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质检部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必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质检部手册实施日期:2013年 03月 01日 JBT-ZJ-01
质检部手册
版本:JBT-ZJ-01
页数:
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 (1)
1.岗位责任制 (2)
2.品质管理系统规划图 (3)
3.原纸品质检验验证标准………………………..4/5/6/7/8/9
4.彩箱内部检验标准………………………………10/11/12
5.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3/14
6.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15/16/17/18/19/20
7. 记录清单 (20)
8 附件(表格) .………………………………………
1.0目的
规范本部门管理,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为规范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杜绝差错,负责质量监督管理。
2.0范围
质检部所辖各个岗位,按本制度管理。
3.0
质检部经理
3.0岗位责任
品质部部长岗位责任
1.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负责公司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制定各生产工序的质量标准及实施细则。
2.充分发挥质量检验对产品质量的保证、质量事故的预防和质量动态的报告作用,确保产品出厂达到或高于客户要求。
3.负责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出库全过程的进货检验、工序检验、成品检验工作,严把质量关,对本部门质量错检、漏检负全部责任。
4、负责质量检验原始数据的整理分析上报工作和月质量分析工作,编写
质量动态报告,作为质量信息向生产厂长反溃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定时检查各工序质量管理的工作情况,负责检查考核各车间质量责任
的报告情况,重大质量事故直接报总经理,如发现隐而不报,将责以重罚。
6、工作严谨,原则性强,勇于负责,不徇私情,出库做到“宁缺勿滥”。
7、以月度为考核单位,按质量事故和客户反馈良好率考核下属工作。
适当给予奖励和处罚。
8、完成领导交给的其他任务。
质检员岗位责任
1.按公司质量标准实施细则控制工序的产品质量合格。
2.预防和质量动态,确保产品出厂达到或高于客户要求。
3.质量检验原始数据记录填报。
4、定时检查工序质量,落实首检,抽检,专检,旋检制度化。
5、工作严谨,原则性强,勇于负责,不徇私情。
6、完成领导交给的其他任务。
满意
5.0质量方针:质量第一,持续改进,客户满意,创“金必泰彩印”品牌。
6.0质量目标:
1. 每月成品合格率≥98%
2.每月不准时交货次数≤4次
3.每月客户投诉不超过5次
4.客户满意度≥90分(满分100分),每年提高1%,逐步达到95%
2.0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所需要的原纸进料检验管制.
3.0 定义
3.1 供方:所有原纸供应单位的流程
3.2 原纸:本文所指的“原纸”指我司产品生产所需的纸(如箱板纸,瓦楞纸, 涂
布纸等)
4.0 职责
4.1原纸仓库:负责各种原纸的进料数量的验收及通知品管检验.
4.2 品管部:负责对原纸的检验,异常反馈及异常的追踪.
5.0内容:
5.1 原纸的进料检验流程及不合格时的处理流程依《进料检验控制程系》执行.
《不合格管理控制程系》执行。
5.2 原纸的抽样方案及判定标准:
5.2 .1 原纸检验以同一次交货数量为一批{要求同一品种,同一产地为同一检验批}检验方式以抽样检验为主,必要时可以全检,但来料总量不大于50吨,若数量大于此标准,则进行分批抽样检验处理。
5.2.2 抽样时须抽取能代表群体品质的样品,以在每卷第四层处割取无破处的适
1.0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鉴于本企业的实际用纸情况,统计以往测试结果,参照国家GB13024-91及供应商之企业标准,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箱纸板的技术规范.
2.0产品分类
2.1本企业用纸板分涂布白板,国产牛卡,箱板,瓦楞纸等。
2.2本企业用箱纸板为卷筒纸,规格依定货合同,尺寸偏差不许超过{0,+8},
幅宽在1600mm以内..
3.0技术要求
插入法考核.
3.2外观要求:
3.2.1箱纸板不经外力作用,不许用分层现象。
3.2.2每批箱纸板色泽一致,不许有露底现象。
3.2.3箱纸板表面应平整,不许有明显毯印。
3.2.4箱纸板纤维组织应均匀,不许有透帘,云彩花及规则性条透等现象。
3.2.5箱纸板不许有折子,裂口,空眼, 花斑等纸病。
3.2.6卷筒纸每个10平方米不许有直径大于3cm以上的湿疤,A B及不超过1个;
C及不超过2个;D及不超过3个;E及不超过5个。
3.2.7断头必须用胶纸粘牢,每个卷铜断头不得超过3个。
3.2.8卷筒纸筒芯不许有塌芯现象,卷铜端面平整,形成的锯齿形不超过5mm,
凹凸面不许超过20mm。
3.2.9纸质色泽均匀,每批产品表面色泽应与样品一致。
4.0试验方法:
箱纸板物理性能测试按第四部分{原纸性能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5.0检验规则:
5.1以一次交货为一批(即同一品种,同一产地为同一检验批)。
5.2供应商就保证所有生产的原纸符合标准要求,每件纸交货时必须贴一份
合格证。
5.3验收时,先检查外包装情况和外观,然后按抽样方案要求抽取样品,单
位为卷铜或令(件)。
5.4如抽样检查结果与本标准不符,按≤原纸物理性能未达标处理办法≥处
理。
5.6试样的采取和检验前试样须按国标恒温恒湿处理后方可测试物理性能或
参考本公司环境检验的供应商合格供货指标, 进行现场检验对比判定。
6.0标志包装运输储藏:
6.1卷筒纸应有标识,包括厂名,产品名称,定量,副宽,生产日期和编号,幅
宽在1600mm以内,卷铜纸外三层为外包装,两头用聚丙塑料带或铁皮扎紧,平张纸应用夹板打包,不超过1.5米.
6.2箱板纸应妥善保存,严防受潮, 运输时应使用带篷而洁净的运输工具。
第二部分:原纸物理性能和外观未达标的处理办法
1.0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企业按进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标准,规定了原纸物理性能不符合本企业标准,须让步接收时的处理办法,本标准实用于本企业原纸进料检验。
2.0定量达标/未达标的规定和处理:
2.1定量实测平均值在≦2g内合格,否则, 未达标原纸≦5g的按让步接收扣重
处理,公式及办法如下:
扣重=(标准定量-抽样的平均定量)÷标准定量×批总重量个别不合格扣重=(标准定量-抽样的平均定量)÷标准定量×批总重量
2.2定量实测平均值超出5g采取降价,降级,拒收或加倍扣重。
3.0耐破,环压未达标的规定和处理:
3.1原纸进料耐破,环压指数实测平均值≦5%内合格, 否则, 未达标原纸≦10%
的按让步接收扣重处理,公式及办法如下:
扣重=(标准指数-抽样的平均指数)÷标准指数×批总重量个别不合格扣重= (标准指数-抽样的平均指数)÷标准指数×批总重量3.2耐破,环压指数实测平均值超出10%采取降价,降级,拒收或加倍扣重。
4.0 水分未达标的规定和处理:
4.1 对不同类别纸张水分的规定和处理办法
4.1.1.箱板纸水份超标规定为:
A级标准6-10% 13%以内扣除重量,14%以上作降价,降级或退货处理。
B级标准7-11% 13%以内扣除重量,14%以上作降价,降级或退货处理。
C级标准9-13% 15%以内扣除重量,16%以上作降价,降级或退货处理。
D级标准8-14% 16%以内扣除重量,17%以上作退货处理。
4.1.2 .瓦楞纸水份超标规定为:
A级标准6-10% 12%以内扣除重量,13%以上作降价,降级或退货处理。
B级标准7-12% 13%以内扣除重量,14%以上作降价,降级或退货处理。
C级标准7-12% 15%以内扣除重量,16%以上作降价,降级或退货处理。
D级标准7-12% 15%以内扣除重量,16%以上作退货处理。
4.1.3 单面涂布白板纸
A级标准6-10% 13%以内扣除重量,14%以上作降价,降级或退货处理。
B级标准6-10% 13%以内扣除重量,14%以上作降价,降级或退货处理。
C级标准6-10% 14%以内扣除重量,15%以上作降价,降级或退货处理。
4.2水分未达标原纸,公式及办法如下:
扣重=(标准水分-抽样的平均水分)÷标准指数×批总重量个别不合格扣重=(标准水分-抽样的平均水分)÷标准水分×批总重量
5.0 原纸紧度未达标的规定和处理:
5.1原纸紧度在标准以上时合格, 未达标原纸实测平均值低于5%内,让步接收,按
扣重处理,公式及办法如下:
扣重=(标准紧度-抽样的平均紧度)÷标准紧度×批总重量个别不合格扣重=(标准紧度-抽样的平均紧度)÷标准紧度×批总重量
5.2原纸紧度实测平均值超出5%采取降价,降级,拒收或加倍扣重。
6.0纸宽偏差为(0,+8mm),不足纸度降度扣重。
纸宽超长按超出部分扣重,
计算公式如下:
不足纸度降度扣重=(标签纸幅-降度后纸幅)÷实际纸幅×标签重量
纸度扣重=(实际纸幅-降度后纸幅)÷实际纸幅×标签重量
7.0 原纸表面破损或雨淋等情况,以不能使用的最深层为破损厚度计算:
扣重=破损层数×3.14×原纸直径×实际定量×实际纸幅
原纸表面破损或雨淋等≧10层的拒收或加倍扣重
8.0 原纸耐折
按国家标准6次以上,每少一次10元/吨扣款,未达到3次的拒收。
9.0原纸吸水性
按国家标准或滴水实验,未达标原纸作降价,降级或退货处理。
10. 原纸外观规定和处理:
10.1. 白挂颜色与样品一致,没有杂色点,花斑。
10.2 .涂布A级颜色与样品一致,不露底,没有外力作用下不分层,涂布折360度一
次不裂,无掉粉现象,小于1.5m㎡的黑点不多于20个/㎡。
其中1.0-1.5 m ㎡的黑色点不多于1个。
大于1. 5m㎡的黑点不许有。
涂布B级颜色与样品一致,不露底,没有外力作用下不分层,涂布折180度允许有轻微裂痕,无掉粉现象,1.5m㎡的黑点不多于60个/㎡。
其中1.0-1.5 m ㎡的黑色点不多于2个。
大于1. 5m㎡的黑点不许有。
涂布C级颜色与样品一致,不露底,没有外力作用下不分层,涂布折180度允许有轻微裂痕,无明显掉粉现象,1.5m㎡的黑点不多于80个/㎡。
其中
1.0-1.5 m㎡的黑色点不多于4个。
大于1. 5m㎡的黑点不许有。
以上超出1个,按10元/吨扣款或降价,降级,拒收。
10.3. 其他原纸按国家标准.要求外观.
10.4.卷筒纸每10㎡出现直径小于3cm纸斑数,A、B级小于或等于1个,C级
小于或等于2个,D级小于或等于3个。
每卷接头数A、B级不超过1个,
C、D级不超过2个,且应用胶粘带纸牢固的粘接好。
每超出1个,按30
元/个扣款。
原纸接头≧3个的降价,降级,拒收。
10.5.纸筒芯外观质量:不许有瘪芯现象,端面平整,形成锯齿形成凹凸面不许
超过5mm, 严重塌芯,无法上机的原纸拒收.
10.6复卷须平整,弓形超过2厘米,可以拒收或加倍扣重(按损耗10%扣重)
10.7 有严重影响外观的原纸拒收.
10.8原纸纸张数量不足,按抽样比率不合格比加倍扣重.
10.9原纸破损≧10层的拒收或加倍扣重.
第3部分:原纸性能的测定方法按国标执行。
1.0 各项物理性能的测定。
1.1定量用天平,电子称测定,以g/m计量。
.1.2 厚度用千分尺测定,以mm计量。
1.3 紧度是指单位体积纸张的重量,由纸张定量和厚度之比计算而得。
D=G÷T÷1000×(g/cm2)
D----紧度(g/cm2)
G----定量(g/cm2)
T---厚度(mm)
1.4 纸宽偏差用卷尺测定
1.5 水分按国标或电子水分测试仪。
1.6 环压指数和耐破值按国标执行。
1.7 耐折性能按国标执行。
1.8原纸吸水性按国家标准或滴水实验
1.9 原纸外观要求按本规定执行
第四部分:≤原纸品质检验标准≥解释权与归属
1.0 未经我公司同意,不得转载或复制,否则视为侵权。
1.1本≤原纸品质检验标准≥由我公司质检部制定,
解释权归属孝感市金必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所有。
1.2相关记录
1. 《原纸检验记录表》
2.《原纸检验处理表》
3.0.参考文件
GB/T6543-2008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检验规程
GB/T6544-2008 瓦楞纸板检验规程
4.0.流程:
4.1.原纸:
1.1原纸按国家标准验收。
1.2 下料原纸规格、厂家、克重、级别、数量准确,符合定单要求,无以次充好。
4.2. 印刷:
4.2.1要求与封样相符,文字、图案必须清晰、正确,无缺印、缺字、笔划不全的情形。
4.2.2图案居中,偏离中心正负不超过0.1mm,套印准确,颜色鲜艳。
4.2.3无印刷模糊、蹭脏、野墨、墨杠、水杠、污点等缺陷, 表面干净。
4.2.4必须符合确认的标准样品,并在封样的上限/标准/下限范围内。
4.2.5卡边、舌边预留规格尺寸适合。
4.3.复膜:
4.3.1膜的克重,产地按产品评审标准。
4.3.2用膜的规格准确。
4.3.3膜与面纸粘接牢固, 无脱层, 无气泡, 无雪花点, 无粘连, 无打皱等现象。
4.4.贴面:
4.4.1面纸,底纸,芯纸与瓦楞牢固, 不得脱层。
4.4.2胶量适中,干燥适当, 含水率控制在15-18%的范围。
4.4.3规距一致,贴合的规矩偏差应小于3mm, 规距不一致的裱好纸板处理好后,
归类堆放且明确挂牌说明。
4.4.4要求无漏楞,无脱层,无出瓦,无粘连等现象。
4.4.5彩面图文不允许有任何损伤
4.4.6瓦楞纸板贴合受压后的瓦楞厚度损失应<2%
4.5.模切压痕:
4.5.1规距准确,达到相应规格要求及配合尺寸。
4.5.2压痕线:瓦楞纸箱的压痕线宽度,单瓦楞纸箱不大于12mm,双瓦楞纸箱不大于17mm。
折线居中,不得有破裂、爆线、断线、重线等缺陷。
箱上不得有多余的压痕线。
4.5.3刀口:刀口光洁, 刀口无明显毛刺,裁刀切口里纸,面纸裂损距边不超过3mm或长不超过5mm。
4.5.4硬线廊角分明,线条不能有歪斜,折叠顺畅,不能有割手现象,側脉与粘口处要小2-3mm。
4.5.5瓦楞纸板受压后的瓦楞厚度损失应<2%
4.6.箱钉:
4.6.1钉合纸箱使用带有镀层的低碳钢扁丝,扁丝不应有锈斑、剥层、龟裂或其他使用上的缺陷。
钉距均匀,单排钉距≤55mm,双钉距≤75mm,首尾钉距与压痕边线的距离为13±7mm。
4.6.2钉合接缝应钉牢、钉透,不得有叠钉,翘钉,缺钉,曲钉,不转角钉等缺陷。
4.6.3钉的要求是单/双钉,铁/铜钉,斜/直钉等,校准无误。
4.6.4瓦楞纸箱接头钉合搭接舌边宽度35-50mm,金属钉沿搭接部分中线钉合。
4.7.粘盒:
4.7.1粘口牢固, 粘合接缝的粘合剂涂布应均匀充分,以致面纸分离时接缝依然粘合不分。
4.7.2粘口光洁,无漏胶,也不应有多余的粘合剂溢出接缝或纸盒上面。
4.7.3粘口对接整齐,无错位,误差≤2mm。
4.7.4瓦楞纸箱接头粘合搭接舌边宽度不小于30mm。
4.8.成箱外观要求与检验方法:
4.8.1各种瓦楞纸箱应符合封样(包括双方确认的材质)或设计稿,尺寸(内/外径)与订购单一致,偏差在允许范围(5层纸箱±3mm,三层纸箱±2mm)内;内盒式纸箱应试装合格,内盒尺寸允许公差以能合格装入外箱为标准。
4.8.2摇盖合拢:瓦楞纸箱摇盖合拢离缝或叠盖≤2mm。
4.8.3成箱后叠角漏洞直径不超过5mm。
4.8.4 表面: 瓦楞纸箱脱胶面积每平方不大于20cm2;无裱纸断裂,无露瓦、露楞,纸板的修边不应有毛刺、毛糙等现象,纸板不允许有气泡、脱壳分层现象且不应存在明显的疤痕、折损、压痕等使用缺点;箱体应方正,四箱角呈90度。
4.8.5压痕线明显(但不可以太宽),便于折叠,摇盖耐折(反复180度折叠5次以上不爆裂),特殊要求时做特殊测试。
4.9.外包装:
4.9.1纸箱捆扎牢固, 出厂前产品必须附出厂检验报告单。
4.9.2特殊要求的(如:抗压,耐破等),要求针对性制定检验标准。
4.10.成品储存
4.10.1须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清洁的仓库。
仓库应注意防潮防雨等。
无鼠,无虫害和其它污染。
存放时应与墙、天花板保持适当距,所有纸质产品必须垫底板防潮。
4.10.2货物堆放必须垫木底板防潮;堆码高度不能超过纸箱的最大承重力(通常不可以超过2米),对特殊重量的货物可以适当进行调节;保持箱体清洁,出货前清理积尘。
4.11.成品出货:搬运过程规范,保持箱体完好无损,破损不能出货。
4.12. 相关记录报表,准确无误。
4.13.外观检验方法:以目测为主(部分数据用精确到0.1mm的直尺或卷尺
测量),光线充足环境下,以正常视力,距眼正前方30cm-40cm处进行检查。
4.14.瓦楞纸箱的物理性能指标检验按国家标准执行。
4.1
5. 需第三方官方检验报告的,申报国家权威检验机构完成。
1 目的
为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对不合格品实行控制,确保不合格品及时隔离,不流入下道工序及出厂,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不合格品的识别、控制和处置。
3 职责
3.1品控部负责不合格品的归口管理,负责组织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评审及处置。
3.2生产部负责不合格品隔离、处理工作。
4 程序
4.1不合格品的标识和记录
4.1.1不合格原辅料由供应部原辅料仓库负责标识,并记录在《不合格品评审处置表》上。
4.1.2最终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品控部负责标识,并记录在《不合格品评审处置表》上。
4.1.3工序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车间主任负责标识,并记录在《不合格品评审处置表》上。
4.2不合格品的评审
4.2.1不合格原辅料由品控部会同供应部、生产部参与评审,提出处置方案。
4.2.2最终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品控部进行评审,提出处置方案。
4.2.3工序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质检员会同车间主任组织评审,提出处置方案。
4.2.4不合格品经评审后,将处置方案记录在《不合格品评审处置表》上并报品控部经理批准。
4.3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法
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法有五种,即“返工”、“让步接收”、“转作它用”、“拒收”、和“作废”。
4.3.1返工
由人为原因、设备故障、操作不当造成,但各特性参数能符合要求的工序不合格产品,经评审后作出返工处置结论。
返工后的产品应按规定要求重新送检,达到规定要求后予以放行。
4.3.2让步接收
按《让步接收实施细则》执行。
4.3.3转作它用
对于某些特性、参数不能满足预期顾客使用要求,但在不影响产品安全性前提下,能符合特定顾客要求的,经评审后作出转作它用结论,并作好相应记录。
4.3.4拒收
对于经进货验证不合格的原辅料,在进行评审后,作出拒收结论并予以退货处理。
其退货由供应部执行。
4.3.5作废
对于某些关键性能、参数不符合要求,影响到产品安全性、可靠性或外观有严重缺陷、残缺不全的不合格产品,评审后经总经理批准,作出报废结论并予以作废处理。
由品控部督促相关部门执行。
4.4不合格品的隔离
《不合格品评审处置表》抄送品控部、生产部、供应部及相关车间、仓库,以便于相关部门对验证过程中出现返工、转作它用、拒收或作废等结论的不合格品进行隔离和处理。
4.5不合格情况的上报
质检员每月将发现或收集的不合格情况进行处理,并填写《不合格品报告》,及时传递给生产部和品控部,若发现的是较大批量、较严重的不合格,应尽快上报。
4.6对不合格品的追回
无论已入库或发运,还是在顾客仓库或已投入使用,均应根据安全性、可靠性、产品责任、顾客满意等方面的考虑作出追回的决定。
5 相关文件
5.1《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6.1《不合格品评审处置表》
6.2 《不合格品报告》
1. 目的
消除明确的或潜在的不合格原因,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和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过程和质量体系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控制。
3. 术语和定义
3.1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3.2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3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 职责
4.1工艺技术部职责:
4.1.1负责产品质量纠正和预防工作的归口管理。
4.1.2负责对相关记录进行分析。
4.1.3负责对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组织验收和验证。
4.1.4负责将已采取的纠正措施和实施的控制应用进行推广。
4.1.5负责对采取纠正措施涉及的相关技术文件的更改,并纳入工艺管理。
4.2质量部职责:
4.2.1负责收集与产品、过程和质量体系有关的潜在不合格信息,并对预防措施效果进
行验证。
4.2.2负责现生产中出现的不合格信息的整理、汇总和分析,以《质量周报》形式反馈
给技术部,并负责针对现生产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4.2.3负责组织对顾客退回产品的分析和处理。
负责组织对顾客退回产品的分析和处理。
4.3销售部负责
4.3.1从顾客需求和期望、产品使用与维修保养、顾客满意度测量和市场分析中,提出
潜在不合格信息,并对预防措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4.3.2负责收集、汇总顾客反馈及顾客满意度调查中发现的不合格,以《记录月报》形式向技术部反馈;并负责针对售后和顾客抱怨的不合格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
4.4相关部门论证小组职责:
4.4.1负责对与产品、过程有关的不合格进行评审,分析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确定采
取纠正措施项目;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4.4.2负责组织纠正措施的实施、监督和检查,并组织对措施效果进行验收和验证。
4.5其他部门负责收集部门内部和外部质量信息中提出的潜在不合格信息。
其他部门负
责对发生在本部门的产品质量、过程不合格信息的收集,必要时通过《信息反馈单》的形式提出实施纠正措施要求。
5. 工作程序
5.1 质量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5.2 评价各部门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状况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可包括:
5.2.1.影响程度(严重性和涉及面).
5.2.2处理的紧急程度(时限)以防止恶化或波及.
5.2.3改善需投入资源的大小。
5.3 原因分析和证实
除了要分析技术上产生的原因外,还要分析管理上的原因,如:职责分配不合理、管理流程上的节点和接口问题、资源不足或分配不合理、上级管理者的问题、部门之间的协调等,原因调查和分析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对各部门主管和相关的技术人员要进行适用的分析技术的培训,如流程图,头脑风暴法,因果图,实验设计,控制图等以使分析更加彻底和有效,具体见《岗位说明书》和《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程序》。
对不明原因根据状况评估的结果可能要先加以证实再实施以减少损失。
5.4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订
采取的行动(措施)的层次:针对5.3所调查得到的原因]的行动(措施);采取的行动(措施)的方式:
a)消除原因;
b)使原因变得不敏感;
c)使原因变得不显著;
在确定层次和方式时,要根据问题的重要程度、管理的成熟程度、人员的水平、所需投入资源的大小、预期的收益、现有技术水平、措施的副作用等进行综合评估来确定,对实施难度和跨度比较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项目,如技术改造、科研攻关、完善基础管理等,可作为专案,制定计划分步实施。
即预计要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要与所发生的不符合的影响相适应。
5.5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为确保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的有效性,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措施要明确实施的责任人、配合者(如果需要)和完成时间,以及安排跟踪人员或报告要求;
2)对实施周期长的措施安排中间过程的跟踪;
3)进行资源整合和开展团队合作(部门内、跨部门、跨公司);
4)对原因不明或措施是否有效不确定时,可多种方案并举,以便在短时间内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要防止单个方案测试不能奏效时,再换一种解决方案而引起的进程上的耽误;
5)及时和适当的激励。
5.6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踪和验证
跟踪验证可以通过检查、督办和汇报等方式进行,应记录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和相关的证据——证据应具体、完整、清楚和有说服力。
5.7 措施有效性评价
验证部门或人员在验证结束后要检查和/或评判以下几个方面:
1)原因有没有再出现;
2)不符合现象有没有再出现;
3)不符合程度有没有减轻或消除;
4)需不需要继续观察,以确定实际效果;
5)需不需要再采取其余措施;
6)综合效果如何。
5.8 纠正措施影响处理
5.8.1对于有效的措施涉及到文件更改的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5.8.2 涉及到工程规范更改的,是否相关的文件及其所有的发放文件均更改
了,原料、在制品、成品以及还在采购中的产品的处理决定是否做出。
5.8.3 此措施可否应用于相似的产品、过程和部门。
5.9 整理提交管理评审
各部门对本部门职能范围内工作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情况进行整理,提交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对整个公司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归纳总结、提交管理评审。
6. 相关文件目录
6.1《文件控制程序》
6.2《技术文件管理规定》
6.3《生产部制程程序》
7. 相关记录及保存期
7.1《信息反馈单》
7.2《纠正/预防措施工作计划表》
7.3《纠正/预防措施完成报告》
7.4《纠正/预防措施验证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