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3中考化学第一部分中考考点过关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真题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三 元素和元素周期表 3.元素的分类
考点三 元素和元素周期表
4.元素含量之最 (1)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钙,含量最多的金属元 素是 铝 。 (2)空气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依次是: 氮、氧 。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钙 。 (4)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考点二 原子和离子
1.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的构成
质子 中子
【归纳总结】 ①原子整体不显电性。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 子数=原子序数。 ②不是所有原子都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如一种氢原子中就没有中子。 ③同一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考点二 原子和离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原子结构示意图(以钠原子为例)
考点 三 元素和元素周期表
归纳总结
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实验帮
实验 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1.实验目的:认识分子的运动。 2.实验装置
【特别提醒】 大烧杯的作用:防止氨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 (或使氨分子局限在一定的空间内运动,浓度增大,实验现象明显)。
实验 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考点三 元素和元素周期表
5.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名称
元素
原子
区别 联系
宏观概念,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表示个数
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但最外层电子数可能发生变化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构成元素的基本单元。 ①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②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考点三 元素和元素周期表
辨析易错易混·正误判断
1.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论个数。 ( √ ) 2.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 ) 3.氧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 ) 4.钠原子和钠离子都属于钠元素。 ( √ )
考点三 元素和元素周期表
考点三 元素和元素周期表
6.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简介: 俄 国化学家 门捷列夫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 编制出了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规律: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 叫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7个横行——7个 周期 ; 18个纵列——16个 族 。
相同点
①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②都具有微粒的基本性质;③都能保持由它们直 接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
联系
考点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
3.微粒的性质 (1)微粒的体积和质量都很 小 ; (2)微粒总在不断 运动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 越快 ; (3)微粒间有 间隔 ,温度越高,微粒间间隔 越大 。 (4)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 4.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详见实验帮)
2.[2020岳阳中考改编]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为元素周 期表的一部分,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考点三 元素和元素周期表
(1)第三周期含有的金属元素共有 3 种。 (2)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9.012 。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该粒子所表示的符号是 Mg2+ 。 (4)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中主要含有上表中的 C 元素(填元素符 号)。 (5)13号元素和17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Cl3 。 (6)16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形成的简单离子表示为 S2- 。
(3)相对原子质量 ①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 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②表达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③近似计算式: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 集中在 原子核 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特别提醒】 ①相对原子质量不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它是个比值,其 单位为“一”,符号为“1”,常省略不写; ②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其相对原子质量就越大。
【解析】 不是所有的原子都由质子、电子和中子构成,如:有一种氢原子 中没有中子。
考点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
2.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C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 显差异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改变
C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 乒乓球内分子的体积变大
元素
考点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
2.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分子
原子
离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① 化学性质 的最小
微粒
② 化学变化 最小微粒
中的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不同点 电性 ③ 不显电性
不显电性
阳离子带④ 正 电 阴离子带⑤ 负 电
化学变化中 是否可分
⑥
可以再分
⑦ 不可再分
原子团在某些变化中 可以再分
考点二 原子和离子
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分类 金属元素原子
非金属元素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
一般 < 4
一般≥4 (H、He、B除外)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易失电子
不稳定
易得电子
不稳定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
8(氦为2)
不易得失电子 稳定
结论
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 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考点二 原子和离子
6.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 ✕ )
(✕ )
考点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
即时小练
1.[2021仙桃中考]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所有的原子都由质子、电子、中子构成
D.物质热胀冷缩现象的实质是微观粒子间的间隔变化
实验 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4.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步骤(1)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步骤(2) 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 红色 步骤(3) 小烧杯A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小烧杯B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考点三 元素和元素周期表 (3)从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获取的信息
①原子序数:位于单元格左上角,且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②元素符号:位于单元格右上角。 ③元素名称:位于单元格正中间,可根据偏旁部首判断元素分类。 ④相对原子质量:位于单元格正下方,单位为“一”,符号为“1”,常省略不写。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考点 二 原子和离子
得分巧记
判断某微粒是原子还是离子的方法
考点三 元素和元素周期表
1.元素的定义 元素是 质子数 (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归纳总结】 理解元素概念的要点 (1)元素属于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3)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也不变。
3.实验步骤 (1)在盛有约20 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 溶液的颜色。 (2)从小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 的变化。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A、B 两个小烧杯(如图所示),观察现象。
考点二 原子和离子 (5)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 例如:Al3+表示 铝离子 (或一个铝离子)。
每个铝离子 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两个铝离子
考点二 原子和离子
(6)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粒子种类
原子
结构示意图
阳离子
离子 阴离子
区 别
构成微粒间 的关系
质子数 = 外电子数
核 质子数 > 外电子数
D 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解析】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 大,分子的体积大小不变,C错误。
考点 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
归纳总结
1.常见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和单质硅等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他大多 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在受热的情况下,粒子的运动速率会加快。 3.物质发生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间存在间隔,受热时间隔增大, 遇冷时间隔减小。粒子本身的体积没有变化。 4.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粒子间的间隔较大。 5.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但原子本身是可以再分的。
考点二 原子和离子
即时小练
1.[2020威海中考]下列关于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原子中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是决定原子构成物质的关键因素 B.原子在分子中的配置(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了分子的种类 C.化学元素只有一百多种,却组成了所有的化学物质 D.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即时小练 1.[2021连云港中考改编]氟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1 所示,钠原子的结 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氟是一种金属元素 B.1个氟气分子中含有9个质子 C.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 D.F-和Na+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
图1
图2
考点三 元素和元素周期表
考点三 元素和元素周期表
(3)排布规律 ①除第一周期外,每周期从左到右都是以 金属 元素开始,过渡到 非金属 元素,最 后以 稀有气体 元素结束; ②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 相等 ,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 依次增加 ; ③同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相等 (He除外),电子层数从上到下 依次增加 。
考点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
辨析易错易混·正误判断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 )
3.打扫卫生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
4.O2和O3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 √ ) 5.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 (✕ )
考点三 元素和元素周期表 2.元素符号 (1)书写 “首大次小”,即:只由一个字母表示的,一般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 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得分巧记】(1)如果元素符号前面加上具体数字,就只表示该原子的个数,只 具有微观意义; (2)对于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化学式,它的含义还包括物质及物质的组成,且该物 质由原子构成。
核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电性 不显电性
带正电
带负电
粒子符号的 用元素符号表 用离子符号表
表示 示,如Na
示,如Na+
用离子符号表示,如O2-
相互转化关系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考点二 原子和离子
辨析易错易混·正误判断 1.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 ✕ ) 【分析】 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电子带负电。 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一定是8。 ( ✕ ) 【分析】 只有一个电子层时,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 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元素的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 ✕ ) 【分析】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但原子最外层 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其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如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其核 外只有一个电子层,化学性质稳定;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其化学性质不稳 定,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阳离子;尽管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 化学性质不相似。 4.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微粒构成的。(✕ ) 【分析】 一种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考点二 原子和离子
2.离子
(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离子的形成:原子
阳离子,原子(3)离子的分类源自正负阴离子
(4)表示方法 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用“+”或“-”表示离子的电性,数字表示每个离子所带的电 荷数,先写数字后写正负号,当数字为1 时,省略不写,如Na+、Cl-、Al3+、SO42-。
考点二 原子和离子 2.[2020湘潭中考]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 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 原子 。 (2)图乙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x= 18 时,该粒子是原子。 (3)图乙中B、C属于同种元素,因为 质子数 相同。 (4)由A、B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MgF2 。
第一部分 安徽中考考点过关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目录(安徽·中考帮)
考点帮
• 考点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 • 考点二 原子和离子 • 考点三 元素和元素周期表
实验帮
• 实验 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随堂帮
• 命题点1 微粒的性质 • 命题点2 元素周期表
考点帮
考点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 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