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先秦到南北朝诗歌 04 吟唱不尽的古代诗歌 诗三首学案
2019年至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阅读题及答案
![2019年至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阅读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2bde8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3.png)
2019年至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阅读题及答案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阅读题(课标全国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解析】本题考查了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水平层级D。
第一问主要从“雨雪隔榆溪”“狐迹、天寒、地暗”能够看出。
第二问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由“从军度陇西”知是士卒远征,“别路”与之对照,当指告别家乡之路。
本题难度不大,考生要仔细研读诗句,体会“狐迹、马蹄、天寒、地暗”的意象的含义,避免错解。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
“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水平层级D。
第一问对表达技巧的理解,一定离不开诗句的内容,所以要结合两句诗的意义分析其“好处”。
第二问通过对全诗的理解不难看出是征人思乡。
考生往往在第一问上犯难,其实,理解了诗句的内涵,其表达效果自然就出来了,所以,关键还是对诗歌的解读和理解上。
【答案】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但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是生动的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
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阅读题(大纲全国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先秦到南北朝时期诗歌
![先秦到南北朝时期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1a09a11e964bcf84b9d57b4f.png)
诗经:《卫风·氓》;《小雅·采薇》 楚辞:《离骚》选段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并序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建安文学”:《短歌行》 “田园诗”之祖:《归园田居》(其一)
《诗经》 诗经》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又称《 诗三百》 汉代奉为经典, 又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奉为经典, 始称《诗经》 始称《诗经》。 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分为 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诗歌 篇 ”“雅”“颂 三大类。 “风”“雅”“颂”三大类。 其中15国风 国风, 其中 国风,160篇,属民间歌谣;雅分 篇 属民间歌谣; 大雅、小雅, 大雅、小雅,105篇,属宫廷乐歌;颂分周 篇 属宫廷乐歌; 鲁颂、商颂,属宗庙祭祀的乐歌。 颂、鲁颂、商颂,属宗庙祭祀的乐歌。
《楚辞》
楚辞的范畴, 楚辞体” 见课下注释) 楚辞的范畴,“楚辞体”(见课下注释)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 长的政治抒情诗, 长的政治抒情诗,共373句。 句 屈原其人(离骚开篇四句)。 屈原其人(离骚开篇四句)。 香草美人的象征传统。 香草美人的象征传统。 意义:奠定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意义:奠定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屈原精神”成为后世典范。 “屈原精神”成为后世典范。 Nhomakorabea经的影响
1,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奠定了我国 ,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歌面向现实,关注现实的创作传统。 诗歌面向现实,关注现实的创作传统。 风雅精神” “风雅精神” 2,比兴手法成为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基本表 , 现手法。 现手法。
《氓》、《采薇》
通假字: 通假字:匪,于,说,泮,莫,尔,棘。 无意义助词: 无意义助词:止、言、载、思、曰、亦、 斯等。 维、斯等。 成语:屡试不爽,夙兴夜寐,信誓旦旦, 成语:屡试不爽,夙兴夜寐,信誓旦旦, 牝鸡司晨等。 牝鸡司晨等。 重点字词(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重点字词(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类活用等): ):愆 至于, 类活用等):愆,贿,至于,黄,徂,溅, 启居, 君子,小人, 贰,靡;作,启居,聘,路,君子,小人, 骙骙, 雨等。 骙骙,腓,雨等。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11fc64d86c85ec3a86c2c5a6.png)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诗经》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1、《关雎》知我者,谓我心忧;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5、《兼葭》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参差荇菜,左右米之。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兼葭妻妻,白露未晞。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2、《桃夭》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兼葭米米,白露未已。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桃之夭夭,有賁其实。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6、《鹿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3、《汉广》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 《离骚》(节选)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长太息以掩涕兮,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哀民生之多艰。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呦呦鹿鸣,食野之苓。
謇朝谇而夕替。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既替余以蕙纕兮,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0a786dca80eb6294dd886c86.png)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经》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3、《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4、《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5、《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7、《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2e3b1be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7.png)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高中选修里有一个专题是是学习中国古代诗歌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一)将进酒唐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倾耳听一作: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不足贵一作:何足贵;不复醒一作:不愿醒/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古来一作:自古;惟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雕栏通:阑)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代: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愁余一作:愁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二)过小孤山大孤山宋代:八月一日,过烽火矶。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
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
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训练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训练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20dfcb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b.png)
题武关①杜牧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②,戍旗长卷夕阳中。
【注】①武关:在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战国时秦置。
楚怀王绝齐亲秦,入武关为秦伏兵所执,客死秦国。
②圣神:神圣天子。
四海:天下统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开门见山,叙述诗人来到了武关的东边,清清溪水从眼前汩汩流过,好像在向行人诉说着前朝的史事;举目眺望,可笑当年那昏庸懦怯的怀王入关投秦,一去不返,如今除了关塞依旧,没有留下任何遗迹。
B.颔联以形象化的语言,极为深刻地揭示了怀王悲剧的内在根源。
郑袖“娇娆”而“酣似醉”,屈原“憔悴”而“去如蓬”,婉转而深刻地指责了怀王的“不爱江山爱美人”致“迹自穷”的下场,诗人为之开怀一笑。
C.颈联在构思上是个转折,从对历史的沉思、叙述过渡到抒发眼前的感喟。
诗人通过对江山依旧、人事全非的慨叹,批评楚怀王正是因为在人事上的昏庸才导致了丧师失地、身死异国的悲剧。
D.尾联,诗人的眼光再次落到武关上。
他希望唐王朝统治者吸取楚怀王的历史教训,振兴国运。
本诗起于武关,落于武关,将与武关相联的特定的历史情节和山川形胜的自然背景构筑在一起,立意深沉而含蕴。
2.巧妙运用修辞手法,能让诗文增色。
诗人在本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任选两种加以赏析。
【答案】1.B2.①拟人。
首联“碧溪留我武关东”一句,诗人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自己在武关的盘桓说成是“碧溪”的相留,这就将诗情十分自然地转到对这一历史陈迹的临风联想上来。
②对比。
颔联“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两句,诗人用强烈的对比,将郑袖得宠而“酣似醉”之态,与屈原遭放逐后的“憔悴”、形容枯槁、流落失意之色作鲜明的对比。
通过小人得势、贤臣见弃的形象对比,婉转地抨击了怀王的昏聩,鞭挞了郑袖的惑主,以及痛惜屈原的被逐。
③比喻。
颔联“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两句,诗人用郑袖“娇娆”“酣似醉”,表现其娇妒、得宠之态,而“酣似醉”,足见怀王对她的宠幸和放纵;诗人用屈原的“憔悴”,表现其形容枯槁、失意之色,而“去如蓬”的比喻,足见屈原遭放逐后到处流落,无所依归的漂泊生涯。
魏晋南北朝古诗词大全
![魏晋南北朝古诗词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600a5f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6e.png)
魏晋南北朝古诗词大全诗是诗人对现实观念或世俗理念的不认同而感发的愤怒和不满。
无论是离骚体、古诗体、近代诗还是现代诗都不过是诗的一种形式。
我在此整理了魏晋南北朝古诗词,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魏晋南北朝古诗词11桃花源记陶渊明〔魏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2饮酒·其五陶渊明〔魏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诗主要描摹诗人弃官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心态,体现出陶渊明决心摒弃浑浊的世俗功名后回归自然,陶醉在自然界中,乃至步入“得意忘言”境界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体验。
魏晋南北朝古诗词21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南北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总结
![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252570902020740be1e9b7d.png)
本单元含英咀华的重点:新诗体、 新流派、新的表现手法
• 感知《诗经》的现实主义风格,掌握赋比兴 手法和重章复唱手法的特点,体会其对后世 诗歌创作的深刻影响; • 感知《离骚》的浪漫主义风格,体会其抒情 性特征,掌握芳草喻、美人喻、两性等手法 的运用特征,体会其对后世诗歌创作的重要 影响; • 了解汉乐府、古诗、建安文学等文学常识, 体会这一阶段诗歌的继承性和创新性。
归 园 田 居
陶 渊 明
陶渊明
又名:潜 字:元亮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田园诗人” “隐逸诗人” “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
陶渊明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大 类: 一种是平淡自然。主要是指那 些田园诗,用语质朴自然、清新疏 朗。人们常引的“采菊东篱下,悠 然见南山。”(《饮酒》其五), 可谓是此类的代表。
发山 展水 脉田 络园 诗 派
晋
南朝· 宋 唐
陶渊明
谢灵运 王孟
田园诗派
山水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
另一种是慷慨激昂,豪 放有力。主要是某些咏诗拟 古之作,所写的大多是诗人 对古代人事的评解和感慨, 借以表现自己对现实的不满 和愤慨,寄托自己的理想, 用语则豪迈刚烈,感情激越。 如《咏荆轲》
• 陶渊明少怀大志,因所生活的东晋时代 政治极端黑暗,抱负无由伸展,只做了几 任参军一类的小官便辞官归田了。 • 组诗《归园田居》五首,就是诗人四十一 岁时辞去任职八十一天的彭泽县令归隐后 的第二年写下的著名诗篇。
薇:作 追忆思乡之情 岁:初 前
柔 暮
刚 阳
戍役漫长
三 章 叙述难归原因 我戍未定
采
薇
王事靡
狁之故
倒
四、五章 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 今昔之对比
现实的困境
叙
5 高中语文教材整合之古代诗歌鉴赏(独家整理)
![5 高中语文教材整合之古代诗歌鉴赏(独家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d679f1a941ea76e59fa0485.png)
第五章古代诗歌鉴赏教材对接篇目:必修2(先秦-南北朝诗歌):《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诗三首》必修3(唐代诗歌):《蜀道难》《杜甫诗三首》《琵琶行》《李商隐诗两首》必修4(宋词):《柳永词两首》《苏轼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选修:《长恨歌》《湘夫人》《拟行路难》《蜀相》《书愤》《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幕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将进酒》《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一、古代诗歌的情感主旨和手法清单篇目情感主旨手法氓叙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了男子的负心,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
赋比兴;对比采薇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赋比兴;重章叠句;乐景哀情离骚表现了屈原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坚持真理、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比兴(香草美人);象征孔雀东南飞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赋比兴;排比,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涉江采芙蓉分居两地的夫妻相互思念的忧伤之情触景生情;设问;联想和想象短歌行忧叹人生苦短,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比喻;引用;用典归园田居厌弃官场,热爱田园白描;比喻蜀道难借写蜀道的艰难,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入蜀的担忧,抒世道艰难、功业难成的悲愤想象奇特、大胆夸张;反复秋兴八首(其一)借深秋哀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抒因战乱流落他乡的思乡之苦和羁旅之愁及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的担忧借景抒情;一语双关咏怀古迹(其三)借咏昭君悲惨的命运和怨恨之情,抒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慨借古伤己;对比登高借萧瑟、凄凉、开阔秋景,抒羁旅之愁、身世之苦和国事之忧情景交融;对仗工整琵琶行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情景交融;通感;比喻;侧面烘托;对比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魏晋南北朝著名诗歌及赏析
![魏晋南北朝著名诗歌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dfa33e27284b73f342503f.png)
1.《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评:本篇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作者渴望招纳贤才及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
这首诗在表情达意上独运匠心,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四句一韵,由八韵组成。
前两韵写诗人感叹人生短暂以及求贤不得的忧思。
第三、四、五韵表现了诗人延揽人才,思慕贤士的迫切心情。
第六韵写他亲自到田间慰问将士,表明他对延揽人才的态度。
第七韵借景写情,表明诗人的忧思所在。
第八韵引用典故,进一步表明他要人才贤士向他归心、助他完成大业的态度。
2.《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评:这首四言诗借诗人曹操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写出了大海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后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
诗歌以雄健的比例,生动饱满的描绘了沧海的形象。
大海那吞吐日月的气魄,也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写照。
3.《燕歌行》(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辞典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辞典](https://img.taocdn.com/s3/m/22896d0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1.png)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辞典说到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哇,那真是个宝藏!这时期的诗歌啊,简直就像一碗热腾腾的饺子,里面包着各种馅儿,咬一口满嘴都是惊喜。
古人可真会玩,情感丰富得不得了,像李白那种洒脱的,喝酒时一首《将进酒》,那简直是要把整个酒席都唱翻了。
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登楼的瞬间,简直能把你瞬间带到那种高处的感觉,视野开阔,心情也瞬间飞起来。
那时候的诗歌不仅仅是写景,更是把心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想象一下,魏晋时期的士人,一个个都是风流倜傥,白衣飘飘,走在街上都是一幅风景画。
陶渊明的《饮酒》里,那种淡泊明志、悠然自得的感觉,让人好想跟着他一起去种田,来杯美酒,聊聊人生。
多好啊,这样的生活,简单而又充实。
你看看那时候的人,诗歌写得那么好,却也没有什么压力,没事就聚在一起吟诗作对,整个氛围就像是今天的咖啡馆,轻松自在,笑声不断。
南北朝的诗歌又是一番风味,像是吃到了一道酸甜可口的菜。
你看谢灵运的山水诗,那画面感真是绝了,写的山水如同身临其境。
就像我现在跟你聊这些,心里也想着那青山绿水,偶尔飘来几朵白云,真想在那儿待一天,不用着急回家。
诗歌的美就在于它能把情绪化作文字,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的心跳和呼吸。
这就像是现代人发微信,文字背后传递的情感,古人的诗歌也是这样,让人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再说说那段风华绝代的魏晋时期,文人们的聚会就像今天的Party,大家都爱玩,谁都不甘示弱,斗诗成风。
像阮籍这种个性鲜明的人,他的《咏怀》简直就是那种“我就是我,不怕谁”的态度,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用诗歌表达自己内心的纠结与困惑,那种心情啊,现如今听起来还是那么贴切,仿佛隔了千年依然能够共鸣。
这种感情的表达,真是让人心头一震,像是感同身受。
北朝的诗人们则更有气势,豪放派的代表可得数一数,像是高适、岑参,他们的诗歌像是一阵风,吹散了那些繁琐的事,让人心胸开阔,眼界大开。
尤其是岑参的边塞诗,那种对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描绘,简直让人忍不住想跟着他去一趟西域,感受那种广阔无垠的自由。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6ad16bd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6c.png)
单元综合测试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孔子的文艺观主要通过他对《诗经》的评论提出,因此又被称作“诗教”观。
一般认为,孔子“诗教”文艺观重“教”,即侧重于“诗”(文艺)的社会教化作用与伦理实践意义。
从文艺的社会作用层面讲,身处“礼崩乐坏”的春秋动荡年头,出于实现社会志向的须要,孔子尤为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力图发挥文艺在蓄养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上的独特功用。
从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层面讲,要求两者完善和谐,甚至更重内容。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武》《韶》两乐相比,《武》颂攻伐,虽然形式也完备,但不如歌颂仁政的《韶》乐那样“尽善尽美”。
从文艺指责标准的层面讲,孔子明确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无邪”即“中正和雅”,要求的是作品在缘情、言志时不要太直露,而应适度。
同样,“无邪”仍旧是从突出“文治合一”的社会教化论申发的,关涉孔子对文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美志向的追求。
孔子“诗教”文艺观在重“教”的同时并不忽视“诗”。
一方面,孔子并非就文艺论文艺,而是将其作为培植志向人格、建立和谐社会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他又并非简洁将文艺视为教化的工具,而是充分相识到了其所具有的“文以发蒙”“以美养善”的社会效益。
正是以上两点,构成了孔子文艺观的显明特色,并对整个中国传统文艺思想产生了根本影响。
“兴观群怨”的例子最能说明这一特色。
“兴”即“引譬连类”“感发志意”,强调通过譬喻,使人联想、领悟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观”即“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群”指“群居相切磋”“和而不流”;“怨”指“怨刺上政”“怨而不怒”。
其中,“兴”是“观”“群”“怨”的基础,四者虽均以实现“诗教”的社会功用为目的,但又必需以敬重文艺独特的审美规律为前提。
北京市高中语文 先秦到南北朝诗歌 04 吟唱不尽的古代诗歌 诗三首学案(无答案)
![北京市高中语文 先秦到南北朝诗歌 04 吟唱不尽的古代诗歌 诗三首学案(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67be71cc17552706220809.png)
吟唱不尽的古代诗歌诗三首一、文学常识回顾曹操(155-220),字,沛国谯县(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与书法家。
代表作品:《》、《》等等。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号,世称。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等。
二、《涉江采芙蓉》赏析1.“古诗十九首”相关知识回顾《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
因为,从《古诗十九首》开始,中国的诗歌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式,脱离了《楚辞》的骚体和楚歌体,开始了中国诗歌的五七言体式。
《古诗十九首》,就是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
它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各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古诗十九首”所写的感情基本上有三类:的感情、的感情、的感情。
2.诗歌赏析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赏析:全诗共八句,构成了一条情感行走的路线:忧———忧,从忧伤出发,不觉又走回原地,这条路线是封闭的,并没有一个出口。
全篇构成一个回环式的感情困局,旨在诉求作者永寻而终不可得的解脱,使忧伤的情感被梳成了打不开的结,愁肠万分,无可断绝。
三、《短歌行》赏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赏析:整首诗中,从个体生命的短促、友情的怀念,到黎民百姓的流离,再到政治宏图、人格理想,真是有什么样的胸襟,才有什么样的文字,曹操是有大怀抱大志向的人,所以他的文字是有大格局的,大气象的。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495e699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63.png)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我国古代诗歌众多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哪一些是我们高中时代学过的呢?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一)登金陵凤凰台唐代: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二水一作:一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唐代: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四万一作:一万)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度通:渡)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一唐代:卢纶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二)山坡羊·潼关怀古元代: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登楼唐代: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梁甫一作:梁父)师说唐代: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综合检测题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综合检测题](https://img.taocdn.com/s3/m/6ae16a1a998fcc22bdd10db6.png)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检测题1.(xx•潍坊市模拟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①陆游桐叶晨飘蛩夜语。
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
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令已具。
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
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②。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
②《长杨赋》:汉代杨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而作。
(1)首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掌握首句写景作用的能力。
应熟练掌握首句写景的作用,如渲染氛围(营造意境),烘托人物心境,奠定感情基调,引出下文内容,情与景关系方面等等。
根据具体诗句作答即可。
答案:①营造了凄清而萧瑟的氛围。
②烘托了作者悲凉的心境。
③触景生情,引起下文作者的旅思。
(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对即可)(2)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人的思想感情。
解答此题要注意词中提到归家的船只已准备好,可是兵书却无人托付,以及引用典故“当年悔草《长杨赋》”等地方。
先回答出感情,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有手法要点明手法。
答案:①作者被罢官即将回家,满腹韬略却无人可托,表达了对抗金大业难以为继的悲哀。
②借用汉代杨雄作《长杨赋》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忠心耿耿献计献策却不被重用的愤慨。
2.(xx•江西南昌高三模拟)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夏日杂诗[清]陈文述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①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注】①玉漏:玉做的计时器。
(1)这首诗写夏末秋初之“凉”,别开生面,请作简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先秦到南北朝诗歌 04 吟唱不尽的古
代诗歌诗三首学案
一、文学常识回顾
曹操(155-220),字,沛国谯县(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与书法家。
代表作品:
《》、《》等等。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号,世称。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
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
品有《》《》《》《》等。
二、《涉江采芙蓉》赏析
1.“古诗十九首”相关知识回顾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
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
因为,从《古诗十九首》开始,中国
的诗歌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式,脱离了《楚辞》的骚体和
楚歌体,开始了中国诗歌的五七言体式。
《古诗十九首》,就是
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
它在谋篇、遣词、表
情、达意等各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古诗十九首”所写的感情基本上有三类:的感情、
的感情、的感情。
2.诗歌赏析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赏析:全诗共八句,构成了一条情感行走的路线:忧
———忧,从忧伤出发,不觉
又走回原地,这条路线是封闭的,并没有一个出口。
全篇构成
一个回环式的感情困局,旨在诉求作者永寻而终不可得的解脱,
使忧伤的情感被梳成了打不开的结,愁肠万分,无可断绝。
三、《短歌行》赏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
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
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赏析:整首诗中,从个体生命的短促、友情的怀念,到
黎民百姓的流离,再到政治宏图、人格理想,真是有什么样的
胸襟,才有什么样的文字,曹操是有大怀抱大志向的人,所以
他的文字是有大格局的,大气象的。
把曹操作为建安风骨的代
表作家,实至名归。
四、《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与出你自己的心得)
五、回忆整理你的收获,你的课堂感受,你的思考与疑惑……(欢迎发布到互帮互学或作文天地栏目与同学和老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