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随笔二篇教案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文艺随笔二篇《不求甚解》《咬文嚼字》)
一是引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的例子,强调我们今天学习“应当抱虚心的态度”;二是引诸葛亮的例子,赞扬“观其大略”式的“不求甚解”的高明;三是引宋儒陆象山的话,说明“未晓处且放过”的方法与陶渊明的提法“很相似”。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一个“且”字,说明“放过是暂时的”,只要认真“会意”,“未晓处”最后还是会“晓”的。
二分析课文。
(一)分析第一层(1、2段):更替文字意味不同。
1.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
①“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语气坚决。
②六个“你这……”。——感情强烈。→启示:A.思想感情不同
③“你是个好小子。”——表假定语气。
④“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启示:B.结构不同,不合逻辑
《不求甚解》一文通过对“不求甚解”一词的辩正,提倡读书要多次反复、虚心领会。(读书要把握住精神实质,不要死抠字句,求其表面。)
课时授课计划
教
学
过
程
二学生阅读课文,理解结构安排:
第一部分(第1段),开宗明义,从“不求甚解”否定之否定入题。先提出现在人们对于“不求甚解”古义的否定。用“对任何问题”指出这种否定属于看问题绝对化,不作具体分析;用“一般”“常常有人”指出持这种观点的人为数不少,并非偶然。“其实也不尽然”表明对今人否定之否定,然而语气委婉。“不尽然”是不把话说死。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要正面表明自己观点,“虽然不值得提倡”,但是也不应“盲目的反对”。不必提倡的是什么样的“不求甚解”?什么叫做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角度不同,结论迥异。这正是本文肯綮之所在。
文艺随笔两篇PPT
文章主旨
主旨(中心论点):读书要把握住精神实 质,不要死抠字句,求其表面。
合作探究
思考《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是否矛 盾?为什么?小组讨论解决。(5分钟后小 组展示)
不矛盾。 ①《咬文嚼字》是强调创作要反复修改,精益 求精。《不求甚解》强调读书要把握精神实质, 不要困于表面现象。 ②前者侧重写,后者侧重读。 ③即使都是读书或都是写作过程,精益求精、 反复修正和把握精神实质、不拘表面这两点要 求也要同时具备,两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 ④“咬文嚼字”是谈学习的态度,“不求甚解” 是谈学习的方法,两者角度不同,精神一致。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论 证方法,并进行分析。(10分钟展示答案)
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 正反两面的举例论证:第五自然段从反面列 举普列汉诺夫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求 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的事例,来告 诉人们要有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第六自然段从正面列举诸葛亮读书“观其大 略”的事例,介绍古人以“不求甚解”的态 度读书的经验。 • 引用:文章第八自然段引用宋代理学家陆象 山的语录,来印证“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是可取的。
文艺随笔两篇
----咬文嚼字
学习目标
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
自学指导一
朱光潜 1.《咬文嚼字》作者______ (1897年-1986 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今安徽省 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1] )。现 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 翻译家。 论点 论据 2.议论文三要素:____ 、______ 、______。 论证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论证 等。 对比论证
文艺随笔二篇教案
文艺随笔二篇教案教案标题:文艺随笔二篇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文言文和现代文学作品。
2. 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如构思、组织和表达,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深度,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独立见解和品味。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文学修养。
教案步骤:步骤一:导入1. 创造一个温馨的课堂氛围,引发学生对文学和写作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文艺随笔有什么了解?你喜欢读哪些文艺随笔作品?步骤二:介绍文艺随笔1. 教师简要介绍文艺随笔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历史。
2. 分享或朗读一篇经典文艺随笔作品,鼓励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文艺随笔进行分享。
步骤三:分析优秀文艺随笔作品1. 指导学生选择两篇不同风格和主题的优秀文艺随笔作品。
2. 学生读完作品后,进行小组讨论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评论。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思想、情感、结构和语言表达等方面。
步骤四:写作展示1. 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文艺随笔的读后感或评论。
2. 学生以小组形式互相交流和修改作品,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和体会。
步骤五:扩展活动1. 学生进行文艺随笔作品的赏析,可以选择其他经典作品阅读和讨论。
2. 学生可以组织文艺随笔写作比赛或展览,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他们继续提升写作能力。
2. 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并解答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
教案评估:1. 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程度。
2. 学生对文艺随笔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发展。
4. 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表达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文艺随笔二篇《不求甚解》《咬文嚼字》)_1785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文艺随笔二篇《不求甚解》《咬文嚼字》)篇一:23文艺随笔二篇语文基础模块(上)教案总第次课篇二:15 不求甚解中职语文第一册教案15 咬文嚼字教学目标:一、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并有自己的主见。
二、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三、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教学设想:一、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也可看作是一篇文艺随笔,重点内容要放在对文意的理解及借鉴上,因此可以把教学安排为两部分,先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启发学生改变“套板反应”的通病,从而在今后对语言的理解运用时自觉养成谨严的习惯。
二、对文意理解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于注释及工具书在上课之前充分预习,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课上老师对个别难点做适当点拨。
三、利用多媒体演示文稿,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四、知识应用能力训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猜谜引出对祖国语言的赞美,导入课文。
二、感知解析1.第一组例子,关于“是”和“这”。
先体会一下感情,读如下句子:①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②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是贱人?你是淫妇!你是你是大虫口里倒涎!③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你是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④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你这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前三个,不论“是”“这”怎么好,“这”字表现力都好一些,作者的分析是有道理的。
第四个例子,“这”仍有力量。
但与“是”具有不可比的环境限制。
因此哪个更好,决不可定论。
作者说改成“这”神情完全不对,应理解为,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可以滥改,见了就改,否则便失去了咬文嚼字的积极意义了。
这一组例子是说: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关,有必要咬嚼一番。
2.第二个例子,“李广射虎”一段。
我们能理解作者的观点,李广射“虎”,是在一种特定情境之中的,这种情境造就了他的“激变能力”以千钧之力,以最完美的角度“中石没镞”,而此能力、此力度、此角度不是想做就做成的,因此便有了后文所记,因此这段内容,只可保留原貌甚或增益,不可刻意简洁的。
教案高教版(语文)第一册第十一课文艺随笔二篇(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2、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3、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能力目标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独立见解能力。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精神。
2、培养阅读、写作"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教学重点】1、了解文章结构,确定中心论点,评价作者的观点2、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3、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难点】1、学习揣摩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克服写作中习惯性流弊。
2、通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3、借鉴本文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4、培养学生鉴赏语言的能力,学习揣摩语言的方法。
【教学方法】1、立足课本整体感知2、跳出课本拓展延伸3、品评鉴赏培养能力4、举一反三迁移应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2、《新民晚报》某日头版头条登出了一条新闻,标题是:论坛开讲,福”临上海报道的是世界著名的福布斯全球总裁会议在上海召开的新闻。
提问:标题中,哪个字最吸引你呢?提到咬文嚼字”这个词,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很少会想到有什么积极意义。
的确,查过《现代汉语词典》,你会发现词典上的三个解释无一不含贬义: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
而今天,当你读过了朱光潜先生这篇《咬文嚼字》,你会发现,这个成语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它对我们养成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 ―― 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散文二篇》教案(精选3篇)
《散文二篇》教案(精选3篇)《二篇》篇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根据两片树叶的外形以及散文的情节进行想象,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2、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1、图片三幅,图一画有两片树叶的树苗若干棵;图二表现两片树叶象眼睛的背景;图三是表现两片树叶象耳朵的背景。
2、教师准备一些树林中的动植物图片。
活动过程:1、出示图一,激发幼儿想象。
出示图一,问:图画上有什么?(小树苗)小树苗有几片树叶?(两片)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两片树叶象什么?(幼儿充分想象)老师这里有一篇散文,我们来听听散文里说这两片树叶象什么,好吗?2、教师朗诵散文片断,引发幼儿想象。
①教师朗诵:瞧!这两片新叶子,多象是小树的两只眼睛。
(出示图二)提问:散文里说两片树叶象什么?(象小树的眼睛)小树的眼睛好奇地看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幼儿想象讲述,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图片一一贴入背景图)是啊,小树就像小朋友说的那样看到了很多美丽的东西,它心里怎么样?它觉得它看到的这个世界怎么样?②教师继续朗诵:瞧!这两片新叶子,多象是小树的两只耳朵。
(出示图三)提问:散文里还说两片树叶象什么?(象小树的耳朵)小树的耳朵静静地听呀听呀,它听到了什么?(幼儿想象讲述后,教师把准备好的图片贴入背景图)③小树苗越看越高兴,越听越高兴,小树苗一高兴就蹦了起来,发生什么事了?(幼儿想象后)教师讲述:哈,小树苗一蹦,就长高啦!3、学习朗诵散文。
教师完整朗诵散文一遍后,问:散文里讲了些什么?讨论后,教师放慢速度,以等待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朗诵散文。
4、幼儿讨论:学完这篇散文,你又什么感觉?引导幼儿体验春天的美好。
5、延伸活动:画小树苗。
上面画上两片叶子,画好后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树叶象什么,它们在做什么,心里怎样想,你的小树苗长大了没有。
附:两片树叶小树苗种上没几天,就长出了两片树叶。
瞧!这两片新叶子,多象是小树上的两只眼睛。
两只眼睛好奇地看呀看呀,啊,世界多美丽!瞧!这两片新叶子,又象是小树上的两只耳朵。
文艺随笔二篇语文基础模块上教案
2、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主要编着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等。
二、整体感知
(一)理解“咬文嚼字”
3、“咬文嚼字”这个成语的意义
王若虚《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3)唐代诗人贾岛《题李凝幽居》有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原为“僧推月下门”,韩愈向贾岛建议说“敲”字比“推”字好,因而改成了“僧敲月下门”,同学们认为哪一个更好?
三、拓展研读
(一)古人炼字的典故
9、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树深雪里,昨夜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讨论:空白处到底是用“一”好还是用“数”好?可先让学生发言,然后教师总结归纳。
提示: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12、我们熟知的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也是炼字的绝佳好例。
其中“绿”字改过十几次,先后曾改为“到”、“过”、“入”、“满”等字,都不满意,最后定为“绿”字。“绿”字为何精警?因为它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为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效果,春风的精神,描绘了春过江南后的效果——绿满江南。
第一部分(1),开宗明义,作者在第一段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文艺活动描写作文教案模板
文艺活动描写作文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艺活动的定义和特点;2.培养学生对文艺活动的兴趣和热爱;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文艺活动的定义和特点;2.培养学生对文艺活动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
1.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些文艺活动的场景,引导学生了解文艺活动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
教师向学生介绍文艺活动的定义和种类,如音乐会、舞蹈表演、戏剧表演等,让学生了解文艺活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分组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喜欢的文艺活动,并分享自己参加文艺活动的体验和感受。
4.写作练习。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体验,写一篇关于文艺活动的作文,要求包括活动的名称、时间、地点、内容、感受等方面的内容。
5.展示交流。
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文展示和交流,让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交流。
6.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艺活动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参加文艺活动,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五、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场自己喜欢的文艺活动,进行观赏和体验,并写一篇参加文艺活动的感受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文艺活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分享和交流,增进了彼此的感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文艺随笔 教案
文艺随笔教案文艺随笔二篇教案《文艺随笔二篇》建议一采用故事激趣法、讨论点拨法 * 教学过程建议: 1.文章运用许多生动的例子来阐释“咬文嚼字”这种创作态度,教师也可补充更多的鲜活的例子,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更直观、深切的理解“咬文嚼字”的妙处。
2.教学中可以通过大量“炼字”的生动例子,再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从语言表达的语气、意境等方面入手,教会学生“炼字”、“炼情”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课文中涉及很多文学典故,可要求学生课前通过网络等手段查阅相关资料,为理解文章打下基础。
4.文中的例子可由学生自己讨论分析,教师在关键的地方抓住要点作点拨,如:“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等语句的理解。
5.本文可从多角度设计情境导入,如:简短的关于“咬文嚼字”的幽默故事导入;由现在流行的网络语言入手导入;由名人“炼字”故事导入;由学生熟悉的诗句中的炼字故事来导入 * 示例:一、导入由学生熟悉的诗句中的“炼字”故事来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其中“绿”字改过十几次,先后曾改为“到”、“过”、“入”、“满”等字,都不满意,最后定为“绿”字。
“绿”字为何精警?因为它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为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效果,春风的精神,描绘了春过江南后的效果――绿满江南。
②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一“闹”字表现出两个sheng字:(1)“声”,“闹”字使我们联想到杏花盛开的枝头,蜂飞蝶舞的生动景象。
(2)“生”,“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
鉴于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文艺随笔二篇教案(一)
文艺随笔二篇教案(一)教案:文艺随笔二篇教学目标•理解文艺随笔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掌握文艺随笔的写作方法并能够创作出优秀的文艺随笔教学内容1.什么是文艺随笔•定义:文艺随笔是一种轻松、自由的散文,其创作主题和表现形式非常自由,可以是作者个人的思想、感情、趣事等,这种散文文体强调文学性和艺术性。
•特点:自由灵活、情感纯挚、艺术性强、语言优美、主题多样化。
2.文艺随笔的写作技巧•明确主题:选择好文艺随笔的主题非常关键,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以此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确定文体:文艺随笔的文体非常自由,可以是记叙、抒情等多种文体。
•独特感染力:好的文艺随笔需要有独特的感染力,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
3.精选两篇文艺随笔进行分析•《诗意的故事》:本篇文艺随笔通过讲述一个小女孩的故事,表达了对生命和爱的感悟,采用了抒情写作的方式,文字细腻动人,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
•《花开花落》:本篇文艺随笔通过观察季节变迁,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采用了描写的方式,语言简练富有诗意,给读者带来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4.写一篇自己的文艺随笔•主题自选: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确定文体:根据自己的主题和表达方式,选择最适合的文体,可以是记叙、抒情等多种方式。
•精心打磨:写一篇好的文艺随笔需要反复推敲打磨,不断地修改修改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教学方法1.听课:讲解文艺随笔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巧。
2.分析阅读:精选两篇优秀的文艺随笔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文艺随笔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3.写作实践: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和文体,写一篇优秀的文艺随笔,并进行课堂分享和讨论。
评价标准1.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艺随笔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巧。
2.创作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主题和表达方式,创作出优秀的文艺随笔。
3.分享能力:能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文艺随笔,与同学进行互动和讨论。
教学建议1.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文艺随笔,借鉴其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文艺随笔二篇教案
文艺随笔二篇教案教案一:《荷塘月色》与《静夜思》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2.提高学生鉴赏文艺之美的能力;3.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表现文学形象。
教学内容:篇目:《荷塘月色》与《静夜思》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素材:《荷塘月色》,《静夜思》原文、译文及注释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荷塘月色的景象和静夜思中的月亮。
引导学生享受到自然美的情感以及对月亮的情感赞美。
二、讲授(25分钟)1.语言艺术特点的讲解:(1)《荷塘月色》中的比喻、排比、拟人等语言修辞方法的分析;(2)《静夜思》中的对景写景、象征手法的分析。
2.诗歌内容的讲解:(1)《荷塘月色》中夏夜时荷塘中的风景以及主人公的内心感受;(2)《静夜思》中月亮的形态和象征意义。
3.语言风格和意义的讲解。
三、讨论(20分钟)1.请学生对两篇诗歌的语言艺术特点和内容进行探讨;3.让学生发表对自然美和人文情感的独特感受,进行心情和理念的交流与分享。
四、总结(5分钟)回顾两篇诗歌的自然和人文情感,总结语言修辞法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荷塘月色》与《静夜思》中所体现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感,鉴赏语言艺术特点,提高美学素养,并且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交流能力。
教案二:《狂人日记》与《呐喊》教学目标:1.理解文学作品展现出来的现实主义精神;2.学习文学作品中的可读性;3.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
篇目:《狂人日记》与《呐喊》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与分组讨论结合教学素材:《狂人日记》,《呐喊》原文及译文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问:什么是现实主义文学?为什么现实主义文学流行于20世纪初期呢?二、讲授(25分钟)1.文学背景及作品特点的讲解:2.主要题材的讲解:(1)《狂人日记》中的“疯子”与社会隔离及人性的探讨;三、分组讨论(20分钟)1.随机分组,每组讨论一篇作品的主题和思想,找出这些主题和思想的共同点。
文艺随笔二篇教案
文艺随笔二篇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3.分析评价课文观点,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4.培养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精练相吻合"的谨严精神。
【教学设计】通过对比阅读来引导学生思考"咬文嚼字"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不同美学追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清代唐彪在《读书谱》中引用武叔卿的话说:"文章有一笔写成不加点缀而工者,此神到之文,尚矣。
其次须精思细改,如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一标点。
"同学们能列举出文学史上的作家哪些属于前者,哪些属于后者吗?前者有李白。
后者如贾岛、王安石、欧阳修、曹雪芹等。
(贾岛有关于推敲的典故。
王安石修改"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传为佳话。
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开头便是精心改成的。
《红楼梦》更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提问:古今的伟大作家为什么像李白式的诗人很少,而大多数人却都要"咬文嚼字",苦苦修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二、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全文,熟悉主要内容。
2.根据"学习重点",确立学习目标。
三、课文分析1.理清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首先,让学生找出本文在论证中所运用的材料。
(1)郭沫若听演员的意见改动《屈原》的一句台词。
(2)《水浒传》《红楼梦》中几句谩骂性的话语。
(3)《史记》对李广射虎的描写,王若虚对它的改动。
(4)韩愈帮贾岛斟酌。
(5)"烟"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
(6)《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7)"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其次,让学生分析作者运用这些材料要证明的观点。
以上七则材料可概括为:(1)炼字的重要性。
在结构上起到一个引起下文的作用。
《短文两篇》优秀教案【优秀9篇】
《短文两篇》优秀教案【优秀9篇】教案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9篇《短文两篇》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教学重点篇一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短文两篇》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
2、理解本文的读书观,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读书习惯。
3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重点:(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数: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1)名言警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名人论读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苏】高尔基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瑞士】凯勒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之高尚。
文艺随笔两篇教案
②你能否谈谈你从这种论证上学习到什么写作方法。(让学生学会写作的方法)答案是多面的,如写作思路一定要清晰,要符合人的思维过程;如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一定要举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让文章更具说服力,权威性;再如论证一定要完整,语言表述一定要严密、准确。还有,论证时一定要明确而清晰地表明自己的见解或观点。
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3、推敲
具体分析:
1、同学集体朗读,请个别同学示范朗读,然后比较、分析不同句子的感受,
把第1个实例中有关修改后增色的分析给大家找出来,比较作者和你的答案。
2、把第2个实例中作者认为修改后失色的语句读出来。
3、介绍关于推敲的故事,如果是你,你会选哪个?同学分小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发言板书:郭沫若改字——是改这——感情变化
【篇一:15文艺随笔二篇】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二、认识作者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奠基者之一。代表作品:《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人生格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明确:朱光潜的人生格言正是温总理讲话中所提到的不计名利,自强不息的写照,而他的这篇随笔正是被这样的精神触发,思考完成的。
王若虚该文——增与减——意味全改
贾岛作诗——推与敲——意境有别
《短文两篇》优秀教案(精选6篇)
《短文》优秀教案《短文两篇》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短文两篇》优秀教案(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短文》优秀教案1从容说课《谈读书》是培根的一篇著名的随笔,围绕读书,论述了知识的价值、求知的目的、读书的态度、方法等内容,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
《不求甚解》是邓拓先生的一篇杂文,文章采用驳论,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阐述了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正面主张。
教学两篇短文,要从内容、写法两方面进行突破。
内容上,要引导学生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背诵两文中的名言警句,加强语言积累。
激发学生热爱读书,充分享受和汲取人类文化成果,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
写法上,应引导学生理清两文的论证思路,分析理解两文的论证方式及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并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自我评价和主观阐发。
教学本文,宜采用“批注式阅读法”和“比较阅读法”。
批注式阅读法注重学思结合,注重自我评价;比较阅读法注重求同存异,注重比较辨析。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点拨,答疑解惑,组织学生互动合作,讨论探究,在思维的碰撞交流中,自主评价、独立判断,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藻饰、狡黠、诘难、伦理、滞碍、寻章摘句、味同嚼蜡、吹毛求疵、豁然贯通、不求甚解”等词的读音和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背诵两文中的名言警句,加强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1.理清两文的论证思路,把握其思想内容。
2.分析理解两文的论证方式及方法,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
3.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自我评价和主观阐发。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培养正确的读书观,充分享受和汲取人类文化成果,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
文艺鉴赏随笔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文艺鉴赏随笔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艺作品的理解、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运用文字表达观点、情感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艺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2. 随笔写作的基本要素与技巧3. 名家名篇鉴赏与写作实践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艺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随笔写作的基本要素与技巧。
2. 难点:如何将鉴赏方法与技巧应用于实际写作中。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文艺鉴赏随笔的定义和作用。
2. 通过欣赏一首经典诗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文艺鉴赏。
二、讲授新课1. 文艺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a. 观察法:关注作品的形式、结构、意象等。
b. 分析法:分析作品的主题、情感、人物等。
c. 比较法:对比不同作品、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
2. 随笔写作的基本要素与技巧:a. 确定主题:明确写作目的,确定文章主题。
b. 选择素材:搜集与主题相关的素材,丰富文章内容。
c. 构思布局: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
d. 运用修辞: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表现力。
三、课堂练习1.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
2. 学生根据鉴赏结果,尝试撰写一篇文艺随笔。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鉴赏方法与技巧应用于实际写作中。
二、讲授新课1. 名家名篇鉴赏与写作实践:a. 介绍一位著名作家及其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b. 分析作品中的亮点,学习作家的写作技巧。
2.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尝试撰写一篇文艺随笔。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文艺随笔。
2. 教师对学生的随笔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艺鉴赏与随笔写作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篇文艺作品,撰写一篇鉴赏随笔。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文艺随笔二篇:咬文嚼字-不求甚解》课件PPT
(2)《水浒传》《红楼梦》中几句谩骂性的 话语。
(3)《史记》对李广射虎的描写,王若虚对 它的改动。
(4)韩愈帮贾岛斟酌诗句。 (5)“烟”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 (6)《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7)“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8
分析作者运用这些材料要证明 的观点
材料1:郭沫若听演员的意见改动《屈原 》的一句台词。
5
➢“咬文嚼字”
义项A 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义项B 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义项C 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例 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
地咬文嚼字 。( A )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
,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B )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C )
观点:炼字的重要性。在结构上起到一个 引起下文的作用。
9
材料2:《水浒传》《红楼梦》中几 句谩骂性的话语。
观点:古代伟大作家都注重炼字, 古代伟大的著作都是炼字的典范。
10
材料3: 《史记》对李广射虎的描写 ,王若虚对它的改动。
观点: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 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 彻,情感还没有凝炼。
1
学习目标
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 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3.分析评价课文观点,借鉴吸收课文
的写法。 4.培养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
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精 练相吻合”的谨严精神。
2
➢
炼字
曾国藩率领武装与太平军作战初期多次失败。 清政府要求各地的地主武装头目写奏章总结与 太平军作战的经验教训。曾国藩写到“屡战屡 败”一词。当时作为师爷的左宗棠看罢大惊, 劝其改为“屡败屡战”。咸丰帝看后大悦,湘 军也因此得到了清政府的大力支持,势力越来 越大。
第13课 随笔二则 学案(粤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二)
第13课随笔二则学案(粤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二)第13课随笔二则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主旨及论证思路,品味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语言风格。
2.探讨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猖獗敷衍谄媚亲戚答案jufynchnmiq2多音字供处瘪爪涨强便答案n/nch/chbi/bizho/zhuzhn/zhnqin/qin/jinpin/bin注“供养”既可读nyn,也可读nyn;前者指供给生活所需,或赡养.抚养,后者指用供品祭祀神佛和祖先。
“便宜”既可读pinyi,也可读biny;前者指价格低或不应得的利益,或作动词,意为“使得到便宜”;后者指方便合适,便利。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234答案1体贴/妥帖2揣摩/惴惴不安3糟糕/马槽4谄媚/陷阱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设身处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猖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谄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张牙舞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妄自尊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鞭长莫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
2形容词,凶猛而放肆;动词,倾覆,跌倒。
3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
4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
5狂妄地自高自大。
6原来是说虽然鞭子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
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设身处地的感觉。
2一般人都有很隐秘的“心理缺陷”害怕见大人物。
见了大人物就手足无措,张牙舞爪,甚至浑身发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随笔二篇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3.分析评价课文观点,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4.培养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精练相吻合"的谨严精神。
【教学设计】
通过对比阅读来引导学生思考"咬文嚼字"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不同美学追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清代唐彪在《读书谱》中引用武叔卿的话说:"文章有一笔写成不加点缀而工者,此神到之文,尚矣。
其次须精思细改,如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一标点。
"同学们能列举出文学史上的作家哪些属于前者,哪些属于后者吗?
前者有李白。
后者如贾岛、王安石、欧阳修、曹雪芹等。
(贾岛有关于推敲的典故。
王安石修改"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传为佳话。
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开头便是精心改成的。
《红楼梦》更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
提问:古今的伟大作家为什么像李白式的诗人很少,而大多数人却都要"咬文嚼字",苦苦修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二、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全文,熟悉主要内容。
2.根据"学习重点",确立学习目标。
三、课文分析
1.理清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首先,让学生找出本文在论证中所运用的材料。
(1)郭沫若听演员的意见改动《屈原》的一句台词。
(2)《水浒传》《红楼梦》中几句谩骂性的话语。
(3)《史记》对李广射虎的描写,王若虚对它的改动。
(4)韩愈帮贾岛斟酌。
(5)"烟"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
(6)《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7)"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其次,让学生分析作者运用这些材料要证明的观点。
以上七则材料可概括为:
(1)炼字的重要性。
在结构上起到一个引起下文的作用。
(2)古代伟大作家都注重炼字,古代伟大的著作都是炼字的典范。
(3)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
(4)更动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
(5)①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②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
(6)善用联想的意义,会使文章增色。
(7)联想意义的误用会造成流弊。
再次,提问学生这些论证材料可否调换位置。
如王若虚对《史记》描写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和"僧敲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两例。
答案是不可以,因为每个分论点和它的论据都是相对应的,两者密切相关,不能调换。
2.理清文章的结构。
全文共分8个自然段。
①②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写"炼"字的重要性。
③④⑤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写文字的改动关系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⑥⑦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写文学写作要注重斟酌文字的联想意义。
⑧自然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提倡人们在创作和欣赏中咬文嚼字。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无沦阅读或写作,都必须有--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在文中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是从根本上抓住了文字的实质。
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即"在文字上推敲,
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咬文嚼字"应先从思想感情入手,以表达最恰当的思想感情为最终目的,
再去进一步斟酌文字,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搞表面文章,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
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
4.小结。
在论说文中所列举的材料一定要鲜明有力地证明相应的观点,反
之则是材料使用不当。
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应具有对应性和最佳性。
MSN(中国大学网)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