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极的情感世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无极的情感世界
作者:暂无
来源:《艺术品鉴》 2017年第10期
从14岁的恋人兰兰,到第二任妻子、电影演员陈美琴,以及现在的法国妻子,赵无极的感情并不是很容易说清的。

赵无极和谢景兰的结合,类似于赵孟頫和管道升那样的才子才女式的结合,只是年少时的
纯真感情,最终丧失于浪漫的巴黎,两个人也分道扬镳,他们都不会完全忘记那段感情。

1 972年,赵无极的第二任妻子—一年仅41岁的陈美琴因病去世,赵无极伤痛之余,创作
了一幅巨画《纪念美琴》。

在随后的一年半中,赵无极始终无法提笔作画。

1973年,52岁的赵无极认识了刚刚考取巴黎市立美术馆馆员资格的实习生、26岁的法国
姑娘弗朗索瓦。

4年后,相差26岁的两人步入婚姻的殿堂。

弗朗索瓦凭借着自己扎实的理论基
础和丰厚的专业知识,以充沛的热情为赵无极的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心血和才智。

她为他包办了
生活中的一切,每当别人问起具体事务时,赵无极就会说:“问弗朗索瓦,我不懂。


两小无猜谢景兰
赵无极大名鼎鼎,从某种程度上说,堪称中国的文化艺术符号;而他的前妻谢景兰的才情,国人却极少领略。

在法国,谢景兰同样以抽象绘画闻名。

她的绘画作品,既受1950年代法国抽象派绘画影响,又融合了从音乐、舞蹈中感悟的诸多元素,游动的线条富有舞蹈韵律,姿态翩跹,是谢景兰本人的心灵姿态。

她通过轻灵的线条和蓝绿的色调来表达对个人精神自由的追求,来诠释生命的灵性。

她创作的艺术作品,传递出传统东方女性那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激情、独
立的思考及古典的情怀。

现实中,她就是一位敢作敢为、敢爱敢恨的女子。

赵无极对谢景兰的感情有多深?在谢氏离开他几十年后,家里都不能过多地提“兰兰”
(谢景兰乳名)。

然而每当谢景兰有困难或者需求,赵无极总会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

谢景兰
是赵无极的初恋,也是他心口的朱砂痣。

谢景兰是极富才情的女子,她出生在贵阳书香世家,精通音律,书法。

赵无极与她相识于
杭州,彼时二者都是十几岁的花样年华,芳心暗许,三年内就结了婚。

1 948年,拿着赵父资
助的足以在京城买下一条商业街的钱,神仙眷侣同赴巴黎学习。

有钱有颜有才华的年轻夫妇很
快融入了巴黎艺术圈,他们结识了毕加索、米罗等艺术界前辈,也与诗人亨利米修(Henri Michaux),法国国立现代美术馆馆长伯纳德多利瓦(Bernard Dorival)结为好友。

在这一派抽象前卫的氛围下,在遍访欧洲博物馆后,赵无极特别受到抽象艺术家保罗克利(Paul Klee)绘画中那简化象形的符号启发,将中国符号性的古文字与西方抽象概念相结合,从1954年开始创作“甲骨文系列”。

与此同时,谢景兰将学习的重心转向舞蹈,以中国书法为灵感,编写出摩登又具东方韵律的舞步。

此时的二人琴瑟和谐,充满浪漫情怀,如同赵无极此时
期的作品一笔触剧烈富节奏感,充满力度与动感,色彩之上又飘渺地点缀甲骨文符号,营造出
了在当时深受法国文化圈欢迎的东方神秘学氛围。

赵无极与谢景兰是互相成就的——没有谢景兰音乐、舞蹈上的启发,赵无极大概不会那么
快就抓住抽象艺术的精髓:而谢景兰也明确说,她以书法为舞蹈灵感,包括后来她将古汉语放
入绘画中,都是受到赵无极甲骨文系列的启发。

然而好景不长,在天才音乐家马赛以死相逼的
痴情追求下,谢景兰于1 957年初“抛夫弃子”,再也不是赵无极的“兰兰”。

赵无极在此后的整年时间都痛苦到无法创作(所以57-58作品量相对少),只能辍笔去各
处旅游自我放逐。

而这感情上至深的痛苦,也成为了赵无极绘画风格蜕变的契机。

毕生挚爱陈美琴
痛苦的经验可以使得艺术家的作品更成熟,而痛苦之后再获欢乐,更使得艺术家具有旺盛
的创造力。

赵无极最具个人风格的作品,是与他第二次爱情一起成熟的。

1958年尾,在美国日本转了一圈的赵无极来到香港,邂逅了演员陈美琴(艺名:朱缨)。

陈美琴是什么样的人呢?美。

五十年代出名歌星,同是大美人的顾媚,诚心诚意赞她是
“世界第一美人”
但陈美琴命运不济,是个可怜的薄命红颜。

她早婚,产下一子一女就离异了。

虽然追求她
的人很多,却没有一个是真心的。

她数度遭人抛弃,像一朵飘零的落花。

陈美琴患有潜伏性的
精神病,受了刺激就病发,常无故地大哭大笑。

赵无极说“我对她一见钟情,她那完美的脸庞上透着一种柔软而忧郁的气质。

她不太起劲
地做着电影演员,十分费力地抚养着两个孩子,我没费多少力气就说服她放弃工作和身边的一切,随我去巴黎。


如果说赵无极与谢景兰的感情是较理性的,具有惺惺相惜情怀,有点共同探索艺术世界同
志情谊的意思。

那陈美琴与赵无极之间则是纯粹的炽热的爱情。

两人成为了巴黎社交圈的金童
玉女,赵无极创造力勃发,画室成为了他的圣地。

然而自1968年起,陈美琴的精神疾病愈发严重,怀疑有人加害于她,经常无故在街头奔跑或者出走。

赵无极为了保护陈美琴,决口不提这
些苦难,只在实在撑不住的时候与最亲密的朋友吐露“我的爱情无济于事,我眼看她一天天沉
入病痛,一次次发作,使她心力交瘁,但求一死……这几年,对于我,尤其是美琴,真是一场
恶梦。

”此时赵无极开始酗酒,并常年住在画室一此时的画室已成为了他的避风港。

1 972年,陈美琴食安眠药自杀。

在热烈爱情与极致痛苦这种两极情感的激荡下,60-70年代是赵无极作品最丰盛、最多、
最具有个人风格的年代。

也是截止目前最贵赵无极作品(《29.09.64》,油彩画布,230 x 345 cm,成交价1.5286亿港元,2017年佳士得香港春拍)的创作年代。

此时他已经摆脱了从Paul Klee继承下来的符号抽象,转而要在绘画中再现神秘空间(目前空间概念的艺术品盛行,比如
封塔纳著名的划画布作品),令观者愈加感到一种东方哲学精神的凝聚。

此时期他的作品关键
字是“聚”——用细碎尖利的笔触将想象中的物质加以凝聚并使之碰撞,聚焦一个处于对抗、
冲突中的视觉中心。

赵氏此阶段艺术语言是东西皆通的:一方面,画面中心的;中撞与不和谐,体现了西哲所
谓“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这一概念。

同时,虽然作品媒介
是油画,又完全没有明显的中国符号,但观者却仍感到东方意境深渊悠长——这大概源于画面
的构图:山脊般的线条贯穿整幅,四周留白无垠,虚实对比,恍若倪瓒的烟雨之境;而这粗狂、锐利、强劲的笔触,又令人想到怀素狂草的洒脱不羁。

这一明一暗、一虚一实,既是画面的韵律,又有阴阳相调的和谐。

这种东西融合玩儿的太高级,对比现在某些简单粗暴将主席头像或
者一眼便知中国制造的符号放在作品中的当代艺术家们,段位、思想、深度、技法,都高太多……
平平淡淡马尔凯
陈美琴服毒自杀,结束了这充斥着爱情与痛苦(也是一种不和谐美感吧)的关系。

赵无极思念亡妻,但也感到解脱。

“我不再开奔驰车了,不再需要赶时间……我重新找到了平静。


经历了两小无猜谢景兰的离去,深爱的陈美琴的过世,赵无极在感情上也随遇而安了。

1973年,50多岁的赵无极遇到了时年26岁的美术馆实习生弗朗索瓦兹-马尔凯(FrancoiseMarquet),四年后成婚。

不同于谢景兰的才情或陈美琴的艺术气质,马尔凯比较像赵无极的经纪人,虽然在学术以及艺术上并无建树,但在推广营销赵无极作品,拓展赵无极在美国、台北的市场尽心尽力。

后来的故事挺俗套——赵无极晚年患阿兹海默症,马尔凯将其转移至瑞士,远离子女,接受更好的疗养。

一同转移的,还有赵无极上亿万的画作。

赵无极甫一去世,马尔凯果然与赵无极的额儿子开始私弊……官司打了两年半,以和解告终:马尔凯无权拥有赵无极的任何作品,但是其成立的赵无极基金会可以对画作真伪进行鉴定—反正还是靠着老爷子的余名吃饭吧!
这段感情总觉得像赵公子参透爱情后给自己找的生意伙伴儿,平平淡淡的倒是维持了40多年,老爷子估计也是看透了吧。

80年代后,这个曾经公开对中国水墨画不满,并努力在杭州美专就开始逃离笔墨传统的赵无极,倒是开始在画中融入更多的水墨趣味,他将颜料稀释,铺于画上,制造轻薄水墨式的笔触。

构图由6、7十年代充满力量的“聚”,变为悠远充满禅意的“散”。

这段时期的作品色彩明亮清淡(相对50-70年代赵无极常用的黑、褐、褚等浓郁色彩)大片清亮的颜色占据画面中心,仿佛一股疏散之气将细小的笔触轻轻推向边缘。

如果说60、70年代的作品是一股充满力量的洪荒之气,那80年代后的作品就是看透世事的淡然解脱。

从谢景兰到陈美琴到马尔凯,每一段感情似乎都印证在了赵无极的画里:充满冒险精神的探索、尝试,到炽热爱情的力量与不得已失去爱人的痛苦,到不再奢望感情只求陪伴的平淡是真……
如果没有这三段经历,赵无极的画作又会是什么走向呢?不得而知。

(特别鸣谢:本文部分观点参考安尼迪《如何评价赵无极》知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