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2活出生命的精彩导学案3共三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
第2课时活出生命的精彩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处理好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不断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2、通过学生身边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话题讨论,不断丰富自己的道德体验,不断增强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

3、通过适时的引导和小结,帮助学生总结情感升华,总结提升,知道如何才能活出生命的精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如何才能活出生命的精彩
教学难点:
面对生命的不同态度,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把握,做出选择。

突破重难点的主要策略
(1)由新闻导入,激发学生探索怎样活出生命的精彩,通过自己身边人的故事介绍,让学生知道精彩的生命就在身边。

(2)通过《你会怎么做》的视频节选,以一位善待流浪者的普通的城市环卫工人的真实行动,让学生探讨话题“温度”。

通过不同人的不同做法,让孩子体会面对生命时的冷漠与关切,再通过这位普通平凡的环卫的善举让孩子感受到平凡中的伟大。

从而突破难点。

三、教学准备(根据需要选填)
1、布置学生课前搜集准备身边的人的故事,将他们对生命的热情、努力活出生命精彩的故事和大家分享。

2、教师精心选择视频,剪辑视频。

四、教学过程
新闻导入
老师播新闻:
11岁无腿少年与偶像一起用手登山。

不久前,青岛新闻网报道了青岛即墨无腿少年高志宇的故事。

11岁的小宇因为一场车祸失去了双腿,但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以手代脚努力生活。

小宇的事迹感动了网友,同样也感动了他的偶像——陈州。

据青岛新闻网10日跟踪报道,陈州9日专程来到即墨,看望小宇。

10日,两人相约爬了崂山。

小宇在偶像的鼓励下,完成人生第一次登山挑战。

追问:你怎么看待他们用手登山的行为?
学生回答:略
追问:那在我们在生命成长过程中,我们会和许许多多人相遇,他们曾经有过怎样的经历?又有哪些生命故事?请你选择你认识的一个人,将他对生命的热情、努力活出生命精彩的故事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新闻激趣,帮助学生体会他们身上对生命的热情,努力活出生命的精彩。

由新闻人物到身边的人物,让学生知道精彩就在身边。


新课讲授:
探究与分享(一)
过渡:分享完了身边人的精彩的生命故事,那我们在做的同学,你们将书写怎样的青春,滋养生命呢?
探究:结合教材P115活动,畅想“16岁的我”。

引导学生进行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教师问:你期待自己到16岁时将会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略
小组活动探究:话题:如何让生命充盈?
要求:学生回答,老师再通过校园生活的图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知道充盈的生命应该做些什么。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2、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成果。

3、时间3分钟
教师总结:
◇阅读好书。

◇专注地做自己热爱和有兴趣的事情。

◇走出家门,了解他人不同方式的生活。

◇外出旅行,看看不同的风土人情。

◇……
探究与分享(二)
过渡:我们通过不断扩展生活的阅历,热爱学习,乐于实践,让生命得到滋养,让自己的生命一点点充盈起来。

我们大家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又应该如何对待他人的生命呢?
视频播放:《你会怎么做》
教师:要求大家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仔细观察路人对摔倒的流浪者的做法,及时记录,认真体会。

探究分享二:话题:温度。

学生自由发挥视频观后感。

教师可以适当点播:城市的温度(流浪者,路人,环卫工人的做法)平凡的伟大
教师在学生讨论完后,再追问:我们怎样让善待别人的一个普通城市漂泊者,像环卫工人一样的城市底层人群,让他们也能得到一个城市的善待。

(设计意图:可以引发更多对生命的探讨,并通过视频创设真实的情境,通过路人真实的态度,引发学生的对生命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冷漠还是关切。

再结合视频中一落实到今后的生活中。


落实行动:
活动:传递温暖,需找身边的美
师生小结:
回归教材:
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

所有的冷漠也许都有理由,然而,没有人愿意遭遇到冷漠。

生命拒绝冷漠。

让我们用真诚、热情、给与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生命虽然平凡,却也时时创造伟大。

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位平凡的人的举动,让大家感受平凡生命彰显的伟大道德品质。

课后拓展
结合课本P120扩展空间的内容,听老人话人生。

请你寻找合适的时间,采访身边的老人,请他们讲讲他们10岁、20岁、30岁、40岁、50岁……一路走来的人生故事。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有热爱生命的表达,接纳勇于创造自己生命价值的情感。

2.能力目标:
学会正确对待人生中的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活出生命的精彩。

3.知识目标:
认识到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我们要善待他人,温暖世界;知道平凡的生命也时时创造伟大。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激发生命的热情,活出生命的精彩。

2.难点:认识到每一个人都能创造出生命的精彩。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视频导入)
播放新闻视频:2016年5月27日,浙江舟山公交司机毕怀彬在驾驶着载有12人的公交车途中,突然被迎面飞来的一只巨大的货车车轮击中了头部和胸口。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毕怀彬忍着剧痛踩住刹车,乘客全部获救,而自己倒在方向盘上没有再醒过来。

思考:你是如何看待毕怀彬的行为的?
(借助毕怀彬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感悟出毕怀彬实现的生命价值,从而引出本框课题《活出生命的精彩》)
(二)新课讲授
1.贫乏与充盈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课本115页“探究与分享”并思考
(1)同是16岁的中学生,生活环境不同,在他们身上却有相同的地方。

请你说说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
(2)你期待自己到16岁时将会是怎样?
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教师进行适时引导
教师进行小结:每个生命都会在生活中展现千姿百态。

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师生共同学习案例:男子“宅”死家中大学毕业10余年不工作,疑饿死(教师可问学生看了材料后的感受,并做好引导)
教师提醒:有的人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也不善于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不敢也无力去面对生活的困境与难题,狭小的世界限制了生命的生长。

有的人缺乏生活目标,无所事事,在时光流逝中生命日益空虚。

(最终,甚至走向生命的完结)
师生共同学习尼克·胡哲案例后,引导学生得出: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

在同样的时间里,也有人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但我们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不断增强。

生命得到滋养,也因此而一点点充盈起来。

小组讨论:如何让生命充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3分钟后,由小组代表反馈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进行总结:
(1)阅读好书。

(2)专注地做自己热爱和有兴趣的事情。

(3)走出家门,了解他人不同方式的生活。

(4)外出旅行,看看不同的风土人情。

(5)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献爱心帮助孤寡老人,扶助老弱病残,为灾区捐款。

2.冷漠与关切
播放“老人跌倒后没人扶”与“老人跌倒无助,热心学生相扶”两个视频短片,让学生思考: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如果是你到底扶不扶?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1)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

所有的冷漠也许都有理由,然而,没有人愿意遭遇到冷漠。

生命拒绝冷漠。

(2)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

我们用心对待自己和他人,不仅能将自己的生命照亮,而且可以温暖他人、照亮他人,甚至温暖世界、照亮世界。

(3)让我们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学生独立学习课本117页“探究与分享”思考:传递生命的温暖,你愿意为此做些什么?
学生反馈思考的结果,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传递温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我想帮助有困难的人。

(2)我想多干些家务活儿,让家人多一点休息时间。

(3)我想每年种一棵树,为家乡留下一片绿荫。

(4)我要找机会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5)我想为灾区小朋友捐款。

(6)我想为生病耽误课的同学补课。

(7)我要定期到社区孤寡老人那里帮他们干家务。

3.平凡与伟大
师生共同学习杨善洲的例子。

师生共同归纳: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

杨善洲创造了奇迹,称得上伟大人物。

而从他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出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在于他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教师接着引导提问:你能说一说自己周围的人是如何体现生命价值的吗?
学生分享后教师总结:不论名人还是普通人,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
上为社会默默地创造和奉献,推动社会的发展。

当人们为生活而努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就是在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着自己的生命价值。

(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完成自己职责的人,他的人生也是有意义的)
学生阅读课本119页铁路巡守员的材料,同时回顾本节课一开始我们介绍的浙江舟山公交司机毕怀彬的事迹,思考:为什么人们认为他们是“最美”的?
师生总结:因为他们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面对环境和生活得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自己的职责,为他人幸福、社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坚韧和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了生命的意义。

教师引导:通过的探究,你认识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我认识到了不管是伟大还是平凡人都可以实现生命的价值,活出自己的精彩,让生命更绚烂。

教师小结: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时时创造伟大。

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三)师生依据板书进行课堂小结
(四)教师寄语:
平凡孕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

实现人生价值并非意味着一定要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平凡与伟大都能创造人生的价值。

我们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承担起自己应该尽的责任,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将来重大价值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板书设计
(1)优点:课程设计贴近学生实际,活动探究较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多个活动的开展,学生思维一定能够拓展,对教材内容一定有更好的理解。

(2)不足:课堂容量太大,一节课上完教学任务恐难完成难。

(3)改正:建议分为两课时上。

本网站旨在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信息交流,促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有热爱生命的表达,接纳勇于创造自己生命价值的情感。

2.能力目标:
学会正确对待人生中的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活出生命的精彩。

3.知识目标:
认识到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我们要善待他人,温暖世界;知道平凡的生命也时时创造伟大。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激发生命的热情,活出生命的精彩。

2.难点:认识到每一个人都能创造出生命的精彩。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视频导入)
播放新闻视频:2016年5月27日,浙江舟山公交司机毕怀彬在驾驶着载有12人的公交车途中,突然被迎面飞来的一只巨大的货车车轮击中了头部和胸口。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毕怀彬忍着剧痛踩住刹车,乘客全部获救,而自己倒在方向盘上没有再醒过来。

思考:你是如何看待毕怀彬的行为的?
(借助毕怀彬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感悟出毕怀彬实现的生命价值,从而引出本框课题《活出生命的精彩》)
(二)新课讲授
1.贫乏与充盈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课本115页“探究与分享”并思考
(1)同是16岁的中学生,生活环境不同,在他们身上却有相同的地方。

请你说说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
(2)你期待自己到16岁时将会是怎样?
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教师进行适时引导
教师进行小结:每个生命都会在生活中展现千姿百态。

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师生共同学习案例:男子“宅”死家中大学毕业10余年不工作,疑饿死(教师可问学生看了材料后的感受,并做好引导)
教师提醒:有的人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也不善于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不敢也无力去面对生活的困境与难题,狭小的世界限制了生命的生长。

有的人缺乏生活目标,无所事事,在时光流逝中生命日益空虚。

(最终,甚至走向生命的完结)
师生共同学习尼克·胡哲案例后,引导学生得出: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

在同样的时间里,也有人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但我们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不断增强。

生命得到滋养,也因此而一点点充盈起来。

小组讨论:如何让生命充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3分钟后,由小组代表反馈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进行总结:
(1)阅读好书。

(2)专注地做自己热爱和有兴趣的事情。

(3)走出家门,了解他人不同方式的生活。

(4)外出旅行,看看不同的风土人情。

(5)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献爱心帮助孤寡老人,扶助老弱病残,为灾区捐款。

2.冷漠与关切
播放“老人跌倒后没人扶”与“老人跌倒无助,热心学生相扶”两个视频短片,让学生思考: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如果是你到底扶不扶?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1)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

所有的冷漠也许都有理由,然而,没有人愿意遭遇到冷漠。

生命拒绝冷漠。

(2)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

我们用心对待自己和他人,不仅能将自己的生命照亮,而且可以温暖他人、照亮他人,甚至温暖世界、照亮世界。

(3)让我们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学生独立学习课本117页“探究与分享”思考:传递生命的温暖,你愿意为此做些什么?
学生反馈思考的结果,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传递温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我想帮助有困难的人。

(2)我想多干些家务活儿,让家人多一点休息时间。

(3)我想每年种一棵树,为家乡留下一片绿荫。

(4)我要找机会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5)我想为灾区小朋友捐款。

(6)我想为生病耽误课的同学补课。

(7)我要定期到社区孤寡老人那里帮他们干家务。

3.平凡与伟大
师生共同学习杨善洲的例子。

师生共同归纳: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

杨善洲创造了奇迹,称得上伟大人物。

而从他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出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在于他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教师接着引导提问:你能说一说自己周围的人是如何体现生命价值的吗?
学生分享后教师总结:不论名人还是普通人,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
上为社会默默地创造和奉献,推动社会的发展。

当人们为生活而努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就是在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着自己的生命价值。

(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完成自己职责的人,他的人生也是有意义的)
学生阅读课本119页铁路巡守员的材料,同时回顾本节课一开始我们介绍的浙江舟山公交司机毕怀彬的事迹,思考:为什么人们认为他们是“最美”的?
师生总结:因为他们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面对环境和生活得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自己的职责,为他人幸福、社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坚韧和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了生命的意义。

教师引导:通过的探究,你认识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我认识到了不管是伟大还是平凡人都可以实现生命的价值,活出自己的精彩,让生命更绚烂。

教师小结: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时时创造伟大。

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三)师生依据板书进行课堂小结
(四)教师寄语:
平凡孕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

实现人生价值并非意味着一定要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平凡与伟大都能创造人生的价值。

我们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承担起自己应该尽的责任,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将来重大价值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1)优点:课程设计贴近学生实际,活动探究较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多个活动的开展,学生思维一定能够拓展,对教材内容一定有更好的理解。

(2)不足:课堂容量太大,一节课上完教学任务恐难完成难。

(3)改正:建议分为两课时上。

本网站旨在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信息交流,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