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旧址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物馆学】Museology
1 旧址博物馆的类型和特点
1.1 旧址博物馆的定义
《辞海》中对旧址的释义为:已经迁走或不存在的某个机构或建筑的旧时的地址。

旧址体现为建筑形式,通常承载着历史事件或是曾经作为名人的旧居。

在我国一般为历史民居或官府会堂等历史建筑,在这曾经发生过重大的历史事件。

所以旧址博物馆就是利用依托名人故居或者历史事件发生地旧址空间进行合理的整合从而展示历史,起到教育作用的博物馆。

旧址博物馆一般不仅有原状陈列,也有现代化的展陈设施。

旧址博物馆是博物馆的主要形式之一。

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此类博物馆的数量逐年增多,在我国博物馆中,旧址博物馆所占比例约为1/4。

我国最为著名的旧址博物馆便是故宫博物院,它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博物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

1.2 旧址博物馆分类
关于旧址类博物馆的分类,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所著《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关于广义博物馆的思考》中将旧址型博物馆主要分为三大类:历史建筑、名人故居、工业遗址。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留下许多历史建筑,它们历经时代变迁,是一个地区的文化见证和地方名片。

保护和重建这些历史建筑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能体现地方文化的特色性和差异性,对文化和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

历史建筑类旧址一般可分为三种:第一是具有强烈地方民俗特色的旧址建筑,一般会建立相应的文化民俗类博物馆;第二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比如革命会议纪
念馆、战争旧址纪念地等;第三是能代表一定社会经济生活的历史建筑,比如官府衙门祠堂会所等,这些旧址或是历史遗存或根据史料修葺和复建,具有强烈的时代和地域特色。

名人故居类相对比较容易理解,历史上一些名人曾经居住或者停留过的地方,一般会将其在此居住时期的空间原貌进行复原,并结合人物生平事件来进行陈列展览。

沈阳的张氏帅府、合肥的李鸿章故居就是此类典型旧址类博物馆(图1、图2)。

工业遗址类博物馆一般是指利用工业遗址区建立的露天博物馆以及利用工业建筑遗产改造而成的博物馆。

此类博物馆在欧洲较为受欢迎,是因为其工业革命发生时间较早,有着大量的工业遗址。

我国目前也在大力推动保护近现代工业遗产的实践工作,出现越来越多的工业遗产博物馆,如天津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纪念馆、武汉张之洞近代工业博物馆、中国沈阳工业博物馆等。

2 旧址博物馆陈列设计原则
2.1 真实性、完整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authenticity),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核心原则之一。

关于真实性原则的讨论,最早见于《雅典宪章》中的相关论述,后经《威尼斯宪章》《奈良文件》《西安宣言》等一系列国际性文件及规范性文件的完善,真实性原则的语言内涵和外延不断发生变化。

大多数旧址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对原有建筑风貌进行修缮和还原。

旧址类空间展览必须在不改变原有空间真实性的基础上进行陈列布展,结合相关资料对旧址复原陈列。

完整性概念不仅是保持建筑的完整性,也包含周围环境和旧址建筑的融合。

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指出:“古迹的保护包含对周围一定规模环境的保护。

”随着人们对
浅析旧址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设计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文化事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兴建,为公众提供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和欣赏文物的文化教育场所。

而这其中旧址类博物馆由于自身散发的强烈传统气息,能将观众带入展览的时代背景中,从而取得更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对旧址博物馆的展览设计进行研究,理解旧址建筑与展览展示之间的关系,理清旧址类博物馆的展览技术规律和方式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对旧址建筑进行保护,更好地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关键词:旧址;博物馆;设计;展览
【作者简介】段磊,男,就职于安徽博物院,馆员,研究方向:陈列设计。

段磊
(安徽博物院,安徽…合肥…230071)
112Vol.205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文物鉴定与鉴赏
“建筑遗产”认识的深入,遗产由原先的独立对象逐渐被看作一个复合多元的“整体”,完整性的含义得到了扩充。

例如,位于福建的古田会议旧址,其原为廖氏宗祠。

1929年,红四军进驻古田开展土地革命斗争,毛泽东、朱德等在此领导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代表大会,史称“古田会议”。

此次会议不仅对当时红军的成长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我们党的建设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建设产生深远影响,所以古田会议旧址属于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旧址。

旧址陈列基本上按照当时会议发生时的现场进行复原展示,并加以相关说明。

另外,在旧址周边龙井和莲花池都进行了修葺。

会议旧址背靠大山,前方为近百亩的稻田,一览无余。

在距离旧址约1千米的地方建有古田会议旧址纪念馆,观众可以详细地了解古田会议的相关背景知识(图3、图4)。

2.2 可逆性原则
建筑文物古迹保护的标准要求文物的修缮方法是可逆性的,在修复过程中不对建筑结构产生伤害,并且在拆
除相关构件的时候也不会对建筑本体产生影响,为以后的修复保护留有一定空间。

同样,旧址空间的陈列展览设计也要遵循这一原则。

在布展的时候尽量不对原有空间造成损伤,承重类结构在设计上尽量不依附于原有建筑,而在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避免对原有空间材料造成伤害,以方便适应后期展览的改造和变化。

如在安徽安庆太湖县的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旧址陈列中,由于旧址为三进式祠堂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且展览也只能在旧址内部展开,考虑到日后展览的更新以及对建筑本体的保护,展厅内部陈列必须具有可逆性。

采用模块化框架式展墙结构,让展板和展柜均独立承重不依附原有建筑墙体。

同时,灯光轨道安装在展墙结构顶部,可以随意调整。

既不破坏原有砖木结构的建筑本体,又起到了隐藏管线从而达到美观效果的目的。

展柜、设备以及加建结构与原有结构之间留有相应尺度,让原有建筑体保持呼吸空间,减少霉斑等对建筑墙体、柱体等的损伤。

若后期展览动线或者内容有调整,可以将框架式展墙进行移动和重新组合。

展区导视牌设计为
可移动式,避免对古建墙地面的损伤,同时也方便后期调
图2 李鸿章故居(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4 古田会议旧址内部陈设(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1 张氏帅府内部陈列(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图3 古田会议旧址(图片来源:作者自摄)113
2021.5(下)
【博物馆学】Museology
整(图5、图6)。

2.3 可识别原则
旧址类建筑本身就属于文物,在进行修复后用作陈列展览空间的时候也同样必须遵守可识别性原则。

原建筑空间可以修旧如旧,但不能以假乱真。

展示空间内部进行展示时所用材料与构件必须与整体环境协调,要让人能够区分出来,尤其是在进行场景复原的时候新老材料、新旧物品的交织较多。

原有构件或者陈设可以加以修复保护,新增加的部分除了肉眼可辨别之外也可以加以适当的文字补充。

3 旧址博物馆展览设计手段
3.1 强化地域性语言
地域文化特色是一个地区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蕴含浓厚文化意义且带有个性色彩的特质。

它是当地人文精神的反映,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象征意义。

一个地区就是因为有这些特质才能与其他地区区分开来。

旧址类博物馆建筑本身就已经是其所在地的文化见证和地区名片,所以在进行展览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强化其地域文化特征。

从展览主题中汲取地域文化设计语言,领悟旧址背后所蕴含的故事,并通过研究当地的文化历史和风土民情来丰富设计语言。

尽量从当地选取装饰材料并结合当地的做法,让地域文化特征通过展厅的空间形态、材料、色彩等形象体现出来。

同时,部分展示内容可以结合声光电的运用让参观者更加立体化地获取展览内容,从而进一步达到强化展览主题的效果。

例如,位于河南信阳的王大湾会议旧址纪念馆,内部空间展示区所用到的稻草、农具以及砖瓦稻草结合的展示墙体结构造型和色彩都具有当地的特色(图7)。

部分展区会根据展示内容配上适当的空间背景音乐来烘托氛围,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民俗纪念馆,浓郁的地方特色音乐会使观众有强烈的代入感。

3.2 用故事贯穿主体
博物馆的展览要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展开,一般是以历史事件发展为主线来做展览,同时选取相应时期的展品丰富展线内容。

或者以文物本身作为展览的主线,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包括技法、材质和所处时代背景,将文物和旧址之间的联系用故事化的语言呈现出来。

旧址类博物馆区别于一般博物馆,它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故事性。

尤其是名人故居类博物馆,很多观众在参观之前对人物事
件可能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

在进行展览大纲创作时要将碎片化的事件形成展览,同时再结合展览空间的营造、以精心挑选的展品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使其同小说或戏剧一样都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等情节特征。

在展览形式设计中要围绕故事主题,将不同的内容用艺术化的手段处理并结合起来,从各个角度强化展览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依据大纲文本分清主次,结合各种展示手段,最后组合成一个有序的、让观众身临其境的展示空间。

图5 刘家畈会议旧址陈列展墙设计(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7 王大湾会议旧址局部场景(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6 刘家畈会议旧址陈列导视设计(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114Vol.205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文物鉴定与鉴赏
3.3 创造具有感染力的空间
参观博物馆的观众被设计师营造的空间容纳,沉浸
在设计师渲染出的陈列气氛中,感受到的是展品存在的空
间带给人感官和精神上的震撼。

展览空间必须给人带来呼
吸感和节奏感,这样展览才更加有吸引力,激发出观众强
烈的好奇心和参观欲望。

旧址类展览体现的一般是一段历
史或者曾经的故事,要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展览内容,就必
须让观众感同身受,去理解这段岁月或某些技艺背后的故
事。

这就需要在展览形式上增加感染力,对历史故事进行
还原的同时刺激观众的情绪。

合理地安排动线是前提。

一切信息的接收都是建立
在观众参观展览的活动轨迹上的。

动线需紧跟展览故事情
节,能够明确突出重点。

同时,动线设计也必须在尊重原
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展开,便于观众参观。

展示空间动线
一般由点、线或者网格线三种基本形态组成。

旧址类博物
馆由于空间的特殊性一般采用线型动线。

动线可以是直
线、曲线或者折线动线,可以彼此平行、垂直或者成角,
形成不同的展览空间和展览效果。

展览内容的主次、情节
的高低起伏都承载在展线之中。

不同的造型、色彩选择和光线强弱是影响博物馆气
氛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

色调的冷暖、造型的尖锐或者圆
润、展品陈列的组合方式等,都能对观众起到不同的心理
暗示。

光线的明暗变化也会影响参观者的心理变化。

比如
在安庆太湖县刘家畈会议旧址陈列中,三进式祠堂以及耳
房分别对应着会前、会中、会后成果和军民生活,色彩上
分别选择了灰红、深红、橘红以及暖金,象征着革命活动
从黎明走向辉煌的过程。

用颜色的变化来渲染气氛,烘托
主题事件的变化和发展,从而调动参观者的情绪,使观众
感同身受(图8)。

造型的变化不仅能调节空间的尺度,
明确展览内容主次,也能对观众的心理产生强烈的暗示作
用。

比如在战争遗址陈列的局部空间,狭窄不规则的线状
空间可以营造压抑紧张的氛围,将观众完全带入到特定的
历史情节中(图9),而宽敞明亮的开放式空间则让人心情
舒缓,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3.4 新技术的运用
近些年随着理念和水平的提高,博物馆展览对新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多,展示手段也更加丰富。

展览信息传达由传统的被动式单方接收向主动式双向交流发展,强化了观众对展览内容的形象化、立体化认知。

辅助信息展示方式不仅仅局限于以往熟悉的沙盘、投影以及多媒体设备等,幻影成像、全息投影、AR/VR、透明屏等技术的广泛使用也极大地丰富了观众的参展视角。

不仅可以通过技术将文物、相关环境立体地展示在观众面前,还可以结合智能终端等手段来延展文物的信息,拓宽观众获取知识的渠道,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文物的内涵和意义。

上海四行仓库抗战旧址陈列在展厅大量使用了透明屏,将场景所要展示的故事以图案化、动态化的效果展示出来,配合声音和光影的变化,让观众如临其境,真切感受战时的紧张气氛(图10、图11)。

相关展区设置游戏互动区,并利用AR 技术让游戏和展厅场景结合在一起,而游戏“解锁”的过程就是不同知识点向观众呈现的过程。

成都的金沙遗址博物馆在遗迹馆有“再现金沙”和“金沙祭祀台”两个智慧博物馆展示成果。

其中,“再现金沙”VR眼镜利用VR技术为观众呈现金沙遗址祭祀区形图9 上海四行仓库抗战旧址陈列(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8 刘家畈会议旧址陈列(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115
2021.5(下)
【博物馆学】Museology
成、兴盛到衰落以及3000年后考古发掘的过程,帮助观众更为真切地了解遗址现场的重要价值。

“金沙祭祀台”利用AR技术增强现实,动态展现金沙遗址祭祀遗迹的背景知
识,包括祭祀建筑、古蜀祭祀和生态环境的复原演绎。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让观众对古蜀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身临其境的体验。

4 结语
旧址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记录了历史的兴衰和变迁,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旧址博物馆的展览空间设计在快速发展中,掌握科学合理的展示设计手法不仅可以保护原有建筑遗迹,提高空间的利用率,还可以提升旧址空间的展示效果。

因此,准确锁定不同类型旧址博物馆的定位和展示需求,掌握好此类博物馆设计的原则,利用不
同的表现形式来加强旧址博物馆的塑造力和感染力,并且善于合理地把新的科学技术手段用于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丰富藏品的展现形式,增加参观者之间的互动性,突出博物馆的传播功能和教育功能,才能促进我国博物馆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2]单宪翔.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关于广义博物馆的思考[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3]张昕.“真实性”原则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价值与意义[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6(4):11.
[4]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威尼斯宪章)[S].1964.
[5]王琴琴.革命题材博物馆展示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6,29(12):131.
[6]刘建忠.博物馆展览的陈列设计技巧初探[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11):108-109.
[7]郑媛丹.历史类博物馆陈列设计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图10 上海四行仓库抗战旧址陈列展示场景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11 上海四行仓库抗战旧址陈列展示场景
116Vol.2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