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大四的时候,教法老师丁浩然给我们放名师的录像带,让我们观摩。
丁浩然老师是北大的高材生,他不仅教学理念超前,教学手段也十分先进,在录像里“看”讲课,我们十分欣喜和好奇。
记得看于漪老师的《茶花赋》,于漪老师知性,智慧,清瘦,非常符合我对理想教师的想象,她又文采飞扬,激情四溢,将一朵童子面茶花诠释得淋漓尽致,我觉得她将带着几分童心、几分诗意、几分稚拙的杨朔复活了,又将这颗精神的种子植入孩子的心里,孩子们真诚地感动,无悔地创造,无声的生长,那堂课太动人,简直就是艺术,那里有生命的真,心灵的善,教师的爱,语文的美,浑然天成,行云流水。
其实,正是不经意间的一堂普普通通的教法课改变了我,我在那一刻被唤醒。
我忽然明白我那云里雾里的作家梦太不切实际,我似乎读懂了自己:曾经的得意的诗文之作,都有无病呻吟的故作小儿女姿态的造作和苍白,我第一次较为深刻地思考自己的价值。
因为在于漪老师的课堂上,我分明感到了生命的质感和重量。
灵魂的尊严,美和生长,那么厚实厚重,那么令人感动。
忆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从水管里流淌出来的是水,从血管里流淌出来的是血。
”于漪老师以激情点燃激情,以感动创造感动,以才华培养才华,以生命感悟生命,“我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这个声音在那时响起,理想的种子在那一瞬生根发芽。
和于漪老师总是缘悭一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从教近二十年了,初“遇”于漪老师的感觉犹在心中,我知道,我穷尽一生也不能成为她,她是我的精神的永远的牵引。
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的她,同时拥有文学的美的世界,哲学的理性的世界;于是她至法无法,至派无派,她“书剑”合一,她对教育执着的爱照亮了自己,照亮了学生,也照亮了我这个默默地崇拜她、努力地效法她的一个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的教师之路。
同是在大四的教法课上,另一位中学语文教育大家钱梦龙老师走进了我的视野,走进了我的精神世界。
钱梦龙老师执教列子的《愚公移山》,那漂亮的“形”在此和“意”在彼的曲问似有神助:“参加移山的有哪些人?”“参加移山的邻居到底是孀妻还是遗男”,“那个小男孩有多大?”
一连串的问题令人拍案叫绝,这种对教材的极具个性的智慧的解读,令我十分着迷,对我的影响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面对任何一个文本,我首先想的问题就是如何解读它,处理它,追求一种“曲问”的最高境界,这恐怕就是大家的影响力。
2000年在大连聆听了钱梦龙老师的《死海不死》。
许多老师在课后,蜂拥而至,请他签名,我远远地望着,心间回放的还是那节《愚公移山》。
也许是先入为主吧!我以为于漪老师的《茶花赋》和钱梦龙老师的《愚公移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双璧,是一种无法逾越的高度。
1999年参加东北三省十佳教师语文展示课,欧阳代娜老师担任评委,在此之前,我有幸看过欧阳老师编的一套教材,令人耳目一新,整套教材侧重点突出,思路清晰。
尤其是大量的古代诗文的选录,看出编者国文底蕴的深厚,对母语的情结和祖国文化的热爱。
后来,我又知道她是作家欧阳山的女儿,《三家巷》是我喜欢的一部小说,也因此对欧阳老师又多了一分亲近感。
欧阳老师端庄大方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她对我的这节展示课给以了高度的评价,同时也十分中肯地指出了不足。
欧阳老师是语文大家,又出身名门,但是她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架子,措辞委婉,态度温和,厚德载物。
后来她到牡丹江参加黑龙江省中语会年会,我又有了一次可以近距离接触她的机会,不知为什么我在欧阳老师的身上读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另一境界“温柔敦厚”,也想起了余秋雨先生的“成熟是一种并不刺眼的明亮,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
“大家”给人的启示远不是一种课堂的艺术,而是一种学术的修养,一种人格的魅力。
2000年在东北师大参加全国首批骨干教师培训,我担任班级的宣
传委员、文艺委员和体育委员,这是一件很特别的事,我既不爱好文艺更不擅长体育,宣传委员写写材料我还勉强胜任。
记得刚开学不久,“骨干班”要和中文系老师开一个联欢会,作为“文委”,我在系办打电话通知中文系被邀请的老师。
在我热情的邀请下其他老师一一应允,而只有朱绍禹先生一再推辞,我不明就理,热情力邀,朱先生在电话的那端朗声大笑告诉我说“我已经八十一了,我真的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谢谢你了!”
哦?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朱绍禹先生!
一段时间后,终于盼来了朱先生的教法课。
和实际年龄相比朱先生要年轻得多,他风趣幽默,声音洪亮。
他率真,富有一颗年轻的心,极富亲和力。
课堂气氛热烈,我们听得如醉如痴,不时爆发出笑声和掌声,他是一个名至实归的语文大家。
后来,我的第一本教学专著要出版,我请朱先生作序,朱先生欣然应允,很快,我接到了朱先生的亲笔序言。
他对青年教师的厚爱从此可略见一斑,没有推托,只有担当,真诚担当,竭力为之,我感动良久。
2004年到北京参加“全国著名诗人聚集中学语文课堂研讨会”,并在这次课上作“观摩课”,巧遇洪镇涛老师。
有幸聆听了他的《天上的街市》,在这堂课上,洪先生春风化雨,朗诵丝丝入扣,带领学生穿越天街,叩问星星,叩问美,我亲眼目睹了孩子们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的成长,他们从洪先生那里得到了那么多的鼓励,得到了那么多亲切的微笑,他们由忐忑到从容,由慌乱到自信,最后完全投入,朗读、鉴赏孩子们都难掩自己的“创作”喜悦。
洪先生也非常认真地听了我的一节诗歌鉴赏课,课后我去讨教,先生说“很好,很好,素质不错,只是你有点着急了,如果你再少讲一点,效果会更好!“洪先生是南方人,语音语调婉转,措词也婉转,但是一句话点醒了梦中人,表面是“讲多少”的问题,实质上还是一个教师的修养和教育境界的问题。
在这次研讨会上,我见到了著名作家陈建功。
深秋的北京的早晨,霜叶红了,蔓生植物仍就呈现着茂密的绿,空气是清新的,凉凉的。
我与陈建功在宾馆的院子里不期而遇,我上高中的时候就读过他的《飘逝的花头巾》,喜欢他的青春的忧伤,喜欢那份唯美和诗意。
已是全国文联副主任的陈建功先生,身居要职,却从容淡定,平易近人,我们的谈话围绕着文学创作和语文教育,我幸福地以为自己是在梦中。
听了诗人牛汉的报告,高大的牛汉老师为我们勾勒了现代诗歌的发展史,他的亲身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令我难以忘怀。
女诗人柯岩的人生境界充满了道德感和宇宙意识,一个诗人的情怀是那样高尚,那份责任感,那份忧患意识深深地感染了所有的听众,在场很多老师都流泪了。
柯岩老师引用于佑任的诗作结“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柯岩老师用诗度人,度己,她本身就是一首激昂奋进永不言败的诗。
大家,不仅有惊人之才,更有大地般深厚的德行,大海般的宽阔的胸襟,更有着无尽的热忱的爱,还有就是那种自然之子般的平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