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以三位教师的公开课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以三位教师的公开课为例
作者:李晓岳军祥
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4年第14期
李晓岳军祥
(甘肃省张掖市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摘要:新课程改革给传统的教学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开始尝试突破陈旧的课堂教学现状。

以实际课堂为例,试图从语文的性质、阅读教学和小学语文课堂的艺术形式——留白三个方面出发,探讨如何达到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让小学语文课成为真正的高效语文课。

关键词:语文课堂;性质;阅读;留白
笔者前不久参加了甘肃省某小学一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三位老师同时准备了小学四年级北师大版《草帽计》第二课时,《草帽计》讲的是红军长征路上贺龙同志巧用草帽施计,粉碎了白军围剿的阴谋。

三位老师风格迥异的课堂教学令我收获良多。

A老师大胆创新,以先了解战争前和战争结果,然后再分析战争经过的方式设计本课。

B老师以读成语,复述课文,概括课文的这种突出语文知识,突出语文文体的方式设计课文。

C老师的亮点在于将板书精炼成了妙趣横生的四句诗。

三位老师教学流程设计合理,思路明确,课上挥洒自如,课堂气氛热烈,师生互动效果好,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在拍案叫绝之余,也引发了笔者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

一、性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但从这三节课看来,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活动中,只是凸显了语文的工具性,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

下面是笔者节选的课堂实录。

课堂教学实录节选1:
A师:首先请同学们看两段视频。

(第一段是中国百年屈辱史,第二段是长征以及新中国的诞生。

)约5分钟
A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草帽计》(板书)。

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计”怎么理解?
生1:是计谋。

生2:是计策。

生3:是谋略。

A师:对。

大家都说得很好,那草帽和它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窃窃私语了一会儿,老师打断。

)草帽实际上是实施计谋的办法。

现在请大家默读第一段,请问战争的双方是谁?
约三分钟后。

A师:好,请同学来回答。

生:贺龙同志和蒋介石同志。

(哄笑)
A师:好的。

我纠正一下。

贺龙同志和蒋介石。

接下来请大家浏览第1、2自然段,画出描
写白军战争行动的句子,画出贺龙同志面对敌情的句子。

约三分钟后。

A师叫某生读了句子。

A师:很好。

贺龙同志面对敌情时,镇定自若,点了点头。

统帅的风度可见一斑。

接下来
请大家讨论一下,贺龙同志为什么不率领红军与白军面对面的PK?是贺龙同志胆小软弱吗?
约三分钟后。

生:不是。

是贺龙同志要用计谋。

A师:不错。

贺龙同志要用草帽施计。

哪些自然段写了战争的结果?咱们一起读一下。

师生一起读…
A师:说说你看到这个结局的感受。

说一个成语。

学生纷纷发言。

A师:老师来说一个成语——大快人心(板书),接下来是我们的精读揭秘。

请大家读第4自然段,思考白军为什么会戴上红军扔掉的草帽?
约三分钟后。

教师示意停止阅读,范读该段。

然后让大家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
一堂课下来,教师提问学生十余个问题,每个问题的思考和阅读时间大约三分钟,可见,
教师支离破碎地梳理课文代替了学生在诵读中体验情感,教师一问一答式的课堂互动代替了学
生对文本中人物命运的关心,教师精彩纷呈的课堂表演代替了学生自己感受文本中生动的形象
和优美的语言。

学生来不及细细咀嚼如此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一次战斗——《草帽计》,而
被肢解成了一道道认知题摆在面前,不得不说这是语文性质含混不清的表现。

从学生的角度讲,语文课程是学生主体理解和运用母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养成识字写字能力、
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独立、自由、自强、自律、合作、宽容的主体性素质的过程。

老师事无巨细的解说和频繁的提问占据甚至代替了学
生与文本的对话,与同伴的交流时间,学生似懂非懂地接受着老师关于文本的理解,很难想象
这样生吞活剥的文本理解方式,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否有推动作用?小学语文课堂的本质
就是要回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起点,充分尊重学生的文本感受,带着感情赏析课文,引发
共鸣。

二、阅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血肉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

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
甚至教科书编者之间的多重对话。

课堂教学实录节选2:
B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草帽计》。

首先我们先检查一下请同学们预习的效果,读一读白板上的这些词语。

(生读)
B师:读第二段,看看红军遇到了什么困难?(生读后,回答)
B师:读第三段,贺龙同志做了什么?(生读后,回答)
B师:分角色朗读战士们听到贺龙同志的命令。

(生分角色朗读,有的……,有的……,有的……)
B师:请大家说说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生1:这是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

生2:这是一切行动听指挥的队伍。

生3:这是一支狡猾的队伍。

(哄笑)
B师:“狡猾”是一个贬义词。

在这里形容红军不妥当。

好的,同学们现在默读第四和第五自然段,思考白军看到草帽有什么表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课堂教学实录节选3:
任务一:我们会读。

(白板上出示了五组成语)
C师要求成语接龙,读这些成语。

C师:观察这些成语是哪些自然段出现的?描写了红军还是白军?(生答。


C师:根据这些成语复述课文。

(一位同学复述了课文,其他同学鼓掌。


C师:请其他同学找出这位同学复述的错误。

(生一一找出。


任务二:我们会概括。

(C师在白板上出示了事先准备好的填空题,让大家来补充。


__同志率领一支红军队伍向__进发途中,施___,战胜蒋介石白军,赞扬了贺龙同志的____。

(答案:贺龙,贵州,草帽计,神机妙算)
读不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提问,不是为了找答案而蜻蜓点水。

教师应指导学生钻研文本,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和点拨,但不应以越俎代庖的剖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草帽计》多处运用成语以及大量的场面描写,故事情节曲折丰富,扣人心弦。

根据文本的特点,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多样的阅读方法,例如,在《草帽计》第二课时,应以朗读为主,一方面有利于纠正口语中不规范的语音,另一方面,在朗读过程中,通过语感训练,受到思想感情的感染,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形成了独特的文本感悟。

文中贺龙同志命令扔草帽时战士们的表现以及白军看到草帽的表现,可以指导学生精读,教师范读、分角色读、全班齐读:演式读等形式,对该段字、词尤其成语细加品味反复揣摩。

三、留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
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地都超过了40分钟。

下课铃响后,还没有结束课堂教学,而且教师在留下问题让同学们去读或思考的时间很短,笔者统计了一下,三位老师在课堂上说话
的时间占整个课堂时间的70%。

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仅占30%左右。

虽然新课改反复强调切记满堂灌,满堂问,但实施起来却阻力重重。

因而,笔者想到了留白这一独特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恰当的留白含蓄、言简义丰,给欣
赏者的再创造留下了余味无穷的深远意境。

德国心理学家蔡格尼克也摆出了客观的事实:人们
对于未完成任务的记忆比已经完成任务的记忆保持得更好。

这种现象就称作“蔡格尼克效应”。

心理学家的科学实验和艺术家的“留白”都证明了教师在课堂上有意的安排空白,反而能最大
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例如,《草帽计》中天气酷热的描写,此处留白——仿写
某个天气酷热的场面来代替老师天衣无缝的分析讲解,定会为课堂营造一个天高海阔之境界,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课堂
效率,如何引领学生、感动学生甚至创造学生,其实很简单,回归语文,回归学生,回归艺术,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参考文献:
[1]靳健.后现代文化视界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2:62
[2]高觉敏.西方近代心理学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351-352.
第一作者简介:李晓(1982- ),女,甘肃永登人,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助教,课程与
教学论硕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项目编号:
2013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综合素质研究”(项目编号:
2013B-081)。

编辑薄跃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