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燕歌行》ppt课件(2024)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简练明快,富有节奏 感和音乐美,展现出高适 独特的诗歌风格。
10
03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 点
2024/1/29
11
英勇善战、忠贞报国将士形象
描绘战士们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战斗场面,展现其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刻画将领们身先士卒、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彰显其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仰。
2024/1/29
读者的爱国情感。
2024/1/29
17
对当代社会影响和启示意义
2024/1/29
提醒人们珍视和平
01
通过展示战争的残酷性,提醒人们要珍视和平,避免战争的发
生。
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
02
通过歌颂英勇将士和强调民族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增
强民族凝聚力。
启示人们追求和平与发展
03
通过反思战争的原因和本质,启示人们应该追求和平与发展,
分享三
3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诗中描绘的景象和人物形象 所吸引,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 深刻洞察。
2024/1/29
29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应用一
通过学习《燕歌行》,我们可以借鉴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 ,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应用二
诗歌中所体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 文化和历史,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
2024/1/29
3
高适生平及成就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达 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 河北沧州)人。
高适少孤贫,爱交游,有游 侠之风,曾漫游梁宋,躬耕 自给,后至长安,上书求仕 不成。
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 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 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 、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 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 ,最后任淮南节度使。
结构分析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描写 边塞秋景、离别之情、征战之苦 和思妇之怨。
8
关键句段解读与赏析
01
02
03
关键句段一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 辞家破残贼。” 描绘了边 塞战争紧张的气氛和将士 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2024/1/29
关键句段二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 应啼别离后。” 表达了征 人思妇之间的深情厚谊和 离别之苦。
唐朝时期的边境战争,两者都以战争为题材,但具体历史背景和文化内
涵不同。
02
英雄形象
《伊利亚特》中的阿基琉斯是古希腊英雄主义的代表,而《燕歌行》中
的李广则是中国古代忠勇之士的象征,两者都展现了英勇善战、忠诚报
国的精神风貌。
03
艺术手法
《伊利亚特》采用古希腊史诗的叙述方式,以客观、全面的视角展现战
争场面;而《燕歌行》则运用中国古诗的抒情手法,通过浓烈的个人情
关键句段三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 蓟北空回首。” 描绘了征 人和思妇之间相思之情的 痛苦和无奈。
9
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探讨
艺术手法
运用借景抒情、对比等手 法,将边塞战争和人民苦 难表现得淋漓尽致。
2024/1/29
表现技巧
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 心理刻画,塑造出鲜活的 人物形象和感人的情感氛 围。
语言特色
通过对比手法,突出表现将士们忠贞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
12
妇女思念远征丈夫形象
描绘妇女们对远征丈夫的深切 思念和无尽期盼,展现其柔情 似水、忠贞不渝的爱情观念。
2024/1/29
刻画妇女们孤独无助、望眼欲 穿的形象,彰显其对家庭幸福 的渴望和追求。
通过对比手法,突出表现妇女 们坚韧不拔、忠贞不渝的精神 品质。
感表达战争的残酷和悲壮。
24
不同文化背景下战争观念差异
西方战争观念
在西方文化中,战争往往被视为荣誉和勇气的象征,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和竞争 意识。这种观念在《伊利亚特》等西方战争题材文学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
中国战争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战争通常被看作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强调和平、统一和 忠诚等价值观念。在《燕歌行》等中国战争题材文学作品中,这种观念得到深 刻体现。
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士兵的深切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2024/1/29
诗中运用了借代、用典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和艺术感 染力。
22
06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 战争题材文学作品比 较
2024/1/29
23
《伊利亚特》与《燕歌行》比较
2024/1/29
01
题材选择
《伊利亚特》以古希腊特洛伊战争为背景,而《燕歌行》则取材于中国
2024/1/29
20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诗中描绘了黄河远上、白云之间 的壮阔景象,以及羌笛和杨柳的
哀怨之情。
2024/1/29
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士兵的同情和 对战争的厌恶。
诗中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 法,突出了边塞的荒凉和士兵的
孤独。
21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诗中描绘了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历史沧桑,以及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 。
2024/1/29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之一, 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 为主。
唐代边塞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1/29
7
全文概述及结构分析
2024/1/29
背景介绍
《燕歌行》是唐朝高适的诗作, 反映了当时边塞战争和人民苦难 。
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18
05
知识拓展:唐代边塞 诗其他代表作品
2024/1/29
19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描绘了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 ,八月飞雪、寒风凛冽。
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以及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惆怅
之情。
诗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 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边塞的严
寒和壮丽。
在揭示战争残酷性的同时,表达了 对和平的渴望和追求,倡导和平、 反对战争的理念。
16
民族精神激发和爱国情感表达
歌颂英勇将士
通过对英勇将士的歌颂,激发读 者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强调民族精神
突出强调民族精神在战争中的重 要作用,呼吁人们发扬民族精神
,团结一致抵御外侮。
表达爱国情感
通过深情的笔触,表达对祖国的 热爱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激发
问题二
请分析《燕歌行》中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如象征、隐喻、对 比等。
问题三
《燕歌行》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对理解该诗有何重要意义?
28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或感悟
1 2
分享一
在阅读《燕歌行》时,我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内心 的激情和对时代的关注,这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 了诗歌的魅力和力量。
分享二
通过阅读《燕歌行》,我对古代文化和历史有了 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诗歌的艺术性和审美价 值有了更高的认识。
2024/1/29
25
东西方战争题材文学作品审美特点比较
2024/1/29
西方战争题材文学作品审美特点
西方战争题材文学作品往往以写实的手法展现战争的残酷和血腥,追求真实感和 震撼力。同时,这类作品也注重塑造个性鲜明、英勇善战的人物形象,以及表现 人类在战争中的挣扎和抗争。
中国战争题材文学作品24/1/29
1
目录
2024/1/29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 主题思想阐释与价值意义 • 知识拓展:唐代边塞诗其他代表作品 •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战争题材文学作品比
较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2
01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应用三
《燕歌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可以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 豪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2024/1/29
30
THANK YOU
2024/1/29
31
2024/1/29
14
04
主题思想阐释与价值 意义
2024/1/29
15
战争残酷性揭示和反思
描绘战争场景
通过生动的描绘,呈现战争的残 酷和破坏,使读者深刻感受到战
争对人类的摧残。
2024/1/29
揭示战争本质
通过对战争原因的探讨,揭示战争 的本质是利益争夺和权力斗争,呼 吁人们反思战争的根源。
倡导和平理念
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 ”。其边塞诗与岑参齐名, 并称“高岑”,有《高常侍 集》等传世。
2024/1/29
4
《燕歌行》创作背景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之一,写于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
2024/1/29
此诗概括一般的边塞战争,主要是揭露 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 利。全篇大致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 师;次段八句写战败;三段八句写被围
13
对比分析不同人物形象塑造
将士形象与妇女形象在诗歌中形成了 鲜明的对比,既突出了各自的性格特 点,又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诗歌丰 富的人物画廊。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人物形象塑造,可 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 艺术特色,感受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 力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将士形象的英勇善战与妇女形象的柔 情似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得诗歌 在表现战争残酷的同时,也展现了人 性的光辉和情感的温暖。
中国战争题材文学作品则更注重表现战争的悲壮和美感,追求意境深远和情感共 鸣。这类作品往往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来表现战争的残酷和悲壮,同时 强调忠诚、勇敢等价值观念。
26
07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 节
2024/1/29
27
回答问题并小组讨论
2024/1/29
问题一
《燕歌行》的主题是什么?它如何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末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
诗人通过描写边塞的荒凉景象和士兵的 艰苦生活,表达了对士兵的同情和对战 争的厌恶。同时,也揭示了唐朝军队内
部的腐败和将领的无能。
5
时代背景:唐代边塞诗风貌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 期之一,唐朝的边塞诗发展达到了巅 峰。
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人物有岑参、高适 、李益等,他们的作品风格豪放、意 境深远,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 族自豪感。
10
03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 点
2024/1/29
11
英勇善战、忠贞报国将士形象
描绘战士们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战斗场面,展现其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刻画将领们身先士卒、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彰显其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仰。
2024/1/29
读者的爱国情感。
2024/1/29
17
对当代社会影响和启示意义
2024/1/29
提醒人们珍视和平
01
通过展示战争的残酷性,提醒人们要珍视和平,避免战争的发
生。
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
02
通过歌颂英勇将士和强调民族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增
强民族凝聚力。
启示人们追求和平与发展
03
通过反思战争的原因和本质,启示人们应该追求和平与发展,
分享三
3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诗中描绘的景象和人物形象 所吸引,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 深刻洞察。
2024/1/29
29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应用一
通过学习《燕歌行》,我们可以借鉴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 ,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应用二
诗歌中所体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 文化和历史,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
2024/1/29
3
高适生平及成就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达 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 河北沧州)人。
高适少孤贫,爱交游,有游 侠之风,曾漫游梁宋,躬耕 自给,后至长安,上书求仕 不成。
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 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 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 、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 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 ,最后任淮南节度使。
结构分析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描写 边塞秋景、离别之情、征战之苦 和思妇之怨。
8
关键句段解读与赏析
01
02
03
关键句段一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 辞家破残贼。” 描绘了边 塞战争紧张的气氛和将士 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2024/1/29
关键句段二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 应啼别离后。” 表达了征 人思妇之间的深情厚谊和 离别之苦。
唐朝时期的边境战争,两者都以战争为题材,但具体历史背景和文化内
涵不同。
02
英雄形象
《伊利亚特》中的阿基琉斯是古希腊英雄主义的代表,而《燕歌行》中
的李广则是中国古代忠勇之士的象征,两者都展现了英勇善战、忠诚报
国的精神风貌。
03
艺术手法
《伊利亚特》采用古希腊史诗的叙述方式,以客观、全面的视角展现战
争场面;而《燕歌行》则运用中国古诗的抒情手法,通过浓烈的个人情
关键句段三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 蓟北空回首。” 描绘了征 人和思妇之间相思之情的 痛苦和无奈。
9
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探讨
艺术手法
运用借景抒情、对比等手 法,将边塞战争和人民苦 难表现得淋漓尽致。
2024/1/29
表现技巧
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 心理刻画,塑造出鲜活的 人物形象和感人的情感氛 围。
语言特色
通过对比手法,突出表现将士们忠贞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
12
妇女思念远征丈夫形象
描绘妇女们对远征丈夫的深切 思念和无尽期盼,展现其柔情 似水、忠贞不渝的爱情观念。
2024/1/29
刻画妇女们孤独无助、望眼欲 穿的形象,彰显其对家庭幸福 的渴望和追求。
通过对比手法,突出表现妇女 们坚韧不拔、忠贞不渝的精神 品质。
感表达战争的残酷和悲壮。
24
不同文化背景下战争观念差异
西方战争观念
在西方文化中,战争往往被视为荣誉和勇气的象征,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和竞争 意识。这种观念在《伊利亚特》等西方战争题材文学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
中国战争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战争通常被看作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强调和平、统一和 忠诚等价值观念。在《燕歌行》等中国战争题材文学作品中,这种观念得到深 刻体现。
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士兵的深切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2024/1/29
诗中运用了借代、用典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和艺术感 染力。
22
06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 战争题材文学作品比 较
2024/1/29
23
《伊利亚特》与《燕歌行》比较
2024/1/29
01
题材选择
《伊利亚特》以古希腊特洛伊战争为背景,而《燕歌行》则取材于中国
2024/1/29
20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诗中描绘了黄河远上、白云之间 的壮阔景象,以及羌笛和杨柳的
哀怨之情。
2024/1/29
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士兵的同情和 对战争的厌恶。
诗中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 法,突出了边塞的荒凉和士兵的
孤独。
21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诗中描绘了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历史沧桑,以及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 。
2024/1/29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之一, 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 为主。
唐代边塞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1/29
7
全文概述及结构分析
2024/1/29
背景介绍
《燕歌行》是唐朝高适的诗作, 反映了当时边塞战争和人民苦难 。
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18
05
知识拓展:唐代边塞 诗其他代表作品
2024/1/29
19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描绘了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 ,八月飞雪、寒风凛冽。
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以及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惆怅
之情。
诗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 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边塞的严
寒和壮丽。
在揭示战争残酷性的同时,表达了 对和平的渴望和追求,倡导和平、 反对战争的理念。
16
民族精神激发和爱国情感表达
歌颂英勇将士
通过对英勇将士的歌颂,激发读 者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强调民族精神
突出强调民族精神在战争中的重 要作用,呼吁人们发扬民族精神
,团结一致抵御外侮。
表达爱国情感
通过深情的笔触,表达对祖国的 热爱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激发
问题二
请分析《燕歌行》中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如象征、隐喻、对 比等。
问题三
《燕歌行》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对理解该诗有何重要意义?
28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或感悟
1 2
分享一
在阅读《燕歌行》时,我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内心 的激情和对时代的关注,这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 了诗歌的魅力和力量。
分享二
通过阅读《燕歌行》,我对古代文化和历史有了 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诗歌的艺术性和审美价 值有了更高的认识。
2024/1/29
25
东西方战争题材文学作品审美特点比较
2024/1/29
西方战争题材文学作品审美特点
西方战争题材文学作品往往以写实的手法展现战争的残酷和血腥,追求真实感和 震撼力。同时,这类作品也注重塑造个性鲜明、英勇善战的人物形象,以及表现 人类在战争中的挣扎和抗争。
中国战争题材文学作品24/1/29
1
目录
2024/1/29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 主题思想阐释与价值意义 • 知识拓展:唐代边塞诗其他代表作品 •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战争题材文学作品比
较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2
01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应用三
《燕歌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可以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 豪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2024/1/29
30
THANK YOU
2024/1/29
31
2024/1/29
14
04
主题思想阐释与价值 意义
2024/1/29
15
战争残酷性揭示和反思
描绘战争场景
通过生动的描绘,呈现战争的残 酷和破坏,使读者深刻感受到战
争对人类的摧残。
2024/1/29
揭示战争本质
通过对战争原因的探讨,揭示战争 的本质是利益争夺和权力斗争,呼 吁人们反思战争的根源。
倡导和平理念
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 ”。其边塞诗与岑参齐名, 并称“高岑”,有《高常侍 集》等传世。
2024/1/29
4
《燕歌行》创作背景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之一,写于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
2024/1/29
此诗概括一般的边塞战争,主要是揭露 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 利。全篇大致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 师;次段八句写战败;三段八句写被围
13
对比分析不同人物形象塑造
将士形象与妇女形象在诗歌中形成了 鲜明的对比,既突出了各自的性格特 点,又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诗歌丰 富的人物画廊。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人物形象塑造,可 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 艺术特色,感受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 力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将士形象的英勇善战与妇女形象的柔 情似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得诗歌 在表现战争残酷的同时,也展现了人 性的光辉和情感的温暖。
中国战争题材文学作品则更注重表现战争的悲壮和美感,追求意境深远和情感共 鸣。这类作品往往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来表现战争的残酷和悲壮,同时 强调忠诚、勇敢等价值观念。
26
07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 节
2024/1/29
27
回答问题并小组讨论
2024/1/29
问题一
《燕歌行》的主题是什么?它如何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末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
诗人通过描写边塞的荒凉景象和士兵的 艰苦生活,表达了对士兵的同情和对战 争的厌恶。同时,也揭示了唐朝军队内
部的腐败和将领的无能。
5
时代背景:唐代边塞诗风貌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 期之一,唐朝的边塞诗发展达到了巅 峰。
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人物有岑参、高适 、李益等,他们的作品风格豪放、意 境深远,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 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