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其的用法_ 练习题.1
7年级虚词之、于、其、而,用法整理大全
7年级虚词之、于、其、而,用法整理大全初一之文言虚词“之”“于”之一、动词,到……去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到蜀州去上任2、辍耕之垄上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3、吾欲之南海我想到南海去)二、人称代词1、下车引之便从车里下来拉元芳代词,他(元方)2、学而时习之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代词,它(知识)3、曲肱而枕之弯着胳膊当枕头代词,它(胳膊)4、择其善者而从之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代词,(他们的长处)5、其不善者而改之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代词,(自己的缺点)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代词,学习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代词,学习9、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代词,它们(石兽)10、沿河求之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代词,它们(石兽)12、当求之于上流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代词,它们(石兽)13、求之下流到下游寻找石头代词,它们(石兽)14、求之地中在原地寻找它们代词,它们(石兽)15、人皆吊之人们都来安慰他代词,他(精通术数的人)16、人皆贺之人们都去祝贺他代词,他(精通术数的人)18、借旁近与之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代词,他(仲永)19、传一乡秀才观之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代词,(仲永写的诗)20、邑人奇之同县的人对他感到奇怪代词,他(仲永)21、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还花钱求方仲永做诗代词,方仲永作诗23、于舅家见之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代词,他(方仲永)24、受之天也他的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代词,方仲永的聪慧25、不受之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代词,通达聪慧26、不受之天不是天生聪明代词,通达聪慧27、妇拍而呜之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呜呜哼唱着哄他睡觉代词,他(小孩)28、撤屏视之撤掉围幕一看里面代词,里面29、复投之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代词,它(狼)30、又数刀毙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代词,它(狼)31、亦毙之也把狼杀死代词,它(狼)三、指示代词,这、此32、怒而触不周之山怒而用头去撞不周山代词,这座33、闻之笑曰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代词,这件事34、一老河兵闻之一位老河兵听了这话代词,这番话35、忽啼求之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代词,这些东西(笔墨纸砚)36、余闻之也久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代词,这件事37、属予作文以记之代词,代这件事)四、助词,用在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隶属、领有或修饰限制的关系,相当于“的”1、其反激之力但水流的反冲力2、至石之半延伸到石头底面一半时3、然则天下之事这样那么天下的事4、其邻人之父亦云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5、而疑邻人之父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6、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7、近塞之人靠近长城一带的人8、此独以跛之故惟独他儿子因为腿瘸的缘故9、不能称前时之闻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10、于厅事之东北角在客厅的东北角上1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1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五、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1、仲永之通悟仲永的通达聪慧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比天下人忧虑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六、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不译1、卒之为众人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2、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4、公将鼓之庄公就要击鼓进军)七、宾语前置的标志1、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2、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3、弗(fú)之怠不敢放松抄写这件事代词,指代抄书这件事4、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代词,指郊外也有春天这件事5、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呢)6、何以战凭什么打仗?7、忌不自信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八、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1、马之千里者千里马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则替君主担忧)(无“之”字的定语后置句:艨艟数百几百条战船善泅者数百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湖心亭一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于一、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对象等,1、译为“在”山门圮于河寺院正门倒塌在河中求石兽于水中并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湮于沙上埋在沙里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坑穴果得于数里外果然在几里开外找到了于舅家见之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于厅事之东北角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其一犬坐于前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2.译为“自”,“从”当求之于上流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是因为他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3.译为“至”,“到”日攀仲永环谒于邑人每天拉着仲永到同县的人家四处拜访饮于河、渭就到黄河、渭水去喝水4.译为“对”,“对于”于我如浮云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5.表示比较,“比”“过”贤于材人远矣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6. 被动句中引出主动者臣诚恐见欺于王)文言虚词“而”“其”而一、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练习)
三、而 1、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2、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3、稽首而对 4、过而能改 5、坐而假寐 6、叹而言曰 7、触槐而死 8、不告而退 9、宣子未出山而复 10、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
四、之 1、宰夫腼熊蹯不孰,杀之。 2、不入,则子继之。 3、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4、贼民之主,不忠 5、明搏而杀之 6、提弥明死之 7、食之,舍其半 8、未知母之存否 9、其我之谓矣! 10、翳桑之饿人也。
2011年汕头一模 (虚词练习)
一、以 1、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 2、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3、遂扶以下 4、置诸橐以与之 5、倒戟以御公徒 6、请以遗之 7、以示于朝
二、其 1、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2、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3、食之,舍其半 4、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5、赵盾弑其君 6、其我之谓矣! 7、见 Nhomakorabea辄饿,问其病
文言文虚词(而、以、之、其、于、为)的用法-2019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学习
(五)“以”作动词 1.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 2.使,令 向欲以齐事王攻宋也。——《战国策》 又如:以彰其慢(公开过失);以介眉寿(祝寿之词) 3.凭借;仗恃 富国以农,距敌恃卒。——《韩非子》 4.认为,以为 我以日始出。——《列子· 汤问》 5.又如:以众暴寡(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6.做,从事 教育事业最有意义,情愿终身以之的。——叶绍钧《倪焕之》
4.表示结果,"以"之后的动作、行为,是前一动作、 行为的结果,可译为"以至"等。 例:不宜妄自菲薄 …… 以塞忠谏之路也。 5.表示原因,用在表示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 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6.表示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译为"而"或不译。 例: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2)结构助词,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之间,相当 于“得”。 例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 记》) (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4)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8.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劝学》) (5)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
以
(一) "以"作介词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译为:"用"、"拿 "、"以"、"把"、"按照"、"根据"、"凭借"、"因为"、" 由于"等;如表时间、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 从"。 1.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 奇才。 3.(项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文言虚词其的用法
文言虚词其的用法文言虚词其是指在古文中常用的一类虚词。
在古文中,虚词其主要用来连接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语,可以提供语法上的连接作用。
在文言中,虚词其常常用在名词和动词之间,表示动作的承担者。
例如:“君子之道,其至也简。
”(《论语》)中的“其”就表示“君子”是承担“道”这个动作的主体。
虚词其还可以用在形容词和名词之间,表示形容词所修饰的名词。
例如:“君子之仁,其至也温。
”(《论语》)中的“其”就表示“仁”是一种“温”的品质。
另外,虚词其还可以用在动词和形容词之间,表示动词的状态或性质。
例如:“君子之言,其至也达。
”(《论语》)中的“其”就表示“言”是“达”的性质。
除了以上的用法之外,虚词其还有一些其他的用法。
例如,它可以用在名词和名词之间,表示同类比或并列。
例如:“君子之德,其至也崇。
”(《论语》)中的“其”就表示“德”和“崇”是同类比的两个名词。
此外,虚词其还可以用在动词和名词之间,表示动词的宾语。
例如:“君子之礼,其至也敬。
”(《论语》)中的“其”就表示“礼”是“敬”的宾语。
通过以上的讲解,我们可以看出,文言虚词其是一种非常灵活的语法结构,在文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用来连接词语,还可以用来表示词语之间的关系。
在学习文言时,我们要认真学习虚词其的用法,并加以区分,这样才能写出结构严谨、语意明确的文章。
另外,在使用虚词其时,我们还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例如,虚词其前面通常要加上“之”,表示所指的内容;虚词其后面通常要加上“也”,表示比较或并列。
此外,虚词其还有一些其他的搭配规则,比如“至”和“简”的用法等。
在学习文言时,我们要注意这些细节问题,以免出现语法错误。
总的来说,文言虚词其是一种重要的语法结构,在学习文言时我们要认真学习它的用法,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练习,我们可以迅速提高自己的文言能力,写出精美的文章来。
除了虚词其之外,文言中还有许多其他的虚词,例如“之”、“也”、“而”等。
虚词部分综合练习(1)
虚词部分综合练习(一)填空:1.“是女子不好”和“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两句中“是”的词性为。
2.“豹往到邺,会长老,问民之所疾苦。
”句中“所疾苦”充当的句子成分是。
3.“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乎?”句中“其”是个语气副词,在这里表示语气。
4.“之”作为指示代词,可以充当的句子成分是和。
5.“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句中“诸”是特殊的指示代词,它相当于和两个词的意义。
6.“诸将皆莫信。
”句中“莫”是个否定副词,意为“不”。
但在先秦作品中,“莫”大都不是否定副词,而是一个。
7.“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句中“或”的词性是。
8.“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句中“者”字结构充当的句子成分是。
9.“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句中“所”字结构充当的句子成分是。
10.“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句中介词“乎”的用法是。
1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句中“以”的词性是。
1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句中“然而”的意思是。
13.“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句中“虽然”的意思是。
14.“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句中“且”的词性是。
1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句中“出焉”可译为。
16.“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句子里边的两个范围副词分别是和。
1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句中“以”的词性是。
1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句子中“乎”是介词,它的用法是。
19.“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句中的“焉”是一个特殊指示代词,它相当于和两个词的意义。
20.“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句中“且”的词性是。
2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句中的“而”是个连词,它的用法是表示关系。
22.“大寇则至,使之持危城,则必畔。
”句子中第一个“则”是连词,它的用法是表示关系。
23.“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虚词其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
虚词其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虚词“其”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一、引言虚词是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句子中不具备实际意义,却能起到连接和修饰其他元素的作用。
其中,“其”作为一种常见的虚词,在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
本文将从语法角度出发,对虚词“其”的用法和意义进行全面归纳总结。
二、虚词“其”的基本含义1. 代词:在句子中充当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代替符号。
2. 形容词:具有形容词功能,修饰名词或名词短语。
3. 副词:表示程度、方式等状况,修饰动作或状态。
三、虚词“其”的代指功能1. 代替前面提到过的名词:例如,“他说的问题很复杂,我无法理解(问题)。
”这里的“其”代替了前文提到的问题。
2. 代替后面即将要提到的名词:例如,“他努力学习科技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
”这里的“其”暗示了即将提到的知识。
3. 代替后文中可能出现的名词,起到抽象概括的作用:例如,“她工作十分努力,为(大家)树立了榜样。
”这里的“其”代指可包括所有人的概念。
四、虚词“其”的连词功能1. 连接两个名词或名词短语,表示修饰关系:例如,“在这个神秘国度里,高山巍峨、瀑布如玉。
”这里的“其”起到连接修饰关系的作用。
2. 连接两个句子或句子成分,表示因果或推理关系:例如,“他坚持不懈地学习,终于取得了优异成绩。
”这里的“其”连接了前后两句话,表达了因果关系。
五、虚词“其”的形容词功能1. 修饰名词或名词短语,起到强调和限定作用:例如,“经过几天艰苦训练的队员们发挥出(顶尖水平)。
”这里的“其”修饰了后面提到的顶尖水平。
2. 表示比较级程度,在特定语境中使用时带有一定含义:例如,“新一代产品更加注重(质量),迎来了更广泛的市场。
”这里的“其”修饰了质量,暗示了产品的优势和改进。
六、虚词“其”的副词功能1. 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程度、方式等状况:例如,“他表演得(差强人意)。
”这里的“其”修饰了表演得好坏程度。
2. 在某些成语中表示状态或特定含义:例如,“领导者以身作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虚词训练(而、何、乎、乃、其、且)有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虚词训练(一)——而、何、乎、乃、其、且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C.其意常在沛公也D.吾其还也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其”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吾其还也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乎”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C.知不可乎骤得D.郁乎苍苍4.下列句中“其”字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距其院东五里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5.对下列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其:代词,它的B.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其:代词,它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都是代词,它的D.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其:代词,它的6.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而:连词,表转折B.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乃:副词,才C.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而:连词,表顺承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且:表转折连词,却7.下列句中的“而”与例句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荆轲和而歌A.又前而为歌B.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C.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8.下列句中加点虚词“而”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序八州而朝同列知明而行无过矣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备战中考语文考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点专练)
备战中考语文考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点专练)一、选择题(共 77 分)1.下列各句对“其”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场主积薪其.中(麦场)B.一狼洞其.中(柴堆)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D.屠自后断其.股(狼)【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其”的用法的能力。
“其”可做代词,代人、事、物等;也可做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
这里结合语境理解即可。
C其:代屠户。
故选C。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骤:急)B.撒盐空中差可拟.(拟:相比)C.去后乃.至(乃:于是)D.太丘舍去.(去:离开)【答案】C【详解】C.大意: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乃:才。
故选C。
3.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何以.战D.必以.分人【答案】A【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掌握能力。
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虚词在句中的意义;根据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的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代替;先多朗读,体会语气,进行判断。
A连词,用来;B介词,因为;C介词,凭借;D介词,把。
故选A。
4.下列各项中,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学而时习之B.学而不思则罔C.曲肱而枕之D.切问而近思【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虚词“而”的用法。
题干中“而”表转折。
A.而:表顺承;B.而:表转折;C.而:表修饰;D.而:表并列;故选B。
5.选出与“山之僧智仙也”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A.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何陋之.有?C.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D.属予作文以记之.。
【答案】C【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之”的用法的能力。
中高考文言虚词专题——其
四、总结方法 1.查位置 2.看关系 3.通意义
背记口诀:“其”代他(它)那和自己,反问推测或祈使。
谢谢观看
文言虚词——其
③表示祈使,可译为“可要”“当” 例句: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分析:“许”指“答应”,“其”用在“许”之前,用来加强语气。
文言虚词——其
(三)连词 ①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例句: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送东阳马生序》) 分析:句首的“其”与句末的“者”配合使用,译为“如果……”
代词,它,指岳阳楼 代词,它,指滁州城 代词,指宾客 代词,指齐军的 代词,他们的 代词,那
三、课堂考练
1. 下列句中加点的“其”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其真不知马也
B.卜者知其指意
其真无马邪
C.择其善者而从之
必先苦其心志
D.仁在其中矣
安陵君其许寡人
答案:C
【解析】A项中的“其”前者为人称代词,可译为“他们的”;后 者为副词,表示推测,可译为“大概,或许”。
文言虚词——其
②表示选择,可译为“或者,还是” 例句: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北冥有鱼》) 分析:句首的“其”与句末的“邪”配合使用,译为“是……还 是……呢?”
二、课堂同步练习
1.人不堪其忧 2.乐亦在其中矣 3.择其善者而从之 4.恐前后受其敌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其一犬坐于前
文言虚词——其
(二)副词: ①表示推测,可译为“大概,或许” 例句: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分析:句首的“其”与句末的“乎”配合使用,译为“大概…… 吧!”
文言虚词——其
②表示反诘,可译为“岂,难道” 例句:其真无马邪(《马说》) 分析:句首的“其”与句末的“邪”配合使用,译为“真的…… 吗?”,加强诘问语气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虚词系列一3.“乃”“其”的用法含解析
“乃”“其”的用法【题文】文言虚词是区别于文言实词的一个相对概念。
同一篇文言文中会出现许多同字却不同用法和意义的虚词。
明辨了虚词的用法含义可帮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大意。
“乃”“其”是文言文中经常会用到的虚词,那么“乃”“其”的用法有哪些特点?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和提高警惕的地方呢?一、“乃”字的用法(一)用作副词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桃花源记》)3.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例: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齐桓晋文之事》(二)用作代词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
不能做宾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齐桓晋文之事》(三)复音虚词1.无乃。
表猜测,译为“恐怕……”。
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②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2.乃尔。
译为“这样”。
例: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二、“其”字的用法(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第三人称代词。
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鸿门宴》②其制稍异于前。
(《项脊轩志》)译文:它的格局形式跟过去稍有不同。
2.第三人称代词。
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们)”“它(们)”。
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译文: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才叫它为华山洞。
虚词“以、而、其”练习
一、写出下面句中“其”字的意思1.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2.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3。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4.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5.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6.毁其盆,悉埋于地7.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8。
先生其此类乎?9.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0.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1.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12。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3.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写出下面句中“而"字的意思:1。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
挟天子而令诸侯3。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4。
委而去之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6。
太守归而宾客从7.水落而石出者暮而归8.国险而民附9。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10。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11。
往来而不绝者12.其不善者而改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写出下面句子中“于”字的意思:1.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2.受制于人3.告之于帝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5.舜发于畎亩之中,困于心,衡于虑6.欲信大义于天下,信义著于四海,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7。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奉命于危难之间,还于旧都,行三日三夜而至于郢写出下面句子中的“以”字的意思:1.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2.或以钱币乞之,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蒙辞以军中多务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4.受命以来,夙夜忧叹5.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8.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9.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0.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二、选择题:1、“而" 的意义和用法与“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 A。
任重而道远 B. 濯清涟而不妖C. 吾恂恂而起D.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2、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卜者知其.指意稍稍宾客其.父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太丘舍去,去后乃.至D、吴广以为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3、“于”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2)“而后”:才,方才。
例:①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③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 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3)“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 更进一层的意思。
例: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 鸣也。而况石乎!
练习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转折 修饰 2)掩口胡卢而笑。 假设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并列 4)蟹六跪而二螯 承接 5)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你的 6)若欲死而父。 同“耳” 7)如是而已。 8)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 何况 能鸣也。而况石乎! 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递进
6.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 例:①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②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③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7.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 例: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 死国可乎? ②无以,则王乎? 8.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 例:于是乎书。
练习
1)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2)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3)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4)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5)吾尝疑乎是 6)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铘 7)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 后矣 8)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乎 9)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10)巍巍乎可畏 疑问 反问 然 揣测 对 于 在 感叹
5.为什么。 例: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 者之为,何哉?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③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④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⑤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6.怎么。 例: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7.何等 例: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8.何:通“呵”,喝问 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 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呵斥。)
高一语文每日一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虚词的类型1.一词多义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不同的用法,因此要分清其用法及意义。
如∶①杳不知其所之也;②遂与之俱出;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其中例①中的"之"是动词,"往";例②中的"之"是代词,可译为"他";例③中的"之"是助词,"的";例④中的"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题1.对下列各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②不出,火且尽。
③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④河水清且涟漪。
⑤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
⑥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⑦臣死且不避,危酒安足辞! ⑧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A.①④|②⑥|③|⑧|⑤⑦B.①|②⑥|③|④⑧|⑤⑦C.①④|②⑥|③|⑤|⑦⑧D.①|②③⑥|④⑧|⑤⑦答案:B解析∶连词,并列|副词,将要|副词,将近|连词,表递进|连词,表让步2. 同类异形这一类虚词在文言文中也较多,要注重积累和区分。
(1)表示限定范围的副词有∶只、止、特、但、徒、唯、仅、直……可译为∶只、只是、只有、仅仅……(2)表示时间短暂的副词有∶少时、少顷、少间、俄顷、俄而、未几、须臾、寻、旋、既而、斯须……可译为∶不久、立刻、随即、一会儿、片刻··(3)句首虚词,引起议论或表示感叹的有∶夫、盖、嗟夫、呜呼、噫、若夫··(4)句末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有∶者、也、乎、哉、矣、焉、邪(耶)、耳、尔、与(欤)……一般可根据文意译为∶吗、呢、了、啊、吧.·3.特殊虚词特殊虚词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要注意分辨。
(1)兼词,即一个单音词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
如∶诸(之于,之乎)、耳(而已)、盍(何不)、曷(何不)、焉(于之)(2)虚词连用,如∶"藉第令毋斩"中的"藉第令"就是"假使"的意思;还有句末语气词的连用,一般是两个或三个词的连用,起主要或关键作用的往往是最后一词,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专题1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一)-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
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一)(之、者、也、虽、然)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其主要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七类。
常见文言虚词共18个:之、者、也、虽、然、而、与、其、且、因、于、为、所、以、焉、则、乃、何。
一、“之”1.用作代词(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
一般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
例句:问所从来,具答之。
(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桃花源记》)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代词,指学过的知识)(《论语》)例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代山水之乐)(《醉翁亭记》)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代人。
他,指曹刿。
)(《曹刿论战》)例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代千里马)(《马说》)例句: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
(指代小石潭的情景。
)(《小石潭记》)例句:亲戚畔之。
(代指寡助之至的君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例句:彼竭我盈,故克之。
(代指齐国军队)(《曹刿论战》)例句: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代指陈胜)(《陈涉世家》)(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
例句:渔人甚异之。
(指代渔人前面所看到的景象。
)(《桃花源记》)例句:属予作文以记之。
(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岳阳楼记》)例句:肉食者谋之。
(代这件事。
)(《曹刿论战》)例句: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代齐威王纳谏这件事)(《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作助词(1)用于定语和名词之间,相当于“的”。
例句:水陆草木之花。
《爱莲说》例句:菊之爱,陱后鲜有闻。
《爱莲说》例句: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例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例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例句: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2)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虚词其用法练习题
其练习题一、解说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4、向使六国各爱其地。
5、童微伺其睡。
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7、独其为文犹可识。
8、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10、以故后来名之曰“褒禅”11、距其院东五里1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可以穷也。
13、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14、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15、其皆出于此乎16、子其勉之。
1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8、国无主,其能久乎19、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20、其竟以此而陨其生乎21、尽吾志也而不可以至者,能够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22、吾其还也。
23、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不然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24、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尔后诛之乎25、天其弗识,人胡能觉26、溱与洧,浏其清矣。
27、北方其凉,雨雪其雱。
2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29、彼苍天者,曷其有极。
30、既见君子,云其何忧。
3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3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33、彼人是哉,子曰何其二、以下各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③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⑦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⑨贤人之因此为圣,愚人之因此为愚,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④则或咎其欲出者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⑧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其皆出于此乎A. ①⑧同样,②⑤同样C. ⑥⑦同样,⑧⑨同样B. ③④同样,⑥⑨不一样D. ②⑤不一样,④⑥同样三、判断“其”中在文中的意义。
人言,相如徒以 1 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之,非徒口舌耳。
相如秦王无心城,却立睨柱,秦王恐 2 其破璧,遂之戒,因得以完璧, 3 其口舌哉若与庸人之,其必曰:“吾 4 其与之 . ”焉敢这样国,将相失和。
文言虚词其的用法
文言虚词其的用法“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
文言虚词其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虚词其的用法,欢迎阅读文言虚词其作为连词的用法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例:①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②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祭十二郎文》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例: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送东阳马生序》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孟子·梁惠王上》文言虚词其作为副词的用法1.其,岂(岂)也。
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①今陪臣来继旧好,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春秋.左传鲁文公四年》。
②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左传》④其为死君乎?--《左传·肴之战》⑥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⑦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2.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例: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加重语气的助词)--《战国策·魏策四》②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
汝其善抚之。
(其:可要。
一说表示期望。
)--《与妻书》③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其:还是)--《左传·僖公三十三年》④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可,一定。
这里有命令的意味。
) --《伶官传序》3.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例:-1、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国语·卷十四·晋语八》-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3、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孟子。
虚词“其”的意义和用法
狐谓狼曰“羊肉其(1) (1)副词,表揣测语气, 鲜乎?君其(2)有意, 大概、或许。或表感叹语
其(3)一而啖之,得饱 其(4)口福。”狼曰: “其(5)如猛犬何?” 狐闻于犬曰:“羊数詈君 ,其(6)言不堪入耳,
气,多么,真。(2)连 词,表假设,如果。(3
)指示代词,其中的。( 4)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的。(5)副词,加强反 问语气,又。(6)第三
乎?”犬乃悟狐之野心, 知路曼曼其(13)修远矣 ,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 。
于“一定”、“还是”。 (12)副词,表反问语气 ,难道、怎么。(13)音
节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 ,不译。
大家一起来读下面的短文
狐谓狼曰“ 羊肉其(1)鲜 乎?君其(2) 有意,叼其(3
狐狸对狼说:“羊肉真鲜美啊 !”您如果想尝一尝,叼来其中 的一只吃掉它,就能够一饱自己 的口福了。狼说:“那如何对付
“或许”、“大概”、“可能”。
6、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7、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8、沛然下雨,则苗浡(bó勃)然兴之矣。其若是, 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9、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5、指示代词远指,那,那个,那些 例:②怀其璧。(其:那块)
③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四、做助词
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译: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 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 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文言文专题复习-----虚词“之、而、以、其”的用法一、中考再现(2020年日照市中考)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A.尝射于家圃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其真无马邪(《马说》)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D.以钱覆其口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课外阅读)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上初怒朔,既而是之,以朔为中郎。
(2021年日照市中考)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B.悉.如外人悉.以咨之(《出师表》)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其.真不知马也(《马说》)D.不足为.外人道也酿泉为.酒(《醉翁亭记》)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捐.成皋以东捐:放弃B.屯巩、洛以.拒楚以:来C.乃引而东.东:东方D.据敖仓之粟.粟:泛指粮食(2021年潍坊市)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劝民斥腴田以膳士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蒲松龄《狼》)B. 理白冤狱之不决者数十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C. 厚积而凶险野芳发而幽香(欧阳修《醉翁亭记》)D. 乃赂当道者,以危语撼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二、2016—2021年日照市文言文中考考情分析(14分)1、解释实词2、理解虚词3、翻译句子4、内容理解及概括5、写法分析三、方法技巧1.代入筛选法以“而”为例,其主要用法有:表并列关系、表转折关系表顺承关系、表递进关系、表修饰关系等。
将每个用法代人句子中一一分析和筛选即可。
2.语境推断法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虚词的意思。
3.句位分析法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
如“其”,在句首,一般分两种:第-种是语气副词,表揣测、祈使、反问、委婉、协商等,相当于“恐怕”“或许”“难道”“大概”“可能”,如“其真无马邪”;第二种是指示代词,翻译为“那”“那个”“那些”,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练习题
一、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4、向使六国各爱其地。
5、童微伺其睡。
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7、独其为文犹可识。
8、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10、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11、距其院东五里
1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13、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14、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15、其皆出于此乎
16、子其勉之。
1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8、国无主,其能久乎
19、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20、其竟以此而陨其生乎
2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2、吾其还也。
23、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
24、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
25、天其弗识,人胡能觉
26、溱与洧,浏其清矣。
27、北方其凉,雨雪其雱。
2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29、彼苍天者,曷其有极。
30、既见君子,云其何忧。
3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3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33、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判定正确的一组是( )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③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④则或咎其欲出者
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⑦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⑧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⑨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A.①⑧相同,②⑤相同
B.③④相同,⑥⑨不同
C.⑥⑦相同,⑧⑨相同
D.②⑤不同,④⑥相同
三、判断“其”中在文中的意义。
人言,蔺相如徒以1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
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2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3其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吾4其与之.”焉敢如此
归国,将相失和。
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5其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观古今英杰之所为,6其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7其勿以他人之言为训。
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8其一二。
9其是耶,其非耶10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11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12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一、
1—4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他的”“他们的”“它的”;5—7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8第一人称代词“我”;9—12指示代词“那”“那些”;13指示代词“其中的”;14—15表示推测、估计语气“恐怕、大概”;16—17表示祈使语气“应当”;18—21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哪里”;22表示商量语气;23表示假设“假如”;24表示选择“或者、还是”;25表示让步“尚且”;26相当于“然”,用在形容词后;27—29在单音节形容词和象声词之前,起强调作用;30—32句中无实意,凑足音节;33(jī)表示疑问语气。
二、B(①他的②其中的③那④那⑤其中的⑥他,他们⑦我,自己⑧他,
他们) ⑨大概
三、
1、代词,可译为他
2、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可译为他
3、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
4、副词,表示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
5、指示代词,可译为那
6、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
7、副词,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一定
8、代词,可译为其中
9、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
10、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11、助词,补足音节,可译为不译
12、代词,可译为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