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社会民主党政治理念的演变
“人民之家”:瑞典社民党60年成功执政的理念

“人民之家”:瑞典社民党60年成功执政的理念
杨玲玲
【期刊名称】《科学社会主义》
【年(卷),期】2005()4
【摘要】“人民之家”计划是瑞典社会民主党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反危机执政纲领。
这一计划是针对瑞典工业化进程快速发展所出现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其目标是要在瑞典建立一种公民享有充分的生活保障与民主平等的社会,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社会力量的合作与妥协,建立福利型的社会保障制度。
这是一种通过阶级合作实现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总页数】4页(P78-81)
【关键词】“人民之家”;瑞典;社会民主党;执政纲领;工业化;社会问题;社会保障制度
【作者】杨玲玲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753.2
【相关文献】
1.瑞典社民党执政沉浮启示 [J], 田九霞;张瑞岚
2.瑞典社民党执政时期社会政策改革的弹性分析(1994-2006)——基于非商品化的分析框架 [J], 张岩;蒋锐
3.构建发展与公平之间的"秘密平衡机制"--瑞典社民党执政经验及"瑞典模式"探究[J], 谢林平
4.瑞典社民党的执政经验 [J], 王中伟
5.从“瑞典模式”看欧洲社民党社会民主主义“转型”的实质——瑞典社民党社会民主主义“转型”观察报告 [J], 何秉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瑞典社会民主党政坛沉浮的原因及启示

程 , 致 呈 现 出 “ 落 —— 回归 —— 高 涨一 大 低
低落 ”
显 而 易见 。但 是 ,他 们低 估 了社 会 民主党 的 ‘ 正 ’ “ 修
能力 , 即用 变 化 的 眼 光 对 战 略 目标 、 策 进 行 检 验 , 政
世纪 8 年代末 , O 随着经济全 球化 的迅猛发展 , 瑞典 资 金 大 量外 流 , 内投 资 严 重 不 足 , 业 生 产下 降 , 国 工
国际 收支 逆差严 重 。瑞 典 社会 民主党 政府 为解 决 此 等 问题 而采 用 的 紧缩货 币 、削 减福 利 和税 收 改革 等
政策 , 引起 了中下层 党员 、 通 百姓 和 中左 人士 的强 普 烈 不满 。 1 9 而 9 0年 瑞典 社 会 民主党 在 国 内资产 阶级 政党 的攻 击 下又 被迫 放 弃 了 自建 党 以来 就采 用 的工
被称 为 “ 西方 社会 民主党 典 范 ” “ 洲社 民党最 、欧 顽强堡垒” 的瑞 典 社 会 民主党 成 立 于 1 8 8 9年 , 今 距 已有 上百 年 的历 史 。 在冷 战 后 的十几 年 里 , 典 社会 瑞
9 代初 整 个 西 欧政 坛 的 右倾 化 , 就 注 定 了瑞 典 0年 这 社会 民主党 在 1 9 年 的大 选 中遭受 失败 之 痛 。 于 91 对
姜 红梅 ( 92 , , 东 肥城 人 , 苏 大 学人 文 学 院研 究 生 。 18 -)女 山 江
17 0
过痛苦的抉择 , 决定排除压力 , 继续 19 年开始的 90
2 1 年 2月 01
中共 山西 省委 党校 学报
应如何看待瑞典社会民主党及瑞典模式

应如何看待瑞典社会民主党及瑞典模式摘要擅长议会道路的瑞典社会民主党,本质上是信仰民主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政党。
尽管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若干改良,但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瑞典社会的性质。
其执政时期形成的以“高税收、高福利”为主要特征的瑞典模式,客观上确实有缩小贫富差距和缓和两极分化的作用,但其实质是垄断资产阶级为缓和国内矛盾、维护自身统治而被迫实行的,同时也是瑞典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
瑞典的经验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但其基本制度决不能成为我国改革所要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瑞典社会民主党;瑞典模式;民主;福利一段时间以来,瑞典模式或瑞典经验随着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升温,在国内备受一些人的青睐。
他们推崇瑞典模式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认为瑞典模式获得了成功的实践。
他们认为,作为民主社会主义样板的瑞典经验具有普适价值,它既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又抛弃了传统社会主义,是介于两者之间而又超越它们的第三条道路,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
有人甚至还断言,我国改革开放后走的就是一条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瑞典模式很值得中国效仿。
因此,正确看待瑞典模式或瑞典经验,澄清是非,对于我们领会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很有必要的。
一、瑞典社会民主党实质上是改良主义性质的资产阶级政党瑞典社会民主党是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党,始建于1889年。
党的创始人亚尔马·布兰亭早年受过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但他的思想总体上属于改良主义,并热衷于议会道路。
1896年,他为该党赢得了第一个议席。
1899年1月,伯恩施坦的《社会主义的前提与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出版,修正主义在第二国际内部呈泛滥之势。
同年6月,法国机会主义者亚历山大·米勒兰加入了资产阶级反动政府。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布兰亭把争取普选权和议席作为党的主要任务。
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以及党的影响的扩大,社会民主党在议会中的席位增加。
1905年,该党与自由党联盟取得下议院的多数席位。
瑞典是如何实行宪政民主的

瑞典是如何实行宪政民主的作者:高锋目前国内许多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对国内形势发展感到不安。
国内著名学者周瑞金先生最近明确指出:“中国现在已经坐在一个火药桶上,在缺乏法治和制度制约的今天,部分权力的堕落和百姓对腐败的愤怒,已经到了严重的地步,社会矛盾一触即发,实行宪政社会主义已经迫在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瑞典作为一个社民党长期执政的国家是如何实行宪政民主的?社民党在宪政民主条件下又是如何追求社会主义的?本文主要就此做些研究,供大家参考。
由于工业化进程起步较晚,瑞典直到一次大战结束才实现宪政。
社民党在其长期执政期间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宪政民主的追求与实践,使瑞典由一个北欧穷国迅速发展成为社会民主、经济发达和福利全面的现代化国家。
一、走向宪政民主的艰难道路瑞典宪政民主制度的产生是其工业化进程的产物。
普选权与宪政民主的确立又推动了瑞典政治民主化、经济现代化和福利全民化的发展。
(一)宪法改革的尝试十九世纪初当议会民主已经在欧美取得决定性胜利时,瑞典还是个君主制封建国家。
1772年政变上台的古斯塔夫三世对国家实行独裁统治。
1809年瑞典在对俄战争中惨败,其固有领土近一半被割占。
古斯塔夫四世及其封建独裁为国家带来的沉重灾难使人们决心对国家体制进行变革,以便追上欧美国家的发展。
这一年,瑞典制定了新宪法并决定按照分权原则对王权进行制约。
新宪法依然规定由国王掌握国家治理大权,立法权由国王和议会分享,但国家财权,特别是征税权只能掌握在议会手里。
为了保证这些改革的实施,1810年瑞典还从资产阶级革命的故乡----法国“引进”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元帅来做国王。
但这位波拿多特一世(Jean Baptise Bernadotte)的独裁作风丝毫不亚于他的前任。
1809年宪法在后来的半个世纪中实际上没有得到贯彻,也可以说是名存实亡。
十九世纪下半叶蒸汽机的应用推动了瑞典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随着工业化进程和新生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围绕着维护宪法和制约王权问题议会里出现了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两派。
瑞典王国的政治制度,历史变迁

现代瑞典
政要
议长佩尔·韦斯特贝里。1951年生,经济学家。温和党人, 1979年当选议员。1991至1994年任工商大臣,并先后担 任议会工商委员会主席、环境及农业委员会主席、交通委 员会副主席,为瑞议会欧盟委员会成员。2003年当选议会 第一副议长。2006年10月出任议长,2010年大选连任。
瑞典君主立宪制
瑞典是北欧最大的国家,约11世纪形成王国。从国家开始形成至今一直实 行君主制政体,曾几度实行君主立宪制。1809年议会通过《政府文约》,对国 王权力作了一些限制。1810、1812和1866年议会又分别通过《王位继承法》、 《出版自由法》和《议会法》,这些法律对王权都作了不同程度的限制, 逐步 确立了瑞典王国的君主立宪制。1974年,议会通过新的《政府文约》,规定该文 约和《王位继承法》及1949年的《出版自由法》为瑞典王国的根本法,从而确 立了现行的君主立宪制。现任国王是1973年继位的卡尔十六世。
瑞典王国的政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度,历史变迁及现代瑞典
简要介绍: https:///video/av9508167?spm_id_from=333.338.__ bofqi.28
瑞典的政治制度及变迁
早期瑞典政治 瑞典君主立宪制
总述
瑞典11世纪初形成王国。建立初期,国王由贵族推举产生。随着封建化的发展, 王权逐渐扩大。15世纪下半叶,在反对丹麦干涉的运动中,形成了贵族、教士、自由 民和农民组成的议会。1523年,议会选举反丹麦统治的民族英雄古斯塔夫一世·瓦 萨为瑞典终身国王,从此实行王位世袭制。随后,建立和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曾 几度实行君主专制制。1809年议会通过《政府文约》, 对国王权力作了一些限制。 1810、1812和1866年议会又分别通过《王位继承法》、《出版自由法》和《议会 法》。这些法律对王权都作了不同程度的限制,逐步确立了瑞典王国的君主立宪制。 1974年,议会通过了新的《政府文约》,规定该文约和《王位继承法》及1949年 的《出版自由法》为瑞典王国的根本法,从而确立了现行的政治制度。
瑞典社会民主主义模式研究根源 演变和启示

三、瑞典社会民主主义模式的启 示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参考意 义
1、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相协调。瑞典社会民主主义模 式注重保障民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应始终把 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相协调。
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民生水平。瑞典社会民主主义模式以其完 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民众提供全方位的福利支持。我国也应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 系,提高民生水平,特别是要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
4、社会因素
瑞典社会民主主义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还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随着城 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瑞典民众对社会福利的需求日益增加。社会 民主党顺应这一趋势,逐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水平。
二、瑞典社会民主主义模式的演 变
1、不同阶段
瑞典社会民主主义模式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阶段。在初期,社会民主党 着重于经济领域的改革,如实行国有化、建立福利制度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社 会民主主义模式逐渐扩展到政治、文化等领域,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社会改革方案。
瑞典的社会政策建设
瑞典的社会政策建设也主要包括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制度。瑞典的社会 保障体系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公平、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一,其特点是全面覆 盖和福利水平高。瑞典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和福利金制度,为公民提供 全方位的社会保障。然而,瑞典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财政压力、福利依赖等。 此外,瑞典的医疗卫生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医疗资源紧张、医疗服务质量参 差不齐等。
2、不同政治力量
瑞典社会民主主义模式的演变还受到不同政治力量的影响。在社会民主党执 政期间,其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然而,反对派力量也在不 断增强,对社会民主主义模式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民主党不 断完善其政策,以应对批评和压力。
瑞典的民主社会主义

瑞典和社会民主主义一、社会主义成败,命系宪政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要振兴中华,当然需要借鉴他国兴衰的制度性因素,譬如说宪政。
宪政曾经是恩格斯领导创建的社会党国际(又名“第二国际”)所属各国社会民主工党政治纲领的目标之一。
但是,从1917年开始,在原先的共同营垒中,瑞典和俄国两党之间却发生了南辕北辙的故事。
1917年瑞典大选,社会民主工党参与的竞选联盟获胜,联合组阁。
工人政党首次通过选举进入宪政政府,开始登上了20世纪的宪政舞台。
1917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领导了十月革命,其后最初几个月,社会继续在宪政的大道上前进;然而1918年1月5日突然发生历史巨变,立宪会议被布尔什维克以武力解散,宪政被废除,宪政道路戛然而止,建立起了专政制度。
1917年发生的这两件大事,整个世界都注意到了。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地球上从此发生了一场跨世纪的大竞争,即宪政条件下的民主社会主义与专政条件下的集权社会主义的竞争。
这两种社会主义的竞争,最终影响了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十几亿人口的命运。
(一)竞争结果苏联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专政对象据说是极少数人,但是据1988年4月官方媒体《文学报》公布,斯大林时期有5000万人被杀害或被判处劳改,占当时全国人口总数的1/4以上;计划经济则以低效率闻名于世而最终破产。
至于默默竞争的另一方瑞典呢?不仅宪政制度依然健在,十分巩固,没有发生过内战和动乱,而且它所保护的民主社会主义蒸蒸日上。
瑞典已经进入世界首富行列,并以“从摇篮到坟墓”最慷慨的社会福利制度而闻名于全世界;瑞典2005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世界第七;2005年世界经济论坛调查117个国家的竞争力,瑞典排名第三;它的制造业生产力效率第一;它是IDC调查的全球最佳信息化社会,科技创新指数排名第一;此外,在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统计的全球民主主义排名中,瑞典以9.88分的成绩名列第一。
如今的瑞典,举世瞩目,引起了许多人,包括许多中国人浓厚的研究兴趣。
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绿化”

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绿化”20世纪60年代开始,瑞典社会民主党受到国际、国内绿色发展思想的影响,开始走向“绿化”之路,不仅从党纲、政策以及具体实践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而且积极争取绿党及其领导下的民众支持。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绿化”,瑞典社会民主党不但丰富了自身执政理念,巩固了执政基础,而且倡导绿色发展,引导国内传统发展观的转变,最终建成了“第一绿色福利国家”。
标签:瑞典;社会民主党;绿化;绿色发展20世纪60年代之后,受到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瑞典社会民主党开始走上“绿化”之路,关注生态问题,致力于建设绿色瑞典。
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绿化”,瑞典社会民主党不仅从价值观上接受了备受推崇的绿色发展思想,而且在多次党纲修改中都对绿色发展理念做了进一步完善,当然,这也促使社会民主党不断调整、更新和丰富其执政思路与执政理念,最终引领瑞典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创建了绿色福利国家。
一、瑞典社会民主党“绿化”的背景20世纪中期,国际生态运动逐步兴起,各国绿色组织及其绿党相继诞生,不仅改变了民众的传统价值观,绿色发展的思想备受推崇,而且绿色政治运动以及绿党政治的迅猛发展,对传统政治格局形成了巨大挑战。
当然,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执政理念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新思想、新运动的冲击,因此,不得不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来不断调整、更新和丰富其执政思路和理念,走“绿化”之路。
(一)国际形势国际生态运动始于20世纪60年代,一本《寂静的春天》震撼了工业时代的各个国家,也正式开启了人类环保事业。
1972年,由科学家组成的罗马俱乐部发表了更加令人深思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明确指出了人类目前面临的种种全球性问题,其中就包括环境问题。
同年,在瑞典首都又召开了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各国达成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共识”[1]。
人们逐渐认识到,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不仅仅促使社会经济生活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还有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且,人们正在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瑞典社会民主党党纲述评

瑞典社会民主党党纲述评瑞典社民党于1889年正式建立,其意识形态来自马克思的关于资本主义的著作和激进的自由主义。
其第一份党纲由处于领导地位的党的知识分子阿克赛尔·丹尼尔松撰写,于1897年被通过。
从党纲中人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民主主义旨在改造资本主义的经济组织,实现工人阶级的社会解放。
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造成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变生产资料为社会财富的条件。
工人们组织起来通过工会和社民党提出了政治权力问题。
八小时工作制和男女普遍的选举权问题成为当时最重要的要求。
许多年来党的正式的基本观点没有修改,但1905-1911年围绕着小农户的要求逐步增加了一些具体主张。
党纲中提出的新条款涉及农林业中广大下层群体的生活保障和改善问题。
在生产制度上,仍然坚持用根据社会真正需要进行的生产来取代当时由市场控制的生产的社会主义 观点。
1905-1920年在瑞典和欧洲是暴风雨的年代。
挪威摆脱了强加给它的与瑞典的松散联盟。
劳动市场各方组织起来,既相互妥协又相互斗争。
选举权得到扩大,但直到1918年德国在一战中失败,保守主义势力放弃抵抗后才变成普遍性的。
社民党在议会中的力量迅速壮大,1917-1920年它与自由党联合执政。
两党有一个共同的改革日程--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与议会化,大战期间的近乎亲西方的中立和包括八小时工作制在内的国内社会改革。
在这个阶段的末期(1921年),社民党在大选中赢得了约39%的选票。
但党内在以亚尔玛·布朗亭为首的主流派和在许多问题上要求党向左转的少数派之间却存在尖锐斗争。
1917年,党内发生分裂,争论主要在国防问题上。
多数派主张毫不动摇地走民主的、议会的和法制国家的路线。
少数派后来再次分裂,其中多数领导人后来回到了社民党。
少数派成立了一个得到大约5%选民支持的共产党。
它仅在1944、1946和1998年大选中得到了超过10%的支持。
到1920年前后,人们可以看到工会和社民党组织工作及其对民主、公平和面包的要求已经赢得重大胜利。
瑞典社会民主党所有制理论嬗变与实践困境

民主社会主义瑞典模式 , 必须深入研究瑞典社
会 民主党 的理论 变迁 及其 实践 效果
一
、
瑞 典 社 民 党所 有 制 理 论 嬗 变 的 过 程
党不同于其他政党 ,其 目 标是全面地改造资本 主义 社会 的经 济组 织并 实现 工 人 阶级 的社会解 放 。 ”取 消 私人 资 本 主 义对 生 产 资 料 的垄 断 . “ 使 之变 为共 同 的为 整 个 社 会 公 有 的财 富 。 ”1 [ ] 12 90年通过的社 民党第 四份党纲还称 :只有 “
探索,其所有制理论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演变
的过 程 。
1从 追求 生产 资料 的国有 化到保 留私有 制 . 瑞 典社 民党 1 8 8 9年成立 的时候 。 曾发表声
政 7 年 。瑞 典 社 民党 是 信 奉 民 主社 会 主 义 0多 的政党 中执政 时 间 最 长 的 。 因此 。 为瑞 典社 作 民党 理论 核心 的所 有制 理论 对 民主社 会 主义瑞 典模 式 的形 成 、 展 起 着 决定 作 用 。客 观认 识 发
取消 私人 资本 主义 对生 产 资料 的所有 权并 将其 置 于社 会控 制 与 占有 之 下 …… ” ) , 然 而在 [(一 , ) ,
瑞典社民党是信奉民主社会主义的政党 . 在执政期间对如何改 良资本主义进行了不断的
O 2 2世 纪 2 代 的两次 单独执 政过 程 中 。 8 0 O年 这种 生 渤 产资料社会化 、国有化的主张遭到了资产阶级 的强 烈 反对 ,因而在实 践 中根本 无法执 行 而流 产 。 国有 化上 的失 败使社 民党 的所 有制 理论 发
O81
瑞 典社会 民主 党所 有 制理 论嬗 变 与实践困境 ‘
瑞典模式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

瑞典模式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徐崇温2013-3-7 15:22:54 来源:《复旦学报:社科版》(沪)2007年4期内容提要:本文阐述了瑞典模式发展中经历的三个阶段:福利社会主义阶段,把福利政策说成是社会主义,其弊端凸显时遭人质疑;职能社会主义阶段,未能使瑞典避免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基金社会主义阶段,企图对私有制有所触动,因而招致了资产阶级各集团的联合反攻,致使基金社会主义遭到废弃的厄运。
现在,瑞典社会民主党又一次失去了执政地位,以致连瑞典原先的福利模式都在被逐步放弃。
由此引出的经验教训是:一、仅有分配方面的变化而没有所有制的根本变革,是不可能把资本主义改造成社会主义的,福利社会主义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二、没有在实际生活中所有制的真正变革,仅靠给福利、分配措施穿上所有制外衣的重新包装,不能解决问题;三、试图真正触动私有制,让雇员处于与资本家分庭抗礼的地位,那是资产阶级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关键词:瑞典模式福利社会主义职能社会主义基金社会主义作者简介:徐崇温,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100095徐崇温(1930—),男,江苏无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瑞典所实行的社会福利制度模式开创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民主的框架内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差别日益缩小的共同富裕。
不仅影响了整个西方工业国家,而且其经验具有普适价值,是改变人类历史方向的、活着的马克思主义。
诚然,在瑞典社会民主党两次执政的65年期间,所取得的成绩在西方国家社会民主党中首屈一指,使瑞典这样一个人口只有800多万,面积不过45万平方公里的北欧国家,在一段时期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超过它在世界人口中所占比例的4倍,出口超过9倍,所提供的机器和设备超过14倍,就业率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长期保持1%到2%的低失业率,在人均收入水平、社会保障、保健、教育、环境保护和其他指标方面,都进入世界领先行列。
瑞典社民党执政沉浮启示

瑞典社民党执政沉浮启示作者:田九霞张瑞岚来源:《当代世界》2012年第09期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以下简称社民党)是世界上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社会民主党,曾在瑞典政治生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开创的“瑞典模式”不仅将瑞典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发达国家,而且成为备受西方其他社会民主党推崇和学习的榜样。
然而,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并没能保证该党的连选连任,2006年9月瑞典社民党不幸败选下台。
回顾和反思该党的发展和执政历程,对于新形势下提高中国党建的科学化水平将有积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瑞典社民党的发展与执政历程瑞典社民党最初是马克思主义与瑞典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却逐步演变成为改良主义性质的资产阶级政党。
它在瑞典政坛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时期:一、参政议政期(1889—1932年)成立初期,社民党在领导劳动人民争取政治民主和经济权利的斗争中逐步走向成熟,踏入瑞典政坛。
1889年4月19日,社民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宣告成立。
1914年成为议会第一大党;1917年大选获胜后与自由党组阁,首次参与联合政府;1918年成功进行提倡普选制尝试;1920年与自由党联合政府破裂,开始单独执政,但并未产生较大的政治影响力。
1928年,社民党领袖阿尔宾•汉森提出了以平等、福利、合作为基本要素的“人民之家”思想,为“福利社会主义”模式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标志着该党在理论上逐步走向成熟。
1932年,阿尔宾•汉森通过普选上台,将社民党推向了长期执政的发展之路。
二、长期执政期(1932—2006年)从1932年到2006年,瑞典社民党执政时间长达65年,分别是1932—1976年、1982—1991年、1994—2006年。
在执政期间,社民党依据瑞典国情,审时度势,带领瑞典人民不断探索适合本国的发展模式,取得了瞩目成就。
在1932—1976年连续执政的44年中(其间有29年是社民党独立执政,其余15年与其他政党联合执政),社民党在其与农民协会的政治合作和总工会与雇主协会达成的社会契约基础上,进行了瑞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改革,实现了经济长期持续增长,使得瑞典由“欧洲穷人”一跃成为世界上人均产值最高、社会福利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瑞典政坛常青树-社会民主党

瑞典政坛“常青树”朴林2005年09月26日瑞典社会民主党在连续执政的44年里,把瑞典从欧洲一个相对落后的“海盗国家”变成了“田园诗般的国家”,虽曾受到两度在野的执政挑战,却一直保持着瑞典“第一大党”的地位。
瑞典社会民主党(简称社民党)成立于1899年,1920年开始执政。
其社会基础是组织率相当高的工会,以维护劳工阶级利益作为其意识形态基础。
从1932年至1976年,社民党连续执政44年,虽然受到1976年至1982年、1991年至1994年两度在野的执政挑战,但其重新取得执政地位后,一直保持着“第一大党”的地位。
在2002年的最近一次大选中,社民党共获得40%的选票,在新一届议会中的席位从131席增至144席,“第一大党”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在实行温和多党制的议会民主国家中,社民党的执政奇迹,首先来自于它所创造的显赫执政业绩。
执政的社民党在几十年时间里,把瑞典由在欧洲相对落后的“海盗国家”变成了一个“田园诗般的国家”。
以建立“平等、互助”的社会作为根本目标每当提起瑞典,人们总会很自然地与“福利国家”这样的字眼联系到一起。
的确,社民党建党之初,就把建立“平等”、“互助”的社会作为其根本目标。
为了防止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瑞典长期坚持高税收的经济政策。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02人类发展指数》显示:瑞典是一个人类发展指数很高的国家,如果将中等收入指数定为100,则最高收入指数为175,最低收入指数是65,将最富的10%人群的收入下限与最穷的10%人群的收入上限相比较,差距为3比1。
社会基本公平的现实是显而易见的。
在养老福利方面,劳动者退休后不仅可以定期领取足够的退休金,还可以在相当于我国三星级宾馆条件的养老院内享受免费的各种医疗、护理;在失业福利方面,失业者不仅可以领取法定的失业救济金,还可以免费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在国家举办的介绍所帮助下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在教育福利方面,人人都可以享受终身免费教育。
瑞典就民党如何进行“就会主义”改造执政六十余年提倡平等、福利、合作

它的党纲和党章 ,虽然经过多次修改 ,依然能清楚看出早先 的模
样— — 直接 脱 胎 于恩 格斯 指导 建 立 的德 国社 会 民主工 党 的 党纲 和
党章。 瑞 典社 民党成 立 于 1 8 89年 , 值社 会 主 义 运动 高 涨 时期 。尽 正 管其 最 初 的 目标 是 “ 底地 改 造 资 本 主义 社 会 的经 济 组 织并 实 现 彻 工人 阶级 的社会 解放 ”但瑞 典 社 民党 的 “ 力 ” , 暴 色彩 始 终不 那 么强 烈, 反而 更 强调合 作 。比如 , 典 社 民党 是 欧 洲最 早 与 农 民联 合 的 瑞
着 一 副迷人 的 “ 会 主 义 “ 社 面孔 。 以马 克思 主 义 为理 论 指 导 的瑞 典
社会民主工党( 简称“ 瑞典社民党 ”, )高扬着 以平等与福利为主要特
征 的 “ 会 主 义 ” 帜 . 前 苏联 模 式 的社会 主义 走 下坡 路 的时候 。 社 旗 在 瑞 典模 式却 渐渐 被世 界 所认 可 。 苏 联 为此 派 出 了众 多学 者 、 员 前 官
维普资讯 http:/造 民党 进 就 义’ 改
执政 六十余年 提倡平等 、 福利 、 合作
口 史哲
瑞典 社 民党 高扬 社 会主 义旗 帜
“ 感觉 上 , 典 的社会 形 态真 得很 接 近社 会 主 义 。 上 海大 学 生 瑞 ”
钱 岑这 样 描述 瑞典 。她游 历 过福 利 政 策 出色 的法 国 、 国 , 瑞 典 德 但
的这种 感 觉显 然 更强 烈 。 介绍 , 多 到过 瑞 典 的中 国人 大多 有 着 据 许
与 钱岑 相 似 的感 觉 。
“ 典 没有 真 正 的穷 人 , 面上 很 难看 出明显 的阶层 分化 。 瑞 瑞 表 ”
瑞典社民党是如何实行宪政民主的

、
走 向宪政 民主 的艰 难道 路
瑞 典 宪 政 民主制 度 的产 生是 其 工业 化 进 程 的
产 物 。普 选权 与 宪 政 民 主的 确立 又 推 动 了瑞 典政 治 民 主化 、 经济 现代 化 和福利 全 民化 的发 展 。 ( ) 法改革 的 尝试 一 宪 1 9世纪初 当议会 民主 已经 在 欧美 取 得决 定性 胜 利 时 , 典还 是个 君 主制封 建 国家 。 7 2年 政 变 瑞 17
作者 简介 : 高锋 , 曾任 中国驻瑞典使馆参赞和 中国驻哥德堡总领事 , 长期从 事关于瑞典模 式和瑞典社 民党研 究。
一
67 —
《 肃行政 学院学报)o 2 第 1 甘 21年 期
政 治学 究 : 研 比较政治与政 治文化 专题
赫 赫有 名 的元 帅来 做 国王 。但 这位 波 拿 多特一 世 (en B pi en d t )的独 裁作 风 丝毫 不 亚 于 Ja a teB ra o e s t 他 的前 任 。1 0 8 9年 宪法 在后 来 的半个 世 纪 中实 际
上没 有得 到贯彻 , 可 以说是 名存 实亡 。 也
始 向保守 党 、 自由党 和社 民党 = 足 鼎立 方 向 发展 = = 11 9 0年 一 批 中下 层 农 民从 保 守 党 分 离 出来 并 于
1l 9 3年 成立 了农 民协 会 fh am r F d rt n 。 T eF r es e eai 1 o
《 肃行政 学院学报 )o2 第 1 甘 21年 期
政治 学 究 : 研 比较政 治与政 治文化专题
瑞典社 民党是如何实行宪政民主的
高
锋
【 摘
要 】 13 自 92年到现在 的 8 年 间 , 民党在瑞 典执政 长达 6 0 社 6年。这在 国际工人 运动和社会 主义运动
当代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观

瑞典社会民主党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鼓励企业投资清洁能源项目,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瑞典社会民主党倡导绿色出行,推广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以降低碳排放。
瑞典社会民主党还注重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和资源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瑞典社会民主党执政期间的成就和影响
瑞典社会民主党注重市场经济与社会公正的协调发展,通过政府宏观干预和市场竞争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经济繁荣和社会公正的共赢。
瑞典社会民主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观,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瑞典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瑞典社会民主党大力推动环境保护政策,如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税收政策,以减少污染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核心价值观:坚持民主、平等、公正等原则,追求社会福利和人民福祉的最大化。
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观的核心内容
02
强调社会公正和平等
该党主张通过完善税收制度、加强政府监管等手段实现社会公正和平等,同时反对贫富差距过大和社会不公现象。
瑞典社会民主党强调社会公正和平等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还涉及到教育、医疗、社保等多个方面。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
添加标题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困境
添加标题
国内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添加标题
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挑战
添加标题
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未来发展和改革方向改革福利制:降低政府负担,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应对全球化挑战: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自身竞争力
创新经济政策:鼓励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促进社会公平: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缩小贫富差距
发展历程:从单一的工会组织发展成为综合性政党,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和政府管理
瑞典社会民主党的阶级合作政治_焦玉莉

瑞典社会民主党的阶级合作政治焦玉莉提要瑞典社会民主党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在多党竞争的政治环境中,实行阶级合作、劳资合作和福利国家制度的方针政策,得到不少选民的支持和拥护,巩固了长期执政的地位。
这种妥协政治具有鲜明的瑞典特色。
关键词瑞典社民党阶级合作劳资合作福利国家中图分类号D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47(2007)12-0055-02瑞典社会民主党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执政以来,在多党竞争的政治环境中,取得了较为显赫的执政业绩。
该党根据瑞典的实际情况,积极倡导以妥协政治为特点,以劳资合作为主要内容的阶级合作政策,赢得并巩固了自己的执政基础。
一、阶级合作是瑞典社民党一贯的政治主张瑞典社民党的阶级合作主张建立在其价值理念和经济理念基础之上。
从价值理念来讲,他们从/人性善0论入手,通过培育民众的共同价值观,为阶级合作奠定思想基础。
社民党领袖汉森将国家比喻为家庭,号召把国家建设成像一个好的家庭那样,没有特权或者压迫者,只有平等、关怀、合作与互助。
从经济理念来讲,他们坚持以阶级合作方式使国家经济蛋糕越做越大的思想,认为:社会民主党必须促进生产的发展,发展生产是满足居民需要、进一步提高全体人民福利的物质基础。
如果社会上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激烈争夺,经济蛋糕就会在争夺中被弄得粉碎或者彻底毁掉,这就必须求各种集团经济利益之大同,存相互冲突的小异。
这种以妥协政治为特征的阶级合作政策,贯穿于瑞典社民党执政的全部过程。
社民党的第一任主席布兰亭提出该党的三大策略手段是:议会民主、阶级合作、政治妥协。
第二任主席汉森提出了/人民之家0的思想,认为平等、福利与合作是/人民之家0的基本要素,应该把它置于社会化长远目标之前。
1932年,汉森上台执政后提出行动纲领的指导思想就是:按照团结、合作的原则改变社会,奠定富裕的基础,为全体人民带来好处,特别强调关心近期目标,要用阶级合作、消除分歧、互相妥协的方式来实现/福利社会主义0的目标。
瑞典社民党执政沉浮启示

2012.9CONTEMPORARY WORLD39当代世界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以下简称社民党)是世界上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社会民主党,曾在瑞典政治生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开创的“瑞典模式”不仅将瑞典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发达国家,而且成为备受西方其他社会民主党推崇和学习的榜样。
然而,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并没能保证该党的连选连任,2006年9月瑞典社民党不幸败选下台。
回顾和反思该党的发展和执政历程,对于新形势下提高中国党建的科学化水平将有积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瑞典社民党的发展与执政历程瑞典社民党最初是马克思主义与瑞典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却逐步演变成为改良主义性质的资产阶级政党。
它在瑞典政坛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时期:一、参政议政期(1889—1932年)成立初期,社民党在领导劳动人民争取政治民主和经济权利的斗争中逐步走向成熟,踏入瑞典政坛。
1889年4月19日,社民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宣告成立。
1914年成为议会第一大党;1917年大选获胜后与自由党组阁,首次参与联合政府;1918年成功进行提倡普选制尝试;1920年与自由党联合政府破裂,开始单独执政,但并未产生较大的政治影响力。
1928年,社民党领袖阿尔宾·汉森提出了以平等、福利、合作为基本要素的“人民之家”思想,为“福利社会主义”模式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标志着该党在理论上逐步走向成熟。
1932年,阿尔宾·汉森通过普选上台,将社民党推向了长期执政的发展之路。
二、长期执政期(1932—2006年)从1932年到2006年,瑞典社民党执政时间长达65年,分别是1932—1976年、1982—1991年、1994—2006年。
在执政期间,社民党依据瑞典国情,审时度势,带领瑞典人民不断探索适合本国的发展模式,取得了瞩目成就。
在1932—1976年连续执政的44年中(其间有29年是社民党独立执政,其余15年与其他政党联合执政),社民党在其与农民协会的政治合作和总工会与雇主协会达成的社会契约基础上,进行了瑞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改革,实现了经济长期持续增长,使得瑞典由“欧洲穷人”一跃成为世界上人均产值最高、社会福利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瑞典政治制度史

瑞典政治制度史
瑞典政治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初期的瑞典王国时期。
起初,
瑞典是一个封建制的王国,国王掌握着几乎所有权力,并且通过各种
方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在13世纪末,瑞典成立了一个议会,称为“Riksdag”,以平衡国王
的权力。
这个议会包括了贵族、神职人员和市民的代表,代表着不同
的利益集团。
,这个议会在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实权,国王仍然是最终
的决策者。
到了15世纪,瑞典开始尝试采用君主立宪制。
其中一位国王,古斯塔夫·瓦萨,通过大力促进国家建设和军事改革,使王室的权力得到了
进一步的增强。
瑞典的议会也逐渐发展为一个更加有实权的机构,能
够制衡国王的权力。
到了17世纪,瑞典成为一个强国,并且在欧洲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
,在18世纪初,瑞典经历了一系列战争和经济困境,国家的统治机构陷
入混乱。
到了19世纪,瑞典终于实现了政治制度的改革,建立了一个
君主立宪制的制度。
在这个新的制度下,议会成为了最重要的政治机构,负责制定法律和
监督的运作。
国王的权力被大大削弱,成为了象征性的角色。
瑞典的政治制度在20世纪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二战后。
经过一系列
的改革,议会成为了一个多制的机构,的权力得到了更多的分散。
瑞
典也成为了一个福利国家,致力于公平和社会福利的提供。
瑞典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从封建制到君主立宪制再到议会民主制的演变
过程。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瑞典的政治制度逐渐向更加民主和
公正的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2019·64瑞典社会民主党政治理念的演变孙明明 杨 健摘要:瑞典在当今被看作是一个“准社会主义国家”,以其健全的社会福利体系而享誉全世界。
瑞典社会民主党作为社会党的成员与共产党有着说不尽的渊源,因而在我国学界对于“瑞典经验”的讨论从未停止。
作为把瑞典打造成“福利国家”的瑞典社会民主党,对于当今瑞典的社会制度及瑞典模式的形成起着非常突出的作用。
从历史维度对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执政历程进行考察,并结合当时的实际,参照对于瑞典社会民主党党纲的研读,来探究其政治理念的演变以及在实际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瑞典社会民主党 ;政治理念;人民之家;党纲作者简介:孙明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方略智库(北京咨询中心)研究员;杨健,山东人民出版社编辑(邮政编码 100091)中图分类号:D73/77.53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19)02-0064-04瑞典社会民主党,简称瑞典社民党,成立于1889年,是北欧地区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左翼政党。
时至今日,它已经是一个有着近130年历史的老党。
瑞典社民党在瑞典历史上长期执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在整个欧洲甚至世界范围内都具有一定影响力。
一、瑞典社会民主党的建立及早期政治理念瑞典社会民主党(以下简称瑞典社民党)是随着19世纪中后期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本国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愈演愈烈,由受马克思主义思潮影响的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建立起来的。
据统计,1870年,瑞典“从事工业和手工业的劳动者仅占瑞典人口的14.6%”。
[1] 而在1870年以后,“瑞典的工业人口每年增加30%”。
[2] 考察这个新兴的劳动者阶级,他们在当时的瑞典社会处于最底层。
在政治上,这个阶级的绝大多数成员根本没有选举权;在经济上,由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员来自没有土地和破了产的农民,他们已经失去了全部生产资料,只能在极不稳定的市场条件下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其生活条件没有任何保障。
“劳动人民生活极端困苦,以至于从1867—1886年将近有45万人逃亡到海外谋生”。
[3] 随着工人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建立全国工人政党的任务就被提上日程。
1889年4月19日至22日,在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来自全国各地社会主义俱乐部和工会俱乐部的49名代表聚集在一起举行会议,宣布成立瑞典工人阶级自己的政党,即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简称瑞典社会民主党。
1897年瑞典社民党在德国社民党1891年通过的《爱尔福特纲领》的基础上,制定了自己的第一个党纲,宣布党的目标是科学社会主义,实现生产资料社会化和建立无阶级的社会。
党纲提出,“社会民主党不同于其他政党,其目标是全面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组织并实现工人阶级的社会解放,使其精神与物质文化得到保证与发展。
当今文明的种种弊端的根本原因在于私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4]这一段话作为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纲领的开头语在1897年7月第四届党代会、1905年2月第六届党代会、1911年4月第八届党代会以及1920年第十一届党代会通过的党纲上一直没有改变,一直沿用这一说法。
在1897年通过的党纲中还进一步明确提出了颠覆资本主义制度的诉求,要“实现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控制社会公共权力,然后把所有生产工具――运输工具、森林、矿山、车间、机器、工厂和土地等全部改造为社会财产”。
[5]二、战前瑞典社会民主党政治理念的演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伯恩斯坦修正主义在欧洲的出现和泛滥,从马克思主义阵营中分离出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欧洲社会主义运动不可避免地发生分裂。
瑞典社民党同当时欧洲大陆的各国社民党一样,受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影响,开始走向转型的道路,性质也发生了变化。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分化和改组之后,瑞典社民党政治理念发生根本改变,逐渐放弃了原来利用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的道路,开始步入议会斗争的改良主义道路,即通过议会进行合法斗争来争取政权。
在这种政治理念下,瑞典社民党自然十分重视议会工作,其于1905年、1908年和1911年三次对党纲作了相应修改,特别强调要把议会选举工作以及努力争取普选权作为本党的根本工作。
1917年9月举行的选举中,瑞典社民党在下院的议席为86席,同年十月社民党与自由党组成联合政府,包括布兰廷、埃里克·帕尔姆思徥艾纳在内的四名社民党人进入自由党人主持的联合内阁,布兰廷出任财政大臣,这是瑞典社民党有史以来第一次参加政府。
1920年3月布兰亭组成了清一色的社民党政府,同年,瑞典社民党制定了新的纲领,新纲领强调了当前的目标是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指出要“废除生产资料的财产权,并把这些生产资料置于有组织的社会控制之下,或实行有组织的社会所有制,以便能够保障生产增长的计划取代无计划的为利润而生产,从而明智地满足人们过上体面生活的需要”。
瑞典社民党以往曾经经历过多次组阁后被迫下野,这带来了两个明显的后果:一是进一步巩固了党内的改良主义倾向,二是屡次的挫折也使社民党人意识到,要想确保政治地位就必须抛弃一些国际的要求和政策,采取更加灵活和实际的政策。
1925年,享有瑞典“国父”之称的汉森接替布兰廷成为瑞典社民党主席。
他认为瑞典社民党“应自称为人民的党,以使人民获得自由、为人民建立一个民族之家作为自己的目标,反之,阶级的概念看上去有局限性,不利于党在现实中活动和实现党的目标”。
[6] 在他看来,瑞典社民党应该以“人民”的概念来取代“阶级”的概念,由阶级党变成人民党,这样本党将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更容易获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来更好地实现党的目标和任务。
此后,汉森又进一步提出了“人民之家”的思想,他认为,好的国家和好的家庭道理是一样的。
在好的家庭里,每一个成员都不应该被歧视或有差别的对待,家庭成员之间应该是相互平等,相互关怀,相互理解,相互合作。
好的国家应该是公民的“人民之家”,是人民的“好家庭”,应该消除阶级差别和经济社会的不平等,大力发展福利事业,让平等、福利、合作、互助等精神要素贯穿整个社会,共同建设好“人民之家”。
因此,瑞典社民党逐渐放弃了原来的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化的政治理想,而确立了“人民之家”思想,并成为其政策理论的显著标志。
1944年连续执政多年的瑞典社民党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根据当时的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和瑞典自身的国情,在总结以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瑞典社民党认为当今资本主义的条件与以前相比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尤其是在经历了社民党多年的耕耘和“人民之家”思想的改造和建设,瑞典社民党已经具备了驯化和管理资本主义的条件和可能。
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瑞典社民党与时俱进地对1920年党纲进行了大65幅度的修订,这就是1944年党纲。
“社会民主党旨在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组织,以便使生产的决策权掌握在全体人民手中,使绝大多数人从对少数资本家的依赖下解放出来,使建筑在经济阶级基础上的社会秩序让位于在自由和平等基础上相互协作的公民共同体”。
[7]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瑞典社民党的提法出现了变化,首先“全面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组织”的提法被“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组织”替代。
在对于社会改造的程度上出现了折衷,这一折衷的措施即“使生产的决策权掌握在全体人民手中”,要实现这一目的采取的是“使建筑在经济阶级基础上的社会秩序让位于在自由和平等基础上相互协作的公民共同体”。
除了对党纲进行了更加开放务实的修改,瑞典社民党还根据新的认知变化和新党纲精神的指导制定了一个战后规划。
在这个规划中建议要加强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和影响,以提高企业的效率,来保障就业。
积极实行福利政策,加强社会保障,促进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而努力奋斗。
自此,瑞典把加强国家干预、实施福利政策和社会主义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了“福利社会主义”理论,从而走上了“福利社会主义”的道路。
三、战后瑞典社会民主党政治理念的演变瑞典社民党实行的“福利社会主义”并没有真正从根本上解决瑞典真实存在的阶级差别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相应的社会问题依然存在,所以“福利社会主义”的局限也逐步暴露出来。
瑞典社民党对暴露出来的日益严重的问题也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
1960年瑞典社民党的第二十一届党代会通过的党纲——《我们时代的纲领》中指出“即使是福利国家仍然保留着资本主义的许多原有的特点,它仍然体现着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根据个人的能力和爱好来选择职业和发展前途的自由仍然受到限制,它们阻碍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团结的发展”。
[8]在面临新的执政危机的挑战之下,瑞典社民党提出了“职能社会主义”的新主张来代替过去的“福利社会主义”。
“职能社会主义”是对“瑞典模式”的一种另类维度阐释,它直面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认识到限制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必要性,但不主张将所有制彻底改变。
瑞典社民党人主张通过经济政策和立法手段对资本家生产资料所有权进行限制以实现在保持资本家所有制不变的情况下,把构成所有制的职能实现社会化。
通过职能社会化一方面可以在适度保障资本家的权利的基础上,调动资本家的积极性,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持续性。
另一方面,在对所有权进行限制,保障工人权利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防止所有权的泛滥和工人权利得不到保障的社会弊病,实现了双方积极性的调动和社会权利的平衡。
“职能社会主义”打破了传统的意识形态领域关于所有权问题上的争论,用“职能社会化”的方式代替生产资料的全面社会化,这突破了瑞典社民党以前的执政理念,是瑞典社民党执政经验的继承、总结和创新,为瑞典社民党开辟了新的理论思路和理论境界,为以后的长足发展和长期执政奠定了基础。
从战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瑞典社民党持续执政,对于瑞典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体系的构建以及国家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也正是这一时期瑞典的迅猛发展与福利国家体系的构建,使国际社会对瑞典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出现了被称之为“瑞典模式”的国家治理模式。
1973—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资本主义社会长期以来掩盖的各种固有矛盾被集中引发,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变慢,甚至出现停滞,而失业和通货膨胀持续高涨,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了前所未见的一种经济发展困境,停滞性通货膨胀,即“滞胀”。
在这种情况下,瑞典社民党在本国的执政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在1976年的大选中社民党失利,结束了长达44年的长期执政历程。
面对选举的失利,瑞典社民党人开始了对政治理念和政策的再次反思。
随着“第三条道路”66政治理念的兴起,瑞典社民党认识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各自的弊端,要杂糅双方的优点,避免双方的缺点。
于是瑞典社民党开始实行被称为“第三条道路”的政策,即“在减少政府干预、压缩政府开支和私人消费的同时,增加公共投资,刺激工业生产,带动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