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预防接种门诊的规范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预防接种门诊的规范管理
发表时间:2014-07-23T16:06:29.9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0期供稿作者:吴国荣[导读] 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大大改善了接种环境,理顺了接种秩序,避免了插队拥挤,明显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投诉。

吴国荣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万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23000)【摘要】目的:加强预防接种门诊的规范管理,确保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方法:从改善接种门诊布局、提高接种人员自身素质,熟练掌握业务技术,确保预防接种质量,及时整理接种资料,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等方面加强预防接种门诊管理。

结果:通过改善预防接种门诊硬件条件,加强软件管理,提高了工作质量,减少接种门诊纠纷的发生。

结论:加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管理,既提高预防接种质
量又减少接种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预防接种门诊规范管理【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0-0111-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家长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预防接种的安全、有效以及服务质量也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为加强预防接种门诊的管理,减少或避免纠纷的发生,确保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根据当地基层预防接种门诊的实际调查状况就此问题讨论如下:1 加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近年来由于万象社区常规门诊接种量大,日平均针次100余次,房屋面积小,布局不尽合理,候诊区和留观区面积较小,群众候诊和留观拥挤不堪,给家长和儿童带来诸多不便。

原来的预防接种服务环境已远远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1] 。

针对这种情况中心领导根据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创建标准对预防接种门诊进行重新规划,预防接种门诊面积达150m2以上,设立了预检室、登记室、接种室(卡介苗专台专人接种)、留观室、冷链室、哺乳区及抢救室。

2 配备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系统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叫号系统会及时声训通知家长登记和接种,接种留观30min后会及时通知家长离开,使前来接种的家长避免了枯燥的等候排队,取号后可以在候诊区翻阅预防接种宣传资料及观看温馨提示等。

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大大改善了接种环境,理顺了接种秩序,避免了插队拥挤,明显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投诉。

例如采取取号排队,避免了排队秩序不良以及在排队过程中熟人、朋友、同事等插队而导致服务对象不满意的情况。

电脑登记的相关接种信息只能在接种相应疫苗的唯一一台电脑上反映出来,接种人员根据电脑联网信息通过声训叫号发出接种通知,再对被接种者实施接种,明显地减少了接种人员对接种对象的查对时间,杜绝了因接种者走错接种室或拿错接种牌而有可能导致的接种差错。

3 提高接种人员自身素质、熟练掌握业务技术预防接种门诊护士要爱岗敬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2]。

首先要在疾控部门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再次上岗前对接种门诊的每一位护士进行仪容仪表、坐、立姿势进行培训。

每周进行一苗一训,掌握疫苗的免疫程序和毒副作用,避免接种事故的发生。

每月学习《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传染病防治》、《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提高接种人员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

开展“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学习[3],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4 加强疫苗的管理,保证疫苗的质量由于疫苗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及疫苗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存在风险因素,因此严格执行疫苗管理和冷链管理制度,专人负责疫苗。

每天上下午各测冰箱温度1次,确保冰箱温度在2-8℃之间。

冰箱每月除霜一次。

疫苗使用时遵循同品种疫苗先入库先使用的原则。

冰箱内的疫苗按品名和效期分类摆放,与箱壁、疫苗之间留有1-2cm空隙。

5 及时整理接种资料,保证接种信息安全自从使用金苗系统后,提高了资料管理水平。

每天接种人员完善电脑资料,对录入的接种信息实行专人管理,不擅自扩大系统的使用与查询范围和权限,以确保信息安全。

此外查对接种疫苗时间和疫苗,并对少种、漏种、不及时接种的儿童电话或上门通知接种,分析原因,保证儿童及时接种,提高接种率[4]。

6 重视健康教育工作
6.1预防接种工作中健康教育个体化每月都有上千名幼儿来中心接种门诊接种疫苗,由于服务对象受经济条件、卫生习惯、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居民对预防接种重要性及相关知识认识不足[5],因此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按年龄、文化程度、生活卫生习惯等针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宣教。

指导家长认真阅读接种须知,告知家长按预约时间到我社区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接种。

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采取示范性教育尤为重要如:示范抱住孩子接受接种的姿势,以防止意外损伤,演示热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指导家长如何测量体温等内容。

6.2预防接种工作中健康教育系统化利用走廊通道宣传栏、候诊大厅电视机宣传疫苗预防相关传染病的知识,开通微信健康教育平台向家长宣传预防接种前、接种中、及接种后注意事项,疫苗接种程序及预防接种常见不良反应的家庭处置等内容,让儿童家长了解预防接种知识,提高接种质量及疫苗接种率。

6.3预防接种工作中健康教育具体化每月底开展一次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健康教育讲座,对当月新增的受种儿童在首次登记时向儿童家长发放健康教育讲座通知单,并留下预防接种证,在讲座前通过电话和微信形式再次通知儿童家长。

每次讲座时由专业人员利用PPT投影的形式按照统一的课件内容进行讲解,讲座结束后进行问题答疑,留讲座时的照片资料。

对已培训过的家长,在预防接种证“家长须知”页面上加盖已培训章,发放预防接种预约单。

通过讲座的面对面宣传,减少了日常接种门诊过程中的逐一告知和解释的时间,大大节省了家长和医务人员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接种的误会的发生。

7 加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
做好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工作一直是免疫规划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也是降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的一个重要环节[6]。

流动儿童的特殊性决定了计免工作的困难,做好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需要接种人员坚持不懈进行多种措施:如采取适合流动人口特点的宣传方式增加宣传频次,防止流动儿童漏卡、漏种和免疫空白等现象发生;组织人员及时主动搜索,采取多种方法手段,多下地段了解流动儿童迁入迁出情况,提高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质量;结合凭预防接种证入托入学的查验工作,定期对流动儿童进行查漏补种;动员多部门协作,取得教育、居委、计生、公安等各方面的配合;尽早建成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而实现预防接种信息共享,都是进一步提高流动儿童接种率的有效途径[7]。

参考文献
[1]杜国明.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的探讨.实用预防医学[J].2010. 17(12):2539.
[2]熊龙莲,李开莲.浅谈预防接种门诊的护理体会.基层医学论坛[J]. 2011.15.582.
[3]张静.人性化服务在预防接种工作中的应用.现代护理学杂志[J]. 2008(5):476.
[4]陈巧明,袁求文.浅谈预防接种的管理.中医药管理杂志[J].2010. 18(12):1138.
[5]刘强.健康教育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中的实施体会.江苏卫生保健[J]. 2011. 13(3):52.
[6]杨爱华,候艳.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现状分析.中国现代儿科学杂志[J]. 2005.2(10):955.
[7]吴锦珍,周丽卿,余素乔.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及效果评价.中国实用医药[J].2012.7(21):2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