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4年级上册第3单元小学科学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粤科版4年级上册第3单元小学科学试卷(含答案)
粤教粤科版4年级上册第3单元小学科学试卷(含答
案)
(答卷时间40分钟,全卷100分)
一、填空。

(每空 2分,共36分)
1.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 )而产生的。

2.人们计量声音强弱时常用分贝作为单位。

正常交谈的声音在( )分贝,汽车行驶时的声音约( )分贝,飞机起飞时的声音达( )分贝。

3.同类物体的( )、( )、( )的差异,影响着物体发出( )不同的声音。

4.声音能在()传播,也能在()、()传播。

5.人们在生活中常会受到噪声的影响,例如工地里的( )、马路上的汽车声。

这些( )、( )的声音会妨碍人们( )、( )和工作。

6.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或者( ),或者有( )等,都可能使我们的听力受到损害。

二、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18分)
1.停止敲锣后,在一段时间内还能听到锣声,这是因为()。

A.耳朵的错觉
B.振动停止后,声音还会持续
C.锣声振动了耳朵
2.鼓面振动幅度越大时,豆子就跳得越()。

A.高
B.低
3.下列声音较低的是()。

A.鞭炮声
B.汽车鸣笛
C.敲打键盘声
4.下列属于噪音的是()。

A.优美的音乐声
B.马路边的叫卖声
C.打字的声音
5.下列不能减弱噪音的是()
A.戴耳塞
B.高音喇叭对着居民区
C.做隔音板防止声音扩大
6.物体粗短发出的声音就()。

A.高
B. 低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6分)
1.吉他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而产生的。

()
2.一般来说,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没关系。

()
3.长短不同的琴弦,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
4.当我们把听诊器的软管夹紧时是听不到声音的。

()
5.上课时,小明与小红在交谈,这不是噪音。

()
6.水中能够使声音传播。

()
7.在太空,舱内外的宇航员虽然近在咫尺,但也只能通过无线电进行通话。

()
8.我们利用长短不同的吸管,可以设计制作一个小排箫。

()
四、连线(声音下物体中的传播)(8分)
气体铁块太空中石油
不能传播能传播
五、实验:震动产生声音的(10分)
实验材料:空纸盒、橡皮筋、小鼓、绿豆、音叉、烧杯、水
实验步骤:
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

2.鼓面上放少许豆粒,用鼓槌敲鼓,观察现象。

3.用锤敲音叉,听到声音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皮筋在振动。

2.鼓面在振动,豆粒上下跳动。

3.水面有波纹,并有水滴溅起,音叉震动。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简答题。

(12分)
1.说一说,听诊器传播声音的秘密?(6分)
2.怎样让鼓、锣、小提琴等物体发出的声音立即停止?(6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调研卷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振动
2. 40-60 85 130
3. 长短厚薄大小高低
4. 空气气体液体
5. 机器声嘈杂刺耳休息学习
6. 不正确使用耳机不良的用耳卫生习惯
二、选择题
1.B
2. A
3. C
4.B
5.B
6.B
三、判断题
1. √
2. ×
3.√
4. √
5.×
6. √
7. √
8. √
四、连线
气体铁块太空中石油
不能传播能传播
五、实验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六、简答题。

1. 听诊器是靠连接的胶管来传递声音的。

2. 用手按住鼓面、锣面,小提琴的琴弦,可以使正在发出的声音停止。

因为这样能使正在振动的物体停止振动,从而使声音停止。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教案教学设计
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
乐器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声音”的第4课。

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设计制作
的能力,本单元安排了设计制作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

要求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寻找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可
以发出高低、强弱不同声音的小乐器。

本课属于“设计与制作”课,为技术与工程的内容,对应课程标准技术工程领域主要概念为: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
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所以本课的核心是对科学知识的运用,在制造产品的活动当中解
决设计、制作等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动手做一直都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活动,四年级的学生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前面几课当中,特别是上一课活动2的内
容,其实已经非常接近于本课要求学生制作的小乐器。

学生了解
了物体产生强弱不同、高低不同声音的科学原理后,应该可以有目的地进行乐器设计和材料收集。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会出现一些困难,但只要教师指导到位,学生应该能够克服困难,完成作品的制作展示和评价。

三、教学目标
1.能制作一个可以产生强弱、高低不同声音的小乐器。

2.能按照一定步骤进行设计、制作和调试小乐器。

3.对自己或他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提出意见和改进建议。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制作一个可以产生强弱、高低
不同的声音的小乐器。

教学难点:在制作过
程中及制作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
整。

2 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相关图片等。

学具准备:制作小乐器的废旧材料、剪刀胶水等工具等。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同学们用自制小乐器演奏。

问题:前面几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能不能做小乐器?
(二)活动探究
1.任务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自带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一个可以发出高低或强弱不同声音的小乐器。

交流:分组汇报各自的想法,教师及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

2.设计
媒体:展示排箫的照片,观察排箫的结构,并思考利用哪种材料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小排箫。

交流:分组汇报各自的想法,教师及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

小结:以排箫制作为例,说明自制小乐器的环节、步骤及注意事项。

活动:指导学生确定自制乐器的类型、选用的材料和工具、设计草图(学生活动手册)。

3.制作
活动:指导学生根据设计图进行制作小乐器,强调动手、协作能力的培养。

4.测试
活动:组织全班开展小小演奏会的活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小乐器上台演奏。

演示:学生轮流上台演奏,并介绍自己的小乐器结构与特点。

演奏时其他同学根据学生活动手册的评价表进行评价。

小结:教师对参加演奏的同学提出表扬。

讨论:小组同学根据评价结果,思考各自的小乐器如何改进,并进行组内交流。


报:请学生对有代表性的几个小乐器做出点评。

小结:指导学生认识到任何产品都有改进的空间,需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小乐器,
才能让产品越来越完善。

5.改进
任务:布置学生课后进行产品的改进。

七、板书设计
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
设计制作测试改进
粤教粤科版4年级上册第4单元小学科学试卷(含答案)
粤教粤科版4年级上册第4单元小学科学试卷(含答
案)
(答卷时间40分钟,全卷100分)
一、填空。

(每空 2分,共28分)
1.用导线把( ) 、( ) 、( )等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简单电路。

2.导线由( )和( ) 组成。

3.电是( )的一种表现形式。

4.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交流电具有一定的( ) 。

如果我们使用不当,就有触电危险,对人身造成( ),甚至致人( )。

5.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

有些材料容易导电,属于( ),有些材料不易导电,属于( )。

6.电路检测器可以检测()、()、()等元件是否出现故障。

二、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18分)
1.下列物体是导体的()。

A.铁钉 B.木棒 C. 塑料板
2.下列物品接连起来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是()。

A.铜线
B.铁线
C.泡沫条
3.把两个检测头连接到被检测的导线两端,如果检测器的灯泡(),说明导线正常。

A.发光
B.不发光
4.当你接通电路,发现灯泡没有亮,检查的错误做法是()。

A.电源的正、负极连错了
B.灯泡的两个连接点接错了。

C.灯泡是否破损
D.直接扔掉灯泡
5.如果将两节电池串联后,电源的变化情况是()。

A.减少
B.不变
C.增大
6.在并联电路里,接入的小灯泡越多灯光越()。

A.亮
B. 暗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24分)
1.在同一个电路里,两只灯泡无论是串联还是并联光亮是一样的。

()
2.避雷针是富兰克林发明的。

()
3.如果电路中有短路处时,小灯泡就不会发光。

()
4.禁止将简易电路检测器用于检测家用电器。

()
5.将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连接到待检测的元件两端,如果检测器的灯泡发光,说明元件正常。

()
6.一个开关只能控制一个小灯泡的亮灭。

()
7.接通线路后,灯泡不亮一定是灯泡坏了。

()
8.串联电路可以让两个灯泡同时亮,同时灭。

()
四、画电路图(8分)
材料:两节电池、两个小开关、两个灯泡和足够用的导线
请你设计一个电路,让两个开关分别控制两个小电灯泡的发光。

五、实验名称:导体和绝缘体的检测(10分)
实验目的:准确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电珠、灯座、导线若干、检测物体(剪刀、铅笔、回形针、橡皮、塑料圆珠笔等)、检测液体(自然水、纯净水、盐水)
实验步骤:
(一)制作检测电路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

2.把小电珠装入灯座。

3.用导线把电池盒、小灯座、开关连接起来,并留出检测线
4.检测电路的通电情况。

(二)检测物品的导电性能
(三)检测液体的导电性能
(四)检测人体的导电性:用两只手分别接触验电球的两个触点来判断人体的导电性能。

实验记录:用“√”表示导电,“×”表示不导电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六、简答题。

(12分)
1.在生活中,怎样做到安全用电?(6分)
2.举例说一说,你知道的绝缘体和导体?(每种至少3个)(6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调研卷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电源用电器开关
2. 金属芯塑料外皮
3. 能量
4. 危险性伤害死亡
5. 导体绝缘体
6. 灯泡电源导线
二、选择题
1.A
2. C
3. A
4.D
5.C
6.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四、画电路图
五、实验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准确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如回形针、剪刀钉、盐水、自然水、人体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皮、铅笔、塑料圆珠笔、纯净水等。

六、简答题。

1.(1)在家里的时候,一般遇到雷雨天气的时候请尽快的关闭电源,并且拔掉插头,以免发生电器烧毁现象。

(2)在走路经过高压电线的时候,请不要靠近,大家不要因为好奇而去探个究竟,应该远离高压电线。

(4)在大家刚刚洗完手的时候,手是湿哒哒的,没有干的情况下不要去触摸电线,以免发生触电现象。

(4)自己的家里,要保持干燥,特别是电线电源的地方,如果很潮湿,也是很容易发生电路被烧毁引起火灾的。

(5)对于自己家的儿童,作为大人我们应该看护好自己的孩子,以免小孩去玩电线,同时电线发生漏电的可能。

(6)在自己家里,布置还电线的位子,不要让自己的电线有落在地下的地方,我们也可以买一些工具之类的把线挂在墙上。

2.绝缘体:塑料、泡沫、木棒、橡胶手套等。

导体:铜线、铁线、铝线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