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对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核心素养对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研
究
【摘要】教育中的思想和课堂中的教学理念要跟上时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进步。
作为高中学校教学中的重点教学内容,物理教学也要在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教学的方式作出不断的提升和改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课堂中注意将核心素养的思想作为物理教学的基础,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在物理课堂中的学习成绩和学生能力。
但是在目前的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主要应用的教学方式还是比较落后,文章中就主要讲述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学;有效策略;分析
高中物理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树立起物理观念,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探究能力与严谨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物理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师应当在课堂中明确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构建物理高效课堂,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核心素养在物理学科中的具体化。
所谓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该学科的学习中应具备基础的知识、技能、方法、理念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生在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2]。
即使学生完成了所有阶段的教育,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通过自身已具备的学科核心素养不断学习,所以,从更高的层面来看,学科核心素养也是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理念的重要手段。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针对的是物理学科的内容,在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时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物理学观念的培养;第二,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第三,科学思维的培养;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责任[3]。
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着重培养,让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形成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对其以后的成长和发展也会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高中物理学科实施核心素养教学的策略
1.高中物理课堂要特别注重创设物理情境
典型物理过程和规律来源于生活,是生活实际过程的抽象,是许多自然现象的归纳和提升,所以典型物理过程和规律是难于理解的。
我们教师在讲解典型物理过程和规律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合理的物理情境,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模型,总结归纳物理规律,生成一节高效物理课堂。
例如:自由落体运动一节中,怎样让学生理解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我们可以创设以下物理情境:①小钢球下落。
②乒乓球下落。
③羽毛下落。
④质量相等的纸片和纸团下落。
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物体下落的快慢和物体的质量无关,而是和物体受到空气阻力密切相关。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受到空气阻力是下落运动表现的很复杂。
进一步鼓励同学们大胆猜想,如果空气阻力,羽毛和硬币会同时落地吗?演示牛顿管实验,验证同学们的猜想。
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不仅观察和推理能力,而且会形成观察和思考的思维习惯。
2.高中物理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指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是运动的描述,这样的安排正是遵循了人类研究自然世界的历史;正是从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源头出发,遵循正确的物理观念来研究自然世界的。
正如古希腊圣贤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不了解运动,就不了解自然。
”对于这一章的教学我们应该牢牢把握“物理学是怎样对运动进行描述的”;我们应该牢牢把握“物理学是怎样描述物体的空间
位置随时间变化的”,使学生逐渐形成建立质点模型、参考系、坐标系、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是为了准确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物理观念。
建立质点模型是将物体抽象成点就可以在参考系、坐标系中利用点的坐标来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建立位移的概念是为了描述位置的变化;建立速度的概念是为了描述位置变化的快慢。
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可以从物理学视角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逐渐形成科学的物理观念。
3.注重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最主要途径,然而,在传统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以演示实验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学生缺乏自己动手的机会,影响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在明确实验步骤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自行实验,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总结,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加深學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例如,在进行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时,教师引入气垫导轨和电脑计时器,改进传统的探究方式,从器材的使用、方案设计、数据采集、EXCEL处理数据、结论的归纳等,均由学生动脑动手,学生对实验转化法、实验条件的控制、控制变量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综上所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对学生物理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着极大的积极意义。
通过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科学思维以及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最大程度的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
此外,帮助学生由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向人的核心素养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丽珊,陈海.基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20).
[2]魏明,田宇青,刘高福,等.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表现性评价研究——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为例[J].中学物理,2018(1).
[3]黄洁,张玮.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以“牛顿第三定律”为例[J].物理之友,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