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佳肴》达标训练答案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464b5a76eeaeaad0f33041.png)
《虽有佳肴》练习(含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请划三处(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请划两处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自强.()兑.命()学.学半()嘉肴..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⑦教学相长.()⑧是故..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⑩.然后能自反..其.此之谓乎()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本文在开头先以“”作类比引出“”,再从和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的观点,最后又引用“”来深化强调论点。
《虽有佳肴》练习参考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学记》或(《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cbdee09e314332396893d4.png)
《虽有佳肴》练习(含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请划三处(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请划两处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其.此之谓乎()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本文在开头先以“”作类比引出“”,再从和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的观点,最后又引用“”来深化强调论点。
《虽有佳肴》练习参考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学记》或(《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04f83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e.png)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虽有佳肴》练习(含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______________ 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专著。
{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1用“ / ”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请划三处(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请划两处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 学学半()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 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 ⑥虽有至道()⑦教学相长.() 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自.反也( )(11)然后能自强.((12)学学半()其此之谓乎()4?古今异义。
虽有佳有古义:()今义:(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教然后知困. 古义:()今义:( )学学半古义:()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本文在开头先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类比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从____ 和______ 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______________ ”的观点,最后又引用“ _______________ ”来深化强调论点。
虽有佳肴精全答案
![虽有佳肴精全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83eed3e53a580216fcfef4.png)
虽有嘉肴练习精全答案1、字音字形Jiā( 嘉 )肴 yuè( 兑 )命不知其zhǐ( 旨 )弗.食 ( fú ) 自强.(qiǎng ) 学.学半(xiào )2、一词多义弗学.,不知其善也。
(学习)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教)人不知.而不愠(了解)不知.其善也(知道)不知其.旨也。
(代词,代指嘉肴/ )其.此之谓乎(表揣测的语气词)3、通假字《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4、古今异义(1)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今义:意义,目的(2)教学相长.也古义:增长,促进今义:生,辈分高,长度(3)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4)虽.有到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5、词类活用弗食.,不知其旨也。
(名词用作动词,吃)6、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学记》或(《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朝代)戴圣(人名)编撰。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7、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即使②弗.食不③不知其旨.也甘美④不知其善.也好,妙⑤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⑥虽有至.道达到极点⑦教学相长.促进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⑨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⑩.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⑾然后能自强.勉励⑿学.学半教其.此之谓乎大概,表示推测8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虽有佳肴练习及答案
![虽有佳肴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cc312c5901020207409c18.png)
•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 是 。 • 教学相长 •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 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 (论证思路) •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 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 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 相长”这个结论。
• ①虽有嘉肴( ) ② 弗食( ) • ③不知其旨也( ) ④不知其善也( ) ⑤然后能自强也( ) ⑥虽有至道( ) • ⑦教学相长( ) 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⑨教然后知困( )⑩然后能自反也( ) • ⑾然后能自强( )⑿学学半( ) • ⒀其此之谓乎( ) • 答案:①虽 即使 ② 弗 不 ③旨 甘美 • ④善 好,妙 ⑤自强 自我勉励 • ⑥至道 达到极点 ⑦长 促进 ⑧是故 因此 ⑨困 不通,理解不了 ⑩自反 反省自己 • ⑾自强 勉励 ⑿学 教 ⒀其 大概,表示推测
虽有嘉肴 虽有佳肴
《礼记》
《礼记》
• 1、本文节选自《 》(《 》),又名 《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 论著的选集,共 篇。《学记》是《礼记》中的 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 部 的专著。 • 《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 儒 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 教育学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嘉肴 ( )( ) 自强( ) 兑命( )学 学半( ) • 嘉肴 ( jiá) ( yáo ) 自强( qiǎng ) • 兑命( yuè ) 学学半( xiào )
《虽有嘉肴》阅读试题及答案
![《虽有嘉肴》阅读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0b8095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08.png)
《虽有佳肴》原文:《礼记·学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虽有佳肴》译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1)“虽有嘉肴”,“虽”,连词,虽然。
“嘉肴”,美味的鱼肉。
“嘉”美好。
“肴”,做熟的鱼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
“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
“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的。
(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连词,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8)“自强”,意思是自己努力。
“强”,竭力,尽力。
(9)“故”,连词,所以。
(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虽有嘉肴》阅读练习及答案(一)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12分)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4分)(1)虽有佳肴 (2)不知其旨也(3)学学半 (4)不知其善也12、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不知其旨也B、虽有嘉肴C、教然后知困D、教然后知困1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4、学完本课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8b9e49cc175527072208c5.png)
《虽有嘉肴》练习(含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该。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请划三处(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请划两处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其.此之谓乎()4.古今异义。
虽.有嘉肴古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本文在开头先以“”作类比引出“”,再从和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的观点,最后又引用“”来深化强调论点。
四、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五、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虽有佳肴》练习参考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学记》或(《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1、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273a2c7cd184254b353557.png)
《虽有佳肴》练习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请划三处(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请划两处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其.此之谓乎()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本文在开头先以“”作类比引出“”,再从和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的观点,最后又引用“”来深化强调论点。
大道之行也·综合能力测试一、文学常识填空《大道之行也》一文选自《________》。
《________》是儒家经典之一。
“大道”是指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所给的意思用文中的词语回答1.老而无子的人。
() 2.老而无夫的人。
()3.老而无妻的人。
() 4.幼而无父的人。
()三、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语1234.与:选贤能()遂外人间隔().闭:是故谋而不兴()故外户而不().行:大道之()复前().为:天下公()人五()与与闭闭行行为为⎧⎨⎩⎧⎨⎩⎧⎨⎩⎧⎨⎩四、翻译句子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虽有嘉肴》试题及答案
![《虽有嘉肴》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60692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c.png)
《虽有嘉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虽有嘉肴》一文中,作者通过比喻来说明什么道理?A. 食物的重要性B. 教育的重要性C. 学习的重要性D. 劳动的重要性答案:B2. 在《虽有嘉肴》中,作者提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这里的“旨”指的是什么?A. 食物的味道B. 食物的营养价值C. 食物的制作过程D. 食物的烹饪技巧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虽有嘉肴》中所表达的观点?A. 学习需要实践B. 学习需要思考C. 学习需要交流D. 学习需要休息答案:D二、填空题4. 《虽有嘉肴》中提到“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学习5. 文章中“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通过________,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
答案:实践三、简答题6. 请简述《虽有嘉肴》一文中,作者通过“虽有嘉肴”这一比喻,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答案:作者通过“虽有嘉肴”这一比喻,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是学习的重要性。
正如美食需要品尝才能知道其味道一样,知识也需要通过学习来理解和掌握。
7. 在《虽有嘉肴》中,作者提到了哪些学习的方法?答案:作者提到了通过实践、思考和交流来学习的方法。
四、论述题8. 结合《虽有嘉肴》一文,谈谈你对学习态度的看法。
答案:(此题答案略,考生需根据个人理解进行论述。
)五、翻译题9. 将《虽有嘉肴》中的“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翻译成英文。
答案:Even if there is fine food, if you do not taste it, you do not know its flavor; even if there is the ultimate truth, if you do not learn it, you do not know its goodness.六、阅读理解题10. 阅读《虽有嘉肴》全文,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学习态度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
《虽有嘉肴》阅读练习(有答案)
![《虽有嘉肴》阅读练习(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27474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d.png)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11分)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9.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括号中注音,并在横线上释义。
(4分)(1)弗食,不知其旨也( )(2)教学相长( )(3)虽有至道( )(4)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每小题2分)(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学相长也。
21.选文集中论述了与的关系问题,说明了的道理。
(3分)答案:19(1)zhī 知道(2)zhǎng 增长、促进(3)suī 即使(4)kùn 不通,理解不了(注意拼音和声调的准确。
注意多音字“长”读zhǎng。
)20.(1)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学问。
(2)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直译为主,重点翻译“不足”和“困”。
(2)重点解释“故”和“相长”。
]21.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来回答。
)译文: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饿就是这个道理。
《虽有嘉肴》阅读习题及答案
![《虽有嘉肴》阅读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3b1bb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5.png)
《虽有嘉肴》阅读习题及答案《虽有嘉肴》阅读习题及答案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也。
旨:滋味B.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强:勉强C.虽有至道至道:最好的道理D.学学半学:学习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虽有佳肴虽有至道B.不知其善也择其善者而从之C.其此之谓乎回也不改其乐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节选自《礼记》中的《学记》,《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B.本文由日常饮食开篇讲到如何治学,富有生活气息,方便读者理解。
C.本文的中心句是“教学相长”。
D.引用《兑命》中的“学学半。
”是为了告诉读者不认真读书老师教的知识你只能获得一半。
参考答案:小题1:C小题2:A小题3: D小题1:试题分析:A项中的“旨”字解释为:味美。
B相中的“强”解释为:发奋努力。
D项中的“学”解释为:教人。
小题2:试题分析:B项中的“善”字分别解释为:善良;优点。
C项中的“其”字分别解释为:语气副词,表示推测,“大概;代词他的。
D项中的“是”字分别解释为:所以;判断词是。
小题3:试题分析:“学学半”是教学相长之意。
并不是“是为了告诉读者不认真读书老师教的知识你只能获得一半。
”。
(完整版)虽有佳肴_练习题附答案
![(完整版)虽有佳肴_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4613d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b.png)
《虽有佳肴》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解说以下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② 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而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⑦教课相长()⑧是故学而后知不足()⑨教而后知困()⑩而后能自反也()⑾而后能自强()⑿学学半()其此之谓乎()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教而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5.翻译以下句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而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
知不足,而后能自反也;知困,而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课相长也。
该文中隐蔽一个流传到现在的成语是。
2.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道理?(你赞同这个看法吗?)作者是怎么阐述的?(论证思路)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4.从学习的角度,“教课相长”能够给我们如何的启迪?试联合学习经验,说说你的见解。
“教课相长”与“学学半”的同样点和不一样点是什么?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文章中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样的利处?12.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嘉肴(jiá)(yáo)自强(qi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3、解说以下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即便② 弗食不③不知其旨也甘美④不知其善也好,妙⑤而后能自强也自我鼓励⑥虽有至道达到极点⑦教课相长促使⑧是故学而后知不足所以⑨教而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⑩而后能自反也反思自己⑾而后能自强鼓励⑿学学半教其此之谓乎大体,表示推断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即便今义:固然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要旨教而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学学半古义:教今义:学习翻译以下句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味,也不知道它滋味的甘美;即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利处。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虽有嘉肴》过关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虽有嘉肴》过关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ad9172b0717fd5370cdc22.png)
部编版语文八下《虽有嘉肴》过关练习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一、文学常识。
《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_______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_______(朝代)经学家____________(人名)编纂的。
二、划分节奏。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停两处)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停两处)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停一处)4.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停一处)5.“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停两处)三、重点字词解释。
1.虽.有嘉肴..虽:____________;嘉:____________;肴:____________。
2.弗食..,不知其旨.也弗:____________;食:____________;旨:____________。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____________;善:____________。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是故:____________;困:____________。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____________;自强:____________。
6.教学相长.也。
长:____________;7.《兑命》曰:“学学..半。
”前一个“学”同“敩”,教导。
后一个“学”,学习。
8.其.此之谓..乎其:____________;之:____________;谓:____________。
四、字词归纳。
1.通假字《兑命》曰:“学.学半。
”“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1)不能知其旨.也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意义。
(2)虽.有至.道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到。
(3)教然后知困.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困难。
(4)教学相长.也。
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增长。
(完整版)《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
![(完整版)《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0c0c40da38376baf1faefc.png)
《虽有嘉肴》练习(含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请划三处(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请划两处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其.此之谓乎()4.古今异义。
虽.有嘉肴古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本文在开头先以“”作类比引出“”,再从和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的观点,最后又引用“”来深化强调论点。
四、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五、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虽有佳肴》练习参考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学记》或(《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虽有嘉肴》练习题及答案
![《虽有嘉肴》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f7987d5a8102d276a22fda.png)
《虽有嘉肴》练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一.解释加点字词。
(1)虽有嘉肴(即使)(2)弗食(不)(3)不知其旨也(味美)(4)虽有至道( 最好的道理 )(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这样以后)(6)教然后知困(困惑)(7)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8)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9)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10)学学半(同“教”,教导)(10)其此之谓乎(大概,表推测)二、句子翻译(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4)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5)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三、理解填空。
)《虽有嘉肴》告诉我们教与学的关系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
《论语十二章》中说明学与思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抄写积累并背诵出自《礼记•学记》的格言警句,尝试理解其含义。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含义:玉石如果不经过雕琢就是一块石头,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
人如果不学习,就不知道仁义道理。
(人如璞玉,只有经过努力学习雕琢自己,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含义:一旦错过了时机以后再学,即使再刻苦,也很难有所成就。
(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具有不均衡性,其中存在着关键期。
在关键期内,发展学生相应的能力效果最佳;过了关键期,即使勤奋下苦功,效果也不会好。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646d806edb6f1aff001fed.png)
《虽有嘉肴》练习(含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请划三处(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请划两处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其.此之谓乎()4.古今异义。
虽.有嘉肴古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本文在开头先以“”作类比引出“”,再从和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的观点,最后又引用“”来深化强调论点。
四、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五、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虽有佳肴》练习参考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学记》或(《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有佳肴》答案解析
1.答案:(1)美味的菜(2)最好的道理(3)所以(4)自我勉励
2.【解析】选A。
“虽”是“即使”的意思。
3.答案:(1)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2)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省自己。
4.【解析】选B。
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教/然后/知困。
5.答案:(1)甘美(2)反省自己(3)不通,理解不了(4)达到极点
6.(1)答案:知道了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2)答案: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
7.答案:教和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8.答案:(1)明白道理(2)甘美
9.(1)答案: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
(2)答案:善于学习的人,(教他的)老师通常比较安闲,而且取得的效果是双倍的,(而这些成果)又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
不善于学习的人,(他的老师)勤奋却没什么效果,而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
10.答案:【甲】教学为先【乙】教学相长【丙】进学之道
11.答案:(1)比喻论证: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2)对比论证: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附【译文】
【甲】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
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
【丙】善于学习的人,(教他的)老师通常比较安闲,而且取得的效果是双倍的,(而这些成果)又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
不善于学习的人,(他的老师)勤奋却没什么效果,而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
善于提问的老师(提问时)就像要伐下坚硬的树木,先从容易的开始,然后再伐它的坚硬的枝节,等到一定的时候,(树木)就会迎刃而解。
不善于提问的老师与此相反。
(老师)善于回答提问的人就好像撞钟一样,(你)用小力气叩击钟,那么就给你小的鸣响;(你)用大的力气叩击钟,那么就
会有大的鸣响;从容地叩击钟,它也会给你从容的鸣响之声。
不善于回答(提问的人)与此相反。
这些都是进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