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二中、山塘初中等五校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清远市清新二中、山塘初中等五校八年级
(上)期中生物试卷
1. 蜈蚣和鸵鸟的主要运动方式分别为()
A. 行走、奔跑
B. 跳跃、奔跑
C. 爬行、奔跑
D. 爬行、飞行
2. 下列运动方式与其他动物不一样的是()
A. 蛇
B. 蜗牛
C. 大象
D. 蜈蚣
3. 医生在给骨折病人做手术时,需要特别注意保护的是()
A. 骨松质
B. 骨密质
C. 骨膜
D. 皮肤
4. 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A. 两只公鸡为争夺一只母鸡而争斗
B. 一头猎豹在追击一群斑马
C. 一只鹰捕食野兔
D. 螃蟹举起螯钳反击天敌的进攻
5. 提一桶水上楼,这时手臂上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A. 收缩收缩
B. 收缩舒张
C. 舒张收缩
D. 舒张舒张
6. 关于动物身体结构与运动方式相适应的实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鱼有鳍,适于游泳
B. 青蛙的趾间有蹼,适于跳跃
C. 鸟类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
D. 猎豹四肢发达,适于奔跑
7. 冬天来临,燕子带着幼鸟飞向南方,这种行为()
A. 取食行为
B. 防御行为
C. 繁殖行为
D. 节律行为
8. 下列实验中,不属于观察法的是()
A. 用放大镜来观察蝉的取食
B. 用望远镜研究鸟类的飞行
C. 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
D. 用摄像机拍摄狮群的生活方式
9. 黑猩猩能够用一根蘸有水的树枝从蚁穴钓取白蚁,并举起树枝舔食上面的白蚁,下列相
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黑猩猩与白蚁都具有社群行为
B. 黑猩猩举树枝舔食白蚁时,肱二头肌收缩
C. 黑猩猩的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
D. 黑猩猩使用树枝是后天学习行为
10. 下列动物行为中,都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①鹦鹉学舌
②蜘蛛结网
③孔雀开屏
④老马识途
⑤惊弓之鸟
⑥望梅止渴
A. ①②⑥
B. ③④⑤
C. ①④⑤⑥
D. ②③⑤
11. 儿童少年造血机能比成年人强的原因是()
A. 脾中有大量的造血组织
B. 骨松质中有大量的红骨髓
C. 骨髓腔中有大量红骨髓
D. 骨膜中有大量造血细胞
12. 骨的基本结构包括()
A. 骨松质、骨密质、骨髓
B. 骨膜、骨质、骨髓
C. 无机物、有机物
D. 骨膜、骨密质、骨松质
13. 在一个草原,兔和狐组成的生态系统中,把狐杀绝,兔的数量将会()
A. 迅速上升
B. 缓慢上升
C. 保持相对稳定
D. 上升后又下降
14. 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
以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别属于()
A. 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
B. 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C. 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D. 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
15. 动物在自然界有重要作用,表现在()
①能促进物质循环
②能够帮助植物传粉
③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
④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⑤能改良土壤、有利于植物更好的生长.
A. ②③④⑤
B. ①③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
16.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消费者
B.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
C. 甲个体内的DDT含量最高
D. 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
17. 下列哪项不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A. 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
B. 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 维持生态平衡
D. 制造有机物
18. 为了保护陷入濒危的古老哺乳动物穿山甲,国家将其列入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作为一个物种,穿山甲灭绝后还可挽回
B. 穿山甲与扬子鳄相似,在陆地产卵
C. 再也不能开发和利用穿山甲资源
D. 穿山甲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有重要作用
19. 大量细菌可以使食品迅速腐烂,食品在冰箱中能够保存一定时间不腐烂,是因为冰箱环境中()
A. 没有细菌
B. 细菌很少
C. 细菌繁殖较慢
D. 细菌都冻死了
20. 下列微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A. 细菌
B. 真菌
C. 病毒
D. 衣原体
21. 细菌通常进行的生殖方式是()
A. 分裂生殖
B. 孢子生殖
C. 出芽生殖
D. 有性生殖
22. 下列抗生素药品中属于真菌产生的是()
A. 青霉素
B. 卡那霉素
C. 链霉素
D. 庆大霉素
23. 关于微生物食品制作中的应用,下列配对错误的是()
A. 泡菜——霉菌
B. 制醋——醋酸菌
C. 酸奶——乳酸菌
D. 酿酒——酵母菌
24. 下列有关细菌与真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二者都是单细胞的生物
B. 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C. 依据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
D. 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与真菌引起的
25. 人的个体发育起点是()
A. 精子
B. 卵细胞
C. 受精卵
D. 婴儿
26.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
A. 子宫
B. 卵巢
C. 输卵管
D. 阴道
27. 青春期男子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在()
A. 心脏和肺的功能加强
B. 大脑兴奋性较强,易接受新事物
C. 生殖器官开始发育成熟
D. 长胡须、喉结突出、声调较低
28.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对营养的要求()
A. 多吃肉类,不吃蔬菜类
B. 多吃蔬菜类,不吃肉类
C. 随便一点,有什么吃什么
D. 应全面、合理地摄入营养物质
29. 人的胚胎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从受精卵的形成到婴儿的出生依次要经历的场所是()
①睾丸
②卵巢
③输卵管
④子宫
⑤输精管
⑥阴道
A. ①④⑥
B. ①③④⑥
C. ①⑤④⑥
D. ③④⑥
30. 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开始萌动性意识,从疏远异性到逐渐渴望接近异性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时应该()
A. 男女同学相处有礼有节
B. 男女同学建立真诚的友谊
C. 男女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D. 以上都是
31. 如图是关节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运动时减少两骨之间摩擦的是[______]______;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
[______]______。
(2)运动时若不小心用力过猛,常会造成[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中脱落出来的脱臼现象。
(3)当某人患关节炎时,关节肿痛,医生用针管从关节腔中抽出浑浊的滑液,这是
[______]______的分泌功能异常引起的。
32. 为了探究蚂蚁是如何进行通讯的,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1)准备实验用的蚂蚁:捕获的蚂蚁应来自,同时将这些受惊的蚂蚁饲养一段时间.(步骤2)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清水的容器内,形成A、B、C三个小岛,A、B岛与A、C 岛间用等长的木条连接起来,形成桥①和桥②,如图所示.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小岛
(步骤3)将饥饿的蚂蚁放在A岛处,B岛放食物,C岛不含食物,让蚂蚁自由通过桥①和桥②,大多数蚂蚁爬向B岛。
(步骤4)一段时间后将桥①和桥②对换,大多数蚂蚁爬向C岛。
讨论与分析:
(1)步骤1准备实验用的蚂蚁:捕获的蚂蚁应来自______;
(2)实验前对蚂蚁进行饥饿处理的目的是______;
(3)完成步骤3后,桥①和桥②的唯一区别是______;
(4)完成步骤4后可以推测,蚂蚁靠______进行通讯;
(5)完成步骤3后在不干扰蚂蚁活动的情况下给桥①滴洒香水,蚂蚁队伍出现混乱状态,短时间内不能准确走向目的地,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33. 孕育生命是个伟大的过程,图一表示人体的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图二为排卵、受精和胚泡植入子宫内膜示意图,请据图分析。
(1)女孩进入青春期后,会出现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这与图二中[______]______分泌的性激素有关。
而男孩在青春期出现的生理现象为______。
(2)图一过程④表示______,这一过程是在图二中的[______]______中完成的。
(3)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是在图二中的[______]______中,胎儿生活在母体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______和______从母体的血液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34.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有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分别是______。
(3)在该生态系统中,大量的捕杀狐和蛇,则一段时间内______的数量会增加,造成植被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
如:蜈蚣是爬行动物,运动方式是爬行;鸵鸟有长长的下肢,发达有力,利于奔跑运动方式是奔跑。
故选:C。
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
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不同.
2.【答案】C
【解析】解:A、蛇生活在陆地上,运动方式是爬行;
B、蜗牛属于无脊椎动物,其运动方式是爬行;
C、大象有发达的四肢,运动方式是行走;
D、蜈蚣的运动方式是爬行。
故选:C。
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其结构特点和环境特点具体分析。
动物的运动方式有: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以便觅食和避敌,此题难度不大。
3.【答案】C
【解析】解:骨膜内层形成层具有造骨细胞的功能,对骨的生长(长长,长粗)和增生(断裂愈合)有重要作用。
因此,医生在给骨折病人做手术时,为了断骨尽快愈合,需要特别注意保护的结构是对骨的生长(长长,长粗)和增生(断裂愈合)有重要作用的骨膜。
故选:C。
长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和骨髓。
其中骨膜除了有营养和感觉作用外,内层形成层具有造骨细胞的功能,对骨的生长(长长,长粗)和增生(断裂愈合)有重要作用。
骨膜对骨的生长(长长,长粗)和增生(断裂愈合)有重要作用是个重要的考点。
4.【答案】A
【解析】解:A、两只公鸡为争夺一只母鸡而争斗,是同种动物之间的属于攻击行为,A正确。
BC、一头猎豹在追击一群斑马、一只鹰捕食野兔是为了获取食物,属于捕食行为,BC错误。
D、螃蟹举起螯钳反击天敌的进攻属于防御行为,D错误。
故选:A。
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熟记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是解题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当人直臂提水时,处于单纯伸肘状态,但同时,还需用力才能将重物提起,所以,这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必须同时收缩。
故选:A。
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6.【答案】B
【解析】解:A、鱼生活在水中,有鳍,适于游泳,正确。
B、青蛙的趾间有蹼,适于游泳,后肢发达,适于跳跃,错误。
C、鸟类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适于飞行,正确。
D、猎豹生活在陆地上,四肢发达,适于奔跑,正确。
故选:B。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运动方式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可从生物的器官特征去分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运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7.【答案】D
【解析】解:冬季,燕子总是飞到南方来越冬,是随着太阳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
因此属于节律行为。
故选:D。
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
如昼夜节律、月运节律、季节节律等。
随着昼夜交替、季节变化、潮汐涨落产生有规律的昼夜节律行为、季节节律行为、潮汐节律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的目的,并据此进行分类。
8.【答案】C
【解析】解: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
选项A、B、D均没有对研究对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均属于观察;选项C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属于实验法,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视觉有时会出现误差,精确的观察需要一定的工具。
2、实验法是对发生行为的动物或接受行为的动物,模拟或干扰它们之间使用的信号,然后进一步分析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
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
解答此题要掌握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
9.【答案】C
【解析】解:A、黑猩猩与白蚁的群体内都有组织、有分工,都具有社会行为。
A正确。
B、黑猩猩举树枝舔食白蚁时,是屈肘动作,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正确。
C、黑猩猩是哺乳动物,其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C错误。
D、黑猩猩使用树枝的行为是通过后天生活经验获得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D正确。
故选:C。
1、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运动系统由骨骼肌、骨和骨连结组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动物的行为和运动。
10.【答案】C
【解析】解:①鹦鹉学舌、④老马识途、⑤惊弓之鸟、⑥望梅止渴,都是通过后天的经验和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性行为;②蜘蛛结网、③孔雀开屏都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后天性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
动物建立后天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11.【答案】C
【解析】解: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
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
在人的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可见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中。
因此儿童少年造血机能比成年人强的原因是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故选:C。
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关键点: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中,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12.【答案】B
【解析】解:骨的基本结构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骨的成分有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种,有机物使骨韧性而有弹性,无机物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
故选:B。
回答此题要明确骨的结构和骨的构成。
骨的物理性质与骨的成分有关。
13.【答案】D
【解析】解:在一个草原,兔和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兔的数量将会上升后因缺少食物又下降。
故选:D。
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此题说明:人类活动只有尊重生态规律,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4.【答案】B
【解析】建立的东北虎繁育中心以保护东北虎,属于迁地保护;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属于就地保护;将捕杀藏羚羊的偷猎者绳之以法,属于法制管理。
故选:B。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
如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
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
如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如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
等等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掌握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而采取的一定的措施,结合题意,仔细分析,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5.【答案】C
【解析】解:(1)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
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3)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
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
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如蜜蜂采蜜、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
(4)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5)有些动物可以改良土壤,如蚯蚓具有在土壤中钻洞的习性,并且以土壤中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使土壤疏松且有机肥料增多,利于植物更好的生长;蚂蚁等动物也有在土壤中钻洞、修坑道的习性,它们的行为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有改良作用。
总之,①②③④⑤的叙述都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故应选C。
故选:C。
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16.【答案】A
【解析】解:A、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甲数量最多,处在食物链的起点,属于生产者,丙、乙、丁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属于是消费者,A正确;
B、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系,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由图可知,该食
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B错误;
C、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
在图中丁的营养级最高,所以丁体内DDT含量最高,C错误;
D、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该生态系统甲属于生产者、乙、丙、丁属于消费者,还缺乏分解者,D错误。
故选:A。
在一个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其数量越少,图中甲的相对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属于生产者,丙次之属于初级消费者,乙再次之,属于次级消费者,丁属于第三级消费者,据此解答。
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甲是生产者,丙是初级消费者,乙是次级消费者,丁是三级消费者。
17.【答案】D
【解析】解:动物不能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只有绿色植物才能制造有机物,可见D错误。
故选:D。
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18.【答案】D
【解析】解:A、作为一个物种,穿山甲灭绝后不可挽回,A错误
B、穿山甲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B错误
C、合理开发和利用穿山甲资源有利于生态系统的保护,C错误
D、穿山甲作为古老哺乳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有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D。
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据此解答。
解题关键是熟知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解答时可以从动植物的特点、意义以及分布方面来切入。
19.【答案】C
【解析】解: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都是杀死或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冰箱中温度低,能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细菌、真菌繁殖很慢,数量少,不能充分分解食物,
达到保鲜的目的。
因此,“食品在冰箱中保存较长时间不腐烂”,是因为在冰箱中温度低,细菌繁殖很慢。
故选:C。
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
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
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常见的食品保存的方法及原理。
20.【答案】C
【解析】解:ABD、细菌、真菌和衣原体,都具有细胞结构,ABD错误。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C正确。
故选:C。
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也就是说动物、植物、细菌、真菌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
唯独病毒的结构简单,其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没有细胞结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1.【答案】A
【解析】解: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分裂时,细胞首先将它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然后细胞从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故选A
根据细菌的繁殖方式进行分析回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的繁殖能力很强,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每20-30分钟就能繁殖一次.
22.【答案】A
【解析】解:青霉菌是一种真菌,属多细胞,营养菌丝体无色、淡色或具鲜明颜色。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药物,是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青霉素的发现者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
1928年的一天,弗莱明在他的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
由于盖子没有盖好,他发觉培养细菌用的琼脂上附了一层青霉菌。
这是从楼上的一位研究青霉菌的学者的窗口飘落进来的。
使弗莱明感到惊讶的是,在青霉菌的近旁,葡萄球菌忽然不见了。
这个偶然的发现深深吸引了他,他设法培养这种霉菌进行多次试验,证明青霉素可以在几小时内将葡萄球菌全部杀死。
弗莱明据此发明了葡萄球菌的克星-青霉素;卡那霉素由细菌产生的,是一种由卡那链霉菌(Streptomyces kanamyceticus)产生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