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制度的矛盾:地主阶级内部矛盾,是皇权 和相权之间的矛盾,也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1.(2010·新课标全国卷,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
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
主要体现在
( D)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想一想?
秦朝建立大一统国家后,面对地域广阔的帝 国,如你是秦始皇,你将采取哪些行之有 效的措施进行管理?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含义:
专制主义:即皇权至高无上、皇帝独裁。集国家最 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 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九卿”中中的许多职能部门专为皇室服务,家与国同治。
第三,中央和地方官员由皇帝任免,官位不世袭。
专 三公九卿制 制




郡县制
集 权

小结
灭六国,建秦朝
走向 大一 统的 秦汉 政治
秦的统一 北方:派 修蒙长恬城北,击筑匈直奴道,夺河套
南方:南 置征 郡岭 县南,修灵渠, 西南:开 中辟 部“ 分五地尺区道任”命,官在吏其
禄没有土地
影 响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划分标准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性质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割据问题, 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
三、西汉: “汉承秦制”
1、汉初郡国并行制 2、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
十三部刺史 位卑而权重 司徒校蔚 秘密检察官
2、第二阶段:开疆拓土
北方:派蒙恬北击 匈奴,夺河套,修 长城,筑直道
南方:南征岭南, 修灵渠,置郡县
西南:开辟“五尺 道”,在其中部分 地区任命官吏
修直道
6
秦长城
修长城
明长城
7
北至长城
西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到 大

南到南海
3、秦统一的意义
①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 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③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的政治时代 ④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
材料三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世,传材之料无四穷。朕为始皇帝皇。位后世世袭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 请回答: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教材,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特点及其 本质。
本质: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 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皇帝
⑴三公的职责是什么? ⑵秦朝中央的三公九卿 制有何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为‘诏材’料,一天皇子丞帝自相独称绾尊曰…‘…朕等’皆。曰”:“…………制曰命:为“‘可制。’”,令
材料二 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 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 是“天子独以印称玺皇,权又至独上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 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制度
地方: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中央: 三公九卿制 文化: 挟书律、“焚书坑儒”
你不体恤 人民,是 一个暴君。
原告
历史法庭
秦始皇被秦朝人 民告上了法庭。 请你为被告秦始 皇写一份辩词或 为原告秦朝人民 写一份诉状。
朕德高三 皇,功盖 五帝。
被告
27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 首先要梳理出历史人物各方面的有关史实, 然后对史实加以归类,归类后,从主观动 机和客观后果,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中, 作出综合评价。评价时, 要坚持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要坚持辩证的方法,要坚持两 点论的原则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含义:
专制主义:即皇权至高无上、皇帝独裁。 中央集权: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一)政治上: 1、皇帝制 2、中央:三公九卿制 3、地方:郡县制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 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 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 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 “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 ‘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他自认为“德高三皇,功盖五帝”并说:“朕为 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 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 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政府的相关权力,以使县一级政府具有更大的自主权。
郡县制与分封制比较,不同之处是 A.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政治
(C )
B.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C.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D.与宗法制相联系
解析 郡县的官员由皇帝任免,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
俸禄没有封地。
3、法家学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4、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实力最强,具备进 行统一战争的条件。 5、嬴政的雄才大略,任用外来人才,正确的 战略和策略。
一、秦统一的过程 1、第一阶段:秦灭六国(前230―前221)
远交近攻
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 喊赵薇去演戏
意义:结束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 的秦汉政治
(西周)
诸侯势力强大 “两制”渐渐 崩坏
(春秋)
分封制、宗法制
诸侯割据混战 封


秦商鞅

变法成

效最大 (战国) 展
秦的统一
各国掀起
变法运动
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
1、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民族、地区之间联系 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2、春秋战国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 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28
认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建立的前提:秦王嬴政发动战争,灭掉六国,结束 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
(2)确立的标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确立了至高无上 的皇权,建立了完备的中央和地方行政体制。这套金字 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的确立。
(3)突出特征:皇权至高无上,主要表现在皇 位世袭和皇帝总揽国家的政治、经济、司法 和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官员必须 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郡县制的内容(课本第9页)
中央

郡守(分掌行政)



郡尉(分掌兵事)
府 地
监御史(分掌监察)
方 组

道(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
织 系

乡、里、 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
总结: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 分工严密,各司其职,军政大权由皇帝一人操纵。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考向 对郡县制的理解
点析 柳宗元肯定郡县制“公天下”,郡县制官吏由
皇帝任免,比分封制下分封贵族爵位更利于国家政局
的安定。故选 D。 启示 注意准确全面地理解基本概念。
尝试命题 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继续推进扩权强县
改革试点。这一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扩大县一级
秦亡的原因不在于郡县制而是由于秦的暴政 (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分专制)
想想议议:
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相同: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不同点:
分封制
郡县制
朝代
西周实行
秦朝推广
与中央政 府的关系
诸侯国有一定的独立性,中央政府垂直管理地方,郡县 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 长官由皇帝任免,官吏只有俸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 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4)对秦朝郡县制的评价(意义): ①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
②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
③避免或削弱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剧势力 。
④巩固“大一统”政体,维护了中央集权 制。
秦朝二世而亡,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 有人认为: “夏、商、周、汉封建(分封) 而延,秦郡邑而促。”
三公
御史
丞太
大夫
相 尉 九卿
奉郎卫廷典宗治少太
常中尉尉客正粟府仆



秦朝中央的三公九卿制有何特点?
①皇帝任命、不得世袭,皇权至高无上; ②分权而设、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效率较高; ③丞相位高权重; ④是一种新的官僚体制。
认识:三公九卿制是对世卿世禄制度的否定。
朝议制度
朝议又称廷议,是秦汉时期朝廷大臣集 体议政的一种方式,主要功能是为皇帝提供 决策咨询。
朝议可以集思广益,不失为在君主专制制度 之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但是也不能 过分夸大朝议的作用,在君主专制制度下, 朝议的功能和作用是极其有限的。
3、地方:郡县制
(1)内容:
(2)特点:
A.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B.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3)郡县制与分封制最主要的差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