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
地理湘教版新版八年级下册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资料:《信天游》创作背景及背景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资料
《信天游》创作背景
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汉族民歌形式。
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
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它便是陕北民歌。
在陕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古则被叫作“爬山调”。
无论是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还是内蒙的爬山调,其歌词都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而表现则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信天游》歌词
正月格里正月正,
正月(那个)十五挂上红灯,
红灯(那个)挂在哎大来门外,
单(那个)等我五(那个)哥他上工来,
哎哟哎哎哟哎,哎来哎咳哟!
单(那个)等我五(那个)哥他上工来.
六月格里二十三,
五哥(那个)放羊在草滩,
身披(那个)蓑衣他手里拿着伞,
怀来中又抱着(那个)放羊的铲.
九月格里秋风凉,
五哥(那个)放羊没有衣裳,
小妹妹我有件哎小来袄袄,
改来一改领(那个)口,你里边儿穿上.
十一月三九天,
五哥放羊真是可怜,
刮风(那个)下雪哎常在外,
日那落西(那个)山他才回来.
十二月一年满,
五歌那算他转回家园,
有朝(那个)一日哎天来睁眼,
我来与我五(那个)哥把婚完,
哎哟(那个)哎哟哎,哎来哎咳哟! 我来与我五(那个)哥把婚完,。
地理湘教版新版八年级下册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资料:兰花花(陕北民歌)创作背景及歌词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资料
《兰花花(陕北民歌)》创作背景
《兰花花》是中国陕北地区著名的汉族民歌,以纯朴生动、犀利有力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兰花花。
这个被称为普天下最聪明、最美丽的好姑娘,竟被强行嫁给一个“好像一座坟”的周家“猴老子”。
但是兰花花并没有屈服,为了追求幸福,她不惜拚上性命,坚决反抗封建礼教。
该曲由著名音乐家周家洛采集和再创造而成。
民歌以优美流畅、开阔有力的信天游曲调咏唱,并吸收了叙事的手法,用分节歌的形式,深刻地表现了歌词的内容,成功地塑造兰花花的形象。
这首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汉族民歌,其唱词在流传中多有变异,经歌唱家郭兰英、朱逢博、李波、刘燕萍、阿宝等人演唱的通常是八段词是较流行的。
《兰花花(陕北民歌)》歌词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就数(那个)兰花花好。
正月里(那个)说媒,二月里订,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
兰花花我下轿来,东望西照,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坟。
你要死来你早早的死,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
手提上(那个)羊肉怀里揣上糕,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咱们俩死活呦长在一搭。
初中地理_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四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师:同学们提到的这些都是窑洞的优点。
而窑洞能够成为黄土高原的传统特色民居,有哪些条件有利于窑洞的修建?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可就地取材;师:且黄土具有直立性,因此建成的窑洞坚固耐用。
师:再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探究问题2:山西人喜食醋这种生活习俗与当地的环境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学生小组讨论之后回答。
)生:山西人喜食面食,醋有利于调味和消化;水呈碱性,食醋有利于酸碱平衡。
(对学生难以总结出的答案进行启发:师:同学们的回答主要是从从市场需求的角度解释了当地人喜食醋,那么从供应的角度来看,山西有利于生产食醋的条件有哪些?今天黄土高原上的主食有杂交高粱等,而这正是酿造醋的原料。
)政府政策支持下黄土高原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反馈师:以上就是本节课我们所学的全部内容,接下来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大家完成学案上【反馈矫正】的题目,看看谁能又快又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接下来,1分钟的时间,小组核对答案,解答疑难,并将仍然存疑的问题标出,我们在全班范围内解决。
(对容易出现问题的题目进行点拨:第4题:可持续发展,应该侧重于保护性的开发,而非大力发展。
)反馈矫正,落实提高。
5min落实师:谁能分享一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收获。
归纳总结。
2min结课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了解了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以及它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了解了环境的有效治理能够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配合板书)。
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我们应该建立起这样的理念,只有环境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富足,正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正如习总书记在北京世园会开幕式上所提到的:我们应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要维持地球生态整体平衡,让子孙后代既能够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
归纳总结,达成情感目标。
2min板书设计学情分析5、经过八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中国的自然地理概况和经济发展情况,掌握了分析和解决区域地理问题的能力。
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引言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脆弱区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区域。
长期以来,黄土高原地区面临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严重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的生活。
为了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政府和科研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并探讨其效果和问题。
治理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是黄土高原治理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梯田、沟壑治理和水库建设等措施。
1.梯田梯田是黄土高原最常见的水土保持措施之一。
梯田通过修建水土保持的坡耕地,保持了水土的持续利用,减少了水土流失的风险。
同时,梯田还能提供给农民更多的耕作空间,增加了农业产量。
2.沟壑治理沟壑治理是通过修建沟壑的排水系统,改善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状况。
沟壑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控制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保护土地资源。
3.水库建设水库建设是黄土高原治理的重点项目之一。
通过修建水库,可以收集雨水,增加灌溉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的供应。
水库还可以调节水资源的分配,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植被恢复工程植被恢复是黄土高原治理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退耕还林还草和大规模造林等措施。
1.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林还草是通过停止农牧业生产,将农田和草地恢复成林地和草地。
这样做可以保持土地的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改善水土环境。
2.大规模造林大规模造林是黄土高原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种植树木,可以增加植被的覆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
大规模造林还可以提供木材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人工干预措施除了水土保持工程和植被恢复工程,人工干预措施也是黄土高原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1.禁牧管控禁牧管控是通过限制牧畜的数量和活动范围,保护黄土高原的植被资源。
禁牧措施可以减轻牧畜对土地的压力,防止过度放牧造成的土地退化。
2.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通过将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还田,改善土地质量,促进农业生产。
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有助于改善黄土高原的土壤质量。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学习目标1.掌握本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地表特征的表述2.认识本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地貌成因3.了解本区的发展和居民生活变化学习重点1.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其治理措施。
学习难点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生活习惯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自主学习1.自然地理概况(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的黄土沉淀区,大致北起,南至,西抵,东到太行山,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
包括、和、等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一部分。
(2)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黄土结构,裂隙,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
同时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
(3)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的地表形态,形成了独特的、、等地貌类型。
2.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1)历史上,黄土高原地区长期处于状态,经济发展缓慢,工业也很落后。
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大都过着简朴的生活。
当地居民的主食是和,菜肴较为简单,常用、佐食。
是当地的传统民居。
人们常以、作为交通工具。
(2)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黄土高原居民的发生了很大变化。
3.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1)黄土高原地区十分重视与工作,针对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措施,如、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等等。
(2)黄土高原地区现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山西基地、煤炭与油气基地,在全国皆占据突出地位。
(3)2009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位于经济重点开发区,2011年国家把确定为国家级高新区,2012年设计国家级兰州新区,从而加快了黄土高原城市化建设的步伐。
合作探究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自然原因——多沟谷,起伏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
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
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
2.水土流失的危害(需要想象和回忆旧知识)(1)加剧当地水土资源紧缺,土壤生产力下降,加剧旱灾,不利于农业生产,人们生活水平低(2)加大河流泥沙含量,导致下游淤积加重,河床抬高,加剧洪涝灾害。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
位于山西省与陕西省之间,以太原为中心。
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十分显著。
它是一个海拔较高的高原,表面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自然景观。
黄土高原的土壤非常肥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黄土高原的气候适宜,四季分明,适合人类居住。
黄土高原的历史文化也十分丰富。
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产,如秦始皇陵、华清池等。
这些景点不仅展示了黄土高原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黄土高原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许多城市和乡村得到了发展和改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这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然而,黄土高原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是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由于过度开垦和工业污染等原因,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如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等。
黄土高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地区。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地区。
为了保护好这个地区的环境和发展好这个地区的经济,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区域地理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位于中国中部,北依内蒙古高原,南濒秦岭,西端与西宁盆地相接,东端与太行山骑跨,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
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黄土高原并非贫瘠之地,其植被分布格局通常为森林向荒漠草原过渡。
浩瀚的黄沙塑造了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黄土高原。
在历史悠久的华夏文明进程中,黄土高原也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
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
黄土高原的居民主要分布在晋、陕、甘等省份,其中山西、陕西两省最为集中。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地表沟壑 纵横,形成了:
黄土塬
黄土峁
地势平坦, 有利于农 业生产。
黄土墚
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主食 佐食 民居 交通工具
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 小麦和杂粮
咸菜、辣椒和醋 窑洞
马车、驴车
小麦
谷子
辣椒
山西醋
传统窑洞造价低廉, 坚固耐用,冬暖夏 凉,适宜居住,既 不破坏生态,又不 占用良田。 窑洞的建造是利用 了黄土垂直分布的 特性。
一、自然地理概况
太
行
黄土高原
山
秦岭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
乌鞘岭
长城
太 行 山
秦岭
跨越省区:山西、陕西、宁夏、甘肃、 青海、河北、河南。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①自然因素: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 乏植被保护,夏季多暴雨。 ②人为因素:人口增长快;乱垦滥伐、过度 放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
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高
1、黄土高原的生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2、生态改善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有何影响? 3、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问题?
黄土高原充分利用当地能源优势,建设了山 西煤炭基地、陕北煤炭与油气基地,现已成 为国家最重要的能源基地。
西部大开发和一系列的开放开发措施: 2009年设立关中—天水经济重点开发区 2011年设立西安咸阳国家级高新区 2012年设立国家级兰州新区
黄土高原传统生活 黄土高原现代生活
方式
方式
以小麦和杂粮为主 居民的食物日趋 食物 食,咸菜、辣椒、 丰富,鱼肉蔬菜 结构 醋为佐食,食物结 四季不断。
构简单
民居
传统窑洞,居住条 件差
黄土高原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05
黄土高原的发展问题和挑战
章节副标题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土壤侵蚀:黄土高原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水资源短缺: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匮乏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土地退化:过度开垦和放牧导致土地退化需要采取措施恢复土地生产能力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需要采取应对措施
气候特点:黄土 高原属于温带大 陆性气候四季分 明温差较大。
降水分布:降水 主要集中在夏季 且地区差异较大。
生态环境:黄土 高原的生态环境 较为脆弱水土流 失问题严重。
自然景观:黄土 高原的自然景观 以沟壑纵横、梁 峁交错为特点。
自然资源分布和利用
土地资源:黄土高原土地面积 广阔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04
黄土高原的居民生活
章节副标题
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居民收入来源:农业、畜牧业、手工艺等
收入水平:普遍较低但近年来有所提高
生活水平:受制于自然环境但随着政府扶持力度加大生活条件得到改 善
消费观念:注重节俭精打细算
教育和医疗条件
黄土高原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水平较低。 医疗条件也相对落后缺乏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专业的医疗人员。 政府和社会各界正在努力改善黄土高原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条件。 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黄土高原地区的居民仍然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资金支持:国家设立了专项资 金支持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建 设、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方 面的工作。
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科技创新:黄土高原地区应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推动产业 升级和转型。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自然地理概况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面积约50万千米2。
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
图8-64 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图8-65 黄土高原地形分布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
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了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
黄土高原的塬、梁、峁在黄土高原上,塬是指平坦的黄土高地,周围为沟谷所环绕,是高原表面受流水侵蚀而形成的一种地貌。
面积较大者如陇东的董志塬、陕北的洛川塬。
黄土塬地势坦荡,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
梁是指长条形的黄土高地,峁是指孤立的黄土丘。
梁和峁通常是共生的,形成黄土丘陵,其中沟谷纵横,流水深切。
梁、峁地形支离破碎,不利于农业生产,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图8-66 黄土塬图8-67 黄土梁图8-68 黄土峁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最为严重,其产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2.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
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议一议,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千百年来,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刻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造就了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
历史上,黄土高原地区长期处于半农半牧状态,经济发展缓慢,工业也很落后。
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大都过着简朴的生活。
当地居民的主食主要是小麦和杂粮,菜肴较为简单,常用咸菜、辣椒佐食。
窑洞是当地的传统民居,通常3~5个窑洞形成一个院落。
人们常以马车、驴车作为交通工具。
式窑洞内部阴暗潮湿的不足。
新式窑洞群立面美观,富有现代气息。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知识点复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地理位置:黄土高原地区位于中国华北地区西部,居于内陆。
北半球中纬度,东半球。
北临内蒙古高原、西临青藏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南临秦岭。
2、地理范围:黄土高原地区位于长城以南、秦岭以北、乌鞘岭以东、太行山以西,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一部分。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
黄土高原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
3、生态环境:黄土该院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
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
4、黄土高地,峁是指孤立的黄土丘。
梁和峁通常是共生的,形成黄土丘陵,其中沟谷纵横,流水深切。
梁、峁地形支离破碎,不利于农业生产,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5、治理措施:(1)宏观措施(大的方面):①控制人口增加,生态移民。
②压缩农业用地,建设基本农田。
③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建设防护林。
④改善天然草场植被。
⑤搞好矿区的土地复垦。
(2)微观措施——小流域综合治理:①工程措施——平整土地;缓坡修筑水平梯田;打坝建库,拦泥蓄水。
②生物措施——营造护田林网;封坡育林、育草;农业技术措施——建设林粮间作、果粮间作的生态农业体系,改善灌溉方式,节约用水。
6、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大多依山坡挖掘,外观以圆拱形为主,靠门窗处采光较好,里面则略显阴暗。
传统窑洞造价低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适宜居住,多层窑洞,类似于现代的楼房。
新式窑洞妥善解决了旧式窑洞内部阴暗潮湿的不足,通常3—5个窑洞形成一个院落。
7、黄土高原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工农业。
利用能源优势,建设了山西煤炭基地、陕北煤炭与油气基地,现已成为国家最重要的能源基地。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
水利设施建设取得进展
黄土高原地区水利设施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一批大型水利工程相继 建成投运,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问题。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黄土高原地区能源资源丰富,近年来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
03
居民生活水平及变化
收入水平与消费结构
收入水平
黄土高原地区居民收入水平逐年 提高,但整体水平相对较低,仍 存在较大的城乡差距和区域差异 。
消费结构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 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食品支出比 重逐渐下降,教育、医疗、交通 通信等支出比重上升。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改善情况
教育服务
黄土高原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学 校数量、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都有显 著提高,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问题依 然存在。
生态环境保护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黄土高原地区需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走“ 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通过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推广清洁能源、促进绿色产业发 展等措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传承与创新
黄土高原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在新 型城镇化进程中需要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资 源、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旅游等措施,促进传统文化的 传承与现代文化的创新融合。
产业结构特点
农业占比较大
黄土高原地区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较大,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
工业发展不足
受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黄土高原地区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工业产值占比较低。
服务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服务业发展迅速,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八章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42021/9/4Saturday, September 04,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42021/9/42021/9/49/4/2021 3:06:58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42021/9/42021/9/4Sep-214-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42021/9/42021/9/4Saturday, September 04, 2021
单项选择
【基础过关】
1.黄土高原位于( B )
A.大兴安岭以东 B.太行山以西 C.秦岭以南 D.乌鞘岭以北
2.黄土高原重要的生态问题是( B )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全球变暖 D.酸雨
3.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B )
A.地面崎岖、峰岭众多 B.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C.地势西高东低 D.石灰岩广布、多喀斯特地形
【名师点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 自然原因:①地形方面:黄土高原平地少,斜坡多,地面破 碎。②土质方面: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 多物质易溶于水。③降水方面: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在 7、8 月份, 且多暴雨。④植被方面:植被严重破坏,大多数地区地表裸露。 人为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过度放牧、开矿、毁林开荒)。
9.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不.可.取.的做法是( D )
A.植树种草、整修梯田 B.退耕还林、还草 C.减少放牧的牧畜数量 D.开垦陡坡,扩大耕地面积
核心素养背景下多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一节为例
.学研究 43核心素养背景下多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一节为例凌冲向敏向美林(湖南省衡东县第九中学,湖南衡阳)摘要:多学科融合教学能为彼此提供很好的支撑,以项目为中心的启发式、互动式教学非常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二者结合有利于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提升核心素养。
文章介绍了以“腰鼓”为连接点,地理、语文、音乐三科“拼课”的“中融合”教学实践探索过程,并总结了五条优化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多学科融合;问题导向;拼课一、基本概念及其联系核心素养是在素质教育框架下提出的,它与“双 基”和“三维目标”一脉相承,如果把“双基”和“三维 目标”看成是课程目标的1.0版和2.0版,那么核心 素养就是升级了的3.0版[|]。
具体说来,学生发展核 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 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人文 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 创新六大素养[2]。
具体到地理课程,应主要培养人地 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 的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融合是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 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也是一 种在教学过程中融合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以相同的 知识点为线索,打破学科界限,重新融合知识体系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有利于学科之间相互支撑、相互补充,有助于打破学科知识壁垒,有助于发展学 生高阶思维,实现深度学习。
基于项目的学习(P roject B a sed L ea rn in g ,简称“P B L ”)不同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其以项目 为中心环节,以问题为导向,注重课堂中的引导激励,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建构式”教学活动,具有很强 的启发性、互动性、合作性和探究性。
一般认为,P B L 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包括杜威实用主义理论、认知建 构主义理论、信息处理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合作学习 理论。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导学案》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导学案一、导言黄土高原是中国的重要塞理区域之一,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区域发展现状以及居民生活状况,从而深入理解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互相干系。
二、进修目标1. 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2. 掌握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现状,包括农业、工业、旅游等方面;3. 了解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状况,包括生活方式、经济来源等;4. 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影响,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三、进修内容1.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2.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现状,包括农业、工业、旅游等方面;3. 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状况,包括生活方式、经济来源等;4.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及相关建议和措施。
四、进修方法1. 理论进修: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等形式了解相关知识;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黄土高原的实际情况;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和经验;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深入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五、进修任务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2.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现状;3. 实地考察黄土高原,了解居民生活状况;4. 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影响,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六、进修评判1. 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进修活动,展示出对黄土高原地理环境和居民生活的浓厚兴趣;2. 进修效果: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区域发展现状和居民生活状况,能够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措施;3. 进修表现: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地理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进修反思通过本次进修,学生对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和居民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认识。
希望学生能够进一步关注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问题,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改善作出积极贡献。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反思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表达为主体,教师不断用“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为他们提供自学、交流、合作、表达的机会。
如:新课伊始我就向同学们抛出了问题:“你印象中的黄土高原是什么样子的呢?”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
同时也作为一个话题引出本课。
在文本解读中,学生看了黄土高原的景观图后,追问:哪一种景观是人口和城市的主要分布区呢?看到黄土高原厚厚的黄土图片又追问:黄土高原上的黄土是哪里来的呢?黄土高原为何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呢?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去思考,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充分的自由”和“恰当的组织引导”,使学生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力”。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
一、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地形地理特征。
2.掌握并认识黄土高原上的生活方式和区域发展。
3.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二、自学内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99-100页内容,完成下面内容。
)
1、范围: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大致北起,南至,西抵,东到太行山。
2、地形特征:呈现地表形态、形成了独特的、黄土粱,黄
土峁等地貌特征。
3、生态特征:黄土高原的生态特征十分脆弱,容易导致生态问题,这是因为黄土结构,裂隙较多,缺乏保护。
4、历史上,黄土高原地区长期处于状态,经济发展缓慢,工业也很落后,当地居民的主食是和杂粮。
菜肴较为简单,常用和辣椒佐食,是当地的传统民居。
人们常用,驴车作为交通工具。
5、人居环境的转变:由于长期的,种草,黄土高原的山变清了,水
变绿了,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6、交通方式的转变,黄土高原上修建了许多和,居住
在黄土高原深处的人们通过电脑和手机上网,与外界保持联系。
7、黄土高原地区现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基地、陕北
与基地,在全国皆占据突出地位。
三、学习合作:
课本活动题(略)
四、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位于黄土高原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A太原西安兰州 B 太原石家庄银川
C 兰州郑州西安
D 呼和浩特银川西安
2.黄土高原的河流是()
A 全部属于黄河水系
B 大部分属于黄河水系
C部分属于长江水系 D大部分属于内流河
3.黄土高原的地势特征是()
A 东高西低 B南高北低 C东南高西北低 D西北高东南低
4.黄土高原的各种地貌特征中,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是()A黄土塬 B黄土坡 C黄土峁 D黄土粱
5.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交通工具是()
A溜索B雪橇 C船舶 D马车驴车
6.为了保护黄土高原生态,解决当地农村燃料问题应()
A 四季均使用沼气做燃料 B大量建立小煤窑
C大量砍伐森林做燃料 D 因地制宜开发太阳能风能沼气
7.整治黄土高原的中心任务是()
A 严禁开垦,采伐,放牧活动
B 实行水土保持,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C 开辟梯田,发展农业生产
D在沟口打坝淤地,不让水土出沟
8.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B.植被稀少,地表裸露
C.采矿、修路,过度垦殖
D.黄土土质疏松,易被冲刷
9.下列不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的是( )
A.植树种草
B.开荒种地
C.修建梯田
D.修挡土坝
10.关于黄土高原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分布最广泛的地区
B.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的地区
C.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D.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有许多山间小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