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互证:洪钧形象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1页。 ② 刘半农:《赛金花本事》,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第15页。
59
海花侧记》里曾言“行销10万部左右,独创记录” o尽管小说如此畅销,但因为傅彩云形象的光彩照人, 博人眼球,以致后人对男主人公洪钧形象的关注却少极,并且对其存在颇大的偏见和误解。
洪钧(1839-1893),字陶士,号文卿,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同治七年(1868)状元,光绪十三年 (1887)简派出使俄德奥荷四国大臣,光绪十六年(1890)任满回国,官至兵部左侍郎,奉旨在总理各国 事务衙门行走。因错勘中俄地图受劾郁郁而终。从历史维度看,洪钧的典型性在于他是晚清第一个状元外 交官,携妓出洋使他青史留名,因错勘地图而宦海险幟又隐喻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困境与摩擦 ;从文学维度 看,洪钧的典型性在于他的传奇经历被晚清小说家所青睐,并作为小说人物原型纳入笔下,从而由晚清的 政治、历史人物进入到晚清文学领域,辐射至晚清社会的时局、官场及外交等侧影,因此洪钧对晚清社会 百态、中西交流、知识分子形象等的建构都形成了颇有意味的观照。
物的文学价值,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物进行了曲解、污名化。我们将被忽视的文史文本置于研究中,通过 "材料的陌生化使用”,从文史结合的维度比较洪钧形象在不同论域的书写异同,旨在总结现有成果之外,打
破前人对洪钧文学形象单一、片面的看法与认识,还原出洋使臣的文学及历史文化形象,并对之作出学理性评
价。 关键词:洪钧形象;文史互证;出洋状元;晚清公使
另有一些以洪钧为次要人物的晚清小说。如俞达的《青楼梦》(1878),原名《绮红小史》,共 六十四回。主人公金挹香就是作者自己的化身,一生功名不遂,经常出入酒楼妓院。他用《青楼梦》来抒 写自己的理想,全书围绕着“情”而写。洪钧形象作为次要人物出现在小说的第四十回“武雅仙订盟洪殿 撰”。
黄小配《宦海潮》(1908)中有四处提及洪钧、赛金花二人,讲述洪钧与张荫桓结识的经历与投机, 以及爱情、仕途经历的相似性,种种巧合为后文二人反目结怨埋下了伏笔。不难看出的是,黄小配对曾 朴《孽海花》中某些情节的模仿和借鉴,以致造成了两部小说在人物、情节上十分明显的互文现象。钱 锡宝《宦海钟》(1905),又名《祷机萃编》,以反面人物贾端甫为中心,叙述了清末官场、商场的黑 暗与腐败。文笔辛辣。全书十二编二十四回,真实细腻地再现了晚清官场、仕林和工商业者腐朽淫糜、 放荡庸俗的生活,极为深刻地揭示出晚清官场的肮脏污浊、奸诈贪婪和冷酷虚伪。洪钧作为赛金花之附 带被提及,借赛金花之形象对洪钧作出评价和揶揄,颇耐人寻味,足以反思。此外,张鸿《续孽海花》 (1938)第三十一回、钟心青《新茶花》(1907)第十二回、张春帆《九尾龟》(1906)第一百七十二回、 _百七十三回等处皆零散分布有洪钧的身影,不过都是依附于赛金花之“宾边裙角”而出现。
(二)文学文本 1. 洪钧诗文 田启霖编《明清会元状元科举文墨集注》第五册(2016)现收录有洪钧的会试文章,洪 钧编《历代状元文章汇编》(2015)收录有其在同治七年(1868)戊辰科高中状元的殿试文章。目前关于 洪钧的诗作流传甚少,郭澹波著《土楼闲居录》(2002)载有他的两则诗钟作品《诗梦钟声录》,另陈捷 延著《过客吟•中》(2012)存有一首洪钧出使之际的诗作,唐子畏著《历代名人名联鉴赏》(2007)有 一副洪钧为涌翠山庄所题的对联。 2. 小说 以洪钧为主人公进行塑造的晚清小说有曾朴的《孽海花》(1904),这部影射晚清公使洪钧 主要事迹的文学名著,曾在20世纪初期的文坛引起轰动,在不长的时间里,先后再版10余次,范烟桥《孽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
文史互证:洪钧形象研究
许萌
(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洪钧一生历经荣辱,出使欧洲却身陷帕米尔交界图风波,名满天下却因迎娶名妓赛金花为世人所诟。作 为状元外交官,洪钧的传奇经历颇受时人青睐,《孽海花》《彩云曲》等晚清文学文本不仅创造了这一历史人
以洪钧为研究中心,就文学意义来看,相对于郭嵩巻、薛福成等外交使臣而言,目前学界对洪钧的文 学形象研究还不够充分,研究空间非常广阔。本文欲从文史结合的角度深入挖掘洪钧形象,通过形象的书 写及塑造来考察晚清小说家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探索一些晚清文学新气象;其二,本文在搜集史料和 相关文学作品中考察到了多种文本,如史传、日记、奏稿、游记、书信、诗歌、小说、文人笔记、轶闻等, 既有研究主体个人的叙述,也有官方、友人小说家的不同态度与评价,旨在全面、客观地把握洪钧的形 象,将多种文本结合分析并形成论述体系,打破前人对洪钧研究的单一化,将被忽视的文史文本置于研究 中,推动原有文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就文化意义来看,状元洪钧生平的两件大事时常被人们谈起,一是携赛金花赴欧洲出使三年的传奇, 二是错购帕米尔交界图的政治悲剧。第一件事往往被当作才子佳人的绝好素材写入小说,并在文化圈内带 起一股研究赛金花(傅彩云)热潮,诗人樊增祥为她写《彩云曲》,刘半农及其学生采访并著《赛金花本 事》为她立传,国画大师张大千为她作肖像画《彩云图》……第二件事则引发我们对晚清知识分子普遍悲 剧性命运的分析和关注。
言,并明确提出中国应该乘此之机(欧洲战事频繁)修明政治、发展军事的要旨。此外,在奏稿中提倡以 西方培养人才之法来培养我国洋务人才,建议削减出使人员,以省经费等建言,体现了洪钧务实的政治思 想。《苏州史志资料选辑•洪钧奏折选录》(总第21辑)(1996),是由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的内部刊物,其中由孙光祺、朱剑琳整理的《洪钧奏折选录》,包含41封奏稿、一封致吴大澈的书 信。奏稿内容多为具禀公务、保荐人才、乞假谢恩以及出使期间的外交事务等,书信则表达了对故友的思 念与关怀,以及倾诉自己出使之际的生活与感慨。
57
_、资料整理
本文的研究、整理思路在于将洪钧置于历史、文学两类文本内进行对照比较,从文史结合的维度出发, 还原出洋使臣的文学及历史文化形象,并对之作出学理性评价。
(一)历史文本 1. 人物传记 赵尔巽《清史稿•洪钧传》(1977),在其“列传之部”二百二十九篇对洪钧的生平事 迹、为官经历有所记录和客观评价,尤其是对他作为学者在元史研究方面的成就给予极高赞誉,《清实录• 光绪朝实录》(1922)亦着重叙述其著作《元史译文证补》的价值与意义。《清史列传•洪钧传》除记录 洪钧的政治经历外,还对使洪钧卷入外交纠纷的“帕米尔交界图”一事作了详细的论证①,依据洪钧的自 辩、李鸿章的信件以及光绪的批复等分析事情原委,证明此事真相确实属洪钧的无意之失,又受到别有用 心之人的构陷。《清代人物传稿》下编(1990)记叙洪钧服丧期间娶赛金花的逸事,以及其出使时用中国 的干支代替法改良中国电报,节省了巨大经费等事件,此人物传记的不同之处在于并未用传统的写法来突 出人物,而是以小见大,从侧面入手展现人物性格特征。曹允源等修《吴县志•洪钧传》,记叙洪钧为治 理黄河大胆请奏朝廷,重新起用罪臣潘骏文一事②,展现了洪钧知人善任、爱惜人才的一面。 2. 墓志铭 《洪文卿墓志铭》并序乃台湾道顾肇熙所撰,吴郁生书丹、汪鸣銮篆盖(吴、汪皆洪钧翰 林后辈),原是受洪钧之孤子洪洛所托而作,记洪钧的求学经历及其谨慎、周详的性格。铭文除了记录洪 钧奏请潘骏文治河之功外,还有一件为人称道之事:“淞江教案起,西人获谤书,牵涉湖南道员某(有周 汉一说),欲得甘心,当路亦思重惩,以儆效尤。公持不可,谓徇人意,如国体何,其人卒得保全”。称 赞洪钧卓有远见,不胆怯畏洋且以国家体面为重。另外还交代了洪钧病故的原因:“向者使还,道经红海, 感受暑湿,病伏甚深,一旦触发,遂以不起” 这是在多种有关洪钧亡故之因的传言外,历史与文学文本 中较少提及的病因说,且与洪钧日记、洪钧请假奏折相照应,应为洪钧病亡的真实原委。序之后,铭文内 容则以赞扬洪钧所作《元史译文证补》为主。 3. 日记、书信 《洪钧日记奏稿》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被收录于《苏州博物馆藏近现代名 人日记稿本丛刊》(2018) o除奏稿外,近十年的日记时间分别为:清同治九年九月十六日至同治十年九 月二十九日、光绪二年十一月初四至光绪四年九月二十二日、光绪七年正月初一至光绪九年正月二十九曰、 光绪十年七月十五日至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二日、光绪十八年四月初一至光绪十九年七月初三。洪钧是同治 七年(1868)高中状元,后在翰林院修撰两年,又于同治九年提督湖北学政,而日记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在此 期间完成。在日记的第二个阶段,即光绪二年至四年间,洪钧出任陕西乡试正考官,并参加了《穆宗毅皇 帝实录》的编纂。日记的第三个阶段,光绪七年洪钧转侍读学士,光绪八年任职期满,并于光绪九年七月 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在日记的第四个阶段,光绪十一年洪钧母亲病故,在家服丧期间结识、迎娶了 赛金花。光绪十四年至光绪十七年为洪钧出使欧洲四国时期,并无留下私人日记或书写,也造成我们无法 从第一手资料研究洪钧出使情况的遗憾。日记的最后一个阶段记洪钧期满回国后升兵部左侍郎,在总理各 国事务衙门入值,此时又遇帕米尔交界图事发、身患重病而离世等情况。 《艺风堂友朋书札》④上册收录洪钧写给友人缪荃孙(字筱珊,晚号艺风)的四封短信,皆是谈书论学
58
之雅事,表现了洪钧嗜学的生活常态,以及晚清文人交往的一些趣事。 4. 电文、奏稿 《张文襄公全集•卷一百三十一 •电牍十》记载洪钧出使期间,除了维持与四国的日
常礼节交往以外,还肩负着探访夷情、购买军械、学习洋务及处理争端等大事。 由吴琴整理的二十多篇《洪钧使欧奏稿》(1988)①反映了洪钧出使期间对欧洲国家的一些看法和预
6. 报刊与时人评价 《天津商报画刊》(1934)所载金监作《状元洪钧轶史》不仅对其博学多才、著 述等方面给予了特别的肯定,而且提到了洪钧与名妓李蔼如的情感纠葛,批评了洪钧忘恩负义、过河拆桥 之举。此文的价值在于将洪钧研究的重要性置于众人眼前,为这位晚清状元的扬名起到了一定作用。《国 闻周报》(1935)刊凌霄一士随笔《洪钧为中国外交官之前辈……》,作者将所见到的洪钧同乡台湾道顾 肇熙为其所撰墓志铭全文附上,明确肯定洪钧在晚清外交史上的地位。《大道月刊(泰县)》(1943)有 杨鸿烈所写《同治状元洪钧在海外的故事》一文,以费念慈为洪钧所撰墓志铭为依据,畅谈洪钧富有传奇 色彩的一生,并且对其在元史方面所做的贡献给予肯定。但报刊毕竟所解尚浅,不足以全面、深刻地呈现 洪钧其人。《赛金花本事》为刘半农等对赛金花本人的口述进行整理,为她所作的专著,其中有不少提及 洪钧的事情,而且披露了二人在欧洲的一些生活情况。从洪钧出洋期间对西方服饰、礼节、洋物的反感、 抗拒,得见他十分恪守中国传统的旧式习俗,为人严肃古板,颇显保守②。虽然在生活中他排斥、拒绝接受 西方文化,但在学术、军事、教育、乃至政治方面,他又自觉地汲取其进步之处,能够为我所用,则见他 具有高度的使臣责任感,是一个公私分明的人。薛福成《薛福成日记》(下)评价洪钧聪明,而不肯稍任 事,然出洋三年有著述可传于世。这与洪钧谨慎小心的处事风格有关,亦符合其奏稿中“不求有功,但求 无过”之言。
① 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洪钧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4594页。 ② 曹允源:《吴县志•洪钧传》,见毛佩琦主编:《中国状元大典》,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519页。 ③ 汪辟疆:《光宣以来诗坛旁记》,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46页。 ④ 洪钧著,顾廷龙编:《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49页。
中图分类号:1206.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217(2021)04-0057-07
收稿日期:2021-05-2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BZW111):近代报刊与域外游记的传播和影响研究1840—1911;
河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CX3040A0950105)研究生英才计划 (SYL20060128):晚清文学中的外交官形象。 作者简介:许萌(1993-),女,河南焦作人,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5. 游记 张德彝《航海五述奇》(2016)记录了洪钧出使欧洲荷、德、奥、俄四国,长达三年的海外 经历与生活,是研究洪钧出使的重要资料。日记于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三日(1887年10月29 H)始,至光 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890年12月21 0)终。无论是对洪钧在欧洲活动的记录,亦或是对随员眼中 洪星使形象的描绘,都从另一个视角为研究洪钧形象提供了珍贵、有力的资料和实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