利增强自信;谈问题、找差距更能激励自强。

故特献上楹联略表期望之意:
保特色,坚行砥砺,不减茎本功底
扩视野,志存高远,增添社会活力
横批:自强、自信永续争先
原说“严师出高徒”,有理;今话“名师出高徒”,无据。

名师如何界定?更何况建筑设计一课几年轮番指导了。

天大名师不多,学生高徒不少,成材率高在一个“严”字。

“严”字当头,“名”则后到。

“名”字当头,难免浮夸。

故应正本求源才对。

幼儿园方案设计立面图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72
[ topic] 主题/天津大学建筑教育80 年
公园绿化管理站
某开发区商住中心
73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