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玉泉岭铁矿石地质探矿的技术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玉泉岭铁矿石地质探矿的技术特点
【摘要】本文通过对河北玉泉岭铁矿的矿体地质概况的较少,探讨了从玉泉岭地区矿区地质特征,包括玉泉岭地区的地层、构造,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分布特征,矿体形态、产状及规模,矿石构造,围岩蚀变特征和矿床的其它特征进行了讨论,给出了玉泉岭地区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为了解铁矿石地质探矿的技术提供借鉴。

【关键词】玉泉岭铁矿;地质探矿;技术特点、
0.引言
玉泉岭铁矿位于河北省武安市西南10公里处,即武安市午汲镇玉泉岭村东侧,东距邯郸40公里。

地理坐标:东经114°8′;北纬36°42′,绝对标高为240~275m。

玉泉岭矿区地形较为平坦,其西部5km为山区,东部为黄土覆盖的武安盆地,区内冲沟较为发育,但切割不深。

1.玉泉岭的地质概况
玉泉岭位于山西台背斜与河淮台向斜的过渡地带,东接黄淮大平原,西傍太行山脉,属太行背斜之东翼。

东部为平原覆盖区,中部和西部为裸露区,地层西老东新。

总体走向北东,向南东缓倾斜,倾角为10~20°。

该区各时代地层裸露良好(除石炭二叠纪和第三纪地层),具有较完整的剖面。

2.玉泉岭地区矿区地质特征
2.1玉泉岭地区的地层
玉泉岭矿区地层出露简单,从新到老分别为第四系黄土层(Q),中奥陶系灰岩(O2)。

离矿区稍远可以看到石炭纪耐火粘土和砂页岩层。

分述如下:第四系黄土(Q):黄土层在矿区范围内分布很广,位于砾石层上部,厚度20~30米,砾石多为石英岩质,空隙被黄土充填。

中奥陶系石灰岩(O2):本区灰岩呈东西向出露于矿区中部,倾角40~50°,倾向南,局部有小的褶皱。

上窄下宽,呈狭长带状分布,向西与外围大面积灰岩相连通,为矿区的主要含水层。

2.2玉泉岭地区的构造
本区构造简单,在岩浆岩和灰岩接触处产生破碎带。

构造有断裂和褶曲,断裂为主,褶曲次之。

矿区西部小型褶曲呈帚状展布。

矿区中部北东向断裂亦较发育,但在开采地段所见不多。

在矿体的东端,有一个断层,但对矿体开采影响不大。

矿区未发现任何岩脉,岩脉少这一特点也说明自岩浆侵入后,构造运动幅度小。

2.3玉泉岭地区的岩浆岩
玉泉岭地区的岩浆岩属中生代,为中酸性闪长岩类,沿构造脆弱带侵入。

由于接触变质和岩浆分异作用,出现分相现象,即由矿体→透辉石矽卡岩→蚀变闪长岩→角闪闪长岩→黑云母角闪闪长岩。

3.玉泉岭地区矿床地质特征
3.1玉泉岭地区矿体分布特征
玉泉岭地区的矿区包括三个矿体:南矿体、北矿体及东矿体。

其中以南矿体最大。

南矿体在地表分为不连续的东西两端,深部合二为一,沿岩浆岩与中奥陶灰岩接触带东西向分布,延长约500m。

北矿体延长约300m,东矿体约65m。

矿体位于适于侵入岩体的灰岩的顶部,所以北矿体顶板为灰岩,底板为岩体,南矿体则相反。

3.2玉泉岭地区矿体的特点
3.2.1矿体沿岩体与结晶灰岩的接触带分布。

玉泉岭地区的空间位置主要是在结晶灰岩与透辉石矽卡岩之间,呈不规则的透镜状和链式的不规则透镜体,局部有伸入结晶灰岩中。

3.2.2北矿体和南矿体的西段是处于接触带相对应的部分,玉泉岭地区的北矿体陡,延伸的最大标高达109.5m,南矿体倾斜较小,延伸较大,绝对标高10m。

3.2.3矿体逐渐向8号勘探线倾伏。

玉泉岭地区的东西两部分矿体上部多被侵蚀出露。

北矿体与南矿体于9号勘探线合二为一,呈不对称的鞍状矿体。

认为可能二者原来是同一矿体,后受某种因素而分开。

3.3玉泉岭地区矿体形态、产状及规模
玉泉岭地区铁矿体在空间上主要赋存于燕山期中性侵入杂岩和中奥陶统各组、段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其次在接触带较近中奥陶统碳酸盐岩内的构造带和接触带岩体中碳酸盐岩的残留体和捕虏体内。

本地区铁矿距接触带不远(30~160m)碳酸盐岩构造带内的层间矿。

玉泉岭地区矿体的一般长度为几十米至几百米,少数可达千米以上;其倾斜延深或矿体宽度为几十米到一、二百米,个别的可达几百至上千米。

矿体厚度为几米至几十米,个别矿体可达200米。

该区多数矿体形态复杂,其厚度在短距离内变化明显。

3.4玉泉岭地区的矿体特征
玉泉岭地区矿石依据含铁量和含硫量等指标,可划分为贫矿、高炉高硫富矿、平炉富矿、高炉低硫富矿和高炉高镁富矿五个类型,其以高炉高硫富矿分布最广。

矿石结构:矿石矿物结构有自形、半自形晶粒状结构、晶粒状结构、包含状结构、熔蚀和交代残余结构、压碎结构、骸晶结构和环带结构等。

3.5玉泉岭地区的矿石构造
矿石中见到的构造有浸染状、致密块状、条纹-条带状、脉状、晶洞、皱纹状、雁行状、角砾状和胶状构造。

3.6玉泉岭地区的矿石特征
该区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为假象赤铁矿、黄铁矿、黄铜矿、辉铁镍矿和斑铜矿等。

脉石矿物以透辉石为主,其次为钙铁馏石、金云母、阳起石、白云石以及含氟的角闪石等;此外,还含有少量镁橄石、磷灰石、石英、萤石和沸石等。

3.7玉泉岭地区的围岩蚀变特征
蚀变类型:本矿床主要蚀变类型有钠长石化、夕卡岩化、磁铁矿化、金云母化等,且其蚀变温度由早到晚逐渐降低。

蚀变分带:矿床中围岩蚀变分带明显,综合各矿田蚀变分带的情况,本区可划分出不同蚀变带。

3.8玉泉岭地区的矿床其它特征
3.8.1玉泉岭大理岩或结晶碳酸盐岩带:围岩碳酸盐岩受侵入体热变质重结晶作用形成的蚀变带,宽度不一,从十几米至百米以上。

3.8.2玉泉岭磁铁矿带:其顶部常直接与大理岩接触,界线分明,且某些地区矿体与大理岩间夹有各种夕卡岩,如透闪石、透辉石和蛇纹石等。

3.8.3玉泉岭夕卡岩带:该岩带由石榴子石、透辉石以及金云母等矿物组成,且这些组成矿物一般成晶质状态,其中石榴子石一般晶质颗粒较大,其可由粗晶到巨晶。

夕卡岩一般与矿体相间且相互过渡,其与岩体间的界线一般较清晰。

4.玉泉岭地区的矿床成因
玉泉岭铁矿按成因为接触交代型铁矿。

根据对前人研究资料和文献的归纳分析可以得出,该区矽卡岩型矿床铁元素的迁移主要是通过含氟和氯的络合物形式,而碳酸盐可以使该络合物产生沉淀。

其沉淀原理为碳酸盐岩可以使铁的含氟和氯络合物分解。

5.结束语
从玉泉岭铁矿石地质探矿的技术特点的研究探讨中,我们可以依据玉泉岭地层标志,了解到在这个地区奥陶系地层分布广泛,是本地区主要的含矿地层,极易形成多层矿体;也可以知道从玉泉岭地区的构造标志,NE-NNE向断裂、褶曲和层间剥离构造的互相依存,是成矿结果主要构成条件基础;同时,玉泉岭地区的岩浆岩标志是燕山期岩浆活动中铁矿床的重要成矿条件,为本地区岩浆岩找矿标志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秦娴.玉泉岭铁矿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总第112期.2012,(2).
[2]沈柳生.邯邢地区京广铁路以东隐伏富铁矿资源潜力浅析[J].矿产与地质,2008,22(04):314-318.
[3]郑建民.冀南邯邢地区矽卡岩铁矿成矿流体及成矿机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博士论文,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