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合集下载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第四十四章抗真菌、抗病毒药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第四十四章抗真菌、抗病毒药

第四十四章抗真菌、抗病毒药第一节抗病毒药病毒种类多,发病率高,占传染病85%,传染性强。

病毒:核心为基因组,DNA、RNA组成衣壳蛋白质组成,包裹基因,介导入侵宿主细胞。

病毒繁殖过程:①吸附:病毒与易感机体细胞特异性结合;②侵入:以胞饮方式,病毒通过细胞膜入胞浆;③脱壳:病毒蛋白外壳被消化,释放DNA、RNA;④合成:以病酸为膜板,复制病毒,破坏宿主细胞;⑤释放;合成大量病毒,挤破细胞,裂解释放。

抗病毒药通过上述环节,产生抗病毒作用,一、抗HIV药齐多夫定杂西他宾司他夫定去羟肌苷二、其他抗病毒药可分三类:核苷类抗病毒药、非核苷类抗病毒药和免疫增强剂。

1.核苷类抗病毒药阿昔洛韦(无环鸟苷)【作用】抑制DNA病毒合成,对RNA病毒无效。

抗疱疹病毒Ⅰ型(面部的皮肤、粘膜);抗疱疹病毒Ⅱ型(生殖系统皮肤粘膜)强碘苷的10倍。

抑制带状疱疹、乙肝病毒。

【应用】主要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角膜炎、皮肤、粘膜、生殖系统感染,带状疱疹、乙肝。

伐昔洛韦:口服吸收完全,是阿昔洛韦前药,作用时间延长,不良反应少。

碘苷(疱疹净)抗疱疹病毒,抑制DNA合成。

治疗疱疹性角膜炎:急性效果好,慢性效果差。

利巴韦林(病毒唑)广谱抗病毒药,抑制多种RNA和DNA病毒.【作用】抗流感病毒、鼻病毒、带状疱疹病毒、肝炎等多种病毒。

【应用】防治:流感、疱疹、麻疹、甲肝、流行性出血热等有防治作用。

阿糖腺苷:抑制DNA病毒,静滴治疗胞疹性脑膜炎,滴眼治疗胞疹性结膜炎。

金刚烷胺(1)仅抗亚洲甲-Ⅱ型流感病毒有效.预防:阻止病毒侵入宿主细胞,有效率50%;治疗:早用药,阻止脱壳和繁殖,可改善症状。

(2)抗帕金森:疗效好于抗胆碱药。

增加DA在突触前膜的合成、释放并减少DA摄取,还有抗胆碱作用。

第二节抗真菌药一.抗生素类真菌种类多,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分为:表浅感染:各种癣菌引起,主要侵犯皮肤、毛发、指(趾)甲,发病率高。

引起头癣、体癣、手足癣、指甲癣等。

药理学-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讲解学习

药理学-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讲解学习
疹。偶见恶心、腹泻和头痛。
第一节 抗病毒药
更昔洛韦
更昔洛韦(ganciclovir)对HSV和VZV抑制作用与阿昔洛韦 相似,但对巨细胞病毒抑制作用较强,约为阿昔洛 韦的100倍。
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只用于艾滋病、器官移植、恶性肿瘤时严重CMV感染性肺 炎、肠炎及视网膜炎等。
第一节 抗病毒药
以多种机制抑制病毒核苷酸的合成。 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和支气管炎效果最佳。
第一节 抗病毒药
奥斯米韦
药物的活性代谢产物抑制A型和B型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
通过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甲型或乙型流 感病毒的传播。
治疗流行性感冒。
报告最多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和呕吐。症状是一过性的,常在服 用第一剂时发生。
制霉素(nystatin,制霉菌素,fungicidin,nilstat, mycostatin)
抗真菌作用和机制与两性霉素B相似,对念珠菌属的抗菌活性 较高,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制霉素主要局部外用治疗皮肤、粘膜浅表真菌感染。口服吸收 很少,仅适于肠道白色念珠菌感染。注射给药时制霉素毒 性大,故不宜用做注射。
第二节 抗真菌药
唑类抗真菌药
唑类(azoles)抗真菌药可分成咪唑类(imidazoles)和 三唑类(triazoles)。
咪唑类包括:酮康唑、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和联 苯苄唑等,酮康唑等可作为治疗表浅部真菌感染首 选药。
三唑类包括:伊曲康唑、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等,可作 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首选药。
第一节 抗病毒药
抗HIV药
NRTI类是第一类临床用于治疗HIV阳性患者的药物, 包括嘧 啶衍生物如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 扎西他宾(zalcitabine,ddC)、司他夫定 (stavudine,d4T)和拉米夫定(1amivudine,3TC) 等和嘌呤衍生物如去羟肌苷(didanosine,ddI)和 阿巴卡韦(abacavir,ABC)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3、免疫增强剂 干扰素 聚肌胞


齐多夫定—脱氧胸苷衍生物 药理作用 1、抗HIV-1、HIV-2活性,抑制反转录作用 2、治疗HIV诱发的痴呆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 扎西他宾—脱氧胞苷衍生物 药理作用:抗HIV-1 不良反应:外周神经炎、胰腺炎

司他夫定—脱氧胸苷衍生物 药理作用:对抗HIV-1、HIV-2活性 去羟肌苷—脱氧腺苷衍生物(严重HIV感 染的首选药物)

1、和苷类抗病毒药 分类:嘌呤核苷类、嘧啶核苷类 作用机制 1、在体内转变为活性三磷酸代谢物,与内 源性三磷酸脱氧核苷竞争抑制病毒DNA多 聚酶 2、掺入DNA中,与DNA末端连结,终止病 毒DNA合成





阿昔洛韦 药理作用及机制:广谱高效抗病毒药,抑制病毒 DNA多聚酶,阻滞病毒DNA的合成 耐药机制:改变胸苷酸激酶、改变DNA多聚酶 体内过程 临床应用:HSV感染的首选药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胃肠道功能紊乱、头痛等

2、非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 (与NRTI具有协同作用) 药理作用 1、直接结合到反转录酶并破坏催化点从而 抑制反转录酶 2、抑制RNA、DNA依赖性DNA多聚酶活性

3、蛋白酶抑制剂(PI) 药理作用:抑制HIV复制过程中产生成熟 感染性病毒所必需的

二、其他抗病毒药 分类 1、核苷类抗病毒药 2、非核苷类抗病毒药 3、免疫增强剂 作用机制 1、竞争细胞表面的受体,阻止病毒的吸附 2、阻碍病毒穿入和脱壳 3、阻碍病毒生物合成 4、增强宿主抗病能力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第一节——抗病毒药
抗HIV药 分类(联合用药) 1、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 2、非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 3、蛋白酶抑制剂 4、融合苷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 分类:嘧啶衍生物、嘌呤衍生物 作用机制: 1、NRTI被宿主细胞胸苷酸激酶磷酸化形成活性三 磷酸代谢物,与相应的内源性核苷三磷酸盐竞争 反转录酶,并被插入病毒DNA,导致DNA链合 成终止。 2、抑制宿主细胞DNA多聚酶表现出细胞毒作用

抗微生物药理(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

抗微生物药理(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

药,如对新隐球菌病的 治愈率为75%, 死亡率↓25~30%
不良反应
寒战、高热、恶心呕吐:100%发生,可先用退 热药、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生理量)预防。 静滴太快可致惊厥、心律失常、心停跳止。 肾损害:几乎都出现 过敏 骨髓可逆性抑制:RRC↓、血小板↓。 肝毒性 临床禁止与氨基糖苷类、磺胺类、洋地黄类及噻 嗪类利尿药配伍使用
● 治疗疾病:如中药茯苓、冬虫夏草等
一、抗真菌药
真菌的害处
●真菌感染 :浅表感染,如皮肤、指 (趾)甲等癣病。深部感染:白念珠菌、新 隐球菌、皮炎芽生菌等引起的机体深层组织 及内脏感染。 ●变态反应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变应 性肺炎、接触性皮炎等 。 ●中毒性疾病 :黄曲霉毒素中毒 、赤霉 菌毒素中毒等。



人工合成广谱抗真菌药,对体表真菌的作用 与灰黄霉素相似,对深部真菌作用不及两性 霉素B,临床常与其合用,效果较好; 主要用于体表真菌病。如耳真菌感染和毛 癣; 长时间使用有肝功能不良反应,停药后即可 恢复.
二、抗病毒药


病毒病主要靠疫苗预防,暂无疗效确实的 药物。 西药:金刚烷胺、吗啉呱、利巴韦林、干 扰素 中药: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黄芪等 病毒吸附到易感细胞上 →病毒穿入或经胞 饮作用而进入细胞内,脱去衣壳 →病毒繁 殖和合成新病毒成分 →新病毒的装配组合 和成熟 →新病毒从细胞释放
连花清瘟胶囊---防治甲型流感药物

抗甲型流感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以岭药业)。 经国内权威科研机构研究证实具有抗甲型H1N1、 H3N2 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以及SARS、手足口 病等多种病毒的作用。 ● 2005 年禽流感发生时,被卫生部列入《人禽流 感诊疗方案(2005 版修订版)》。 ● 2008 年汶川地震发生后,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列入《关于在震区灾后疾病防治中应用中医药方 法的指导意见》。 ● 2009 年甲流发生时,被卫生部列入《人感染 甲型H1N1 流感诊疗方案(2009 版)》 ——成为我国应对病毒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代 表药物。

抗病毒药与抗真菌药

抗病毒药与抗真菌药

32
4. 青蒿素类
2021/2/28
青蒿
黄花蒿
33
青蒿素 (artemisinin) 优点:高效、速效、低毒 缺点: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短,复燃率高 机制:倍半萜内酯过氧化物 血红素/Fe2+ 自由基 虫体表膜和线粒体结构破坏 应用:耐药恶性疟;脑型疟 毒性:骨髓抑制、肝损、胚胎毒性
2021/2/28
2021/2/28
40
普 通 按 蚊
转 基 因 按 蚊
2021/2/28
3. 转基因按蚊
Ito J, et al. Transgenic anopheline mosquitoes impaired in transmission of a malaria parasite. Nature, 2002 May; 417(6887): 452-5.
可用于治疗HIV感染的不同病期的患者,改 善病人的临床症状,使病毒转阴,生存期延长。
AZT+3TC+蛋白酶抑制剂混合疗法,可大大 提高疗效,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减轻毒副作用。
常见不良反应是头痛、恶心、呕吐,严重 出现神经系统反应及骨髓抑制。
2021/2/28
6
2.拉米夫定(3TC): 是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对AZT产生耐药的HIV病毒有效,细胞毒 性低于AZT。
2021/2/28
23
全球艾滋病、结核和疟疾基金 亚太地区研讨会
(北京,2002年2月7日)
2021/2/28
24
2021/2/28
抗 疟 药 作 用 环 节
疟 原 虫 生 活 史
第 一 节
25
第二节 常用抗疟药
一、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抗疟药
1. 氯喹 (chloroquine)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病毒和真菌是人类面临的两种常见微生物,它们都会引起很多疾病。

为了应对这些疾病,医生们开发了许多药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抗病毒药抗病毒药是一种治疗病毒性感染的药物,它可以杀死或抑制病毒的生长和复制。

病毒性感染包括流感、疱疹、艾滋病等病毒引起的疾病。

类型抗病毒药可分为以下几类:•核苷酸类:它们可以抑制病毒在细胞内进行复制,如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

•蛋白酶类:它们可以阻止病毒在细胞内制造自己的蛋白质,如舒巴曲宁、水杨酸钠等。

•其他类型:包括抗流感病毒药等。

用途抗病毒药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预防:当一些人处于高风险病毒感染的环境下时,可以使用抗病毒药作为预防措施。

•治疗:当病毒感染的疾病已经发作时,可使用抗病毒药来治疗。

•疫苗辅助治疗:在接种疫苗后,抗病毒药可以帮助增强疫苗的效果。

副作用抗病毒药也有一些副作用:•晕眩、乏力、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

•一些抗病毒药物还可以引起药物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过敏性休克等。

抗真菌药抗真菌药是一类经过改良的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真菌可以引发各种各样的疾病,如念珠菌病、肺曲霉病、头皮屑病等。

类型抗真菌药大致有以下几种:•多糖类:由真菌菌丝体分泌,与菌体相接触后,会产生“棱柱型突起”,从而杀死真菌。

•联仲酮类:适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口腔真菌感染和肠道真菌感染等。

•铜唑类:适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和抑制呼吸道真菌感染等。

•头孢菌素类:主要适用于治疗肺曲霉病等真菌感染等。

用途抗真菌药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治疗已发生真菌感染的疾病。

•预防性使用:对于某些高危群体,如细胞免疫缺陷病人、器官移植和血液透析病人等,可以进行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

副作用抗真菌药也有一些副作用:•皮疹、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

•会影响肝脏和肾功能,特别是联仲酮类抗真菌药物使用的患者较多。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都是治疗疾病的重要药物。

但是使用这些药物时应该注意其副作用,尤其是在存在患者身体健康问题时,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抗 真 菌 药-抗病毒药

抗 真 菌 药-抗病毒药

伊曲康唑 itraconazole 抗真菌活性强于 酮康唑5~100倍,是治疗罕见真菌(组织胞 浆菌、芽生菌)感染的首选药。 氟康唑 fluconazole 抗真菌活性强于酮康 唑5~20倍,是治疗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 首选药。口服和静脉均可,口服生物利用度 高,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脑脊液浓度高,不 良反应少,孕妇禁用。 伏立康唑 广谱,对多种耐药的真菌感染 仍有效。
代表药:
阿昔洛韦 aciclovir(无环鸟苷) 更昔洛韦ganciclovir 碘苷idoxuridine(疱疹净) 阿膛腺苷vidarabine(Ara-A)

二)抗艾滋病毒药 代表药: 齐多夫定 zidovudine 拉米夫定 lavmivudine 三)抗流感病毒药 利巴韦林 ribavirin (病毒唑) 金刚烷胺 amamtadine 四)抗肝炎病毒药 干扰素 interferon 乙肝疫苗 hepatitis vaccine
抗真菌药
抗真菌药(antifungal agents)是 指具有抑制或杀死真菌生长或繁殖的 药物。真菌感染有浅部真菌感染和深 部真菌感染。 分类:抗生素类、唑类、丙烯胺类
一、抗生素类抗真菌药
二性霉素B(amphotericin B,庐山霉素)
〔作用及机制〕 广谱的抗真菌药。 选择性地与真菌细胞中的麦角固醇结合 改变膜通透性真菌细胞内物质外渗。 细菌细胞膜不含固醇,故无作用; 哺乳动物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浆膜 含有固醇溶血、肾脏损害等。 对真菌的亲和力>哺乳动物。
二、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性疾病:
流感、普通感冒、麻疹、小儿麻痹症、传染
性腮腺炎、疱疹性角膜炎、肝炎及艾滋病等。

病毒的治疗存在的问题:

抗病毒药与抗真菌药知识点归纳

抗病毒药与抗真菌药知识点归纳

抗病毒药与抗真菌药知识点归纳考情分析一、抗真菌药1.浅部真菌感染(局部抗真菌药)致病菌:各种癣菌,发病率高。

2.深部真菌感染(全身抗真菌药)致病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

——见于免疫缺陷患者(一)全身性抗真菌药1.两性霉素B①作用:广谱抗真菌药。

对多种深部真菌有强大的抑制作用,高浓度杀菌。

②作用机制:与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结合,在膜上形成孔道,从而增加膜的通透性。

注意:细菌不含固醇类物质,对细菌、立克次体、病毒无效,人体细胞含固醇类,因此对人毒性大而严重。

③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全身深部真菌感染(首选药)→静脉注射用于各种真菌性肺炎、心内膜炎、脑膜炎及尿路感染等;→口服给药用于肠道念珠菌感染;→局部用于指(趾)甲、皮肤黏膜浅部真菌感染。

④不良反应:◇肾损害(主要中毒反应)◇肝损害◇血液系统毒性◇神经系统毒性注意:·滴注前需给患者服用解热镇痛药和抗组胺药。

·滴注液中加生理量的地塞米松可减轻反应。

·不能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合用,以防肾毒性。

2.氟胞嘧啶①作用机制:在体内转化为5-FU,抑制真菌DNA合成而不抑制哺乳动物细胞合成核酸,故不良反应少。

②抗菌作用:抗菌谱较两性霉素B窄而弱;单用易产生耐药。

对隐球菌属、念珠菌属和球拟酵母菌具有较高抗菌活性。

③临床应用:主要与两性霉素B合用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可产生协同作用。

3.咪唑类和三唑类抗真菌药①代表药:·酮康唑、氟康唑(是酮康唑的5~20倍)、伊曲康唑②作用机制:·广谱抗真菌药。

·可抑制真菌细胞膜中麦角固醇合成,抑制真菌生长。

③临床应用:·用于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等深部真菌感染;·也可用于浅部真菌感染(如甲癣)的治疗。

4.特比萘芬①抗菌机制:抑制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②抗菌谱:对各种浅部真菌,如:毛癣菌属、小孢子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均有明显的抗菌活性,体外抗皮肤真菌活性比酮康唑高20~30倍,比伊曲康唑高10倍。

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广谱抗真菌药,选择性抑制真菌膜的角鲨烯环氧化酶,抑制麦角
固醇合成。

可外用也可口服。皮肤、甲板和毛发聚积。 对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癣、体癣、手癣、足癣疗效较好,比灰黄霉
素和伊曲康唑疗效好。对酵母菌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癣病无效。
作用于真菌细胞膜
角鲨烯
丙烯胺类
角鲨烯环氧化酶 羊毛固醇 真菌细胞P450 14-去甲基酶 14-去甲基 羊毛固醇
道病毒感染 ② 气雾剂喷雾:呼吸道病毒引起的鼻炎、咽炎等; ③ 感染早期静脉滴注:流感、副流感病毒肺炎、小 儿腺病毒肺炎、拉萨热和病毒性出血热等; ④ 滴鼻:甲、乙型流感; ⑤ 乳膏剂:带状疱疹和生殖器疱疹;
⑥ 滴眼剂:流行性结膜炎、单疱病毒角膜炎等。
第五节 抗RNA病毒药
一、抗艾滋病病毒药
二、抗流感病毒药
病毒的分类




从遗传物质分类:DNA病毒、RNA病毒、蛋白质病毒(如: 朊病毒) 从病毒结构分类:真病毒(Euvirus,简称病毒)和亚 病毒(Subvirus,包括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从寄主类型分类:噬菌体(细菌病毒)、植物病毒(如 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如禽流感病毒、天花病毒、 HIV等) 从性质来分:温和病毒(HIV)、烈性病毒(狂犬病毒)
第一个口服有效的广谱抗真菌,治疗多种浅、深
部真菌病。 在酸性环境中有利于本药吸收,因此不能与抗酸
药、胆碱受体阻断药及H2受体阻断药同服。吸收后分布 广泛,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脑脊液药物浓度低。主要
在肝代谢,大部分由胆汁排泄。
对人细胞色素P450影响较大,因此不良反应和药物 相互作用较多。
临床用途:
酮康唑
采乐洗剂是治疗头 屑过多的抗真菌外 用水剂,是西安杨 森公司的又一产品, 1994年已进入中国 市场,销售逐年稳 步上升.

化学治疗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药理学)

化学治疗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药理学)

3. 丙烯胺类 特比萘芬
4. 嘧啶类抗真菌药 氟胞嘧啶
两性霉素B
【药理作用】
广谱抗真菌药,几乎对所有真菌均有抗菌活性。对新生 隐球菌、白色念珠菌、芽生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 菌、孢子丝菌等有较强抑菌作麦角固醇结合,从而改变膜通 透性,引起真菌细胞内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甘氨酸等)和电 解质(特别是钾离子)外渗,导致真菌生长停止或死亡。
两性霉素B
【临床应用】
1. 静脉滴注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真菌性脑膜炎时,除静 脉滴注外,还需鞘内注射。如对新生隐球菌病的治愈率为 75%,死亡率下降25%~30%。
2. 口服仅用于肠道真菌感染。 3. 局部应用治疗皮肤、黏膜及眼角膜等表浅部真菌感染。
两性霉素B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1. 较多,常见寒战、发热、头痛、呕吐、厌食、贫血、低血 压、低血钾、低血镁、血栓性静脉炎、肝功能损害、肾功 能损害等。
2. 如事先给予解热镇痛抗炎药、抗组胺药及糖皮质激素,可 减少治疗初期寒战、发热反应的发生。
3. 应定期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检查以便及时 调整剂量。
第二节 抗病毒药
1. 广谱抗病毒药 利巴韦林、干扰素、转移因子、胸腺肽α1
2. 抗HIV药 齐多夫定、拉米夫定、扎西他宾、司他夫定
3. 抗疱疹病毒药 阿昔洛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阿糖腺苷
4. 抗流感病毒药 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奥司他韦、扎那米韦
5. 抗肝炎病毒药 拉米夫定、干扰素、阿德福韦、恩替卡韦
利巴韦林
➢ 利巴韦林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鸟苷类衍生物,为广 谱抗病毒药。
➢ 对多种RNA和DNA病毒有效,甲型和乙型流感病 毒、腺病毒、疱疹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 以多种机制抑制病毒核苷酸的合成。 ➢ 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和支气管炎效果较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病毒药
临床常见的抗病毒药主要有:金刚烷胺、金刚乙胺、阿昔洛韦、利巴韦林、吗啉呱、干扰素等。

1.金刚烷胺
抗病毒谱较窄,对流感病毒选择性较高。

临床主要用于畜禽流感治疗,作用机理:显著抑制病毒脱壳作用使病毒核酸不能脱壳,进而阻止病毒侵入宿主细胞。

用于防治甲型流感病毒所致呼吸道感染可收到较好疗效。

也可用于震颤性麻痹症。

不良反应:中枢神经兴奋和胃肠道反应
2.阿昔洛韦
本品是广谱高效抗病毒药,抗疱疹病毒活性强。

在宿主正常细胞的磷酸激酶作用下,转化为具有抗病毒活性的三磷酸阿昔洛韦,对单纯性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最敏感,对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3.利巴韦林(病毒唑)
本品为广谱抗病毒药,对DNA病毒和R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4.吗啉呱(病毒灵)
本品为广谱抗病毒药,对DNA病毒和RNA病毒都有抑制作用。

主要干扰病毒RNA多聚酶,进而干扰病毒核酸复制。

5.干扰素
干扰素是一种大分子蛋白质,是脊椎动物的细胞在受到病毒感染受其他刺激后,于体内产生的一类抗病毒物质,临床上可治疗各
抗真菌药
能抑制或杀灭真菌的药物。

抗菌药主要分为抗生素和合成药两大类。

抗生素主要包括: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等,合成抗菌药包括:咪唑类药物(如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和酮康唑)、氟胞嘧啶、丙烯胺衍坐物。

按其用途分为全身性抗菌药和浅表抗菌药。

一.全身性抗菌药
1.两性霉素B
本品为广谱抗真菌药,对隐球菌、球孢子菌、白色念球菌等都有抑制作用,是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

注射应用于治疗全身性真菌感染,口服用于肠道真菌感染。

2.酮康唑
本品为广谱抗真菌药,对全身及浅表真菌均有抗菌活性。

二.浅表抗真菌药
1.灰黄霉素
对各种皮肤真菌有强大的抑制作用。

主要于小孢子菌、毛癣菌及表皮癣菌引起的各种皮肤真菌病。

2.制霉菌素
本品抗真菌药作用与两性霉素B基本相同,但其毒性更大,不宜用于全身感染。

内服治疗肠道真菌感染,局部应用治疗皮肤、粘
3.克霉唑
对浅表真菌的作用与灰黄霉素相似,主要用于治疗体表真菌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