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儿童剧的艺术格局及创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林漫话 ┃ The art circles
138 ┃
试论儿童剧的艺术格局及创作
■ 苏友强
摘 要:儿童剧作为目前市场中比较受欢迎的戏剧形式,受众群体广泛,通过观剧可以提升儿童的审美水平和艺术观赏水平,这就对儿童剧的艺术格局和创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本文从儿童剧的概述、儿童剧的艺术格局以及儿童剧的创作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和研究,从而突破儿童剧传统的创作理念和环境,提升儿童剧的创作水平。

关键词:儿童剧;艺术格局;创作
艺术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不断完善和创新,从而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水平,其中儿童剧也是如此。

儿童剧作为儿童和青少年观赏的戏剧,在创作和艺术格局方面与其他的成人剧存在较大的差别。

同时,由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较大,使得儿童剧也存在复杂性的特点。

这就对儿童剧的创作和艺术格局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标准。

在儿童剧艺术格局的构建和创作中,应根据现阶段儿童的特点将戏剧中的内容进行丰富性的表达和展示,让更多的儿童爱上戏剧,并能参与到戏剧中来。

一、儿童剧的概述1.儿童剧的发展
儿童剧作为一种艺术戏剧,对儿童的艺术发展和审美水平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经常说儿童剧主要是以少年儿童作为服务的对象,在儿童剧剧本的创作中,多是以儿童特定的年龄为基础,内容符合儿童时期的情趣、心理状态、思考方式及对事物的理解情况。

我们目前常见的儿童剧的形式有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传统文化中的木偶戏和皮影戏也是儿童剧中常见的形式。

在儿童剧的艺术格局表现和创作中,要对其思想导向进行严格把关,剔除不符合儿童健康发展的内容,以弘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和真善美为主,同时其创作也要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做到与时俱进。

因此,在儿童剧的发展中,要加大当地政府与社会各界对儿童剧的支持和扶持,加强对儿童剧的宣传,并增加与学校的合作,通过开展校园儿童剧扩
大其影响力,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儿童剧的创新发展。

注重儿童剧艺术格局和创作,能够让儿童在观看戏剧的过程中接触到正确的三观,避免其在认知方面出现误解,同时演员和导演要加强对儿童剧艺术格局和创作的把控,使得儿童剧的剧本、台词以及表演等方面更加丰富,寓教于乐,并为儿童传递更加准确直观的信息。

2.儿童剧的特征
儿童剧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戏剧,与成人戏剧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别。

我们常说的儿童剧有哪些特征呢?首先,儿童剧主要是为儿童服务的,其戏剧具有一定的单纯性。

相对于成人戏剧来说,由于儿童还处于成长阶段,他们对世界的感知和认知也较为简单和直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儿童剧单纯性的特点。

其次,趣味性也是儿童剧的一大特征。

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由于年龄小,对世界的感知还处于初级阶段,更多地会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就使得儿童剧在表演的过程中趣味性更为重要,这样才能吸引儿童观赏戏剧。

同时幻想性也是儿童剧需要具备的一个重要特点。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正处于幻想性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会对世界充满丰富的幻想,这就需要儿童剧在创作中更要具备幻想性的因素。

再次,参与性和知识性也是儿童剧的重要特征。

儿童正处于学习和接受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通过各种活动学习知识和树立三观,且这个时期的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这就要求儿童剧在某种程度上更要具备知识性和参与性。

此外,儿童剧作为一门艺术,融合了各种艺术形式,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少年和儿童,这就让儿童剧具备了一定的综合性特征。

二、儿童剧的艺术格局
1.萌芽期
儿童剧作为一种艺术文学作品,从产生开始就具有一定的艺术格局。

在儿童剧的萌芽期,其艺术格局与其他艺术文学作品有较大的不同。

我国的儿童剧大概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五四时期,其与我国古代的戏曲和话本小说等有密切关系,但是我国古代的戏剧话本等没有儿童剧,其观众不包括儿童群体。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儿童剧开始在我国境内传播开来,其戏剧表演中包括音乐、舞蹈等。

萌芽时期的儿童剧主要是通过与儿童密切相关的童话和歌舞等形式进行表现。

这个时期的儿童剧有其重要的特色人物,比如我国古代的神仙,现实的人物形象较少,在表现形式上更多的是以舞蹈和歌唱的方式,语言中体现出积极向上和乐观的精神,但是萌芽时期的儿童剧由于刚刚开始发展较为稚嫩,内容和题材、表现形式比较单一,对儿童的教育意义也较弱。

2.发展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儿童剧在20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前期)进入到发展时期。

受到我国当时历史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个时期儿童剧的形式由萌芽时期的歌唱变为吟唱,吟唱的内容更多的是当地的历史环境,儿童剧不仅有艺术形式和风格的变化,内容上也增加了更多的现实内容。

这个时期在儿童剧表演过程中产生了较多的艺术团体。

这些团体没有固定的表演地点和时间,他们在全国各地循环辗转进行表演,内容上也更为通俗化,形象方面得到很大的提升,加上注重写实,使得该时期的儿童剧相较于萌芽时期进步很大。

但由于历史环境的束缚导致这个时期的儿童剧思想表达上较为单一,艺术追求和审美水平上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但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儿童剧为中国的民族解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成熟期
儿童剧经历了萌芽期和发展期,在20世纪40年代进入到成熟期。

这个时期由于我国抗日战争基本上进入到中后期,民族解放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儿童剧在各个地区的辗转演出中也开始不断地兴盛和创新。

这个时期的儿童剧创作更多地重视其艺术性,虽然主体内容为对儿童苦难生活的表现,但是在人物和内容的创作中更加丰富和立体化,艺术结构在表现的过程中也更为复杂多样。

这个时期儿童剧在情感的表达中虽然以正剧为主,但是也出现了喜剧和悲剧。

不同类型的儿童剧在这一时期开始快速发展,虽然出现了以悲剧为主调的儿童剧,但是其表现形式较为生动灵活。

不同类型的儿童剧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儿童剧不论在艺术创作还是艺术格局方面都不断地完善和创新,从而让我国的儿童剧日趋成熟。

三、儿童剧的创作
1.剧本创作
在儿童剧的创作中,剧本创作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剧本创作中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剧本本身的创作,二是剧本题材的创作。

在儿童剧剧本本身的创作中,要让儿童剧的基本创作更具趣味性。

儿童和少年在其年龄阶段由于特殊的心理特点,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热情较高,这就需要编剧在进行剧本创作时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在内容情节的创作中要将主线的情节线更加明确,这样儿童在观看戏剧时会有更多的思考,要对角色的形象定位更加明确,将原本剧中的世界转化成儿童容易接受的世界,这样能够吸引儿童更加深入体会戏剧。

此外在对儿童剧题材的设计中,要大胆尝试,在选择剧目和题材的过程中可以寻找一些具有特殊意义和引起儿童关注、思考的题材,例如英雄人物、抗疫题材及有特点的小人物等,同时也可以增加一些科幻和高科技的题材,这样可以满足儿童对多样化的需求,也能够提高儿童剧的创作水平。

2.舞台设计
舞台设计也是儿童剧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儿童剧通常都是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孩子
2023.1┃139
艺林漫话 ┃ The art circles
140 ┃
们能不能对儿童剧有深刻的思考和印象,舞台的渲染和风格也是其中的重点和关键。

在舞台的设计中,设计风格和定位要符合现代儿童的审美,尤其是现今大多数的儿童从小就接触互联网和电子科技产品,其思维、行为习惯、语言表达与以往的儿童有较大的差别,这就需要在进行舞台设计时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兴趣和行为习惯。

在舞台设计中可以多增加一些儿童喜欢的现代流行元素,比如街舞、滑板及乐高等,并采用一些大胆的高科技手段,将舞台渲染得更加绚丽。

这样既符合现代孩子的审美,又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同时在舞台设计风格的定位中,要根据不同剧目类型进行设计和创新,根据剧目的定位及内容丰富舞台的风格和设计,这样才能让整个舞台环境与剧情、主题更加契合。

3.角色创作
角色的创作对于儿童剧的创作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儿童剧角色创作作为儿童剧创作的灵魂,首先要根据剧本的内容以及舞台的设计对角色进行摸索。

在角色造型的创作上,要将角色整体展现的形象和内涵与舞台的设计融合;在形象的定位上,角色的妆面、服装和造型要根据剧本中角色的性格和故事进行设计,让角色的造型和妆面与剧本展现的内容相契合,但是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也要留白,这样可以给演员留下较大的创作空间。

同时在进行角色的创作中,也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并与当下的审美和时尚相结合,这样才能贴近儿童的生活,得到他们的喜爱。

4.年龄划分
在儿童剧的创作中,年龄划分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大致分为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及青春期等阶段。

每个阶段的儿童喜欢的戏剧类型不同。

但是就目前来说,大部分的儿童剧比较适合幼儿期和学龄前期的儿童观看,学龄期和青春期儿童可选择的较少,这就导致高年龄阶段的儿童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剧目。

因此在儿童剧的创作中,要根据儿童的年龄阶段以及心理特点进行创作,针对高年龄阶段的儿童可以创作一些极具思考、正确引导价值观及故事情节曲折的剧目,这样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可以避免低年龄阶段儿童的剧目无法吸引高年龄阶段儿童的情况,也能够让细分的儿童剧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需求。

总而言之,儿童剧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在艺术格局和创作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创新和变革性的建设。

在儿童剧的萌芽、发展和成熟时期,不同的儿童剧有其不同的艺术格局,通过对艺术格局的构建提高儿童剧的审美水平,并在儿童剧的艺术创作中从剧本、舞台、角色以及年龄划分等方面精雕细刻,创作人员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方式让剧本的内容更加具有趣味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并丰富其艺术表现形式。

这样可以拓展儿童剧的传播范围,促进儿童剧的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玉平:《儿童剧的艺术格局及其创作研究》,《文学少年》,2021年第18期
2.王薇:《“以美塑美”儿童剧剧本创作的追求》,《戏剧之家》,2020年第29期
3.郝天石:《从儿童音乐剧〈特工熊猫〉的成功看当今儿童剧的创作》,《戏剧之家》,2020年第23期
4.周建梅:《关于儿童剧的艺术格局》,《戏剧之家》,2014年第9期
5.王育霏:《儿童剧创作及发展的一点思考》,《今古文创》,2021年第34期
6.申俊磬:《“元宇宙”时代的儿童剧创作和儿童剧团运营》,《艺术家》,2022年第6期
7.陈戎:《湖湘英雄少年志——儿童剧〈巨人计划之信仰〉导演创作谈》,《艺海》,2022年第8期
8.王修凯:《浅谈当代儿童剧的创作策略——以〈壮壮快跑〉为例》,《艺术评鉴》,2018年第21期
9.玉妮:《对现实题材儿童剧创作的几点思考——儿童音乐剧〈月亮上的妈妈〉评析》,《歌海》,2019年第1期
(作者单位: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
责任编辑 姜艺艺 王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