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

合集下载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章-艺术设计历史——西方艺术设计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章-艺术设计历史——西方艺术设计

独木舟雕饰
西学习方要古求代:的了解设其计起源,发展过
程,主要特点,风格,成就 手工艺时代设计
树皮画(塔帕布)
2.美洲的艺术设计
美洲——这个名称是公元16世纪初才出现的。象尊整 个美洲分为两个州:一为北美洲,包括加拿大、美国; 一为拉丁美洲,北从墨西哥起到美洲最南端。
直到公元15世纪末,不同地区的印第安人是各自独立 发展的,各部分发展很不平衡。在印第安人中,以玛 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创造的文化水平最高,史 学上称之为三大文明中心。
小结:工业化、批量化、新技术广泛应用
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工业革命初期设计的发展状况
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历史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从英国扩大 到欧洲各国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变革主要体现的几个方面: 1. 生产方式的变化 手工业生产 标准化、批量化、机械化 功能、装饰的随意 标准 2. 传统设计无法满足新形势 新材料的出现使设计者不能从传统手工业品的设计制作中得到借鉴。 3. 设计地位的独立
第二章:西方的艺术设计的历史1
content
西方的古代设计:
第二节.西方的艺术设计
中国古代的设计与造物可作为东方设计的一个代表。 在西方,古代的造物和设计同样精彩。早在旧石器时 代晚期,西方的狩猎民族已经制作出带动物型的投枪 器一类的工具。新石器时代,欧洲出现了陶器,新石 器时代中期,出项了彩陶,同时,金属工艺亦发达起 来。
西学习方要古求代:的了解设其计起源,发展过
程,主要特点,风格,成就
手工艺时代设计
古罗马斗兽场
西方古代的设计
手工艺时代设计
古罗马建筑
欧洲中世纪的艺术设计
主要设计风格: 1.拜占庭风格 2.早期中世纪风格 3.罗马式风格 4。哥特式风格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全套课件 第二章-艺术设计的历史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全套课件 第二章-艺术设计的历史

东晋 越窑青釉格盘
晋 瓯窑牛形盏灯
晋 德清窑四系罐
东晋 德清窑黑釉唾壶
青瓷五联罐
三国 青瓷楼阁飞鸟坛罐
谷仓罐,又名魂瓶,形状如 坛,上面堆砌亭台,人物鸟 兽,所有的物象均以手堆贴 而饰。造型有东汉的五联罐 演变而来。
三国 青釉贴塑谷仓罐
北朝 青瓷覆仰莲花尊
青瓷莲花尊
有忍冬纹与莲 花纹的单柄壶
• 北宋官窑至今沒有找到窑址,文献记载 也很少,从故宫博物院所藏传世品看, 被认为是北宋官窑的这批瓷器的胎子是 紫黑色的,施釉很厚,莹润如堆脂,粉 青或天青色,开稀疏的大纹片。施釉后 略有流淌,口部等釉薄的地方隐约露出 胎色。因此,紫口是北宋官窑一大特点; 裹足支烧、器底有芝麻钉痕迹是另一大 特点。
陶瓷艺术 《中国陶瓷史》中国硅酸盐学会 编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艺术设计
我们的祖先和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如埃及、印度、希腊、波 斯、西南亚的先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陶器。陶器的制作也 有近万年的历史,人类自从开始懂得制作陶器,各方面都发生了深 刻的变化,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野蛮时代的最低级阶段——是由 制陶术的应用开始的”。在制陶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中国 人发明了瓷器。陶瓷器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人们生活问题,如生活用 具、建筑材料等,还提供艺术的享受。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早期以纯黑彩绘花纹为主;中 期使用纯黑彩和黑、红二彩相间绘制花纹;晚期多以黑、 红二彩并用绘制花纹。
马家窑文化的制陶工艺已开始使用慢轮修坯,并利 用转轮绘制同心圆纹、弦纹和平行线等纹饰。
这一时期制陶的社会分工早已专业化,出现了专门 的制陶工匠师。
陶瓷艺术设计
原始社会
半山彩陶 半山类型的彩陶器,多为罐、壶。造型饱满近似球,足 内收,腹近直线,由于器型的下半部内收,装饰都集中 于上半部。 半山类型的彩陶,是在马家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 马家窑更丰富;她的繁荣昌盛、雍荣华贵的风格是由饱 满器型上的旋动结构的纹饰,黑红相间的色彩,线条的 粗细变化,及锯齿纹、三角纹的配合,大图案里套小图 案形成的。

艺术设计概论 李砚祖 复习资料

艺术设计概论 李砚祖 复习资料

艺术设计概论李砚祖复习资料第一节艺术设计的概念与意义一、“设计”的概念设计(Design),在汉语中最基本的词义是设想与计划。

《新华辞典》将设计解释为“在做某项工作之前预先制定方案、图样等”。

与英语“Design”对译的词,设计主要指设想与规划。

《实用英汉辞典》对“Design”的解释是:作为动词有设计、立意、计划的含义;作为名词有计划、草图、风格、图案、心中的计划(设想)等义。

因此,“Design”一词的根本语义是“通过行为而达到某种状态、形成某种计划”,是一种思维过程和一定形式、图式的创造过程。

意大利语的“Desegno”标示为“艺术家心中的创作意念”,其定义是:以线条的手段来具体说明那些早先在人的心中有所构思、后经想象力使其成形,并可借助熟练的技巧使其现身的事物,即将艺术家在心中构思的作品现实化。

1786年初版的《大不列颠百科辞典》对“Design”的解释是:“艺术作品的线条、形状,在比例、动态和审美方面的协调”。

《牛津大辞典》:一是心理计划的意思,指思维中形成意图并准备实现的计划乃至设计;二是意味着艺术中的计划,尤其指绘画制作准备中的草图之类。

作为动词的“Design”:一是意味着指示;二是建立计划、进行构想、规划;三是画草图、制作效果图等。

作为名词的“Design”:最本质的意义是计划乃至设计,即预设一定的目标并为此建立方案。

若对此作进一步的限定,则专指与艺术设计相关的计划与设计。

20世纪初,“Design”的概念开始引入中国,被译为图案、美术工艺或工艺美术等词。

与汉语原有词汇“设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与汉语中的策划、策画、意匠、图案等词意相近。

阿尔切:设计是围绕图表的求解活动。

“设计”作为动词是指人们规划构想研究的活动和过程;作为名词,指人们对事物设想规划、研究的结果或成果。

赫伯特-西蒙:凡是以现成情形改变成向往情形为目标而构想行动方案的人都是在搞设计。

“意匠”:即意图与匠心,指创作中的构思与设想。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重点讲义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重点讲义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重点讲义(1)指将各种高度精炼的信息,采用艺术手法,通过各种媒介传播给大众,以加强或或改变人们的观念,最终引导人们行为的活动。

(2)广告,即广而告之,以一种用登报、广播、招贴等形式介绍商品、服务性事业等的宣传方式。

六、染织与服装设计第3节对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实践的简要分析一、概述2、平面设计(装潢设计)3、产品设计(产品设计)国家工业生产水平的标志。

我国处于改造和建设时期,仿造为主,企业家认识不足。

但已经开始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1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使工业设计的观念得到社会的确认和政府的重视,由此会在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形成更大的对工业设计的需求。

2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为社会提供着一批较高质量和较高水平的设计师,会促进工业设计整体水平的提高。

3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内外设计交流将会在新的层面上开展,有利于中国学习世界先进的设计经验和方法,形成民族的设计特色。

4、环境艺术设计5、染织服装设计课后习题1.你怎样界定设计的含义及范畴?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是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涉及人类一切有价值的创造活动。

设计的核心是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设想、计划和方案,设计的范畴不仅扩展到物质生产领域,也包括文学、艺术等的精神生产领域,甚至包括经济规划,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景,国家大政方针上等诸多方面的决策和方案等,只要为了一定目的而从事设想、规划、计划、安排、布置、畴划、策划,都可以说是设计,根据不同对象,范畴大致分为五大类:1)现代建筑设计、室内环境设计;2)产品设计;3)平面设计;4)广告设计;5)织品与服饰设计。

2.对当下中国的设计实践,你有何评价?国家工业生产水平的标志。

我国处于改造和建设时期,仿造为主,企业家认识不足。

但已经开始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1)国民经济发展和政府重视2)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3)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3.有关当代中国艺术设计状态的思考?4. 列出2~3个设计的定义并加以辨析。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章_艺术设计的历史中国(2)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章_艺术设计的历史中国(2)

和蓥盘组成盥器,流行时间不长。盉和蓥也见洒
器。
水器 盘 盛水器,青铜盘出现于商代早期,盛行于商代 晚期。
青铜器设计
匜 (yi)与盘配套洗手用,一人捧匜 一人捧盘盛 水。 鉴 (jian)大型水器 ,盛水也可盛冰。
水器
盘:西周晚期到春秋战国则多为盘匜相配。战国以后,沃盥之礼渐废,盘亦被“洗”替代。商
青铜器设计
青铜器主要分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和兵器五 大类。
青铜器设计
酒器 爵: 爵用于饮酌酒之器皿,是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 角: (jue) 饮酒器。 尊 :大型或中型容酒器。按其形体可分为:有肩大口尊、 觚形尊、鸟兽尊等三类。 壶 :盛酒之用。使用时间从商至汉代或更晚。 铺首:衔 门环的底座,多为虎头、螭、龟、蛇等,起装饰壶身的
丽的风格,漆器制作技术也往富丽方向发展, 金银平脱、螺钿、雕漆等制作费时、价格昂贵 的技法在当时极为盛行。
漆、木、玉等器物的设计
宋代漆器的制胎和髹是 技艺已经十分成熟,当时不 仅官方设有专门生产机构, 民间制作漆器也很普遍。漆 器所制作的器皿,样式多且
富变化,造型简朴,表现谧为 主。
代以前盘用陶制商代早期出现了青铜盘,但为数不多,商代晚期才逐波罗的海充行。商代盘都 是敞口、圈足、无耳,变化仅在口缘及圈足上。西周时期特别是西周中期,盘的形制变化较大, 盘腹变浅,一般都增设双耳,有的还有宽流和鋬手,有的在圈足下另加附足,以增加盘的高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盘,流传和出土的数量较多,大体春秋早期与西周晚期的相似,春秋中期开始 有较多的变化。
水器
匜:是盥手注水之器。盘匜皆同用,故传世和
出土之器如宗仲匜、史颂匜、樊夫人龙赢匜、 奚子宿车匜、番昶伯者君匜等皆与盘同出。 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流行于西周晚 期和春秋时期。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章_艺术设计的历史中国(2)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章_艺术设计的历史中国(2)

漆器发展 中国 中国古代漆器的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夏代的木胎漆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 也用于祭祀,并常用朱、黑二色来髹涂。殷商时代已有“石器雕琢,觞酌刻镂”的漆艺。 1973年河南成蒿成台西村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漆器残片,在木胎上雕饰饕餮纹,并涂上朱、 黑两色的漆。
西晋以后到南北朝,由于佛教的盛行,出现利用 夹纻工艺所造的大型佛像,此时的漆工艺被用来 为宗教信仰服务,夹纻胎漆器也因而发展。所谓 的夹纻是以漆辉和麻布造型作为漆胎,胎骨轻巧 而坚牢。
青铜器设计
青铜器 - 历代发展 发展时期: 鼎盛时期青铜器: 转变期青铜器: 更新期青铜器
青铜器设计
发展时期: 商代早期、中期 公元前16世纪一公元前13世纪。商代 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艺术趋于成熟的发展 时期。以酒器为主的礼器体制初步建立,兵器种类增多。 普遍装饰兽面纹样,构图渐趋繁密,线条峻深劲利。分 铸技术的应用已较娴熟,制范、合范技术相当进步。这 一时期的青铜器在黄河、长江的中游地区多有发现,奠 定了青铜艺术鼎盛的基础。
青铜器设计
食器 豆 专用于放置腌菜、肉酱和调味品的器皿。青铜豆出现于 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豆也属礼器的一种,通常成 对出现。鼎 青铜鼎有烹煮肉食、食牲祭祀和宴享等各种用 途。 甗 (yan)为蒸饭器,全器分成上下两部分,上体用以盛 米,古称"甑"(zhèng);下体为鬲(lì),用以煮水,中 间有孔通气。 簋 (guǐ)盛放煮熟的稻、粱等饭食的器具。 敦 (duì)是盛放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器皿,由鼎、 簋的形制结合发展而成,产生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春秋晚 期到战国晚期,秦以后消失。 鬲 (lì)为炊粥器,青铜鬲最早出现在商代早期,大口, 袋形腹,犹如三个奶牛乳房拼合而成,其下有三个较短的 锥形足。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章_艺术设计的历史中国(1)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章_艺术设计的历史中国(1)

马厂类型彩陶 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肃等地,器 形基本沿袭半山类型的造型,但 较之半山彩陶显得高耸、秀美。 出现了单耳筒形杯,耳、纽的造 型富有变化。 纹饰有同心圆纹、菱形纹、人形 蛙纹、平行线纹、回纹、钩连纹 等。
陶瓷艺术设计
原始社会
陶瓷艺术设计
两汉魏晋南北朝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时代背景 (公元220-589年)
越窑瓷器
彩绘装饰的先锋——长沙窑
以动物为题材
长沙窑水罐
以植物为题材
长沙窑青釉莲花纹瓜形壶
率性而为的“写意画” 细腻工整的点彩“工笔画”
以诗词为题材
贴花装饰
长沙窑贴花舞蹈人物纹壶
白瓷蟠龙博山壶
白釉双龙耳瓶
双龙耳瓶的器型是 在鸡头壶的基础上 吸收了外来胡瓶特 点产生的,盛行于 初唐时期。
陶瓷艺术设计
原始社会
人面鱼纹盆
彩陶因时间的不同,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 〖仰韶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距今大约7000年左右,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最丰盛繁华的时期。它位于黄 河中游地区,以黄土高原为中心,遍及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宁夏等地。
造型的种类有杯、钵、碗、盆、罐、瓮、瓶、釜、灶、鼎、器盖和器座等,最为突出 的是双耳尖底瓶,线条流畅、匀称,极具艺术美感。
陶瓷艺术 《中国陶瓷史》中国硅酸盐学会 编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艺术设计
我们的祖先和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如埃及、印度、希腊、波 斯、西南亚的先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陶器。陶器的制作也 有近万年的历史,人类自从开始懂得制作陶器,各方面都发生了深 刻的变化,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野蛮时代的最低级阶段——是由 制陶术的应用开始的”。在制陶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中 国人发明了瓷器。陶瓷器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人们生活问题,如生活 用具、建筑材料等,还提供艺术的享受。

《艺术设计概论》李砚祖2023版120加原创

《艺术设计概论》李砚祖2023版120加原创

设计概论第一章导论1.设计已成为我们文明和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是(文化)和(文明)的产物,又创造着(新文化)和(新文明)。

第一节艺术设计的概念与定义一、设计的概念1.设计,在汉语中最基本的词义是(设想)与(计划)。

2.作为与英语design对译的词,设计主要指(设想)与(规划)。

/“Design”一词的根本语义是“通过行为而达到某种状态、形成某种计划”,是一种思维过程和一定形式、图式的创造过程。

3.作为动词的design,来源于拉丁语Designara,第一是意味着(指示)第二是(建立计划、进行构想、规划),第三是(指画草图、制作效果图等)。

/“Design”语义的核心即强调的是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设想、计划和方案之义。

4.作为名词的design,最本质的意义是(计划乃至设计),即(预设一定的目标并为此而建立方案)。

若对此作进一步的限定,则专指与艺术设计相关的计划与设计。

5.汉语中的设计,最早是(计谋)的意思。

6.在文学艺术方面,与设计同义的还有(“意匠”)一词,从字面来理解,(意匠)即(意图)与(匠心),指创作中的(构思)与(设想)。

7.在(20)世纪初,design被译为(图案)、(美术工艺)或(工艺美术)等词,当时所谓的图案,包括(平面的纹饰和立体的设计图样、模型)在内。

8.据现有资料最早提出(“工艺美术”)一词的是(蔡元培)。

9.所谓(工艺美术),即(实用美术),换言之:(凡于日常生活器具之制造上加以美术之设计者,即得谓之工艺美术。

)10.“Design”与汉语原有词汇“设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汉语中的(策画)、(策划)、(意匠)、(图案)等词义相近。

二、设计的意义1.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是(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价值创造活动。

2.(1980)年联合会在(巴黎)举行的第(十一)次年会上把这一定义修改为: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

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

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

第六章设计的哲学设计哲学:是关于设计领域根本观点的哲学体系,是设计普遍知识的概括和结论。

如设计与需求、设计的尺寸、设计的内容与形式、设计美学等等。

第一节人的需求与造物的功能一、人的需求需要:(1)需要主要指人对某种日标的渴求与欲望。

设计的对象是产品,但设计的目的并不是产品,而是满足人的需要,即设计是为人的设计。

(2)作为生物体的人,每个人都有需要,即有来自生理方面的需要、如饮食、休息;又有来自心理方法的精神需要,如艺术、文学、社会尊重等。

人的行为时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的产生主要根源于人的需要。

需求理论与设计的关系:(l)设计是为人的设计。

设计可以说是人需要的产物,是满足人对产品及其它非产品的需要的产物。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的产生主要根源于人的需要。

人的行为一般而言都是有目的性,在某种动机的策动下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付诸的行动。

人的行为,自觉不自觉地、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为实现某种需要满足的努力。

(2)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它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可分为五个基本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3)人的不同需求导致人为满足需要而进行的劳动生产和创造,人的造物行为和结果,不同程度的表现了上述五种需要,于是设计产生了。

(4)由于造物总以人的需求为导向,首先把为满足人生存基本需要的那些造物品类如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等放在第一位,为适应人不同层次的需要,又导致造物生产中诸如审美、装饰之类的精神文化因素的发生以及陈设欣赏品类的形成。

(5)不同形态的造物,反映着人需要的变化和多元。

从一般实用工具用具、生产到艺术性的造物——工艺品、生业设计产品的生产,这些不同层次的造物生产表现着人类上升着的需要和追求,所以设计也需要不断发展、更新、变化。

总之,从造物的角度而言,人通过造物的方式实现需要的满足,这种满足的同时也意味着目标的实现,而目标的实现本身也是人的一种需要,我们在满足需要中实现了自我确证,造物和设计及创造本身的成功,构成了进一步活动的基础,也构成了新的创造活动的基础,并产生和满足新的需要。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知识点整理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知识点整理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知识点整理一、导论1.艺术设计的概念与定义1)设计的概念●汉语词意:设想与计划●最早提出“工艺美术”一词的是蔡元培:狭义是建筑、雕刻、图像与工艺美术等。

2)设计的意义●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

●美国学者麦德华。

考夫曼。

琼尼提出关于设计的12项定义(p4)●注重产品的内部结构、功能与外观形态的统一;从人的需求出发:实用、经济、美观,以造物的使用功能或实用价值的实现为基点,运用科学技术和大规模生产的条件,达到为人所用的目的●●2.设计的范畴1)分类●室内与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的设计目的是为人创造出符合人体科学需要,适应人各项活动要求,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

●它是与建筑、园林等模密切联系的综合性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实际上是一个信息表达和传达的图形系统●广告设计●染织与服饰设计3.对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实践的简要分析1)概述●中国当代艺术是指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艺术设计实践2)平面设计●陈汉民、陈绍华●3)产品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国家工业生产水平的标志4)环境艺术设计●吕彦直、杨延宝、陆谦5)染织服装设计二、艺术设计的历史人类的设计是从石器开始的,人类的文化最早写在石头上的。

1.中国古代的艺术设计1)陶瓷●彩陶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中最具有代表的器物●商代开始出现釉陶,唐代开始盛行唐三彩-低温釉陶●宋代紫砂器●中国陶瓷三类:青瓷(最成功)、白瓷、彩瓷●宋代在唐代南青北白两大瓷系的基础上形成六大瓷系: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和南方地区的龙泉窑系、景德镇的清白瓷系;六大窑系孕育了宋代五大名窑:定、汝、官、哥、均2)青铜●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形成●鼎是使用时间最长的饪食器,也是最重要的礼器3)漆、木、玉等器物的设计●金玉材料是最贵重的材料●明式家具:以硬木制作于明代和清代前期。

设计精巧、制作精致、风格简洁的优质家具。

艺术设计概论核心笔记

艺术设计概论核心笔记

艺术设计概论核心笔记.txt我的人生有A 面也有B面,你的人生有S面也有B面。

失败不可怕,关键看是不是成功他妈。

现在的大学生太没素质了!过来拷毛片,居然用剪切!有空学风水去,死后占个好墓也算弥补了生前买不起好房的遗憾。

艺术设计概论核心笔记『专业课』《设计概论》李砚祖1、前期工作:找到招生简章上指定版本《设计概论》李砚祖2003版本哦2、关于本书:李砚祖这本《设计概论》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的指定教材,内容很多,细节很多,似乎每句话都很重要,一开始看的时候不知重点确实很迷糊,觉得每个地方都可能是考点,甚是费神啊通过考上东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高分学子整理出来的艺术设计概论的重点肯定能帮你一把。

3、对于考试:通过对东华大学今年来《设计概论》的真题分析,我们会发现其实每年的重点还是较相似的,所以大家不要担心,等我把它们总结出来你们就会很明白了!注意注意:在2008的试题有一道40分的题害的大家都丢分严重,导致当时的《设计概论》分数普遍不高,这个我在下面的真题分析中会做详解:)(二).教材分析,重点归纳,核心笔记[注:★---必背内容☆---熟记的重点知识△---知识重点]第一章导论第一节艺术设计的概念与意义一、“设计”的概念★设计:1、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是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价值创造活动。

2、设计就是做事之前的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

它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它是社会行为、经济行为、审美行为的综合,它的终极目的是改善环境、工具及人自身。

设计的内涵:1、设计是人类有目的的、有遇见的行为;2、设计是自觉的、合规律的活动,设计的发展过程是人类智力不断发展的过程;3、设计对实践具有指向性和指导性;4、设计就是生产力。

设计的本质:设计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

设计的目的:改善人的环境、工具及人自身。

设计的美学特征:功能之美、材料之美、技术之美、科学之美、装饰之美意匠:在文学艺术方面和设计同义,即意图与匠心,指创作中的构思与设想☆工业设计: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现代设计的五基本原则 1)完整性:设计的全面完整性、系统性2)变化原则:产品不断变化,适应人的需要,欲望的改变3)设计的资源:应用物质资源。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考研复习笔记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考研复习笔记

第三章艺术与设计1.纯艺术与艺术设计的关系如何?定义,区别,地位,联系,桥梁502.17世纪后,纯艺术与手工艺术逐渐分离,艺术家不愿意将自己的艺术与实用艺术混同473.艺术的概念:分两个时期,分别是综合艺术和纯艺术(当时认为);艺术的真正概念494.艺术包括:纯艺术、实用艺术、现代设计、手工艺术495.纯艺术概念49(纯艺术与实用艺术相对),精神性的6.实用艺术的概念49,50,实用的同时又有艺术的品质7.实用艺术与一般造物的区别50(主要在于艺术性)8.实用艺术≈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属于实用艺术9.如何理解人对形的认识与感知59,视觉认识→实践(石器)→再认识→再实践(陶器)10.由使用天然工具到制造工具,是人类迈出的历史性一步5111.手斧,阿舍利石器文化的代表5212.细石器时代,采用间接剥片法,制作工具5313.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标志5414.装饰品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美”的追求的产生5515.美的追求出现,先人们要求器物同时具有实用与审美的功能,美的追求,成为人们努力的目标和动力5616.历史溯源总结:美感是人类在自身的进化过程中通过劳动和创造逐渐生发和形成的。

5817.造物的概念,造物活动的意义5818.造物本质上是文化性的表现5819.造物≈造型,造物史又是一部造型史5820.如何理解产品的形态?63功能形态(结构:层次性、有序性、稳定性),符号形态,色彩形态21.现实形态、概念形态的概念59。

现实形态,概念形态,纯粹形态,基础形态,自然形态22.纯粹形态与现实形态的关系6023.造型的定义62,造型的重要性(在艺术设计中)是设计的基本任务6224.造型设计的定义6225.怎样理解装饰艺术与设计的关系?68①内部结构,内在要素。

②自我调整,促进设计。

③装饰在设计中有“度”(极少主义;洛可可)。

④协调功能于形式之间,是理性感性功能。

26.装饰的定义66:定义,需求,艺术,结构,文化27.装饰既是种艺术形式,又是种艺术方式(艺术手段)6728.装饰在艺术(或艺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地位,或者是各时期装饰在艺术设计之中的内部运动6829.装饰与结构的关系72①构成人类艺术史发展主线②推动现代艺术的发展③自我调整,促进设计④理性感性都具备,(结构与形态)调合⑤符号意义第四章设计与科学技术1.现代技术与古典技术的区别和联系:区别:77,环境,能量,材料,形式赋予,产品制作设计,工具的革新;联系:77,78(技术的一般本性;第一、第二性,派生关系)2.设计从本质上便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统合的产物76,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加以艺术设计的方式,创造出既满足人物质需求,又满足精神功能的产品。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导论设计或艺术设计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词汇之一。

对于一个文明、健康的社会而言,设计是无处不在、无所不需的。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文化的增长,设计已成为我们文明和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是文化和文明的产物,又创造着新文化和新文明。

一、艺术设计的概念与定义中国汉语“设计”一词的多义使用与“Design”在英语世界中的多义使用几乎遥相呼应,两者都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增添新的涵义。

(一)中国汉语“设计”的一词多义1“设计”的基本内涵设计,在汉语中最基本的词义是设想与计划。

《新华字典》将设计解释为“在做某项工作之前预先制定方案、图样等”。

“设计”一词几乎综合和包容了“设”与“计”的所有含义,从而具有较为宽泛的内涵。

(1)“设”在汉语中作为动词,有安排、建立、构筑、陈列、假使等含义,由此复合成设置、设想、设法、陈设、设施、设计等词;(2)“计”在汉语中动词名词兼用,名词有如计谋、诡计,动词如计算、计议、计划等,计议、计划诸词又有名词的词性,因此,“计”作为动词有计划、策划、筹划、计算、审核等意。

2“设计”的古典意义(1)“计谋”汉语中的“设计”最早的含义是“计谋”。

到了元代“设计”被解释为“设下计谋”。

明末“设计”的意思为谋划事情,出主意。

在近现代“设计”主要指设想与规划。

(2)“意匠”在文学艺术方面,“意匠”一词与设计同义,意匠即意图与匠心,指创作中的构思与设想。

3作为与“Design”对译的词的意义(1)在中国“Design”被译为“图案”“美术工艺”或“工艺美术”等词。

“图案”,包括平面的纹饰和立体的设计图样、模型在内。

工艺美术,即实用美术。

凡是在日常生活器具的制造上加以美术设计的,都可以将其称为工艺美术。

(2)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实用英汉辞典》对“Design”的解释是:作为动词有设计、立意、计划的含义;作为名词有计划、草图、风格、图案、心中的设想等义。

(二)“Design”在英语世界中的多义使用1从词本身上看“Design”为复合词,由词根“sign”和前缀“de”组成,在英语中“sign”具有方案、计划、标记、构想等语义,着重标识已成的状态;“de”则含有实施、制作等的动态语义,强调组合、重复、肯定、否定等动作行为。

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

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

第五章设计方法、程序与管理第一节设计方法学一、概论设计学科中,设计方法及程序是最具操作性的理论,是由实践总结出的理论,具有普遍性,是发展变化着的。

方法:方法是为解决问题或达到某一目的而采取的手段的总和。

方法论: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包括建立知知识体系的方法和扩展知识、补充新知识的方法,方法论又称为方法学。

科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从经验到哲学有不同层面,大致可分为:(1)作为技术手段、操作规程的经验层面.(2)作为各门类科学具体研究对象的具体方法层面.(3)作为科学研究一般方法层面,适用于各学科。

(4)作为最一般科学方法的哲学层面,各种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层面上最终所体现的即是唯物辨证方法论。

设计方法论:(1)是设计学科的科学方法率,是关于认识和改造广义设计的根本科学方法的学说。

(2)是设计领域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诸多领域,作为一门学科是20 世纪60 年代兴起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直觉设计阶段、经验设计阶段、中间试验辅助设计阶段与现代设计法四个阶段。

(3)设计方法是在设计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其他学科方法的交流与学习中发展的,设计方法学及其范畴在许多层面上即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和范畴。

设计方法学派:从地区而言,不同的国家、地区有不同的设计方法的运用和理解,形成了所谓的“方法学派”,在广义设计方法上国外主要有三大学派:(1)德国与北欧的机械设计方法学派,以“解决产品设计课题进程的一般性理论,研究进程模式、战略与各步骤相应的战术”作为设计方法学的基本定义;(2)英、美、日等国的创造设计学派,它们重视设计中的创造性发挥;(3)俄罗斯、东欧的新设计方法学派,其理论建立在宏观工程设计基础上,思路开阔,提倡发散、变性、收敛三部曲的设计程式。

现代设计方法:(1)它是一门综合科学;(2)包括:综合法、移植法、杂交法、改变法、扩大法、缩小法、转换法、代替法、倒转法、重组法。

(扩散发现技法、综合集中技法、培养技法)现代设计方法理论包括:(预备填空题或名词解释)现代设计方法论包括突变论、信息论、智能论、系统论、智能论、优化论、对应论、控制论、离散论、模糊论、艺术论的内容。

艺术设计概论笔记2

艺术设计概论笔记2

艺术设计概论笔记一.设计的含义:一词被定义为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

它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1)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师协会,才正式确立了设计史作为一门独立于其他学科的一门学科。

2)法国南部蒙迪亚克的拉斯科克斯洞穴壁画,长达180米,是旧石器时代岩画的代表之一。

二.新石器时代1)新石器时代大约始于公元前1万年——7500年。

2)旧石器时代是一个以绘画和雕刻为中心的模仿性艺术时代,那么新石器时代就是一个以制陶和建筑为中心的实用美术时代。

3)新石器时代有三个基本的特征:1.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

2.发明了制陶。

3.出现农业和养畜业。

三.陶器工艺1)人类第一次将自然物质改变成人造物质。

2)陶器制作第一次利用火将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

3)陶器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的标志,人类结束了狩猎生活转而进入了农耕定居。

4)新石器时代设计的特点:1.实用先于审美,功能早于形式,原始设计的主导因素是功能因素。

2.除陶艺外,设计的材料都是大自然存在的现存的材料。

3.材料的加工过程主要是体现在简易的组合关系。

4.审美的要素从胚芽中苏醒首先表现在形式美的认识。

5.原始宗教在人的精神上有一定的地位。

6.除设计和创造工具外,对自然规律有一定认识。

四.手工业时期1)农业,手工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分工,逐渐实现商品交换,出现了阶级和宗教。

2.时期是公元前3000——1750年。

3.手工业时代前期主要以工艺品为主,后期主要是以建筑为主。

五.巴比伦时期1)唯有汉莫拉比法典是世界第一部法典。

汉莫拉比是西亚历史上最早实行法制的一位国王,他是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

2)历史背景:它是古代西亚两河流域一带的最大城市,也是当时西部的著名的商业与文化中心。

3)汉莫拉比法典全文282条,对于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制度等都做了严格的规定。

六.西方部分1)西方古代设计:古希腊建筑风格特点是和谐完美崇高,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集中体现者,最集中在柱式上。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读后感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读后感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读后感一开始,我就像是个在艺术设计大门外探头探脑的好奇小娃。

这本书呢,一下子就把我拉进了门里。

以前我看那些设计精美的东西,就只是觉得好看、酷,但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读了这本书后,我就像是突然被打通了任督二脉。

书里讲到艺术设计的历史发展那部分,真的特别有趣。

就像在看一部超级长的连续剧,从古代那些带着原始气息的设计,一路看到现代充满科技感和奇思妙想的设计。

我仿佛看到了一群古代的工匠,拿着他们简陋的工具,却精心雕琢出一件又一件让人惊叹的宝贝。

而现代的设计师们呢,坐在宽敞明亮的工作室里,对着电脑屏幕,用各种软件创造出仿佛来自未来的设计。

这种古今对比,让我深刻感受到艺术设计的发展是多么的波澜壮阔。

再说说书中对设计原则和方法的讲解吧。

这就像是一本武功秘籍,以前我看那些设计作品,觉得设计师们肯定是有什么魔法。

现在我才知道,原来他们都是按照这些原则和方法来的。

比如说,设计要考虑功能性、实用性,这就好比是给设计穿上了一件实用的外套。

一个杯子,它首先得能装水,而且拿起来得舒服,这就是最基本的功能要求。

但是呢,光有功能还不行,还得有美感,这就像是给这件外套绣上了漂亮的花纹。

那些造型独特、色彩和谐的杯子,就像美人一样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李砚祖老师在书里提到的关于设计师的素养那部分,也让我有了很多新的思考。

我以前以为设计师只要会画画,会用设计软件就够了。

没想到啊,设计师得是个全才。

得懂文化、懂历史、懂科学技术,甚至还得懂心理学。

就像一个超级英雄,得有各种各样的技能。

一个好的设计师要设计一个餐厅的装修,他得知道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用餐的习惯,得了解现代建筑的结构知识,还得琢磨顾客走进餐厅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心理感受。

这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而且这本书里还穿插了好多生动的案例。

这些案例就像是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星星,点缀在那些理论的天空里。

每次看到一个案例,我就会在脑海里想象自己要是设计师,我会怎么做呢?有时候觉得自己的想法还挺不错,有时候又被那些真正的设计师的创意惊得下巴都掉了。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导论设计或艺术设计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词汇之一。

对于一个文明、健康的社会而言,设计是无处不在、无所不需的。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文化的增长,设计已成为我们文明和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是文化和文明的产物,又创造着新文化和新文明。

一、艺术设计的概念与定义中国汉语“设计”一词的多义使用与“Design”在英语世界中的多义使用几乎遥相呼应,两者都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增添新的涵义。

(一)中国汉语“设计”的一词多义1“设计”的基本内涵设计,在汉语中最基本的词义是设想与计划。

《新华字典》将设计解释为“在做某项工作之前预先制定方案、图样等”。

“设计”一词几乎综合和包容了“设”与“计”的所有含义,从而具有较为宽泛的内涵。

(1)“设”在汉语中作为动词,有安排、建立、构筑、陈列、假使等含义,由此复合成设置、设想、设法、陈设、设施、设计等词;(2)“计”在汉语中动词名词兼用,名词有如计谋、诡计,动词如计算、计议、计划等,计议、计划诸词又有名词的词性,因此,“计”作为动词有计划、策划、筹划、计算、审核等意。

2“设计”的古典意义(1)“计谋”汉语中的“设计”最早的含义是“计谋”。

到了元代“设计”被解释为“设下计谋”。

明末“设计”的意思为谋划事情,出主意。

在近现代“设计”主要指设想与规划。

(2)“意匠”在文学艺术方面,“意匠”一词与设计同义,意匠即意图与匠心,指创作中的构思与设想。

3作为与“Design”对译的词的意义(1)在中国“Design”被译为“图案”“美术工艺”或“工艺美术”等词。

“图案”,包括平面的纹饰和立体的设计图样、模型在内。

工艺美术,即实用美术。

凡是在日常生活器具的制造上加以美术设计的,都可以将其称为工艺美术。

(2)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实用英汉辞典》对“Design”的解释是:作为动词有设计、立意、计划的含义;作为名词有计划、草图、风格、图案、心中的设想等义。

(二)“Design”在英语世界中的多义使用1从词本身上看“Design”为复合词,由词根“sign”和前缀“de”组成,在英语中“sign”具有方案、计划、标记、构想等语义,着重标识已成的状态;“de”则含有实施、制作等的动态语义,强调组合、重复、肯定、否定等动作行为。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重点讲义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重点讲义

艺术设计概论第一章导论设计是文化和文明的产物,又创造着新文化和新文明。

第一节、艺术设计的概念与定义一、“设计”的概念1974《大不列颠百科全书》“Design: blah blah........只要是为了一定目的而从事设想、规划、计划、安排、布置、筹划、策划的都可以说是‘设计’”郝伯特·西蒙:“凡是以现存情形改变成想望情形,为目标而构想行动方案的人都在搞设计。

”——最本质的意义是计划/设计,即预设一定的目标并为此而建立方案。

(不是以大工业生产为前提的意义)二、设计的意义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是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涉及人类一切有价值的创造活动。

【设计的宏观定义】“一种对目标问题的求解活动”“从现存事实转向未来可能的思想跃迁”“......”“......”1950麦德华·考夫曼·琼尼:现代设计的12项定义:【大工业生产后的定义】1)应满足现代设计的需要2)应体现时代精神3)应从不断发展的纯美术与纯科学中不断汲取营养(自我发展)4)应灵活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并不断使其发展(与时俱进)5)通过运用适当的材料和技术手段,不断丰富产品的造型、肌理、色彩等效果(外观创新)6)应明确的表达对象的意图、绝不能模棱两可(理念清晰)7)应体现使用材料所具备的区别于他种材料的特性及美感(忠于材料)8)应明确表达产品的制作方法,不能使用表面可行、实际不能适应大量生产的欺骗手段(诚实)9)在实用、材料、工艺的表现手法上,应给人以视觉的满足,特别应强调整体效果的满足(效果展示)10)应给人单纯洁净的美感,避免繁琐的处理11)必须熟悉和掌握机械设备的功能12)追求豪华情调的同时,必须顾及消费者节制的欲求及价格问题(物美价廉)1957国际工业设计学会联合会(ICSID)1964年定义:“工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他的目的是解决工业产品的造型质量,这些造型质量不但是外部特征,而且主要是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他从生产者和使用者的观点把一个系统转变为连贯的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艺术设计的历史第一节中国古代的艺术设计人类的设计是从石器开始的。

艺术设计的历史是一部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历史,也是一部文化史。

一、陶瓷艺术设计彩陶:(1)彩陶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器物。

(2)彩陶在制作上趋于精致,陶土一般经过淘洗,成型后的陶胚坯采用磨光的工艺,并采用红、褐等色进行绘饰,因地区、装饰有所差异。

(3)中国现今发现较早的彩陶距今6000年。

陶与瓷:(1)陶器的制作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利用火将一种物质改变为另外一种物质的伟大创举。

(2)以陶器的产生为标志,人类结束了上百年的狩猎生活而开始农耕和定居。

(3)陶瓷包括陶和瓷两种相互区别的品种,陶器的材料是粘土,烧造温度低,一般在1200 ℃以下,表面有的有釉、有的无釉。

瓷器的材料是高岭土即瓷土,含有的长石、硅、铝等成分比粘土要多得多,烧造温度在1200℃以上,表面有釉。

补充:唐三彩(简单了解)唐代最具特色的陶瓷器还数被称为“唐三彩”的三彩釉陶器。

它主要采用黄、绿、白三色釉料,利用铅釉易于流动的特点,造成淋漓变化、绚丽华滋的效果,深受人们的喜爱,还远销到阿拉伯地区和欧洲各地。

制作地点主要在长安和洛阳两地。

唐三彩,是模仿染缬工艺的装饰效果。

因为它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实际上并不限于三种色釉,它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是用经过精炼的白粘土制胎,两次烧成的。

它首先用千度左右的高温烧成陶胎,挂釉后再经900o左右焙烧。

用料精细,制作规整,所以不变形、不裂缝、不脱釉。

青瓷:(1)东汉时青瓷烧造成功。

(2)青在元前指绿色,元后指蓝色。

(3)青瓷是人类历史上真正的瓷器。

补充:(识记,能叙述即可)从陶器发展到瓷器,经历了漫长的过渡阶段,那就是半瓷质陶器,瓷质陶器远在殷商时代己经出现,至汉代渐趋成熟.原始瓷器施有釉料,釉色青黄,故称“原始青瓷”。

到了六朝,青瓷己经完全成熟取代了铜器和漆器的地位。

六朝的青瓷产地以浙江地区为中心,并且逐渐形成“南秀北雄”的不同风格,正式奠定了南北瓷器两大体系。

六朝青瓷以青瓷鸡头壶和仰覆莲花尊最负盛名。

到了唐代,青瓷以南方浙江的“越窑”为代表,越窑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

白瓷以北方河北的“邢窑”为最佳,邢窑与越窑齐名,因而有“南青北白”之说。

唐代瓷器装饰以花卉纹为主,装饰方法繁多。

其中釉下彩是先在素胎上画彩,然后上釉,这是迈向彩绘装饰的开创性的一步。

青瓷以汝窑、官窑、钧窑、耀州窑和龙泉窑成就最高。

“南青北白”:(1)隋唐时代,中国陶瓷产生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2)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瓷和方邢窑的白瓷两大体系和窑厂。

(3)越窑的“千峰翠色”。

六大窑系:北方的定窑、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南方的龙泉窑系、景德镇的青白窑系。

釉下彩:(1)元代最著名的产品是青花和釉里红,这两种瓷器都属于釉下彩。

补充:青花和釉里红(简单了解)元代烧成的青花和釉里红,是景德镇工艺的新成就。

元代青花瓷器,被称为“白地蓝花瓷”。

其制作方法是将钴矿研磨成极细的粉末,再加水调成墨汁状,用它在干燥的胎表面上绘制所需要的纹饰,然后施以长石为原料的矿物釉,在1250-1400℃高温下烧成。

当釉开始熔融后,火焰呈还原性,烧到最后阶段要成为中性或略带氧化性,此时釉料形成具有光泽的无色透明釉层,覆于蓝色纹饰之上,显得庄重、美丽、朴素、典雅。

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的重要发明,所谓釉里红就是釉下彩瓷,先用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再盖以透明釉,放置在1200℃-1250℃高温中烧制。

它是受宋代钧窑紫红色釉斑的启发而造的。

(2)纹饰是绘在经素烧的胚胎上,绘饰后再罩以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其纹饰在透明釉民所以称之为釉下彩。

(青花是釉下彩的主要品种)宋代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窑。

釉上彩:是在以烧成的瓷器釉而上用有色釉料描绘花纹,再入窑烧制。

斗彩:是釉下彩与釉上彩的结合,一般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的结合。

青花:(1)青花是釉下彩的主要品种。

(2)特点:在白瓷胎上用含有金属钻的青料绘饰纹样或图案烧成后纹饰呈现蓝色。

将中国书画艺术从纸帛的平面上转移到立体的器物上来,成为一种新的视觉欣赏形式,新的艺术载体。

二、青铜器设计青铜:(1)青铜是由自然铜(红铜)与铅、锡等元素的合金。

(2)不同的器物其合金的配比不同,铅锡成分越大青铜越硬脆。

青铜时代:(1)人们把使用青铜材料制作工具、武器的时代称作“青铜时代“。

(2)中国青铜时代从公元前2000 年左右就开始形成,经夏、商、周三代,商晚期和西周早期是青铜工艺发展的高峰时期,生产和铸造规模上宏大,品种造型之多样,设计之匠心,装饰之精美,而独树一帜。

(3)青铜重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补充:青铜器的发展(简单了解)商周时期的设计艺术,最有代表性和具有突出艺术成就是青铜工艺,三千多年前出现的中国青铜工艺,它的突出成就表明了中国奴隶社会手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

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有时根据特殊需要也掺一点铅;加入锡铅以后,熔点降低,硬度增高,容易掌握铸造过程;可以铸造需要坚硬的制品,如武器或工具;另外熔铸时减少汽孔,使装饰花纹清晰;增加光泽度。

青铜器的名称,根据生活用途的不同,大体可分烹饰器、食器、酒器、水器、杂器、兵器、乐器、工具等八类。

中国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开始使用天然铜制造小件工具和装饰品。

从夏代开始铸造青铜器,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器的设计铸造达到了顶峰。

青铜器设计,是我们的祖先继彩陶和黑陶以后,在产品设计领域的又一伟大创造。

奴隶社会不同于原始社会,残酷的阶级统治是青铜器设计的基本特征。

青铜器的设计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主阶级的统治需要、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对青铜器的设计施加着决定性的影响。

又由于商代的统治着尊神重鬼、崇拜祖先,青铜器的设计又充满了神秘和威严的色彩。

如人面方尊、虎食人卤、四羊方尊。

商代和西周早期的青铜礼器是这一类型的代表,它们通常以抽象和半抽象的动物纹样为主要装饰。

最突出的是饕餮纹,又称兽面纹,采用抽象和夸张的手法,造成狰狞恐怖的视觉效果,充分体现着奴隶社会的精神意义。

商代后期的司母戊方鼎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作品,是目前所见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铸鼎。

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主要采用饕餮纹,即兽面纹,采用抽象和夸张的手法,造成狰狞恐怖的视觉效果。

其他还有夔纹、鸟纹、象纹、鱼纹等,一般采用主纹和地纹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即以兽面纹为主题,以回纹为陪衬,形成逐次效果。

图案组织多用单独纹样,并用对称式,显出威严工整的艺术氛围。

青铜器的冶铸方法:陶范法和失蜡法,用失蜡法制造的铜器,层次丰富,精巧细致,具有特殊的立体装饰效果。

尊侯乙尊盘就是采用失蜡法铸造。

青铜器的加工方法:焊接、刻画、镶嵌、金银错、鎏金等。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宴乐水陆攻战壶。

司母戊鼎:(简单了解)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原器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

此鼎形制雄伟,重达875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初为乡人私自挖掘,出土后因过大过重不易搬迁,私掘者又将其重新掩埋。

司母戊鼎在1946年6月重新出土。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9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

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

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

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

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

耳侧以鱼纹为饰。

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

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

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司母戊鼎的提手文饰同样精美。

两只龙虎张开巨口,含着一个人头,后世演变成“二龙戏珠”的吉祥图案。

一般认为,这种艺术表现的是大自然和神的威慑力。

现在却有人推测,那个人是主持占卜的贞人,他主动将头伸入龙虎口中,目的是炫耀自己的胆量和法力,使民众臣服于自己的各种命令,完全是可能的:当时的贞人出场时都牵着两头猛兽,在青铜器和甲骨文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图案。

此鼎器形庞大浑厚,其腹部铸有“司母戊”3字,亦有人释作“后母毋”,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

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为整体铸成,鼎耳是在鼎身铸好后再装范浇铸的。

铸造这样高大的铜器,所需金属料当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须有较大的熔炉。

经测定,司母戊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其他0.8%。

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

司母戊鼎充分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

三、漆、木、玉等器物的设计大漆:(1)大漆是采自漆树上的汁,漆树是一种高大的乔木,主要产于长江以南,我国大漆产量占世界90 %以上。

(2)早在7000 年前,在浙江河姆渡时期就发现了一个红漆的木碗;到战国、汉代,漆器制作达到高峰,贵族生活的各个方面所有使用的家具、用具、乐器、葬具等,全部使用漆器。

雕漆:(1)又称刻漆,雕漆是唐代出现的新品种,是利用漆多次涂抹,数十道或上百道漆层后所形成的具有弹性的漆层进行雕刻装饰的一种工艺。

(2)因色彩不同又可分为剔红、剔黑、剔黄、剔绿、剔彩等,最常见的是剔红。

(3)元代雕漆工艺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两个著名的艺人,张成和杨茂。

明式家具:(1)在中国家具史上,明代是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明代设计和制造的家具形成独特的风格而被称为“时式家具”。

(2)明式家具主要指那种以硬木制作于明代和清代前期,江南一带,设计精巧,制作精致,风格简洁的优质家具。

明式家具在工艺制作和造型艺术的成就上已达到当时世界上的最高水平,是中国设计智慧的杰出代表。

明式家具特点:(1)造型大方,比例适度,轮廓简练舒展;(2)结构科学,榫卯精密,坚实牢固;(3)精于选材配料,重视木材木身的自然纹理和色泽;(4)雕刻、线脚处理得当,起肴点睛作用;(5)金属配件式样玲珑,色泽柔和,起到辅助装饰的作用。

补充:尹定邦编著的《设计学概论》一书中对明式家具的设计特点概括如下:1、注重结构美;2 、注重材质美;3 、注重造型美;4 、注重装饰美.明式家具不止是中国家具民族形式的典范和代表,在世界家具设计史上也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具有显赫的地位。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历史经验:(1)物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工艺美术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艺术与科学的密切结合。

(2)工艺美术已有一亿年的发展历史,艺术设计始终与科技设计联系在一起。

如陶器发展是人类经过化学的变化将一种物质改变为另一种物质的方法;青铜工艺与科学技术是密不可分的,根据世界上铜锡的配理方法,很多工艺是通过艺术的方式将科学技术展现出来,如汉代的长信红灯、秦代的铜车马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