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
2
3
4
5
6 10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 .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 .划破夜空的流星运动
B .奔驰的汽车的运动
C .植物开花结果
D .地球绕太阳公转
2 .以下估测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人的指甲盖厚度约为3cm
B .人的心脏1s大约跳动15次
C .课桌的高度大约为80cm
D .初中生步行速度约为10m/s
3 .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
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下列有关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声音可以不由振动产生
B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C .只有牛皮制成的箭筒可以传播声音
D .固体传播声音比空气快
4 .如图为某小组同学学习长度测量后讨论交流的情景,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
B .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 .测量的结果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D .由于不可能估计得非常准,所以没有必要估读
5 .小北骑着电动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西以4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东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
路程是300m 。

则三人中( )
A .小北速度最大
B .小西速度最大
C .小东速度最大
D .三人速度一样大
6 .人们在敲响古钟时,会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 .大钟的回声
B .大钟还在振动
C .大钟停止振动
D .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7 .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1.8m =1.8×100 =180cm
B .1.8m =1.8m×100 =180cm
C .1.8m =1.8×100cm =180cm
D .1.8m =1.8m×10cm =180cm
8 .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运动快的物体,速度一定大
B .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
C .每分钟内通过的路程都相同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与路程成正比
9 .某同学乘坐观光电梯甲正在加速上升,该同学发现身旁另一观光电梯乙中的人在向下运动。

则观光电
梯乙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
A .一定向下运动
B .一定静止不动
C .一定向上运动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0 .一物体在60m 的直线道路上做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前30 米路程的速度是10m/s ,通过后30 米路程的
速度是15m/s ,则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 .18m/s
B .13.3m/s
C .15m/s
D .12m/s
11.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

对物体的运动情况
B .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在2~4s内运动
C .物体在前2s 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 .物体在6s 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12 .甲、乙两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甲车的速度是72km/h ,乙车的速度是10m/s ,经过5min
甲、乙两车相遇,则在计时开始时刻它们之间的距离是( )
A .9km
B .6km
C .3km
D .12km
13 .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的乐器——编钟。

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
编钟而产生的;诗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水下的鱼能听到水面上人的喊话声,说明体可以传声。

14 .诗句:“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其中“云不动”
是以为参照物、“云与我俱东”是为参照物(两空均选填“榆堤”或“船”),可见,人们通常所说的“运动”与“静止”是的。

15 .文明社会,文明出行。

行人过街时应该走斑马线。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小郡同学要走过宽为24m 的马路,大约需要的时间是s。

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
6s
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16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若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2 ,运动的速度之比是2:3 ,则甲、乙两
物体所用的运动时间之比是;若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相同,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17 .如图是小明利用手机APP 统计的某一次跑步信息,可推算出:
(1)此次跑步的路程为k m;
(2)此次跑步的时间为m in;
(3)此次跑步的平均速度约为k m/h 。

(保留2 位小数)
18 .小西同学学习了测量的知识后,回家测量残余铅笔长度,如
图所示。

他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c m ,读数
时应按照视线进行正确读数(选填“a ”或“b ”),
被测残余铅笔的长为cm。

19 .如图所示是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方法甲是相同时间比路程,方法乙是:。

物理
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v =,这种方法与图中(选填“ 甲”或“ 乙”)研究方法相同。

20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

(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

这个实验说明了。

21 .如图是我校八年级同学在“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时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的原理是,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小些,这是便于。

(2)小车从A 点运动到C 点,在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m/s。

(3)某同学测量小车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时间时,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到了B 点立马停止计时,这样会导致所测的上半程AB 段的平均速度(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为了测量小车下半程BC 段的平均速度,某同学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下半程BC段的平均速度,他这样做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22 .一列车匀速通过全长2400m的某隧道,车上的小明测得从他自己进隧道到出隧道的时间为80s ,而列
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92s 。

求:(1)列车过隧道的速度;(2)该列车的总长度;
(3)穿过隧道后,列车继续前进,面对山崖鸣笛一声,2s 后听到回声,求听到回声时距山崖多远?
23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 倍。

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
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

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一段距离,这段距离称为刹车距离。

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车以15m/s 的速度沿马路直线行驶,在图中的A 点发现前方危险情况(A点正处于汽车车头中间,一行人正从D 点沿DC 方向横穿马路,DC 距离为3m),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5s ,在图中的B 点才做出踩刹车动作,再经过1s车头到达图中C点才将车刹住,若刹车距离为2.5m 。

(注:该车的宽度1.8m)(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
(2)求司机从A点到C 点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若行人以1.2m/s的速度行走,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1 .C
2 .C
3 .D
4 .B
5 .A
6 .B
7 .C
8 .A
9 .D 10 .D 11.AD 12 .AC
13 .振动;液体。

14 .船;榆堤;相对。

15 .人步行1 秒所走的路程为1.2 米;20。

16 .9:4;2:3。

17 .(1)10 (2) 45 (3)13.33
18 .0. 1;b;3.50。

19 .相同路程比时间;甲。

20 .(1)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空气;(3)真空不能传声。

21 .(1)v =;测量时间;(2)0. 16;(3)偏大;(4)不正确;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到达B点的速度并不为零,所以让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的时间,并不等于下半程的时间。

22 .(1)30m/s;(2)360m;(3)310m
23 .(1)由v =可知,汽车的反应距离:s1 =vt1 =15m/s×1.5s =22.5m;
(2)司机从A 点到C点整个过程通过的路程:s =s1+s2 =22.5m+2.5m =25m,
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t =t1+t2 =1.5s+1s =2.5s,
司机从A点到C 点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v ′===10m/s;
(3)汽车从A点到行人的行走路线用时:t =2.5s;
由v =可知,在这段时间内,行人行走的路程:s
人=v

t =1.2m/s×2.5s =3 m;
考虑车的宽度,行人要安全,行走的路程应大于3m+=3.9m ,或小于3m﹣=2. 1m,由于2. 1m<3m<3.9m ,所以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答:(1)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22.5m;
(2)司机从A 点到C 点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10m/s;
(3)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