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初心铺筑“扶贫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初心铺筑“扶贫路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旗委宣传部
“脱贫摘帽,任重如山,贫困不除,决不返程。
”这是杨胜样的使命,也是信念。
他决心带着使命,带着帮助群众脱贫的梦想,与牧民心手相连,立足 草原牧区实际,结合行业特点,一手抓草原生态保护,一手抓脱贫攻坚,让这片草原焕发勃勃生机,用真 情在贫困嘎査牧民中传递充满爱心的火炬。
杨胜样现任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林业和草原 局副局长,中共党员。
2016年担任赛汉塔拉镇哈1呼舒嘎查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
五年来,他 用智慧和汗水带领群众决战脱贫,用行动为嘎查描 绘幸福的图景。
初心永驻任重道远
哈登胡舒嘎查位于苏尼特右旗赛汉塔拉镇南45 公里处,现有草场28万亩,常住户66户166人。
2016年以前,嘎查有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37人。
当时,嘎查集体经济只有40只羊、6800亩草场,服 务牧民群众能力较弱。
在这种情况下,牧民群众对 嘎查“两委”班子尤其是第一书记能否带领大家脱贫、使大家过上幸福的生活充满了疑虑。
从到嘎查的第一天起,杨胜样就吃住在这里。
他昏先树立起“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信心,从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抓起,帮助嘎 查党支部建立了党员发展规划,优先从致富能手和 年轻人中发展党员,改善了党员队伍结构。
开展了 重温入党誓词活动,每个党员在党旗下承诺出一个 扶贫点子,确保扶贫工作稳步推进。
为创新工作思路,他先后选派驻村工作队员和嘎查党员30多人,到锡 林郭勒盟正蓝旗和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学习,全面加强基层组织队伍建设。
凝聚人心首先要凝聚动力。
杨胜祥动员嘎查“两 委”班子成员、党员中心户、种植大户帮扶贫困户,在嗅查内部形成了无死角、全覆盖的扶贫模式,激 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
他还主动邀 请自治区党校机关工委领导到党员中心户哈斯朝鲁 家上党课,面对面传授党的扶贫政策,让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伟大梦想深入人心。
课后,哈斯朝鲁将 思想变为行动,积极主动为5户贫困户每户捐赠了 一吨草料。
《内蒙古林业> 2020年第12期3
3
林人风采
N N E It
r 〇l l l ;STKV
下足功夫一心为民
杨胜祥用真心俯下身为贫困 农牧民办实事。
牧区用水和安全饮 水一直是当地的一大难题。
为此, 他协调水利部门扶贫资金20万元, 根据贫困户各家情况,分别打了 机井、梅花井、桶井,建了储水 窖,解决了贫困户饮水难的问题。
杨胜样知道,只有踏破群众的门槛儿,才能走 进群众的心坎儿。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访遍了 嘎查所有常住户。
吃泡面,喝冷水,嘴上长起了水泡, 脚下磨出了血泡……面对这些,他从未退缩。
功夫 不负有心人。
很快,一份详尽规范的档案建了起来, 一个系统的扶贫计划在他的脑海里形成:依托全旗 林水系统之力,抓党建、促脱贫。
组织系统8个党 支部与嘎查党员、贫困户对接,形成“点对点”服务、 “一对一”帮扶的工作格局。
充分发挥各党支部优 势,仔细排查,找准致贫原因。
量体裁衣,因户施策, 依托项目,帮助贫困户解决困难。
制定帮扶工作五 年规划,2016—2017年,打好脱贫基础:2018年, 全力帮扶集体经济,实现全部脱贫:2019—2020年, 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从国家的扶贫政策,到旗里的 扶贫举措,再到嘎查的扶贫思路,他的心中有了推 动嘎查发展、让牧民脱贫致富的“雏形”。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付出的辛苦。
2018年6 月的-天,他在嘎查打扫卫生时,腿磕伤了,觉得 伤口小,没大碍,就自己简单处理了一下。
但由于 天天下乡,伤口感染了,两个多月才好,至今还有 铜钱大的疤痕。
同年,他的老父亲患了真菌感染性 肺炎,旗医院治不了,只能到呼和浩特市治疗。
妹 妹在电话里对他说:“咱爸说,你哥忙,不要告诉 他。
咱妈说了,你哥到哪儿都忙”。
听了妹妹的话, 他心里很不好受。
又协调林业和草原局机关党支部, 筹资9万多元为嘎查牧民免费发 放21套净化水设备,解决了贫困 户饮水安全问题。
杨胜祥统筹社会力量,利用
嘎查与部队相邻的地缘优势,制定了党、政、军、 警、民、企联建制度。
他提出了“公安主导、军地 联动,部门协调、群众参与,共驻共建、助力脱贫” 的工作方案,确定了军、警、民“山鹰”联防机制, 不仅圆满完成了朱日和训练基地阅兵外部安保任务, 还协调基地先后投资20多万元助力嘎查发展产业。
百姓事无小事。
巴特尔是哈登胡舒嘎查国家建 档立卡贫困户,家里有四口人,儿子患有先天性脑 瘫,读初中的女儿是巴特尔一家的希望。
不幸的是, 2017年女儿突发癫痫,且此后频繁发作。
得知这一 情况后,杨胜祥和嘎查“两委”班子成员立即通过 多种渠道为巴特尔一家捐款2万多元。
巴特尔妻子 紧握救命钱,眼泪夺眶而出。
特木尔也是嘎查最贫 困的牧民之一,他家兄弟四人,其中三人都是国家 建档立卡贫困户。
他早年进城创业失败,打工又无 一技之长。
和妻子离婚后,女儿跟妻子…起生活, 他-•个人整日借酒浇愁。
一次酒后摔倒,他一只眼 睛残废了。
2016年,特木尔住了几十年的土坯房墙 体满是裂缝,冬天透风、夏天漏雨。
看到这些,杨 胜祥心里特别难受。
为了帮助他过上好日子,杨胜 祥从幵始耐心地劝说,到给他讲政策、讲思路、讲 前景,用诚意打动了他。
然后帮他戒了酒,接回女儿, 协调帮扶资金帮他盖了新房和棚圈,争取了 30只扶 贫母畜,后来又让他当上了护路员。
从此,特木尔 的日子步入了正轨。
考虑到他女儿成家后跟老人住
34
《内蒙古林业》2020年第12
期
林人风采l-'O K K S T R Y
在一起不方便,杨胜样又通过单位筹措资金25000元, 帮他盖起了 •间25平方米的小房子给女儿住。
喜迁 新居时,特木尔激动地说:“驻村干部把我当亲人一 样,想尽办法让我过上好日子,杨书记不仅手把手 教我算账,还告诉我怎么合理花钱、怎么发展畜牧业,我心里特别感激,我一定要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让杨书记和所有帮助我的人放心。
”
看到特木尔脸上那自信的笑容,杨胜样欣慰地 笑了。
他深深知道:心中有民,方知精准须实践;脚底沾泥,终觉扶贫要躬行。
扶持产业引来活水
扶贫,不仅要解决眼前困难,更要考虑可持续 发展,产业扶贫便是其中的良策。
杨胜祥先后争取 产业扶持资金140万元,采取投资、入股等形式,使贫困户受益近25万元。
不但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
杨胜样通过志智双扶,增强贫困牧民自力更生意识,引导他们参加创业技能培训,通过主动参与生产经 营等形式,使他们长期获得稳定收入。
为了给贫困牧民找到“造血”之路,杨胜样与 旗龙头企业嘉利农牧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沟通协调并 展开合作。
利用嘎查现有27眼机电井和4000亩高 产饲料基地,种植全株青贮玉米。
为了让种植户了 解全株青贮玉米,
企业免费发放5300
斤,让他们的牲畜
试吃。
此外,还邀
请自治区科技助力
精准扶贫专家指导
种植、养殖等相关
技术,引导牧民走
舍饲、半舍饲科学
养畜之路,实现科
技助力脱贫。
通过
引导,嘎查牧户与
嘉利公司签订了种
植1000亩全株青贮
玉米的协议,不仅促进了生产经营方式转变,还使牧户增收20万元。
为了实现嘎查产业的长远发展,杨胜样因地制 宜引进了高丹草项目。
高丹草是一种新型牧草,干 草中粗蛋白和含糖量较高,适合青贮。
利用当地林 场土壤肥沃、技术指导和浇水便利的条件,种植了 500亩高丹草。
为让牧民在家门口得到实惠,他又在 嘎查队部种植了 50亩。
驻村工作队和贫困牧民中的 富余劳动力一同精心种植,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高 丹草就长到一人多高。
看着一望无际绿油油的高丹 草,牧民们舒心地笑了。
高丹草产量高,再生力强,一年可以割好几茬,大大减轻了牧民的生产压力和 草原的生态承载力。
为发展嘎查集体经济,杨胜祥动员社会各界力 量,投入资金50多万元,在嗅查高产饲料基地安装 了高效节水设备,在活动场地安装了铁栅栏,还建 了视频会议室和健身广场,更换了队部活动阵地门 窗、图板,更新了桌椅,粉刷了墙壁。
经过几年的努力,哈登呼舒嘎查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
截至2018年底,嘎查贫困户全部脱贫。
从 2〇18年至今,嘎查集体经济年收入近50万元。
嘎查 支部在2017—2018年连续两年进入一类支部行列。
在扶贫的道路上,杨胜祥以持之以恒的坚守,掷地有声的承诺,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从 一名机关干部变成了一个为群众办实事的扶贫干部。
《内蒙古林业> 2020年第12期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