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ppt

合集下载

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认识-文档资料

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认识-文档资料

24
方向
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我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 义公有制指明了方向。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突破了长期将计划经济当 做社会主义本质的传统观念,指导我国确定了经济 体制改革正确的目标。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根据。
25
谢谢谢谢观观看赏!!!
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姓”资“,还是姓”社“
现实的社会主义与理论社会主义有很大的差距
——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17
本质论的提出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980年代,邓小平第一次提出 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
他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 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力的发展而逐步实现的比较长的动态过程。
22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党的基本路线提供了 科学根据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 和谐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
23
线突出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始终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党基 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3)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制度的 统一、社会主义发展目的和发展道路的统一,表明 社会主义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
19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 方向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 ppt课件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 ppt课件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意义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探索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 大发展。这一科学概括,有三个重要意义:
第一,这一科学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 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二,“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是社会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的本质属性。 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说,邓小平同志提出既坚持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 的主体地位,又允许其他经济成分的存在和发展,这就使我们在不损害社会主义 本质的前提下,采用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建立提供了保证。从分配制度方面说,邓小平同志提出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同时又通过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防止出现两极 分化。
社会主义现象与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现象是社会主义的外在特征和外部联系,是社会主义本质在各方面的表 现。社会主义现象和社会主义本质,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在实践中,我们 既要透过社会主义的现象抓住其本质,加深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又要大力营造、 充分利用社会主义现象,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让人民群众从 切身感受中更加拥护社会主义。
第二 ,有很强的目的性。 邓小平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改革开放的阻力,加快改革开放的 步伐 ,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有些人担心改革开放会走资本主义道路,致使改革开 放迈不开步子;有些人担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导向资本主义,致使市场 取向的改革踌躇不前;而有些人却担心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会产生两极 分化,固守平均主义大锅饭 ,难于激发起经济活力。邓小平所讲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就是为了消除这些阻碍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错误观念,动员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 ,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第三 ,有很强的时代感。 现时代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两大主题;二是世界新技术革 命蓬勃发展,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当代世界的竞争,主要是科 技力量的竞争、经济力量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性。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

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我们探索社会之一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开辟了道路,在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十九大特别报告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
开启
新时代
新征程
新编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全族人民团结奋斗,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复兴中国梦 我国不断为人类作更大贡献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 与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根本不同。资本主义是为少数人谋利益,必然产生剥削与两极分化。而 社会主义必须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社会主义是让全体社会成员过上幸福的生活,而资本主义由于私有制和剥削的存在,不可能实现共同 富裕。 因此没有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基础,共同富裕就无法实现,离开了共同富裕这一目标,解放 和实现发展生产力也就失去了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
一本质的科学内涵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980年,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 主义的本质”这一概念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 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 正确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 本质”
CONTENTS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对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思考:
首先,消灭剥削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消灭剥削制度. 二是消灭剥削现象。
两极分化,是指在社会财富分配上的不平衡,最终 导致阶级分化。
其次,我们不能把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完全做到。

《社会主义的本质》说课 PPT课件

《社会主义的本质》说课 PPT课件

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视归纳与演绎 强,逻辑思维和 ,善于分析与综
抽象思维好 合,对问题敏感
较为适应问题教 学法、比较教学 法、因果分析法 等教学方法
说教材和教学 内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取“问题链教学模式”
以教学目 标为导向, 以教学大 纲为依据, 确定本节 课教学核
心问题
分解转化 “一节两 目三个知 识点”为 三个问题, 形成“问 题链”
教材体系 照本宣科
教学体系 答疑解惑
说教材和教学 内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学法
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说教学过程:课程导入
教师设问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
印度是否是社会主义国家?
近乎全部学生都会认为印度不是
设疑式导入:营造问题 情境,创设认知冲突,
引用一则真实的新闻报道,展示印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 学生掌握邓 小平的社会 主义本质理 论的提出、 科学内涵和 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运用理论分 析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 力,消除歧 见,增强对 社会主义本 质理论的认 同
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目标
理论所彰显 的社会主义 价值目标与 维度,所蕴 涵的富强、 公平等社会 主义核心价 值观
课程第 一 部 分
教师引导 学生讨论 教师讲授 教师引导
要求学生结合已学知识,提出自己对 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判断标准
温故知新,提倡自主学习
2-3分钟,或1-2人发言,畅所欲言
邓小平的标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 提出过程及其理论概括(五句话)

第三讲 对于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 01

第三讲 对于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 01
邓小平时期对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 第三讲 邓小平时期对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
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核心是要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 什么是社会主义 ” ,核心是要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 消灭剥削制度;最终达到全民共同富裕。 位,消灭剥削制度;最终达到全民共同富裕。这既包括了生产 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 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 有机的整体。 有机的整体。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核心是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 核心是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 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一个中心、 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集中体现在 “ 一个中心、 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上。 两个基本点 ” 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上。它统一于实现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指明 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4、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
• ①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 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澄清了对社会主义的错 误认识与模糊观念。 误认识与模糊观念。克服和纠正了以往片面强调生 产关系,忽视生产力的教条主义倾向;排除“ 产关系,忽视生产力的教条主义倾向;排除“姓资 姓社”对改革开放的纠缠和干扰。 姓社”对改革开放的纠缠和干扰。 • ②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 重要的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本质论为我们探索社会 重要的实践意义。 主义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开辟了道路, 主义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开辟了道路,为我们党制 定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依据。 定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依据。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是我党执政 兴国的第一要务,它丰富了邓小平关于“发展是硬 道理”思想的内涵,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 认识。江泽民所讲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 自然相协调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它既是指经济发 展,又包括社会的全面进步,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既指当前的发展, 又包括可持续发展;既是指社会全面进步,又包括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新的世纪,为什么把发展作 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呢?
第一,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作为判断 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中体现。 第二,以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为 标准,是由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的国情和所处 的时代决定的。我国要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增强 社会主义影响,必须尽快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第三,以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集 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不断满足人民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 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了解)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 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 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 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 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掌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 产力,这是因为: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发展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决定了必须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三,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各种问题 需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 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p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p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与意义
历史背景
1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是中国 政府的首要任务。
2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面临国内外严峻 形势,需要重新审视国家发展道路。
3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现 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步形成。
理论意义
01
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思维定式,开辟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
文化特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 神和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倡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和发 展,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
世界文化交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参与世界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化 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社会特征
社会和谐稳定
对外开放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外资 、扩大外贸,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 进程。
新时代的发展与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新时代
2012年,中国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新时代,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全面深化改革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推动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与特征
经济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发挥企业的主体 作用,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科学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 展。
创新驱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第五讲:社会主义本质论 PPT课件

第五讲:社会主义本质论 PPT课件

社会主义的认识论
第二阶段:18世纪直接空想社会主义
◆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巴贝夫
(1)资本主义批判:揭露资本主义的掠夺行径; 指明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危害性;指出资本主 义的阶级对立,是第一位系统批判资本主义的人。 (2)新型社会构想:新型社会是自由平等的;新 型社会实行财产公有,为全体人民谋福利;新型社 会实行计划经济;新型社会有使用机器的必要性。 (3)人民革命思想:人民的革命是确保人民世世 代代幸福和人民统治的革命,通过暴力来实现,通 过专政来保证。
第五讲:社会主义本质论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 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 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 辞使人善辩。
——培根
讲授提纲
1 社会主义的认识论 2 社会主义的本质论 3 社会主义的任务论
社会主义的认识论
◆ 布罗代尔的历史观 1. 短时段—事件—个人时间—事件史 2. 中时段—局势—社会时间—情态史 3. 长时段—结构—地理时间—构造史
社会主义的认识论
第一阶段:17世纪浪漫空想社会主义
◆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乌托邦》
(1)原始积累:“羊吃人”。你们的羊,变得很贪 婪、很凶蛮,以至于吃人,并把田地、家园、城市 蹂躏成废墟。 (2)私有制:任何私有制的存在,所有人凭现金价 值衡量所有的事物,一个国家就难以有正义和繁荣, 私有制是社会贫困和灾难的根源。 (3)乌托邦: “共有共享”的社会,一切归全民 所有,人人劳动,每人一无所有,而又人人温饱富 裕;按照民主制建立城市联合国,官吏定期选举产 生。人人熟悉法律,因而没有律师。
社会主义的认识论
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 第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创新 第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第三、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

第5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5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Nhomakorabea南街村幼儿园
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作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
质属性”的重大判断。
这个重大判断,深 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 认识,是总结国内外社 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我国 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 得出的重要结论,也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浮夸风”的影响
• 由于相信了浮夸风,有人开始提出:粮食吃不完 怎么办?于是,“大办食堂”和“吃饭不要钱” 的口号也提了出来。 • 更严重的是影响中央的决策。8月,在中央召开的 北戴河会议上,由于相信粮食问题已经解决,所 以作出了1958年钢铁产量翻一番的错误决策。
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上讲话
(3)全民炼钢运动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概括,一方面 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
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这一概
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
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
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把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 主义的本质。
第二,突出强调消
灭剥削、消除两极 分化,最终达到共同 富裕。
(一)整风运动与反右斗争
整风形式: 开门整风。 整风原则: 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言者无罪, 闻者足戒。

经济建设上的“三面红旗”
• 1、总路线 • 总路线是 1958 年 3 月成都会议上提出的, 并获得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总路线的内容:
鼓动干劲,力争 上游,多快好省地 建设社会主义。
2、大跃进
• (1)大跃进口号的提出 • 1957 年 11 月,毛泽东访问苏联,提出“中 国要在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内,在 钢铁和其他轻工业品的产量方面,赶上或 者超过英国。” • 接着,《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批判“反 冒进”,提出“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 跃进”的口号。毛泽东看了社论后说:使 用“大跃进”是一个伟大的发明,这个口 号驳倒了冒进的口号。

7讲: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要求

7讲: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要求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要求
第五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要求 第一节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
一、怎样看待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期探索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 1、社会主义曲折探索的主要历程是怎样的 2、社会主义曲折探索有哪些重要成就和启示
三、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出现全局性失误 1、怎样看待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思考
2、文化大革命主要历程是怎样的 3、怎样理解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和发生的主要原因 4、如何避免文化大革命重演
2019年6月11日星期二5时18分17秒
exit
1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要求
第一节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
一、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期探索
1、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社会主义的 主要认识
资本主义存在两大弊端:两极 分化和周期性经济危机,其根源是 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自由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 形态,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 经济,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 的总量,为迈向人人自由发展的共 产主义创造条件。
《论十大关系》 :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 义建设经验,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 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根本指导思 想。强调中国是大农业国,要以农业为基 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 系,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工业化道路。
京 共 56 召八年 开大 9
在月 北中
2019年6月11日星期二5时18分17秒
2019年6月11日星期二5时18分17秒
exit
2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要求
第一节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
一、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期探索
2、新中国的初期探索:“三大改 造”和一五计划,初步建立起社 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工业基础, 成就巨大,但改造的内容不尽科 学,形式单一,急于求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p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ppt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
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中国 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而形成和发展的,它既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 验的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宝贵 思想成果。
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结和升华,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03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
结合,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
的传承和发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与实践 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它既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 的借鉴。
推进制度体系创新
02
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
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03
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通过市场机制引导资源配置,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宏观调控
政府要更好发挥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弥补市场失灵。
04
实践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 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
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得益于中国政府实施的市 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人民的勤 劳和创业精神。
3
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从以农业为主转向以 工业和服务业为主,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 任务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                  任务

变革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 群众运动式的大跃进 反修防修的“文化大革命”
政治挂帅、算政治帐 以阶级斗争为纲,意志为转移的
(四)经济发展决定政治发展 1.政治变革与发展的终极原因是经济条件 的变化。 2.经济发展促进政治发展。经济发展的最 初动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遵循自然规律的人称为社会主义者。 ----1753德国神学家、天主教 本笃派教士安塞尔姆 德辛 安塞尔姆·德辛 安塞尔姆
一种上帝安排的传说制度 。 ---意大利传教士
为提高劳动群众的福利和保障社会和平而改 造社会制度。 ---19世纪30至40年代
马克思在1842年10月15日写的《共 《 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 〉》一文中,恩 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 格斯在1843年写的《大陆上社会改革运 《 动的进展》 动的进展》一文中,分别首次使用了“社会 主义”一词,并赋予了科学的含义。 社会所有制,计划经济(没有商品生产),按 劳分配,没有阶级和国家。
(五)判断是非成败的标准:“三个有利于”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政治发展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政治最主要和最根本的问题,是国家政权 问题。
3.阶级斗争推动政治发展 “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市阶级斗 争的历史”。 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是制 约一个社会制度的重要力量。 政治发展也是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而发展。 阶级斗争是政治发展的一大动力。
4.革命需要强大的群众革命行动
第三章 任务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 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一)社会主义 “ 社会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一说由 socialis(同伴的、同伙的)一词引出,一说由 socius(喜欢社交的)一词引出,原有社会的、 共同的、集体的生活之意。

社会主义本质ppt.

社会主义本质ppt.
理论主题
1980年4月,邓小平 在会见赞比亚总统时说: ‚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 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 (会见坦桑尼亚副总统) 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经 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 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 长期停滞在很低的水平总 (会见坦桑尼亚副总统) (会赞比亚总统) 不能叫社会主义。‛
1980年5月,邓小平在 会见几内亚总统时说:‚社 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 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 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 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 质。‛
怎样全面、准确地 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 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答疑解惑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 力。 社会主义的首要 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 和文化生活水平。
关于社会主 义本质的论述, 不仅讲发展生产 力,而且讲解放 生产力
生产力 发展迅速
社会主义 优越性充 分体现
社会主义 优越性无 法体现
社会主义 得到巩固 和发展
社会主义 难以巩固 和发展
1985年4月邓小平在会 见坦桑尼亚副总统时说: ‚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 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 持。……但问题是什么是 (会见坦桑尼亚副总统) 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 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 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 (会见坦桑尼亚副总统) 题。‛
1986年9月,邓小平在 回答美国记者关于‚致富光 荣的口号同主义的致 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 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 第二是共同致富。‛
解放生产力
消灭剥削
发展生产力
消除两极分化
最 终 达 到 共 同 富 裕
社会主义 本质观的特点
• • • •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社会主义根本手段和最终目标的统一 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和最后结果的统一 社会主义效率和公平原则的统一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体制
社会主义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外部表现, 社会主义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外部表现,是社会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外部表现 主义本质的要求和反映, 主义本质的要求和反映,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 本主义社会的外在表现。 本主义社会的外在表现。社会主义特征主要是指社 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 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建筑的统一,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 建筑的统一,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 或意识形态。 或意识形态。它是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整个社会主 义历史阶段都应具备的一般特点。 义历史阶段都应具备的一般特点。 社会主义体制是在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不同历史阶 社会主义体制是在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不同历史阶 段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形式和社会主义特征的实现 形式,是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组织形式和具体 形式, 制度的总称,即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模式。 制度的总称,即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模式。
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体制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体制是按普遍到特殊,抽象到具体,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体制是按普遍到特殊,抽象到具体,共性到个 性排列的。 性排列的。 社会主义本质属于第一个层次,是从理论上直接回答社会主义社会“ 理论上直接回答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本质属于第一个层次,是从理论上直接回答社会主义社会“是 什么”的认知概念,是对社会主义最高层次的理论概括, 什么”的认知概念,是对社会主义最高层次的理论概括,它是社会主义 特征和体制的本质,既决定社会主义的特征和体制, 特征和体制的本质,既决定社会主义的特征和体制,又通过社会主义的 特征和体制来体现和实现。 特征和体制来体现和实现。 社会主义特征是介于本质和体制之间的第二个层次, 社会主义特征是介于本质和体制之间的第二个层次,它既体现社会主义 本质并为社会主义制度“是什么”的认知概念。 本质并为社会主义制度“是什么”的认知概念。 制度 社会主义体制是第三个层次,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的实践形式。 实践形式 社会主义体制是第三个层次,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的实践形式。社会 主义本质和特征是社会主义体制在不同社会主义国家表现为多样性, 主义本质和特征是社会主义体制在不同社会主义国家表现为多样性,在 同一社会主义国家不同历史阶段表现为可变性,它是从回答“ 同一社会主义国家不同历史阶段表现为可变性,它是从回答“什么是社 会主义”或者说是回答社会主义“怎么做”的实践概念, 会主义”或者说是回答社会主义“怎么做”的实践概念,离开了社会主 义的体制,社会主义的本质无从体现,社会主义的特征也无从实现。 义的体制,社会主义的本质无从体现,社会主义的特征也无从实现。 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 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就是要体现社会主义本 质的要求,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总之, 质的要求,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总之, 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体制是从理论,制度,实践三个层面对“ 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体制是从理论,制度,实践三个层面对“什么是 社会主义”的完整回答。 社会主义”的完整回答。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

5.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 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
• 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 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 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国际环境。 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 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 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 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 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 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2.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
• 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 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 学论断, 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 的历史阶段, 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 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 不能脱离实际, 依据, 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 越阶段。 越阶段。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992年,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报 年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报 告中, 告中,把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概 括为: 括为:
• • • • • • • •
1. 2. 3. 4. 5. 6. 7. 8.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 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 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
• 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姓”资“,还是姓”社“ 还是姓” 姓 • 现实的社会主义与理论社会主义有很大的 差距 ——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与发 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发生变化的方方面面
当今资本主义是一个世界体系(包括发 达和不发达的资本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伴随着经济全 球化而来的
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三大领域的新变化
生产力——生 产力大飞跃; 社会化大生产 大飞跃;科学 技术大飞跃。
生产关系——阶级 和阶层结构发生了 重大变化;企业制 度和所有制关系发 生了重大变化;劳 资关系和分配关系 发生了重大变化
怎样理解现实的社 会主义和理想的社 会主义的关系
现实的社会主义——不合格的社 会主义;社会主义在路上
趋近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
应正确认识以下关系
1.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所有 制的关系
2.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特征 的关系
3.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根本 任务的关系
结论
社会主 义是一 种理想
社会化大 生产的产 物,是新 型的生产 方式
观点
趋同只是暂时表面的,是什么? ——社会化大生产,物质生产力高度发展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当代中国哪个影响 大?谁对经济发展帮助大?
改革开放30年的成绩靠什么取得? 现在是谁在控制掌握中国经济?(国家?
政府?个体非公企业?)
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实质
如何理解社 会主义本质
邓小平的概括 我们的理解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概括,一方面
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 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这一概 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 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
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解放、发展生产力
3.社会主义本质两方面的关系:
不可分割的 统一体
两者之间也 存在矛盾性
两者互为条件。
后者是在前者的
基础上逐步实现 的
怎样看待社会主义 和资本主义的关系
历史的角度:社会主义产生于资本 主义的母体中
现实的状况:相比较、竞争、渗透、 借鉴而存在(对立统一)
未来的趋势:趋同?融合?代替?
怎样看待趋同论?现在的状况是否代表未来?
上层建筑—— 资本主义国家 加强了对经济 生活和社会领 域各环节的调 节
王伟光主编《若干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解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8月 《世界沧桑15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月
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实质
当代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的现状和特点
生产力水平低下 产业结构极不合理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国家对经济实行干预,但并不有力、灵敏 对外依赖性强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
——兼谈社会发展趋势
讨论
如何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本质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
如何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本质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
如何理 解社会 主义本 质?
怎样看待 社会主义 与资本主 义的关系?
怎样理解现 实中的社会 主义和理想 中的社会主 义?
如何理解解 放、发展生 产力与社会 主义共同富 裕的关系?
不同于资本 主义的新的 社会形态, 资本主义相 互借鉴,共 同发展
社会主义 是一个现 实的运动 和过程
消灭剥削,消除两 极分化,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1.第一方面 突出强调了生产力的首要基础地位。
使我们看清了社会主义存在的根据。
使我们看清了社会主义全过程的本质 要求。
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 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2.第二方面
强调共同富裕的目标。
从社会主体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趋同”原是生物学术语,20世纪40年代后,西方资产阶级 学者将这一术语引入社会科学领域。美国社会学家索罗金在1949 年所写的《俄国与美国》一书中首先使用这一慨念。
到60年代,随着经济的国际化,趋同论的观点被更多的人所 接受,并进一步系统化。荷兰的经济学家丁伯根、美国的社会学 家贝金等,从论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未来发展的趋势出发,认 为社会的发展与生产关系毫不相干,科技革命产生工业社会;无 论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正在走同一条发展道路,它们既有相 同之点,也各有短长;社会发展的趋势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 同的、相近的结构成分日益增多和强化,各自的弱点将不断克服, 并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使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差别 逐渐缩小,以至于完全消失,最终发展为本质上同一类型的工业 社会。在这种社会里阶级对抗消失,科技空前发展,经济有计划 的发展,没有经济危机,没有社会不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