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太阳出来喜洋洋1|花城版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打击乐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2. 通过学习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2. 打击乐器:木鱼、铃鼓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能够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打击乐器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音频、视频资料。
2. 打击乐器:木鱼、铃鼓等。
3. 乐谱架和乐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引导学生跟着节奏拍手,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2. 教学歌曲:讲解歌曲的背景和特点,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学会歌曲。
3. 打击乐器伴奏:教授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为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进行伴奏。
4. 练习: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打击乐器伴奏的练习,纠正学生在演唱和伴奏过程中的错误。
5. 展示:学生分组进行演唱和打击乐器伴奏的展示,评价并给予鼓励。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打击乐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音乐的乐趣。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打击乐器的创意演奏,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自己的音乐作品。
2.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民族的音乐作品,了解和感受不同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七、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练习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歌唱和打击乐器伴奏。
2. 家长协助学生记录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以便教师在下次课堂上进行解答。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评价学生对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掌握程度,以及打击乐器伴奏的能力。
九、教学建议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适当增加打击乐器的种类和使用技巧。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太阳出来喜洋洋 |花城版

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四川民歌——山歌的音乐体裁,并用高亢的声音、乐观的心情演唱歌曲。
2.学生体验和掌握“连音线”、“上波音”的演唱方法,会根据山歌的特点创编歌词。
3.激发学生对山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学情分析深圳的孩子已经远离山区,他们对山歌的了解,体验不够深刻。
因此,他们在模仿“高亢”的声音时,教师要充分让学生体验山歌的特点。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用高亢的声音、乐观的心情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学难点:掌握“连音线”、“上波音”的演唱方法;了解山歌的特点并创编歌词。
4教学过程导入:教师组织学生观看歌曲视频,听歌曲唱了些什么?(出示课件:教师播放歌曲视频)生:砍柴、农民伯伯对着太阳唱歌等等。
师:对。
这是一首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四川是以山为主的盆地。
终年很少见到太阳。
因此,当阳光出来的时候,人们特别开心,他们可以上山砍柴、劳动,换取劳动果实,使他们的生活富裕起来,所以心里就会喜洋洋的。
二、学唱歌曲:1.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思考歌曲表达的情绪及演唱者的音色。
(出示课件:教师播放范唱)教师总结山歌的特点:乐观的情绪、高亢的声音是山歌的特点。
因此,《太阳出来喜洋洋》也是一首山歌。
我们要用高亢、有力的声音,开心、乐观的心情来演唱歌曲。
2.教师范唱,并在衬词处敲击节奏棒,引导学生找歌词特点。
(出示课件:歌词特点)教师总结衬词:在歌曲中,没有实际意义,用来烘托气氛的语气词在中国的民歌中称为衬词。
加上这些衬词之后,歌曲更加丰富,更能表现出他们劳动时快乐的心情,这也是山歌的特点。
(出示课件:衬词的作用)3.学唱歌曲第一段,掌握“上波音” 、“连音线”的演唱方法。
(1)上波音:①师生共同演唱歌曲(第一段)。
②教师用上波音唱法演唱第一乐句,让学生体验,并找不同之处。
③教师总结:四川这个地方常年见不到太阳,所以当太阳出来的时候,农民伯伯特别开心。
为了表现他们开心的心情,歌曲使用了衬词,并在衬词的地方加上波音记号,所以你们要用开心的心情来演唱歌曲。
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学设计 三年级音乐

能用明亮、高亢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乐观、爽朗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纳、包容与传承意识。
柱土家“啰儿调”的相关知识,并关注身边的非遗文化。
增强对多元传统音乐文化的接3、学习上波音记号,感受衬词在民歌中的运用,了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石点。
2、通过口传心授,有机结合手势等体验方式演绎歌曲,积极探究歌曲的韵味与特来喜洋洋》。
1、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用明亮、高亢的声音,乐观爽朗的情绪演唱歌曲《太阳出教学目标●是广州孩子对山歌接触不多,对于歌曲的韵味把握有一定的难度。
能水平处于发展阶段。
大部分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但知欲强、思维活跃,对音乐课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各种音乐知识及演唱技本课为歌唱教学课,面向全体广州市三年级学生。
三年级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求学情分析:●鼓音调节奏的“朗朗扯匡扯”,表现出歌者豁达开朗的性格和悠然自得的心境。
由,音域只有六度,歌曲中大量运用“啰儿”“朗啰”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衬词和模拟锣而成,采用了上、下两句式结构,其调式为五声商调式。
整首山歌旋律明快、活泼、自乡亲憨厚、朴实、勤劳的精神风貌和对生活的乐观情绪。
曲调是以民间小调为基础改编《太阳出来喜洋洋》歌词主要描写了山民们上山砍柴的劳动生活,表达家乡的父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土家族自治县。
因山歌唱词中有"啰儿"而得名。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歌曲流传于川东一带,是重庆山歌中的“啰儿调”,“啰儿调”起源于重庆市石柱《多彩的乡音》(一),课型是歌唱教学。
《太阳出来喜洋洋》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花城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10课教材分析●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设计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花城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10课《多彩的乡音》(一)●教学难点准确演唱歌曲中的方言、衬词、上波音,并有韵味地演唱歌曲。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相关视频●教学过程一、自我介绍,交代课题及教学目标大家好,我是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的廖慧老师,今天我们将学习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期待通过学习,同学们能用明亮、高亢的声音,乐观爽朗的情绪演唱歌曲;学习上波音记号,感受衬词在民歌中的运用;了解石柱土家“啰儿调”的相关知识,并关注身边的非遗文化。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2024-2025学年 花城版三年级上册音乐

花城版三年级上册音乐《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歌曲分析《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流行于四川省东部(重庆)的民歌,歌曲形式朴实简洁,情绪乐观爽朗,表达了山民们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情感。
该歌曲旋律清新质朴,音调高亢,歌曲中的衬词“啰儿”“郎郎扯光扯”等,模仿了唤牛的吆喝声和锣鼓声,增添了歌曲的生动性和艺术效果。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具有较好的音乐基础和识谱能力,但部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内涵了解不足,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同时,学生的音乐活动参与度和合作意识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用高亢明亮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2、通过学唱歌曲,学生了解四川民歌的风格特点及演唱方法,提高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3、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用高亢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难点:理解并演唱歌曲中的衬词,感受歌曲浓烈的民歌风味。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用音乐的方式问好!2、发声练习。
二、新课导入1、课件出示日出图片。
师:当你们看到太阳出来,心情会是怎样的呢?生:开心、愉快的。
2、日出不仅是一幅美好的景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还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3、导入课题:有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它唱出了人们对太阳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太阳出来喜洋洋》。
三、歌曲学习1、聆听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师:歌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学生回答:很高兴、想要放声歌唱。
2、再次聆听: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歌曲是几拍子的?歌曲情绪:高亢、乐观地速度:中速四二拍3、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根据学生回答师小结:这首歌曲是重庆(四川)的山民们砍柴时唱的山歌,形式朴实简洁,情绪乐观爽朗,歌曲体现了劳动人民上山砍柴的劳动生活,表达了劳动人民乐观的生活态度。
4、歌曲中出现了一些衬词,你能找出来吗?生:“啰儿”、“欧郎啰”、“郎郎扯光扯”、“欧啰啰”5、衬词的作用:结合地方方言的语调,能准确表达歌曲的情绪,并能把听众很好地带入到歌曲的意境中。
(花城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 10.2 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学设计

(花城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 10.2 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富有童趣和民族特色的歌曲,选自花城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
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描绘了太阳出来的喜悦场面,让人感受到阳光、温暖和希望。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培养音乐审美和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他们善于模仿和表现,对富有童趣和民族特色的歌曲容易产生共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节奏、旋律的把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表现能力,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心情,增强对生活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旋律和歌词。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变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模仿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合唱、对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沟通能力。
4.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视频等。
2.教学乐器:吉他、钢琴等。
3.音响设备:音响、话筒等。
4.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氛围。
引导学生谈论歌曲中的喜悦心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
重点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变化,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要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对唱等形式,巩固所学歌曲。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花城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 10.2 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案

(花城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 10.2 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富有童趣和民族特色的歌曲,选自花城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
歌曲以欢快的旋律、简单的歌词,描绘了太阳出来后,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画面。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朗朗上口,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好的音乐基础,能够熟练地识谱、唱歌。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内涵了解不足,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也有所不同,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的词曲,学会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2.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节奏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4.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2.重点:歌曲的词曲记忆和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所描绘的场景,感受歌曲的情感。
2.运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熟悉歌曲节奏,提高演唱能力。
3.采用分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民族音乐的特色和文化背景。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多媒体教学材料,包括歌曲视频、图片等。
3.准备教学道具,如手鼓、沙锤等。
4.划分教学区域,设置舞台和观众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引导学生跟随节奏拍手,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引导学生观察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教师示范演唱,边唱边讲解歌曲中的难点,如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音乐教案太阳出来喜洋洋

音乐教案太阳出来喜洋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第三册第四章《多彩的民族音乐》,详细内容为《太阳出来喜洋洋》歌曲的学习与欣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歌词和旋律,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兴趣,了解歌曲背后的民俗文化。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集体合唱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较为复杂,学生掌握困难;歌词中的民族特色词汇理解。
2. 教学重点:歌曲的整体旋律、歌词以及合唱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歌词卡片。
2.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民族音乐,引导学生谈论对民族音乐的印象,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15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歌词,讲解歌词中的民族特色词汇。
b. 教师弹奏钢琴,引导学生学唱歌曲旋律。
c.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合唱技巧的指导。
3.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选取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旋律片段,进行讲解和示范。
b. 学生模仿练习,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歌曲。
b.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5.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a.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民族音乐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b. 学生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才艺。
b. 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太阳出来喜洋洋》2. 歌曲旋律:五线谱或简谱3. 歌词:分段展示4. 课堂重点:合唱技巧、民族特色词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并用自己的话描述歌曲中的民族特色。
2. 答案:学生需提交录音和书面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学生拓展:鼓励学生课后了解更多民族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花城版)音乐三上第10课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设计

(花城版)音乐三上第10课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式歌曲,以四川民歌为基调,节奏明快,旋律简洁,充满喜庆气氛。
歌曲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首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还能让他们了解和热爱我国的民间音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歌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一些简单的民歌。
他们对民族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四川方言和民间音乐的特色韵味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并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2.使学生了解四川民歌的特色,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通过学习这首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四川方言词汇和民间音乐特色。
2.歌曲的节奏变化和情感把握。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让学生跟随演唱。
2.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歌曲。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练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乐器:吉他、打击乐器等。
4.分组标志:便于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进行识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四川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感受四川的特色文化。
然后播放《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学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帮助学生解决四川方言和民间音乐特色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接龙比赛,检查学习效果。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四川民歌,让学生了解更多民族音乐。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太阳出来喜洋洋 1|花城版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太阳出来喜洋洋1|花城版教学内容:1. 唱:《太阳出来喜洋洋》2. 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童声齐唱及男声四重唱)、《康定情歌》3. 创造活动:用学过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学目的:1. 通过欣赏、学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引导学生了解民歌产生及特点,激发学生喜爱民歌,热爱劳动生活,热爱歌唱。
2. 通过欣赏、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表现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该曲、体验山歌的自由、朴实的风格和劳动人民勇敢、勤劳、乐观的精神。
3. 借欣赏,能点燃学生创作欲望。
尝试用不同形式演唱歌曲,培养音乐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风格及地域特点,用高亢明亮的声音,愉悦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走进大山,聆听大山里的回声二、新授:(一)歌曲欣赏1、初听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童声齐唱,把握音乐特点问题:(1)这歌与上节课《让我们荡起双桨》相比情绪有什么不同?(2)你是从哪些地方听出来的?(明朗的音色、中等的速度、衬词的使用、配器中锣鼓的使用)师:歌曲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绪呢?2、看谱再听《太阳出来喜洋洋》了解歌唱内容及地域特点问题:(1)与《让我们荡起双桨》相比,这些孩子们歌唱的又是什么样的生活的?(山区的劳动生活)引导学生朗读书熟悉歌词。
师:人们在长期劳动与生活中创作,并在世代的口头流传中得到加工演变而成的。
这样的歌曲叫民歌。
我们把在户外山野劳动时产生的民歌叫山歌。
(2)这是哪里的山歌?师:我代表他们告诉大家“我是四川的娃子”(师用四川话读)这是四川的山里娃唱的歌。
(3)歌中用四川话唱了一句你听出来了吗?(“郎郎扯光扯”普通话读作……(生读)。
四川话读作……(生学)。
这衬词的使用,不仅突出地方特色,还渲染了歌曲的欢快情绪。
(二)歌曲学唱1、发声练习,(情境设置,歌唱调动)师:今天,我们也来做回四川的山里娃子,喊上小伙伴,到连绵的群山中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高高兴兴劳动去好不好?让我们纵情地喊上一声“哎——太阳出来罗——”(1)齐喊:哎——太阳出来罗——师:对了,在大山中会有什么现象?(有回声)回声的特点是什么?(一先一后,一强一弱)(2)回声练习师喊生应——生喊生应(回声中教师范唱《太阳出来喜洋洋》第一段)2、学唱师:娃子们,让我们拿起砍刀挑起扁担迎着太阳唱着歌上山吧。
太阳出来喜洋洋音乐教案

太阳出来喜洋洋音乐教案太阳出来喜洋洋音乐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力量。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太阳出来喜洋洋音乐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太阳出来喜洋洋音乐教案1教学目的1、通过乐句连接的练习,让同学体验音乐的流淌与终止。
2、能精确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的乐谱和歌词。
3、用清楚光明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
4、观赏“火车向着韶山跑”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发声练习1=C 2/45 3 4 2 1 2 3 4 5 3 4 2 1 —ni no ni no ni no ni二、乐句连接1、认唱旋律短句1)请同学打好拍子,留意附点音符的节奏。
2)自己练唱,想一想如何连接比较好听。
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唱。
3)把排列好的乐句来唱一唱。
三、观赏“火车向着韶山跑”1、导入: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嬉戏,大家搭乘火车,跟着音乐,感受这辆火车把我们开往那里?2、听赏音乐“火车向着韶山跑”,边听边仿照开火车的动作。
3、这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四、新授课1、导入新课师:火车把我们带进了韶山,已听到了各种民歌,也学唱过一些民歌,大家都知道民歌分为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我们听过的《落水天》、《对鸟》都属于山歌。
今日老师又带来了一首山歌,请你们听一听,想一想,这首山歌是人们在什么时候演唱的?2、听音乐:指导同学边听边轻声哼唱3、争论分析歌曲生:是人们上山打柴时唱的。
师:是啊,你听出这首歌曲的心情是怎么样的?生:很神气,很兴奋的(乐观的)再次听音乐,留意旋律师:你发觉什么?生:有“”记号。
老师解释“波音”:从本音动身向上波动一个音再回到本音。
举例:2 ——2 同学唱一唱;老师指出跨小节切分音,请同学来想一想这个音唱几拍?并划拍唱一唱4、学唱乐谱1)依据音高来模唱旋律。
2)齐声划拍轻声唱旋律。
3)师生接口唱乐谱;留意:波音的演唱,跨小节切分音的节奏同学根据老师的要求精确演唱乐谱。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太阳出来喜洋洋 1|花城版

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设计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教学内容:1. 唱:《太阳出来喜洋洋》2. 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童声齐唱及男声四重唱)、《康定情歌》3. 创造活动:用学过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学目的:1. 通过欣赏、学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引导学生了解民歌产生及特点,激发学生喜爱民歌,热爱劳动生活,热爱歌唱。
2. 通过欣赏、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表现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该曲、体验山歌的自由、朴实的风格和劳动人民勇敢、勤劳、乐观的精神。
3. 借欣赏,能点燃学生创作欲望。
尝试用不同形式演唱歌曲,培养音乐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风格及地域特点,用高亢明亮的声音,愉悦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小学音乐《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四川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 学会演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通过歌曲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旋律和节奏。
2. 四川民歌的风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阶和节奏。
2. 民歌风格的理解和表现。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音响设备。
2. 乐谱和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些四川民歌,让学生初步感受四川民歌的风格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3. 学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对一些难点进行反复讲解和练习。
4.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歌曲展示:选取一些优秀的小组进行歌曲展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7. 拓展: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四川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8.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歌曲,巩固所学内容。
9.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10. 学生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激励后进生。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个别辅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七、教学拓展: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四川民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民间艺术表演,如川剧、四川清音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民间音乐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收集家乡的民间音乐,了解家乡的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八、教学反思:在每节课后,教师都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花城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 《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案 教学设计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设计年级三年级学科音乐(唱歌课)一、教材分析《太阳出来喜洋洋》选自花城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0单元《多彩的乡音》。
歌曲流行于四川省东部(重庆),歌拍,颂劳动人民砍柴时演唱的山歌,歌曲为五声商调式,24一段体结构。
旋律质朴高亢,节奏明快。
歌曲音乐较窄,但有着四川山歌高亢嘹亮的风格特征。
二、教学理念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应将我国各地区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通过学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四川民歌的风格特征,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2、过程方法:通过划旋律线、律动、演唱等不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用明亮高亢的声音,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掌握歌曲中波音、休止符、延音线的正确演唱,并能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教学重点用明亮高亢的声音,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五、教学难点歌曲旋律中波音、休止符、延音线,以及高亢音调的表现。
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复习歌曲《螃蟹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四川方言的语言特征,为学习学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做铺垫。
)(二)新课教学1、出示重庆的地图及相关图片,简单介绍重庆的人文地理知识。
2、四川方言读歌词“太阳出来喜洋洋,挑起扁担上山岗”3、结合四川地区的地形特征,用划旋律线的方式画出歌词“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音调走向。
4、教师范唱歌曲,学生体会音乐情绪。
5、介绍作品,聆听音乐并加入律动,体会2/4拍子强弱规律。
6、聆听歌曲,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的衬词(啰儿、欧郎啰、郎郎扯光扯、欧啰啰),并介绍衬词在地方民歌中的特殊意义。
7、钢琴弹奏旋律音,感受高亢音高的旋律走向。
8、分乐句学唱歌曲第一段旋律音,解决休止符、掌握波音、延音线的难点部分。
a、休止符:用握拳的动作表示b、波音:用头部晃动的动作辅助表达c、延音线:用示范演唱加重延长音的方法9、老师进行钢琴伴奏帮助学生完整演唱。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太阳出来喜洋洋 1|花城版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太阳出来喜洋洋 1|花城版教学目标1.了解节拍的概念,学会用手击打、拍手、跺脚等方式表达节奏感。
2.了解音轨的概念,掌握将声音色彩化的方法,表达音乐的感情,增加音乐的表现力。
3.熟悉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感受音乐中明快、活泼的氛围,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4.学会简单的身体动作配合音乐的节奏,培养学生的舞蹈和节奏感。
5.发扬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一、歌曲学唱1.先让学生听音乐,感受歌曲中明快、轻松的氛围。
2.给学生提供歌词,教授歌曲的内容和旋律。
3.反复播放音乐和歌词,让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4.学生学会唱《太阳出来喜洋洋》歌曲。
二、仿唱学唱1.听录制的声音或者老师现场唱,让学生反复模仿歌曲旋律,做到准确无误。
2.逐渐减少老师模仿时间,让学生自己唱出歌曲旋律。
三、伴奏学唱1.为学生提供伴奏或让学生跟手势大师打节拍,让学生学会边打节拍边唱歌曲。
2.练习多次后,鼓励学生尝试自己打节拍。
四、舞蹈学习1.听音乐配合手势大师的动作,让学生跟着模仿。
2.利用单独课堂时间,练习舞蹈动作,让学生熟悉、掌握动作。
3.在学生对舞蹈动作熟练掌握后,可加入与歌曲结合的综合练习。
五、DIY音乐1.将学生分组,准备各种乐器和简单的打击乐器。
2.向学生展示如何演奏乐器和打击乐器,让学生自行操作。
3.组员会进行协作,学会打出旋律和节奏的合理演奏。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歌曲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的打击乐器技巧和合作精神。
3.逐渐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学会边打节拍边唱歌,难度较大。
2.整个教学过程的自由度很高,是否及时调整、安排教学进度非常重要。
教学方式1.教师引导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自主探究。
2.合作教学法:在音乐、打击乐器方面,采用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效果1.学生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能够边打节拍边唱歌。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课《太阳出来喜洋洋》|花城版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课《太阳出来喜洋洋》|花城版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指导学生用科学正确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初步体验和表现歌曲的思想意境。
2、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唱歌热爱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气息支持的唱歌,并能用明亮、优美的音色演唱歌曲,突出“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意境。
2、在教师指导下,能简单改编歌唱的节奏和速度来表现歌曲情绪的变化,并能了解和感受节奏和速度等音乐元素的变化在表达音乐情绪时所起的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材分析:《太阳出来喜洋洋》是流行在四川省川东一带的山歌,旋律质朴高亢,节奏明快,流畅亲切,音乐悠扬舒展,爽朗乐观,有着四川山歌高亢嘹亮的风格。
歌词纯朴简洁、生动活泼,从放牧时呼唤中的吆喝声和当地喜庆锣鼓声中,提炼出的衬词“啰儿”“郎郎扯光扯”,伴以亲切的川东乡音演唱,朗朗上口,真挚清新,显得自然流畅,独具风格。
这里的孩子们常常唱着它上山砍柴,抒发了孩子们不畏艰险、辛勤劳动、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也表现了他们以苦为乐、愉悦自得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呼吸训练1、课件:幽静的山林、鸟叫、音乐、流水……2、谈话启发:——练习呼吸二、发声同学们喜欢爬山吗?你到了山顶的心情怎么样?那时,你们通常会怎样释放你登上山顶后的轻松,喜悦的,觉的成功了的心情的呢?(会对着山谷放声喊)谁来喊一次(声音应该很放开,要让山下的人都听见的声音)谁再来喊一次?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1、高位置呼唤2、发声练习(1)1 3|2 4|3 5|4 2|1 -‖要求:气息平稳而有支持,声音圆润连贯(2)3 0|2 0|1 0|3 0| 2 0|1 0‖要求:声音集中、富有弹性三、视唱1 2 3 2 | 2 1 6 0 |熟悉简谱,为后面曲谱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感受连音唱法。
四、歌曲学习1、初听,说说歌曲给你的感受,歌手好像站在什么地方在唱?(歌曲充满山野之气,整个山谷都回荡着歌声,我们好象站在山顶放歌)2、进一步听赏,体会一下这首歌的带给你的情绪。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太阳出来喜洋洋|花城版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唱:《太阳出来喜洋洋》2、欣赏内蒙古民歌(二)教学目标1、体会四川民歌的风格特。
2、感受歌曲中热爱家乡、辛勤劳动的真挚感情。
3、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
(三)教材分析《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流传在四川山区的山歌,通常在人们上山砍柴时演唱,情绪乐观爽朗,抒发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美好生活的感情。
因歌词出现“罗儿”的衬词,当地人又叫“罗儿调”。
歌曲采用了上下两句式的乐段结构,其调式为五声商调式,上句四小节,以“2”为主,构成123三音列的旋律进行。
这种进行虽然旋律的起伏不大,但却特别明快、这种级近式的三音列进行,更接近歌词的语音音调,旋律中强调6—2四度进行,这使旋律更为高亢、豪放、有生气。
最后也是以6—2的四度进行而结束的,这种终止很有特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歌中运用了模拟锣鼓音调的形声衬词,表现了歌者悠然自得的喜悦心情,更增添了民歌的欢乐气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歌曲的民歌风格,体会其中的真挚感情。
难点:1、波音唱法的解决。
2、旋律中跨小节的切分音。
(五)教(学)具准备电子琴班班通(六)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激活思维师:同学们,你们都到哪里去旅游过啊?生:交流师:哪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到四川走一走,看一看!生:欢呼。
师:播放图片让学生边欣赏边说说对四川的印象!师:同学们,四川四周是山,正因为这特殊的地理位置,才导致四川天气潮湿多雨,特别早晨很少看到太阳,所以每当太阳出来时人们特别高兴!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1)欣赏音乐《太阳出来喜洋洋》,通过歌曲题目了解歌曲情绪。
让学生说一说歌曲的情绪。
(高兴、欢快、自豪)师:四川的人民热爱生活,勤劳朴实。
那里的人们经常要上山砍柴,而他们上山砍柴的时候,特别喜欢唱山歌,他们的情绪乐观爽朗,抒发了自己热爱家乡美好生活的感情。
(3)、提问:本课歌曲有何特点?2、新歌教学,寓教于乐(1)让学生讨论并且说一说如何学唱这首歌曲。
花城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10课第1课时《捕鱼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花城版三年级第10课《捕鱼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设计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捕鱼歌》是一首二拍子的台湾山地民谣,五声宫调式,一段体结构,由4个相同节奏的乐句组成。
歌曲表现了台湾渔民不怕艰难险阻和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乐观主义精神。
《太阳出来喜洋洋》歌曲是流行在四川省东部的山歌,为五声商调式,2/4拍,一段体结构。
这首5段歌词的分节歌,每段上下两句,音域只有六度,句间大多一字一音,旋律多由级进发展而成,质朴高亢,节奏明快,流畅亲切。
第2句结尾处用延长音抒发情感,使音乐悠扬舒展、爽朗乐观。
歌曲音域较窄,起调高,由着四川山歌高亢嘹亮的风格。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喜欢各种游戏、比赛,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我们可以通过有趣、灵活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思路:《捕鱼歌》是一首台湾山地民歌,一共三段歌词,并且每段歌词的内容都不一样,特别是第三段,是音符的学习,如果按常规教学,第二、三段很难掌握,希望由浅入深,逐层渗透,是难点提前解决。
等学生已掌握了歌曲,后面的只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巩固。
因为台湾地区的特殊性,我觉得很有必要在本课中加入对学生的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知道台湾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与我们骨肉相连的同胞,一脉相承的文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
语化、生活化、是民歌的传统表现手法之一,也是表现民歌风格特色的重要部分。
5、我们一起按歌曲的节奏来朗读衬词,同时做出划船、捕鱼、撒网等动作。
6、请为歌曲划分乐句。
二、学唱歌曲1、老师用钢琴弹奏歌曲,学生用视谱击拍演唱的方法视唱歌曲旋律。
(歌曲第2句与第4句的第1小节容易混淆;歌曲中第9小节的大跳,可以借助手号或搭桥的方法进行模唱练习。
)2、分男女模唱比赛3、加上歌词演唱,为每个乐句设计划船和捕鱼的律动。
4、分小组进行表演,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多种不同的演唱形式:(1)一人领唱第一句和第三句,众人齐唱第2、4句。
(2)一人领唱前半句,众人齐唱后半句。
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花城粤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花城粤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唱出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2.能大声朗读歌词并理解其中的意义;3.能模仿老师演唱歌曲节奏和旋律;4.能通过唱歌增强自信和自我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旋律和歌词;2.歌曲的意义和表达方式;3.歌曲的节奏和节拍。
三、教学过程3.1 热身导入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热门的儿童歌曲,如《小星星》、《小兔子乖乖》等,让学生放松身体,平静心情。
3.2 正文教学1.学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师可以用麦克风演示一遍歌曲的旋律,并让学生模仿跟唱,分阶段进行练习。
2.朗读歌词并理解意义教师可以逐句解释歌词,让学生大声朗读,并通过表情和动作形象地表现出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3.学习歌曲的节奏和节拍教师可以用手拍出歌曲的节奏和节拍,让学生模仿跟拍,并通过多次练习掌握歌曲的节奏和节拍。
3.3 练习演唱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演唱,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在演唱中巩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
3.4 总结归纳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强化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同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和进步进行评价。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1.学生是否能正确地唱出歌曲的旋律和歌词;2.学生是否能理解歌曲的意义和表达方式;3.学生是否能模仿老师演唱歌曲节奏和旋律;4.学生是否能通过唱歌增强自信和自我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应该加强对歌词的分析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意义。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分组演唱来强化这些方面的能力。
在下一次的教学中,教师将会对上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花城粤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花城粤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流行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了解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2.能够通过歌曲来了解太阳的变化以及自然界的变化。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丽和神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歌曲的歌词和旋律,通过歌曲来了解太阳的变化以及自然界的变化。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丽和神奇,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教师播放轻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动作,如:拍手、摇头、扭腰,热身身体。
2. 引入新课教师带领学生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和季节的变化,然后开始教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3. 歌曲学唱教师将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分别教给学生,并进行逐句教唱。
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分组合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描绘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太阳的变化。
同时,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天气预报、询问父母等方式,让学生对自然的变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5. 音乐鉴赏教师让学生聆听各种不同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情绪和音乐的美妙。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并进行简单的音乐鉴赏。
6. 总结教师与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四、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参与情况、听取学生合唱效果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自己编写歌曲的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让学生使用简单的乐器进行伴奏,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3.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演出,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音乐的魅力。
六、教学注意事项1.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2.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音乐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2.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童声齐唱及男声四重唱)、《康定情歌》
3.创造活动:用学过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学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引导学生了解民歌产生及特点,激发学生喜爱民歌,热爱劳动生活,热爱歌唱。
2.通过欣赏、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表现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该曲、体验山歌的自由、朴实的风格和劳动人民勇敢、勤劳、乐观的精神。
3.借欣赏,能点燃学生创作欲望。
尝试用不同形式演唱歌曲,培养音乐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风格及地域特点,用高亢明亮的声音,愉悦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走进大山,聆听大山里的回声
二、新授:
(一)歌曲欣赏
1、初听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童声齐唱,把握音乐特点
问题:(1)这歌与上节课《让我们荡起双桨》相比情绪有什么不同?
(2)你是从哪些地方听出来的?
(明朗的音色、中等的速度、衬词的使用、配器中锣鼓的使用)
师:歌曲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绪呢?
2、看谱再听《太阳出来喜洋洋》了解歌唱内容及地域特点
问题:(1)与《让我们荡起双桨》相比,这些孩子们歌唱的又是什么样的生活的?(山区的劳动生活)引导学生朗读书熟悉歌词。
师:人们在长期劳动与生活中创作,并在世代的口头流传中得到加工演变而成的。
这样的歌曲叫民歌。
我们把在户外山野劳动时产生的民歌叫山歌。
(2)这是哪里的山歌?
师:我代表他们告诉大家“我是四川的娃子”(师用四川话读)这是四川的山里娃唱的歌。
(3)歌中用四川话唱了一句你听出来了吗?
(“郎郎扯光扯”普通话读作……(生读)。
四川话读作……(生学)。
这衬词的使用,不仅突出地方特色,还渲染了歌曲的欢快情绪。
(二)歌曲学唱
1、发声练习,(情境设置,歌唱调动)
师:今天,我们也来做回四川的山里娃子,喊上小伙伴,至V连绵的群山中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高高兴兴劳动去好不好?让我们纵情地喊上一声“哎——太阳出来罗__”
(1)齐喊:哎一一太阳出来罗一一
师:对了,在大山中会有什么现象?(有回声)
回声的特点是什么?(一先一后,一强一弱)
(2)回声练习
师喊生应生喊生应(回声中教师范唱《太阳出来喜洋洋》第一段)
2、学唱
师:娃子们,让我们拿起砍刀挑起扁担迎着太阳唱着歌上山吧。
(1)跟琴慢速轻唱(第一段)
反馈:上山路上碰到困难没有?哪句不会?
(2)重点体验上波音及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表现意义,以解决难点
问题①:听辩老师的两种唱法,哪一种更能表现砍柴的娃子逍遥自得、喜洋洋的神情?
师范唱:“ 1 2 3 2 | 2 1 6 0 | ”一句
喜洋洋欧郎罗
带上波音及不带上波音的两种唱法,学生选择且练习体验一一互评。
师:“装饰音”是民歌的一个特点,是对歌手自由即兴的歌唱发声的音乐记录问题②:劳动人民如何用他们的声音表现干净、利索的动作和精神抖擞的面貌?学生听辩教师的带休止符与不带休止符的两种范唱一一有表现力的演唱带休止
符的乐句。
引导学生看谱,找出记录以上声音的记号:上波音记号、八分休止符
(3)再唱第一段,
要让大家听到高亢嘹亮,用能表现劳动娃子精神面貌的声音演唱。
(4)巩固学唱二一一四段(创造活动)
师:娃子们在上山砍柴的路上分别表现出勇敢的、乐观的、不怕困难的、坚定的追求幸福的精神,娃子们,你们能用你们的声音表现出这些精神吗?你们准备用怎样的声音表现?(用加重音的方法表现坚定勇敢:加跳音的方法表现乐观愉快等)
①在钢琴弹奏的主旋律声中分组分段讨论设计练习演唱
②分组演唱汇报一一师生评议一一集体改进演唱
师:砍柴的小伙伴们,我们挥洒着汗水,砍了满满一担柴,带着劳动的收获,我们又该唱什么了呢?
钢琴伴奏下节奏朗诵第五段歌词一一集体演唱第五段
师:有劳动就会有歌声,有了勇敢、不怕苦、不怕困难的精神就一定会有幸福的生活。
娃子们让我们再次的歌唱我们的劳动,歌唱我们的生活。
③齐唱全曲,
(三)、深化歌唱,合作表现
师:娃子们,听!这儿又来了一群砍柴人
1•欣赏男声四重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问题:叔叔演唱的与童声演唱的带给你的感受相同吗?(男声四重唱更突出劳动的力量一一一领众和;歌唱的自由一一节奏、速度随歌唱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民歌的韵味,丰富的和声色彩)
2•深入理解,创新歌唱
(1)品味第一段
问题:如何用声音表现太阳缓缓升起的情景的和砍柴人悠闲自在的样子?(用缓慢的速度)你们愿不愿试一试?
①生慢速演唱第一
师:谁做砍柴的领路人?如何用我们的声音表现领路人和紧跟同行的伙伴?
②引导学生用慢速“一领众和”的形式演唱品味第一段。
方式:教师“领“歌词,学生“和”衬词一一少数学生“领”,多数学生
“和” ――一个学生“领”,多数学生“和”一一教师对学生的演唱及合作效果予以评价。
(2)品味第二第五段
师:“速度、力度、演唱形式”等就象做菜用的佐料,适当的运用,歌儿会变得这样有味儿、好听!美妙的声音七十二变,按歌曲的表现要求,看看我们的声音还可以怎样变
①齐心协力与虎豹做斗争的勇敢和紧张的气氛——“手里拿把开山斧……”(加快速度,一领众和。
与第一段形成速度上的对比)
①不怕困难,乐观开朗的情绪一一“悬崖陡坎……”(加锣鼓点声部)
师:有几个砍柴人高兴得念起了锣鼓点,为歌者助兴,你们听: 2 6 5
6郎扯匡扯
先学唱反复、固定的低声部,要求突出强弱拍,再在学生反复咏念锣鼓声部的同时教师指挥第一声部的学生进入歌唱声部。
教师在伴奏及指挥动作上给以明显的提示②此起彼伏的山峦;砍柴人脚跟脚不怕累的情景一一“走过一山又一山……”(轮唱)
师:如何用你们的声音表现“此起彼伏”?看看大家合作的力量与美妙!
③劳累的砍柴人先放松休息后加快脚步下山,身影渐渐远去一一“只要我们多
勤劳... ”(慢唱一遍,快唱两遍,最后一遍渐弱)
(四)识读乐谱,了解民歌的调式
师:劳动人民发自内心的歌儿这么动听,要让世世代代的人传唱就需要记录下来,那是怎样记录的?用歌谱呗,来,唱一下谱,看共有几音写成此歌。
四、听四川小调《康定情歌》结束本课
1、今天我们在山里走了走,现在要出山了。
回家的路上又飘来一缕歌声,听!这是四川民歌中的另一种,它跟山歌有什么不同?它又是哪种民歌?请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找到答案。
听着歌儿出山回家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