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习题设计的研究情况_课题研究

合集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内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内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内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应该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转变设计理念,体现出整体统筹性、分层针对性,以及多元开放性。

在关注学生知识巩固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比如高年级可以从“错误促进成长”的角度设计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个性化的错题整理帮助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尝试小初衔接。

“双减”即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并不是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

要保证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达到较高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课后用最少的时间完成较高质量的作业内容。

教师要正确掌握“双减”的理念,能够了解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设计作业时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而做到“因材施教”,并且教师还要注重在作业量减少的同时保证学生能够得到数学素养的提升。

老师是培养国家人才的直接人群,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直接的教学目标,例如在现在社会的发展中更注重综合发展的人才,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学科能力以及学科素养。

低年级段数学老师要以兴趣为核心,设计了富有童趣的数学作业。

如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字,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做一做数字卡片,加深对数字的记忆;分一分生活中的物品,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能够明确作业的目标,不然作业的针对性不高会降低作业的效率,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来设计作业,对于数学学科而言,作业就是要能够满足数学知识间的数学逻辑发展需要,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中年级段段数学老师要尝试让学生设计单元思维导图、制作单元错题反思卡、让学生自出单元练习等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做到减量增质。

许多数学教师都认同一个观点:“数学成绩的提高必须有大量的题量积累”,所以数学教师宁愿让学生做多种题型也不愿意让学生把同一道题做数遍。

“题海”战术并不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好方法,况且“双减”明确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量,因此,教师要善于将一题多变,通过发散思维而达到举一反三,将知识点浓缩在一道题中,让学生能够做“精华题”、拓展“多思维”。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及方案3篇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及方案3篇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案一、选题的现实意义1、目前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现状:①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

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

那些限于室,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

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安康。

②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练习、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③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①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式。

重视课程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②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十分必要。

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练习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使练习的容表达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

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初中数学分层设计作业课题研究

初中数学分层设计作业课题研究

初中数学分层设计作业课题研究一、研究的意义初中数学设计分层作业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转化差生,培养优生。

还可以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摒弃了缺点,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潜力,较好地处理面向全体与照顾个别的矛盾,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又突出了教师主导,强化了课内外的结合,真正把学生从“满堂灌”、“齐步走”、“题海战”中解放出来,减轻了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全面素质。

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班级形成好的学习风气。

二、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使教师树立作业分层设计的意识,掌握作业分层设计的方法,提高因材施教的水平。

2、通过研究,使每个学生在作业中都能练有适合的习题,练有各自的收获,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通过研究,能丰富作业的内容层次,丰富作业的呈现形式,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4、通过研究,形成分层评价作业实用操作模式、发挥策略激励语言的教育功能,构建分层辅导作业操作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规范作业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案例案例1:整式加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基础上的提高。

在布置做教科书“整式加减”课后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探究”题时,笔者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大半节课后,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开始没有事干了;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丝毫没有进展。

我看了很着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不会做”。

原来是他们不会分析,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他们却完全没有收获。

他们每天的作业不是抄别人的就是不做,我也知道他们没办法,因为问题欠得太多了。

案例2:今天,我们利用课堂时间来检测“整式的加减”的掌握情况。

我把练习试卷分发给学生,学生拿着试卷后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做开了。

一节课很快过去了,做得好的同学有得满分或九十多分的,做得差的有近十个人在四十分以下。

他们一节课做题完全没有进展,因为这些同学数学基础差,再加上每天都跟着“大部队”走,天天“坐飞机”,作业不是抄就是欠,所以练习更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了。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问题提出数学作业是课程与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体现弹性化和兴趣化,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不断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但长期以来,小学数学作业一直以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为主要任务.习题形式单调、陈旧,重点放在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习题的条件和结论也多是单一的、不变的,即所谓封闭的、规范的;而且习题内容缺乏开放性,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再者习题缺乏应用性,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

习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题,而所谓的应用题也只不过是通过机械辨别,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题。

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掌握数学、建模方法是极为不利的。

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提出《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的,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

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要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必须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3、《数学课程标准》理念。

高中数学教材例题习题校本化再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数学教材例题习题校本化再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b )收集并整理高中生在学科素养培养方面的切入点,生长点,发散点、创新点以及疑惑点、易混点、盲点等;
(c )将教材中的教材例题习题与高中学生在学科素养培养方面的切入点,生长点,发散点、创 新点以及疑惑点、易混点、盲点进行关联整合,创设教学情境,进行习题教学再开发实践研究,形成校本课程及其相关资源.
②研究难点:将教材中可以具有 “知识性”、“生成性”、“应用性”、“探究性”和“科学性”的教材例习题与高中生在学科素养培养方面的切入点,生长点,发散点、创新点以及疑惑点、易混点、盲点进行关联整合,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再开发,适应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5)本课题可以分为以下六个子课题
①基于逻辑推理的例题习题的校本化开发②基于数学抽象的例题习题的校本化开发
③基于数学计算的例题习题的校本化开发④基于直观想象的例题习题的校本化开发
⑤基于数据分析的例题习题的校本化开发⑥基于数学建模的例题习题的校本化开发
(6)总体框架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教学工作本身就是实践,改进教学更要进行实践研究.因此本课题以“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和“发现教学法”(布鲁纳)为理论依据,以课堂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分析研究教材例习题在创设教学情境、巩固四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素养水平等情况,针对“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二次利用”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等问题,提出可行建议;在“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与学”的效益等操作层面给出实践性的借鉴.具体思路见下图:
(2)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案例研究和经验总结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实践检验 教育教学理论 开发实践
对比分析效果
提出可行性方案 现实应用。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目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1)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设计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

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

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

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我校数学教师一般都承担两个班的教学任务,而且每个班级人数较多,教学工作量大,多数时间和精力用于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而用于教学研究的时间很少。

平时作业设计单一化,甚至仅局限于使用课本中的习题以及与课本配套的教辅用书中的习题。

没有认真地思考设计学生的作业,更难做到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合理的评价,这往往导致一部分学生讨厌数学,怕数学,随着年级的增高,两极分化严重。

綦春霞在《数学理论与数学课程改革》中说:单纯的训练甚至比停止训练更容易让人脑神经出现萎缩,对数学技能训练来说,单纯、机械、过度的训练会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

因此,合理进行作业设计已成当务之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广,课堂教学的改革的深入,我们学校大多数数学老师意识到有效的作业设计的重要性,迫切的要求加入研究的队伍。

2、现实社会的要求。

(1)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作业设计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课题组为增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和数学思维的发展,针对我校数学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和数学学科特点,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认为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可以减少在教学时间和练习量上加班加点,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备课、作业设计”切实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促进学生的人格和身心的发展。

三年级数学研究课题

三年级数学研究课题

向阳小学《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计划三年级张丽一、选题的现实意义1、目前小学数学课内外作业的现状:①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

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

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

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②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练习、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③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①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重②课后作业。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们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

(1)实践性作业。

如在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后,可让他们到生活中找长方形去测量,再算一算他们的面积。

这样的实践性作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性作业。

这种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学生主动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如在教了利息后,让学生向银行职员或家长调查,询问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情况。

(3)研究性作业。

通过设计一些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施的原则1、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指练习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

3篇双减背景下如何对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报告

3篇双减背景下如何对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报告

对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在应试化程度日趋加深的今天,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无可避免地掉进题海的深渊,应试教育迫使中学生重复、大量、机械地做各式各样的数学练习题,题海般的作业和练习不仅加重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更是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失去原本该有的活力青春。

针对之一普遍存在的教学现象,教师们应当深入研究数学教育的方式改革,探索既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能保护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科学设计作业的方法。

二、课题探究的目标1.创新作业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在立足于教育部颁发《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上,教师应将提高数学作业教育意义、教学质量和高效性作为设计作业的目的,在课堂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密切结合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年龄的特点,从而创新设计科学的新作业形式,改革的教育结果应惠及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参与到作业形式创新的实践中。

2.分层布置,突破传统作业模式,完善作业结构形式在初中数学教育中,教师面对全体学生教学,理所当然布置同一份数学作业。

大锅饭式布置作业的方式虽然方便了教师的批改和讲评,但是因为教师以同一种水平的标准为学生讲评作业,导致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学习收获不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因此要求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要突破传统的形式统一、一致讲评的作业模式,重视分层的作业设计模式,创新内容灵活、形式新颖、富有趣味性和探索意义的开放式作业分层模式。

从而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个性需求,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完善初中数学作业结构形式。

3.养成学生良好完成学习任务的好习惯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作业完成拖沓的现象,也有很多学生具有应付心理,被动完成任务。

针对此类实际情况,希望能通过对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促进学生良好完成学习任务习惯的养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关于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内容1.创新初中数学作业类型教师关于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理念不能固守只针对于新学知识重复训练、记忆和掌握的传统教育教学思想,教师的教学观念应该与时俱进打破传统单一的思维模式,改变停留在书面作业层面的传统作业形式,增加初中数学作业多样化类型的设计,刺激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课题研究方案)数学问题再创造的习题课教学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数学问题再创造的习题课教学实践与研究

问题再创造的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前,新课程改革在我校开展已有2年,它的理念也在广大教师中逐步深入,但在新的理念下,究竟如何从事有效习题课课堂教学,一直困绕着广大教师。

根据新课程要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改变过于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主动性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二)课题提出的意义从学生发展的要求看。

创造是人类特有的功能,培养创造型人才是当今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是它的思维能力。

而创造性是最根本、最核心的思维品质,因此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从教师成长的需求看。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那么首先教师应具备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研究表明,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的教学行为能力。

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数学习题课教学教学针对学生平时所做的数学习题,选择学生解决有困难的,理解有偏差的,方法运用不当的作课堂集体分析、讲解、评价的教学形式。

数学问题再创造在已解决的数学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一般化,特殊化、类比联想等思维方式,创造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过程。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近年来,许多学者和专家对数学习题课的课堂教学展开了研究,得到了许多经验和成果。

概括的说:选择习题——分析习题——解决问题——反思引申的数学习题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手段和策略上,主要研究的是对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拓展,如“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等。

(完整)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

(完整)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现实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作业,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作业设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作业形式单调,内容陈旧。

主要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从而形成有效的训练。

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

习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基础题,而所谓的应用题也不过是通过机械的辨别、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题。

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现实背景,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掌握数学建模方法是极为不利的。

另外,这种习题的条件和结论多是单一的、不变的,缺乏开放性,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时间要求一刀切。

大部分教师布置作业时,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

3.作业难度一刀切。

对优等生来说,作业缺乏挑战性,对学困生来说,作业又太难,使学生对作业产生厌倦情绪,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开展作业分层设计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必要性。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

作业分层设计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和个体差异及学生智能结构的独特性,在设计作业时,考虑作业的层次性,以适应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研究的意义 1.巩固强化,形成能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能力是经过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其广泛迁移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后的进一步概括、系统化、具体化的结果。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研究报告

.《校本化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教学观念、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然而,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关注的并不多,大部分教师仍然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题目,学生仍然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式的作业模式中,这些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的习题,缺乏开放性,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有的应用题甚至就是机械地辨别、模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缺少情趣的作业形式已经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极为不利。

因此,我们不但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作业的设计,数学作业应将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改变作业的形式,将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与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充分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

在国外,有效作业研究是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美国学者库柏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版了专著《家庭作业》,将作业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研究。

同时,英国中小学生课程作业形式的改革,对我们也很有启发意义,它主要有实践作业、书面作业、口头、听力作业、表演作业等四种类型,很受学生欢迎。

在国内,特别是提出“减负〞后,虽然有不少教师进行过有关家庭作业的设计研究,但缺少成系统的研究。

从本课题组的研究成员来看,这是一支研究能力强,结构合理的队伍。

虽然有人员的调动,但是我们一直坚持研究,目前课题组成员均具有本科学历,教改意识强烈,有论文在省、市级以上交流、获奖或发表。

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单元作业的设计的研究

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单元作业的设计的研究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一.问题的提出◆一个文件2015年12月,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

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提高教师设计作业和运用作业改进教学的能力。

◆当前单元作业设计的不足1.形式单一现阶段,单元作业大都以一张试卷的形式呈现,且呈现的都较为直白、枯燥。

而学生往往通过闭卷、笔试的形式来完成,忽视了单元作业的综合性、合作性、实践性。

因此,我们认为当前的单元作业形式过于单一。

2.内容零碎从学校开展“单元作业管理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以来,不少老师已经开始着眼于习题的筛选,但在内容上,呈零散、碎片状,缺乏统整,没有有效把握单元的核心。

鉴于这样不足,我们在研究“单元作业管理”的同时,开展了单元作业的设计研究。

◆单元作业研究的意义所谓单元作业是指按照教材上的每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统整起来考虑设计整个单元的作业。

它是若干个课堂作业的集中体现,又是整册教材的支点。

同时它又可以使学生在每个单元学完后,将头脑中散乱的知识点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

它可以是一张试卷,一组题,有时候甚至可以是一道题,甚至可以是一个操作类的活动。

通过研究单元作业的设计研究,旨在提升教师对单元基本知识的整合能力、核心知识的深化能力、数学思想的拓展能力,从而提升教师单元作业设计的专业素养。

同时,这也促使学生将头脑中的碎片知识结构化,单项能力综合化。

二.单元作业设计凸显的特性◆整体性单元作业不同于课时作业,它要对整个单元作全盘考虑,既要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全面涵盖一单元的知识,又要考虑单元的重难点,适度把握作业的难度。

◆关联性我们把在知识上、学习方法上、思维方式上具有内在关联、可相互渗透和类比迁移的内容组成一个学习单元,形成了对单元知识的整体解读。

◆层次性所谓层次性就是指我们的单元作业设计顾及到每一个学生,适合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充分体现作业的个体差异,让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三.单元作业设计策略的思考与运用(一)基于基本内容的单元作业整合设计《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不应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应融入各学科组成的大知识之中,所以要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要让学生善于应用数学、会学数学和喜欢数学。

2024《中学数学练习与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2024《中学数学练习与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2024《中学数学练习与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传统的中学数学作业主要是教师以教材为中心,以中高考为参照,按习题的难度组成的基础型、提高型的训练链。

通过大量的机械重复来加强记忆,巩固课堂教学的知识点。

在培养学生有效识记策略方面形成了许多较具操作性的模式。

针对这种情形,我们按照区科研课题的指导精神以及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学数学练习与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的课题方案。

于2016年6月对课题进行研究与实验,落实课题方案,夯实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至今,已经到了课题实施阶段的关键阶段。

我们品味了一丝喜悦,收获了一许希望,满怀了一些感悟。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在当前教育课堂中教师设计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存了一定的问题,而且不符合素质教育标准的形式多样的数学练习题和作业形式。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不应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且要蕴含丰富的教育因素,还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做适合自己的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

并在做题中都取得成功满足的心理体验。

由于中学生的对数学学习情况呈现不同层次,尤其是我们学校是一所完全中学,地处城郊,我们的生源较其他学校有一定的差距。

尤其是高中生源,我校是在重点中学录取完之后才进行录取。

这样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优等生只占一小部分,不愿意学习的孩子占了大多数,中等生也很少。

面对这种情况,我校在不断的进行课程改革,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为此,我们不仅要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而且要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对数学学习都能有所收获,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计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能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有利巩固和深化的条件。

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找到适合自己所做的题目,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实施《中学数学练习与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克服恐惧数学的后遗症。

小学数学习题设计与指导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课件

小学数学习题设计与指导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课件

小学数学习题设计与指导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一、研究工作进展“小学数学习题设计与指导的实践研究”于2014年9月17日,经自治区教育厅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审定批准立项,课题编号为《JXKT-XS-04-027》。

课题于2014年9月正式启动,预计2017年6月30日结题,研究对象限定在平罗县城关第六小学2-5年级学生。

课题研究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1)设计问卷,调查分析学生低效作业成因,制定计划、形成科学有效的指导策略;(2)根据调查分析,对习题进行分类,根据习题的特点分别应用预习,课堂练习及课后检测,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解决学生低效作业的问题;(3)利用习题弹性空间,以学案的形式把作业融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把评价引入作业设计中,把学、练、评、改结合在一起,增强练习的有效性。

课题经过一年多的研究,现已进入第四阶段的研究过程,相对而言,第四个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把评价引入作业设计中,把学、练、评、改结合在一起,增强练习的有效性”方面尚有待完善。

二、阶段性成果1.切实抓好课题的研究管理在课题正式立项后,立即完善了课题的研究骨干队伍,形成了课题主持人——课题研究组长——实验教师三个层面的课题研究网络。

并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明确分工与研究的内容,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落实课题研究,并保证每月至少一次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学习和课题研究情况汇报、研讨活动,及时了解并调整课题的研究。

规范的课题管理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有序开展。

2.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为做好课题研究工作,首先,我们课题组的所有成员学习了教科研基础知识;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

如:如何写文献综述、如何进行调查和完成调查报告。

除此,我们加强自主培训力度。

通过理论学习,参研教师对进城务工子女学生的厌学习心理有了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课题研究方法,为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细化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实施情况认真研究论证组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领悟、反思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认真地修改完善。

小学数学习题设计与指导的实践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小学数学习题设计与指导的实践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小学数学习题设计与指导的实践研究课题阶段总结本课题通过近两年的研究,吸取了国内外前人的研究的经验,以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理论等为指导,通过前三个阶段地实践和研究,参研教师在不断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沉淀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初步探讨了“小学数学习题设计与指导的实践研究”的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总结了有效练习的内容、练习的方式和有效练习的策略,使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小学数学习题设计与指导的实践研究”实验,减轻了小学生数学学习负担,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推进学校有效教学活动的进程。

基于对平罗县城关六小小学数学课堂习题现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总结了提高小学数学习题设计与指导的“五字法则”、“八字策略”、“八个标准”、“十个原则”,具体阐述如下:一、小学数学习题设计的基本法则——“真”、“精”、“趣”、“新”、“活”1.真——务实求真。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一些切合学生实际,来自学生生活实际的习题,分层设计,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等生强化基本技能,学优生优化知识结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各自的潜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因材施教。

2.精——少而精练。

根据每课时的重点、难点设计以“巩固为主,发展为辅”的作业,力求做到少而精练,对难度较大、有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的作业,合理分散难点,科学安排习题,逐步突破,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

3.趣——生动有趣。

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对习题有了深厚的兴趣,才能促使他主动性和积极性。

根据儿童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来设计富有情境的习题。

第一学段可以设计猜迷语、讲故事、摘取智慧星、做游戏、各类小竞赛等生动有趣的练习;第二学段设计合作交流,激发思维的习题,促使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习题的乐趣。

4.新——独特创新。

从内容入手,让题目新颖一些,以“新”吸引学生,产生直接兴趣。

要设计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强的内容,适应学生新鲜感的心理特点。

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篇一」课题: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准确率的研究一、内容分析: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基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

可以说,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1、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小学阶段给学生打好数学初步基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需要。

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

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中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计算方法却没有多大的变化。

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

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小学阶段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

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以上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

二、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在计算练习中,学生的计算错误经常发生: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成了除法,小数点忘了或点错了一位;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等。

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

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的不理解,或者没有很好的掌握所导致的错误。

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不是不懂得运算导致错误,而是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错误;如抄错数字、不认真审题、注意力不集中、易受负迁移干扰等。

1、概念、法则理解不清概念和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

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小学数学优化作业设计的研究

小学数学优化作业设计的研究

《小学数学优化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小结上会中心小学张秀良一、学习、研究、反思,不断提高科研素质,推进课题研究。

1、以理论学习为指导,把握教改现状,明确教改方向。

课题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以及有关优化课堂作业设计的多篇文章。

除了各自研读以外,课题组还每半个月聚到一起进行交流,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

2、对照课题方案,开展课题研究与常规课相结合。

研究之初,课题组老师在教学中紧密结合课题来认真设计好每堂常规课。

要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来优化课堂作业设计,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3、注重反思,不断积累。

依据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研究过程,让老师对照课堂、对照问题、对照案例进行反思、揣摩、比较,提高课堂作业设计能力。

教师们定期围绕课题在实践中的成功或失败以及教学前后的初衷、感悟、设想等进行反思和交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撰写教后记,为今后参与教学的老师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二、研究成果。

1、优化练习设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无论是学习的准备,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形成、拓展,都需要借助数学习题和组织数学练习来完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我们不断对“练习”重新进行审视、思考、定位。

在教学中如何改进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练习的功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少学生的无效和低效劳动,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⑴增强趣味因素。

趣味因素涉及的面非常广泛,它不单单指给学生创设一个什么样的情境,设计一道有趣的题目,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实际上,教师恰到好处的一句妙语,幽默的教态,风趣的评价,优美的板书等也都能体现出趣味性来,就拿我们练习中经常看到的填空、判断、选择、应用题等来说,如果给这些“老面孔”加以“美容”,把呆板枯燥的题目名称改写为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如选择题改为“反复比较,慎重选择”;连线题改为“手拉手”或“最佳搭档”;应用题改为“活用知识,解决问题”,增加问题表述的亲和力,学生自然就会感到轻松、有趣、充满自信。

高质量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体系与实施路径研究

高质量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体系与实施路径研究

图4这份作业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对比、辨析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利用估算最先发现小红的做法一定是错的。

学生在重点分析小明的做法时,会发现自2021年“双减”政策颁布以来,作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作业设计的热潮涌现。

2022年版课标颁布以来,指向核心素养的各类作业研究层出不穷。

数学作业是指将数学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应用于解决数学内部问题、现实生活情境问题。

当前小学数学作业的研究与实践中大多关注不同类型作业的设计、价值、评价策略,以及作业实践案例、问题反思等。

然而,对什么才是“好”的小学数学作业,却一直缺乏深度探讨。

“好”,一方面关乎作业质量观的考量,另一方面关乎作业质量的评价。

前者是作业设计的逻辑起点,而后者是作业设计的结果,体现了作业的价值与品质。

本文尝试从质量观入手,深入探讨高质量小学数学作业的应然特征、设计体系及实施路径,以期为未来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提供参考。

一、为何: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质量观的转型作业质量观是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学生的作业的设计体系与◇陈燕设计业作业行为、过程及结果,是针对作业质量的观点与认识,是作业设计的起点,对作业设计具有直接影响。

(一)传统“结果导向”的小学数学作业。

传统数学教育中,“熟能生巧”一直是成功的诀窍之一。

学生通过大量常规解题训练,以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为获得优异成绩打基础。

2018年的PISA测试结果显示,我国学生数学成绩位列世界第一,而学习时间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学习效率有待提高。

原因是存在大量重复性、机械性的训练。

传统小学数学作业大多选自课后习题、练习册或课后辅导书,重复性练习较多,为学生量身定制、促进其发现与思考的作业较少。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一直被忽视,“以量取胜”“成绩即能力”“作业缺乏个性”这些现象当前仍大量存在,体现了结果导向的功利化倾向作业质量观。

然而,小学数学教学诸多实践发现,大量的重复训练能帮助部分学生取得高分,同时让数学变成了“冰冷的美丽”,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习题设计的研究情况_课题研究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随着课改的深入,这种理念已经渗透到了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当然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习题设计中。

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教学训练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的重要措施。

优化练习设计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由于种种原因,教师中关于练习设计还存在许多片面的认识。

一是把练习设计简单化。

就是认为只要多练习,就能取得好成绩;二是过分强调所谓的智力训练,忽视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得不到基础知识的足够训练。

本课题提出的练习不是以单纯的巩固新知、形成技能为目的,而是广义的练习,就是把数学教学过程理解为引发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动手、动脑训练的过程。

教师要把教学思想、教学意图融会在精心设计的练习中,通过练习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因此,加强对练习设计的研究,对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乃至全面贯彻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数学习题设计的研究》课题实验自2006年8月开始准备,并进行实施研究,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经过课题组成员的辛勤工作,努力探索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下面就课题的研究情况具体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的重点是对教师进行学习培训,转变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科研知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我组教师利用各种形式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学习:
1.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

学习了课改《纲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案例分析》等书籍和文章;
2.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理论学习。

3.与当前课改紧密联系的优秀课例学习。

观看了特级教师吴正宪《统计中的平均数》等课例的录象。

通过开展以上的学习,我们做到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

让课题组成员深刻理解了《小学数学习题设计的研究》课题中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进一步增强科研能力,建立科研信心。

二、课题实验的措施和方法
我们开展了小学数学习题设计的教学研究课,进行小学数学习题设计的研究。

在课题实施的第一阶段里,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对第七册教材内容进行了分析,确定授课的实际内容,恰当选择课型,开展了小学数学习题设计的教学研讨课。

其中,李洪影老师执教了第七册的《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冯敏、王喜娟老师执教了《直线、射线和角》,马艳辉老师执教了第七册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李宁、李淑华老师执教了《数学广角》。

为了保证开展课题研讨课的质量,我们规定每次的教研活动都要做到四个要:一要集体备课,二要全员听课,三要说课反思,四要重视评课。

每节研讨课都采用个人构思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的备课方式。

教学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必须是能动的课堂,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必须是开放的课堂,课外收集信息,课内人人都说、人人都做,从而确保小学数学习题设计研究地有效开展。

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我们具体加强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育理论水平对实验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加强了理论学习,系统学习素质教育思想,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小学生心理学等相关知识,认识到课堂教学要以教师创造性为主导,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习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

教学时为全体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等有效参与的机会。

我们结合自身的特点开展创造性的教学,以启发性教学为指导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我们要求组内教师把握好大纲的尺度,规定练习设计的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要有针对性。

练习的数量适当,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

练习的设计有实用性,也要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的练习题。

努力设计出符合素质教育、具有实用价值的练习,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得到发展。

(二)优化设计习题
⒈ 结合学生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设计时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勇于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这样的练习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⒈ 结合实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习题时要与实际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习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练习设计的策略
⒈ 练习设计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侧重点。

每节课都有教学目标和要求,因此教学过程必须有侧重点。

如应用题教学重点是会分析数量关系,适当淡化具体的计算,从而避免计算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这样才能有充裕的时间对重点内容进行集中训练。

(2)讲究技法。

这是课堂练习有效达到目的的关键。

要练就要有目的,有针对性。

知识间容易混淆的习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

如: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解答这样的题,教师要正确引导,让学生认真思考、分析,有效地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3)注意习题的质与量。

练习时不能轻质量而重数量,要在精上下功夫。

教师对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要千方百计创造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心。

让学生通过练习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⒈ 练习设计要抓住以下几个特性
(1)练习要注意多样性。

在设计习题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练习设计生动有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的夺红旗的形式;针对学生计算中常出现的错误问题,设计门诊部的形式,等等。

(2)练习要注意层次性。

练习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安排。

按照基础型、提高型、发展型的顺序安排。

这样的练习有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

(3)练习要注意应用性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实际生活。

因此,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4)练习要注意开放性
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
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的培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经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共同努力,本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⒈教师的观念有所转变
教师们认识到数学教学要顺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让他们去主动学习、主动合作、主动探索。

认识到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教师能把数学练习变得生动有趣,联系生活实际,巧设创新练习。

⒈ 学生数学成绩有所提高
本课题实施以来,在没有增加教学量、作业量的情况下,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提高。

以四年期末检测为例,及格率、优秀率都明显提升。

⒈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此项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都有所提高。

一是课题实验人员在研究实践中,逐渐提高了认识,练习的设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二是形成了教学合力,通过集体的共同探讨、研究,教师相互借鉴,提高了教学水平;三是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四、努力方向:
1、继续加大培训力度,不断优化实验教师队伍。

2、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对练习的优化设计能力。

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