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读书分享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五篇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五篇人人都有这样的倾向,问题一旦出现,就要立刻解决,不然他们就会思绪烦乱、寝食不安,这样的心态显然不切实际,但一厢情愿地等待问题自行消失,这种心态更为可怕,通常不会带来任何好结果。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下面是的为你们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最好的决策者,愿意承受其决定所带来的痛苦,却毫不影响其做出决策的能力。
一个人是否杰出和伟大,视其承受痛苦的能力而定。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相当多的人对认识事实缺乏兴趣。
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
他们原有的地图窄小、模糊、粗略,对世界的认识狭隘而偏激。
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
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只有真正的爱,才能帮助你自我完善。
你的爱越深,自我完善的程度也就越大。
真正的爱,在促进对方心智成熟的同时,也会让你的心灵得到成长,你体会到莫大的喜悦,幸福感会越发真实和持久。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从本质上讲,宽容是一种非常自私的行为,因为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能够治疗自己内心的创伤。
因此,宽容的第一受益者是宽容者自己,而不是宽容的对象。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承受痛苦是走向成熟的,任何人都不能回避。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大局部的恐惧与懒惰有关,这句我深以为然。
我们常常会害怕改变,其实都是因为自己太懒了,懒得去适应新的环境,懒得去学习新的知识,涉足新的领域,但如果总是这样的话如何能让自己成熟起来呢?——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
读《少有人走的路》心得(4篇)

读《少有人走的路》心得(4篇)《少有人走的路》的是一位美国的心理医生,里面争论了我们心理现象中一些比拟本质性的问题。
书中提出,我们能够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解决自己全部的心理问题。
他所写的这本书很通俗,没有特殊浅显的语言,也没有特殊好玩动人的故事,仅仅是平凡的语言和一些生活中的琐事,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他叙述给我们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心理学道理。
使我们能够从书中体会到生活中的另一个自己。
文章的开篇就提到了我们的人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超越中成长的,了解到自律是人类心灵进化的重要手段,当我们了解到人生的苦难时,或许我们会体会到更多的幸福与欢乐。
在书的第一局部讲到了自律,人生其实就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需要熟悉到人生的问题和苦痛是具有非凡价值的。
自律可以解决人生的种种问题,是消退人生苦痛的重要手段,所谓自律就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苦痛的重要原则。
而在其次章中我们就可以发觉爱是自律的原动力。
在现实生活中爱是一种极为神奇的现象,爱是自我完善,也是帮忙他人完善,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付诸行动中。
在书中讲到了自己童年的例子,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为他制定好了人生的道路,上了最好的学校,可是后来最终厌倦了这种生活,英勇的放弃了父母为他安排的辉煌前程,毅然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终当上了一名心理医生。
我们不难看出,父母的爱过于压抑了他的自身进展,这种过分的爱被称为依靠,它与真正的爱有着相反的作用,只有真正的爱才会成为自律的原动力,指引我们走向心智成熟的道路。
在第三局部中讲到了成长与信仰,我们对于人生都有各自的熟悉,有着或宽阔或狭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人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虽然我们经常没有意识到,但这是确凿无疑的事实。
这里所讲的信仰,在我看来更多是一个人的人生追求,有很多人称自己并没有信仰,只是准时行乐罢了。
或许是他们临时的没有了解自己内心深处,假如一个人没有自己的人生追求,那么他将生活在一个黑暗的世界里。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5篇

最新《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5篇在心理学的书籍中,大家印象深刻的是哪一本?那么在读完之后,你的读后感都是怎么写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仅供参考,欢送大家参阅。
最新《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最近在读《少有人走的路》,引荐是本不错的心理学书籍,目前读到第四本,每一本都有它的特色。
从第一本开头的“人生苦难重重”,告知我们生活就是由各种困难组成的,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遇到新的问题,问题可以开启我们的才智,激发我们的志气,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我们的思想和心灵就会不断的成长,我们的心智得以成熟。
其次本书“让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缺乏,并且远离谎话与伪善”,当别人指出我们的错误、揭我们短的时候往往产生怨恨,并且进展报复以躲避成认自己的错误,尤其是在面对教育子女过程中,孩子是社会中最弱势、最简单受伤的群体,又完全没有自主权的生命体,父母对他们享有肯定的专制与权威。
家长一方面对子女要求苛刻,另一方面自己却不够自律。
以自己的特权及谎话给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而对孩子独立的思想进展压制。
因此须要建立在爱的根底上,协助别人进步和独立成长,同时拓展自己的心灵。
第三本书“成熟不在于你是否西装革履、谈吐文静,而在于你是否面对问题和苦痛而不回避”。
对我感受比拟深的是对于死亡的相识,你有没有跟死亡对话过?我初中的时候一个夏天得了伤寒,就是体温会在不同时间段呈现发热或者低温的状态,由于第一个医生的误诊,吃了一个多月的药始终没见好转,有一天夜晚高烧的我躺在屋顶的竹床上看星星的时候,突然特别胆怯,我抱着身旁的母亲问“妈妈,我会不会死?”那是我第一意识到死亡,并且给自己想象了各种死亡的过程及死后的场景。
学会坦然面对死亡,可以协助我们更好的活着,爱自己、保持独立思索、具备做出变更的实力。
第四本书原来是告诫我们如何克制现代生活的焦虑,我更喜爱的是作者对深度思索的阐述。
纵观我们身边的同事、挚友、亲人,哪些人能让你由衷的佩服?是那些思虑周全又能妥当处理人际关系的人。
关于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参考范文3篇

关于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参考范文3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人生苦难重重,人生错综简单,几乎全部人的心理都会消失问题,或者说我们的心灵总会应对天性中的弱点,比方只顾当下,比方懒散。
让我觉得释怀的是,明白人类都是如此,都应对着如此的命运,这让我明白自己的问题是缺乏为奇的了。
这也解释了我之前的迷惑,就是看到某些众人所谓的优秀胜利人士,为何我却总觉得他们有所欠缺。
之前我以为这是和人格的高尚是否有关,此刻我觉得说人格这样的风格太高了,事实上绝大多数人未必能追求高尚的人格(固然包括我),就似乎当年金大侠对人类寄予厚望的结果多半是绝望。
其实我们未必需要拥有那样高尚的人格,就似乎孙未说“英雄和暴君一样,都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的人”,我们所就应做的,其实是追求我们心灵的开阔和富足。
然而,“少有人走的路”,从书名能够看出思索、反思、追求心灵的健全的人是很少的,我固然没权利做出这样的结论,但是派克就比我有资格多了吧,呵呵。
由于这条路很难,需要克制自身的惰性,需要不断地学习,如此种种也让我感觉到压力,而且由于多数人都不走,所以走的人就会感觉到孤独。
我觉得派克很了不起的缘由之一,是觉得他非常睿智豁达,也非常平和包涵,他说过其实人未必必需要去找心理医生,某些心理医生其实只是把你改造成社会所理解的模式,而让你彻底失去了自己――这个例子在亦舒的一部小说中已经表现过了――“现代心理治疗目标是让患者恢复‘正常’,用统一标准标准人们的生活,结果只能令共性萎缩,变得浅薄而苍白。
”而且心理安康也并非总是阳光活泼,毫无阴影。
事实上,“抑郁造成的空虚,乃是思绪和情感的温床;年龄的增长和年轻,能够促使我们关注心灵;死亡让人更剧烈的了解到生命的好处;深刻体会眼前生活的空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让我们失去一局部的纯真,这对心灵也是有好处的。
”哈哈,说起来他的太多话我都觉得凝炼得很好,很有道理。
比方“信仰并不仅仅仅来源于高远的精神境地,也来源于心灵的深渊――每个人心底最私密的地方。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精选16篇)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精选1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insights, normativ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精选16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3000字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之后对所读内容的感受与思考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故事和道理,我觉得读完书之后写一篇读后感是很有意义的。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精选30篇)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篇121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但有许多人心智不成熟。
如果说以前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一温一饱问题,那么这天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
我认为任何人都该读一读《少有人走的路》,在M·斯科特·派克的淡淡叙说中感受这本畅销20余年的心理书的真正魅力。
一、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自律”被作者分为几大类,但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由一个实例引发的思考。
一个女财务分析师因经常拖延工作而去向心理医生求助,但他们始终找不到原因,直到作者无意当中的一个问题解开谜底“你喜欢吃蛋糕吗?”因为这位分析师喜欢将工作像吃蛋糕先吃奶油一样,先完成容易的再去完成困难的事,导致她整体速度极慢。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注意,先苦后甜固然比先甜后苦更有利,但人们止不住先尝甜头的用功,往往事倍功半。
这种习惯如果不在童年时养成,长大便无法改善。
所以导致拖拉,中国的许多学生会产生这种行为,往往是因为贪图一时安逸而造成的。
二、家庭教育成就孩子一生父母的教育对孩子们至关重要,家是人们的第一所学习,也几乎决定了孩子未来生活的发展趋势。
有许多父母习惯用严厉的体罚教训孩子,本质上不上教育,而是发泄怨气和不满。
这样的家庭中出生的孩子往往会成为问题少年。
所以,父母应当学会关爱孩子,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能对症下药地解决孩子的疑惑。
让孩子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当然忙于工作无心照顾孩子的家长也会使孩子不懂自律,无法无天。
毋庸置疑,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
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
只有孩子在童年时能得到父母的爱和照顾,长大后内心才会拥有安全感。
三、必不可少第认真倾听在我们六年级之前,常会拉着父母不断地说话,没完没了,滔滔不绝,往往父母会不理睬或假装倾听,实际忙自己的事以及有选取性第倾听。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篇一人与人之间相处是极易受对方的影响,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你的言谈方式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同学、同事、朋友和家人的影响。
如果你不承认,那么有可能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
顶头上司很喜欢说“不不不”,久而久之,办公室的人在交谈时,尤其当他们急于在第一时间否定对方的时候就会说“不不不”。
在Lynette和上司结束一次聊天后,我给Lynette说她刚才说了“不不不”,她整个人像一只炸了毛的喵,进入警戒状态,说服自己不要说那么多“不不不”。
然而她不论和上司还是和同事说话,那“不不不”三个字依旧张口就来。
我也好不到哪里去,“不不不”说的风生水起。
可能我太过敏感,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个现象,其他同事似乎还没有发现。
所以听其他同事说“不不不”后我和Lynette总会会心一笑。
在读《少有人走的路》的时候,印象最深的五个字是:推迟满足感。
那些急于在第一时间否定他人的人,是为了从否定他人中得到满足感吗?如果是这样,面对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不妨慢下来等对方说完,再一针见血并加以缜密的逻辑将对方一枪毙命不是更爽吗?但是人人往往都不愿意推迟满足感,哪怕只是短短的几秒。
因为“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惟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而这对于想要急切享受满足感的人来说先面对听完对方的错误言论实在太过痛苦,不如第一时间享受满足感来的爽快。
毕竟“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我和Lynette认为对抗说“不不不”这个坏习惯的方式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态,就算对方说的内容是错误的,也要耐心听完,然后再否定对方。
改变自己的心态,才是解决这个坏习惯的根源。
如今,我和Lynette说“不不不”的次数在逐渐减少,有时候甚至在说到第二个不字的时候就会自动停下来。
看看之后能否彻底改掉这个坏习惯。
《少有人走的路》是答芬小姐姐推荐的,她推荐的次数多了,我自然想了解为何她不停推荐。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M斯科特派克,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忙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帮忙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归根结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以下是整理的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范文一一向都没有好好地看完这本书,总是觉得好像书里的文字认识我我却不认识他。
可是看过之后有一种浅尝辄止的感觉。
一本书文字不在于能看多少,在于你理解了认识了多少!其实它里面所谓的各种心理问题我不是很理解,可是我唯一看懂了就是应对和勇气。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
应对苦,应对饿,应对困境,巴尔扎克有句名言:“困难,对于弱者来说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强者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应对这么一个巨大的财富,我们当然要捡起来,人生就是积累的过程嘛。
期盼成长就要应对所谓的生活烦恼,看过这本书,我突然明白了人生就三件事:微笑,应对,然后理解。
作者说过,放下人生的某些东西,必须会给心灵带来痛苦,而其剧烈的程度甚至如同应对死亡。
任何的放下在必须高度上说都是放下自我--放下速度、放下情感、放下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甚至个人人生理念,这种痛苦可想而知;但若不经历这种痛苦,我们就无法超越自我、自我的灵魂。
可为何要追求这种自我精神的发展呢作者坦言,“或许你能够找到答案,或许怎样努力,你都与最终的答案无缘。
”应对放下,应对痛苦,其实人生重要的不是行为,重要的是态度。
我能理解的另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勇气,所谓勇者无敌,好多人都说年纪越大胆子越小啦。
还是懵懂的小孩的时候,心怀大勇,好像上刀山下火海都不怕,都说青春期叛逆,可是仅有在青春期我们才能看到最完整的自我,一一光青春然后无畏。
作者首先让我们认识到问题,应对问题,并研究问题的根源,慢慢地教会我们爱的方式,鼓励我们坚定信仰,真正的爱,不是一味的追求,不是执着于痛苦,而是微笑,应对然后理解,树立人生追求,努力克服困难,战胜自我。
关于《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五篇

关于《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五篇《少有人走的路》是美国心理医师M·斯科特·派克所著的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
在这本著作中,没有生涩难懂的心理学术语,没有刻板僵化的做人道理,仅仅以平凡的语言和一些生活中的琐事,向我们讲述一个又一个心理学道理,从中我们似乎也读到了自己的影子,生活中的另一个自己。
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成熟似乎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它代表了青春的流失和梦想的褪色。
但是,走向成熟是人生的方向,况且,一种持久的平和的幸福人生离不开成熟。
1、”轻视异性”能够“轻视”异性,不把异性当回事,这是成熟的标志,所以把它放在第一条,因为它是人生迈向成熟的第一步能够不把异性当回事,这对于人们、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是困难的,唯其难,所以它才成为一种成熟的象征。
那里说“轻视异性”,不是指性别歧视,它既指男人不要把女人当回事,也指女人不要把男人当回事。
肤浅的人可能会有肤浅的疑问:不把异性当回事,这,这能行吗,这不是太无情了吗?其实,那里说“轻视异性”,主要是指能够用一种平和、健康、冷静的心态理解和交往异性。
轻视,不是拒绝对异性的好感和感情,而是拒绝见到异性就心惊肉跳骨头软的不健康的心理和表现。
少男少女天真单纯,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心、神秘感,而这些都是不成熟的表现。
有一天你会明白男人但是如此,女人也但是如此。
我们能够对异性怀有好感,而不必好奇神秘。
这神秘感好奇感将导致人们情绪的起起伏伏,为之欢欣鼓舞,为之痛不欲生,为之幸福,为之痛苦。
也许恋爱中的人们不能持续应有的清醒,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也能常常见到人们在异性面前的种种失态。
不把异性当回事,不是让你对生活失去热情,而是少一些失望,少一些伤害,以及能够表现得自然和从容。
2、否定自己否定自己、不断地否定自己,是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也是成熟的重要标志。
否定自己是深刻的思想活动,是出于对真理和对自我的认知,而不是妄自菲薄和自轻自贱。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000字五篇_读后感_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000字五篇《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本书共分四个部份:自律、爱、成长与宗教、神奇的力量。
其中以“爱”为中心,书中告诉我们什么是爱的本质,帮忙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告诉我们如何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
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获得心智的成熟。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
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
人能够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能够拒绝成熟。
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
而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因此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无几。
因此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锐指出: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但是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但是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
本书开篇即说:人生苦难重重。
人生是一连串的用心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职责、尊重事实、持续平衡。
其中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应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们不愿意推迟满足感的心理。
直面问题,会让人感到痛苦。
而问题不会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而且可能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痛苦,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
例如:我此刻正在写这篇,其实已经拖了很久,总觉得有个事没完,令我心神不安,但是不写永远不会有。
当我应对现实,放下搞笑的游戏和小说,虽然这个过程中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设,但是静下心来去写的时候,,心理上却感到很简单下来。
也许需要绞尽脑汁,没有了玩乐的简单,当我写完之后,感到情绪舒畅,好像放下了一个包袱。
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10篇

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10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1你一定不会想象我正在听一堂关于财务战略的培训课,而此刻却是左手一本书,右手一个本,一支笔。
昨天卫老师带领大家的讨论太热烈了,我迫切地希望把读书会的一些心得加以整理。
哈哈,这本书你一定知道。
是的,《少有人走的路》。
这条路,我们一起走,走的艰难,走的不知所措,却也逐渐走出了自己的脚步。
《少有人走的路》开篇直接点题,人生苦难重重,而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回避问题,逃避痛苦,要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通过自律,解决人生问题,消除人生痛苦。
所谓自律,其原意是常人理解的自己要求自己,约束自己。
而在本书中所理解的自律是升华的,不受外界约束和情感支配,根据自己的善良意志,按自己颁布的道德法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则。
看似简单的概念却引发了书友们的不同理解,而昨日读书会的一个词打开了我的一些思考——地图。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是一张地图,每个人都有一张自己的地图。
我们希望这张地图抑或完美,抑或有缺撼,都是属于自己的地图,都由自己来完成绘画。
但现实中,由于原生家庭的影响,或成长环境的不同,工作性质的需要,尤其还会受到时代的变革、各种文化理念的演变和社会不断进步的冲击,地图本身又需要不停修改。
当我们用已形成的地图,已形成的处事模式,已形成的潜意识理念对待世界、对待身边人和事的时候,就会面临一些痛苦,而自律自然就成为个人成长的一项重要课题。
我们一旦用适合自己的自律规则去面对世界,面对生活,我们就拥有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地图,这张地图会发生移动和变化,最终变得丰满而又充满力量。
让我们值得关注的是,现实中几乎没有一张地图是完美无缺的,通过自律不停地去修复属于自己的这张地图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
所以这里我们再次回到参加该书会的初衷,大多数妈妈都是带着问题、带着希望改变和孩子的相处模式,甚至是如何能改变、改正孩子目前的不足和问题前来的。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范文五篇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范文五篇推荐文章《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作文600字两篇热度:《他的国》读后感精选作文热度:《呼啸山庄》读后感最新版范文热度:匆匆读后感初中生【700】字热度:读《呼啸山庄》有感500字热度:《少有人走的路》朋友推荐给我看的书,非常好,收获不小!自己表达能力差,这是另外一位读者的读后感,分享!心智成熟的旅程……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周末参加了花生妈妈的读书会,和大家一起悦读。
自从孩子出生之后在育儿方面也看了不少书,基本市面上流行什么就看什么。
有些教育经典也看了几遍,结果呢,我不知道别人是否和我有同样的感受,为何育儿圣经所说的从大的道理,比如爱、放手、信任,到小的细节,比如不要陪孩子写作业等等,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却屡战屡败,挫败感倍增,从而怀疑自己的情商和能力。
《少有人走的路》并不是育儿书,是从原生家庭到夫妻关系最后深入到哲学宗教信仰层面的探讨自我成长的书。
多年三代同居的温馨和纠葛,过渡到夫妻二人独立养育,从全职后初期的忧郁、彷徨到现在的坦然和积极的面对,回首过往,虽然前路漫漫,却已经看到了自我个性的多面,那些被光彩掩盖多时的疤痕。
而这些疤痕正是我从孩子身上看到,曾经的自己不愿面对,现在重又慢慢开始关爱,就如我要不断地学会呵护那些弱小的性情。
这个过程可能是披荆斩棘、困难重重,也许是我从此书中收获最大,也是走此道路的意义所在。
和各位妈妈交流,一个话题一句话就能找到共鸣。
每个人都不完美,每个育儿的方法也都不是放之四海的经典,不要迷信什么虎妈羊爸的道理,每个小家庭都有自己的小宇宙,只有找到你们一起协调的频率,自会奏出属于你们的旋律。
这旋律中除了悠扬的曲调也会有如暴风骤雨般的强音,时而的忧郁时而的欢快,唯有这般,才是丰富的变奏曲。
别人驭儿之“术”可以借鉴,但不要偏离了自己的主旋律——不能失“道”。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精选5篇)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精选5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精选篇1最近有幸拜读了《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当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时,我便被他吸引住了,带着好奇心我,我走上了少有人走的路。
这是一本美国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写的关于心理学的书,里面讨论了我们心理现象中一些比较本质性的问题。
书中提出,当我们能够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解决自己所有的心理问题时候,我们也许不再需要宗教,至少,能够比较正确的看待宗教,把它当做一种真正实际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精神寄托或理论。
书中提到,在西方一些神学家的眼中,佛教不算真正的宗教因为佛教不承认永久的“神”的实在性,而缺少这种第一因的宗教不是真正的宗教。
但作者却不这么看,并非所有的宗教都必须要有一个神存在,比如科学本身就是一种“宗教”,只是特殊的地方在于这种宗教不承认“神”的存在,或者说即使承认“神”的存在,也是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佛教倒是真的相比于其他宗教来讲更接近于现代科学一些。
作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宗教,只是也许自己不知道而已。
当你坦然面对自身的问题而且每时每刻都在不断改善自己的时候,你就离“神”越来越近,甚至于,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是可能达到“神”的境界的。
很感叹作为一名西方学者,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并且在长时间的行医生涯中能够去践行它。
是的,离开了现实的土壤的学说是没有意义的,即使崇高如哲学或者宗教,也必须如此。
现在这个社会,人们很多已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人们转而信仰科学,这是社会的进步。
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正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传统宗教所起到的作用。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宗教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楚,宗教中的正面成分会越来越展现,而负面的东西自然而言得以消弭。
但愿大自然能够给人以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这种提升。
所以看看吧,心智成熟有多么难,让心灵成长有多么难,我们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或许我们会排斥宗教,或许我们会认为科学深奥难懂,或许我们会认为艺术过于高雅我们无法涉及,再加上由于现在分工极细的因素,我们往往只局限于自己的行业中,似乎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我们往往安居狭小的心灵一隅而自娱——到很难进入须臾纳芥子的境界;事实上“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怀疑、自省、反思、进取、追求,的确是那么难。
《少有人走的路》的读后感(精选6篇)

《少有人走的路》的读后感(精选6篇)《少有人走的路》的读后感(精选6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少有人走的路》的读后感(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少有人走的路》的读后感1我终于看完了《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感觉作者派克先生还真是很了不起啊,这个系列写得很深刻透彻,也很有趣,竟然可以让人在觉得释怀的同时又感觉到压力。
就好像派克所说的,精神的追求大家知道是相似的,可是个人却可能以为自己的心灵旅程是独一无二的,而派克告诉我们,其实这依然是雷同的,自我所感受到的,其实他人亦然;没有绝对幸福的童年,把一切归咎于童年受到的伤害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所谓人性,并不是指一成不变的某种特质,其实是在不断的调整和变化的;人们会觉得始终保持思考太累人,因此往往更容易追求精神而忽视心灵;而当心灵被忽视压抑得太久,就会通过别的症候表现出来。
人生苦难重重,人生错综复杂,几乎所有人的心理都会出现问题,或者说我们的心灵总会面对天性中的弱点,比如只顾当下,比如懒惰。
让我觉得释怀的是,知道人类都是如此,都面对着如此的命运,这让我知道自己的问题是不足为奇的了。
这也解释了我之前的迷惑,就是看到某些众人所谓的优秀成功人士,为何我却总觉得他们有所欠缺。
之前我以为这是和人格的高尚是否有关,现在我觉得说人格这样的格调太高了,事实上绝大多数人未必能追求高尚的人格(当然包括我),就好像当年金大侠对人类寄予厚望的结果多半是失望。
其实我们未必需要拥有那样高尚的人格,就好像孙未说“英雄和暴君一样,都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的人”,我们所应该做的,其实是追求我们心灵的开阔和富足。
然而,“少有人走的路”,从书名可以看出思考、反思、追求心灵的健全的人是很少的,我当然没权利做出这样的结论,不过派克就比我有资格多了吧,呵呵。
因为这条路很难,需要克服自身的惰性,需要不断地学习,如此种种也让我感觉到压力,而且因为多数人都不走,所以走的人就会感觉到寂寞。
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5篇

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5篇《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心理学的经典之作, 坚信大家在品读中必须都收获不少, 那么读后感都是如何写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仅供参考, 欢送大家的参阅。
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心理学著作, 作者认为, 人生苦难悲喜参半, 我们应当以足够的志气, 责任、爱去面对, 而不是躲避。
只有面对, 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 才能够在势力范围内超越自己, 从而变得更加成熟、完整。
因为人生的问题其实并不行怕, 可怕的是没有志气去面对它, 去解决它。
而现实却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 遇见问题必需自己去面对。
家人、挚友甚至爱人能赐予的都只是建议, 只有自己, 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可自己在没有强大起来, 势力却是势单力薄的, 假如这个时候, 你选择了推脱、偷懒、趋利避害的处事方式, 这就会形成与人而愿分道扬镳的性格特点。
其实问题、逆境、麻烦这个东西, 本质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问题, 而是一个熬炼自己的时机, 一笔胜利跨越就特别难得的精神财产。
假如你想要成长为一个心灵健全的人, 遇见问题就肯定不行以去选择躲避, 或者埋怨, 总是找借口, 而是踊跃主动面对, 敢于突破, 才是最正确捷径。
可现实中的许多人, 因为得意于自己的经历与资格, 做事纯凭感觉和经历, 遇到麻烦, 不是踊跃面对, 而是推卸责任, 不主动解决, 而是止于难于应对, 长此以往自己变得越来越消极, 越来越被动, 精神状态也不好了。
其实对于这样的人, 将来数不胜数的碰壁对他而言势必会成为寻常之事。
试想一下, 假如一个人勤于努力, 不断地更新和调整自己视察世界的角度, 对社会日新月异的改变, 不会漠然, 而是以一种踊跃、新奇的心态对面对, 去承受新挑战, 那么他必须不是在原地踏步, 而是以飞跃式的速度在成长, 他必须在群体中也是刺眼的, 因为他踊跃、乐观, 有感染力, 是个正能量爆棚的人, 谁会不喜爱呢?其实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
少有人走的路大学生个人读书心得

少有人走的路大学生个人读书心得“平移沙丘”投稿了10篇少有人走的路大学生个人读书心得,以下是作者帮大家整理后的少有人走的路大学生个人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少有人走的路读书心得看完三本《少有人走的路》,感觉作者派克先生还真是很了不起啊,这个系列写得很深刻透彻,也很有趣,竟然可以让人在觉得释怀的同时又感觉到压力。
就好像派克所说的,精神的追求大家知道是相似的,可是个人却可能以为自己的心灵旅程是独一无二的,而派克告诉我们,其实这依然是雷同的,自我所感受到的,其实他人亦然;没有绝对幸福的童年,把一切归咎于童年受到的伤害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所谓人性,并不是指一成不变的某种特质,其实是在不断的调整和变化的;人们会觉得始终保持思考太累人,因此往往更容易追求精神而忽视心灵;而当心灵被忽视压抑得太久,就会通过别的症候表现出来。
呵呵,这篇读后感其实几乎还是抄录的派克先生的话,我不过是按我的需要把它们串联了一下。
人生苦难重重,人生错综复杂,几乎所有人的心理都会出现问题,或者说我们的心灵总会面对天性中的弱点,比如只顾当下,比如懒惰。
让我觉得释怀的是,知道人类都是如此,都面对着如此的命运,这让我知道自己的问题是不足为奇的了。
这也解释了我之前的迷惑,就是看到某些众人所谓的优秀成功人士,为何我却总觉得他们有所欠缺。
之前我以为这是和人格的高尚是否有关,现在我觉得说人格这样的格调太高了,事实上绝大多数人未必能追求高尚的人格(当然包括我),就好像当年金大侠对人类寄予厚望的结果多半是失望。
其实我们未必需要拥有那样高尚的人格,就好像孙未说“英雄和暴君一样,都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的人”,我们所应该做的,其实是追求我们心灵的开阔和富足。
然而,“少有人走的路”,从书名可以看出思考、反思、追求心灵的健全的人是很少的,我当然没权利做出这样的结论,不过派克就比我有资格多了吧,呵呵。
因为这条路很难,需要克服自身的惰性,需要不断地学习,如此种种也让我感觉到压力,而且因为多数人都不走,所以走的人就会感觉到寂寞。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心得体会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心得体会少有人走的路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当仔细看完一本名著后,信任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写读书心得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少有人走的路读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保藏。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心得体会(篇1)同事推举我读一本书《少有人走的路》,当第一次听到这个标题时,我便被他吸引住了,带着奇怪心我,我走上了少有人走的路。
这是一本美国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写的关于心理学的书,里面争论了我们心理现象中一些比较本质性的问题。
书中提出,当我们能够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解决自己全部的心理问题时候,我们或许不再需要宗教,至少,能够比较正确的看待宗教,把它当做一种真正实际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仅是精神寄予或理论。
书中提到,在西方一些神学家的眼中,佛教不算真正的宗教由于佛教不承认永久的“神”的实在性,而缺少这种第一因的宗教不是真正的宗教。
但却不这么看,并非全部的宗教都务必要有一个神存在,比如科学本身就是一种“宗教”,只是特别的地方在于这种宗教不承认“神”的存在,或者说即使承认“神”的存在,也是务必透过试验来验证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佛教倒是真的相比于其他宗教来讲更接近于现代科学一些。
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宗教,只是或许自己不明白而已。
当你坦然应对自身的问题而且每时每刻都在不断改善自己的时候,你就离“神”越来越近,甚至于,你可能会发觉,自己是可能到达“神”的境界的。
很感叹作为一名西方学者,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并且在长时间的行医生涯中能够去践行它。
是的,离开了现实的土壤的学说是没有好处的,即使崇高如哲学或者宗教,也务必如此。
此刻这个社会,人们许多已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人们转而信仰科学,这是社会的进步。
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正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传统宗教所起到的作用。
我们有理由信任,随着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心理学的进展,人们对宗教的熟悉会越来越清晰,宗教中的正面成分会越来越呈现,而负面的东西自然而言得以消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有人走的路》 与《幸福之路》
读
16/5/19
在路上
有时你在上班的路上,有时你在回家的路上;有时你是走在知春 路上的,而有时你是开车在海淀南路上的…… 但无论怎样,我们总是(至少我们自己以为)在一条追求幸福的 人生之路上。
那么,你知道在你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什么是你的最大障碍吗?
《幸福之路》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著 名的哲学家、数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爱, 先后执教于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芝加哥大 学、加州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在哲学、数 学方面的精深造诣和突出成就使他成为20世 纪最重要、也是最具影响的思想在师,并于 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罗素一生著述极多,其中最著名的著作 有《哲学问题》、《哲学原理》、《西方哲 学史》、《西方的智慧》、《心的教育》等。 作为一个哲学家,罗素的著作博大精深,充 满了睿智与温馨。爱因斯坦曾说过:“阅读 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最快乐的时光之一”。
《少有人走的路》作者简介
M·斯科特·派克,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 的心理医生,他的杰出不仅在其智慧,更在 于他的真诚和勇气。儿童时,他就以“童言 无忌”远近闻名;少年时,他又勇敢地放弃 了父母为他安排的辉煌前程,毅然选择了自 己的人生道路,最终当上了一名心理医生。 他曾在美军日本冲绳基地担任心理医生,为 美军军官做心理医生。在近二十年的职业生 涯中,他治愈了成千上万个病人,他以从业 经验为基础写作的《少有人走的路》,创造 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
“那你为何不驾车去美军家属区,或者去参加军人妻子俱乐部,在那里结交朋友呢?”
“因为我丈夫白天得开着车上班。” “既然你白天孤独和无聊,为什么不开车送你丈夫上班呢?”我问道。 “因为我们的汽车是变速挡,不是自动挡,我不知道怎么开变速挡汽车。”
“你为什么不去学习驾驶变速挡汽车呢?”
她盯住我,说:“就在那种道路上学习吗?你一定是疯了。”
他说:“在冲绳岛,我们晚间无事可做,生活实在是无聊,除了喝酒,还能做什么呢?”
我问他:“你喜欢读书吗?”
“是啊,当然啊,我喜欢读书。”他说。 “既然如此,你晚上以读书代替喝酒,不是更好吗?” “营房里太吵闹,我可没心思读书。” “那么去图书馆看书怎么样呢?”
“图书馆距离太远了。”
“难道图书馆比酒吧还要远吗?” “唉,说实话吧,其实我也不怎么爱读书。我的兴趣不在读书上,我原本就不是个爱读书的人。” 我换了话题,继续问道:“你喜欢钓鱼吗?” “当然啊,我太喜欢钓鱼了。” “那么,你为什么不以钓鱼来代替喝酒呢?” “我白天得工作啊。” “难道晚上就不能钓鱼了吗?” “当然不能啊,冲绳岛晚上没什么地方可以钓鱼。” “好像不是吧,据我所知,这里有好几家夜间钓鱼俱乐部,我介绍你到那里去垂钓,你觉得怎么样呢?” “嗯……怎么说呢,其实我也不是那么喜欢钓鱼。” “听你的意思,”我指出他的问题,“在冲绳岛这里,除了喝酒以外,其实还是有其他事情可做的,但是确 切地说,惟有喝酒,才是你最喜欢的事。” “我想你说的没错。” “可是,你总是饮酒过量,以至于违犯军纪,给你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对不对?” “有什么办法呢?驻扎在这个该死的小岛,人人整天只有靠喝酒打发时间,这难道是我一个人的问题吗?”
后来,我在病房里见到她,我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当然是想自杀了。”
“你为什么想自杀呢?” “这个地方让我觉得无聊和乏味,我一刻也忍受不了。你们必须把我送回国内,要是还得呆 在这里,我还是会自杀的。”
“住在冲绳岛,为什么让你感觉那么痛苦呢?”
她抽泣着说:“我在这里什么朋友也没有,我一直都很孤独。” “这确实很糟糕。可是,你为什么不去交朋友呢?” “因为我住在冲绳岛该死的居民区,那里没人说英语。”
人生苦难重重
不能及时解决人生的难题,它们就会像山一 样横亘在我们眼前。
我们必须面对属于自己的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避之惟恐不 及,认为“这不是我的问题”,显然一点好处也没有;指望别人解决,也不 是聪明的做法。惟一的办法———我们应该勇敢地说:“这是我的问题,还 是由我来解决!”相当多的人只想逃避,他们宁愿这样自我安慰:“出现这 个问题,不是我而是别人的原因,是别人拖累了我,是我无法控制的社会因 素造成的,应该由别人或者社会替我解决。这绝不是我个人的问题。”
人生苦难重重
许多事情觉得难做,其实是因为把自己看得 太重了。 幸福的获得,在极大的程度上是由于消除了 对自我的过分关注。
自我关注的牢笼。 每次探出身来,却总是不由得感到恐惧而再 次缩回去。但是,我能感觉到,虽然现在 每次还是忍不住回去,但身在牢笼外的时 间一次比一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