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公园城市智慧综合杆设计导则

智慧综合杆设计导则

目录

1总则 (1)

2术语与定义 (2)

3基本规定 (3)

3.1总体要求 (3)

3.2街道设施整合 (4)

3.3箱体整合 (5)

3.4附属设施整合 (5)

4布设要求 (6)

4.1一般要求 (6)

4.2场景设施布设 (9)

4.3路口综合杆布设 (10)

4.4路段综合杆布设 (11)

4.5综合机箱布设 (11)

5综合杆 (12)

5.1一般要求 (12)

5.2结构设计 (13)

5.3电气设计 (14)

6综合机箱 (15)

6.1一般要求 (15)

6.2结构及防盗设计 (15)

6.3电气设计 (16)

7综合管理平台 (17)

7.1平台构架 (17)

7.2管理平台开发及维护 (18)

8附属设施 (21)

8.1供电设施 (21)

8.2管线设计 (21)

9景观美化 (23)

9.1一般要求 (23)

附录A 综合布设示意图 (25)

附录B 综合杆横断面布设示意图 (29)

附录C 典型杆件样式示意图 (59)

附录D 典型路口杆件布设示意图 (64)

附录F 综合机箱及供电干线设计图 (67)

1总则

1.0.1 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适应成都市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要求,建设安全、绿色、活力、智慧、友好的城市街道,统筹协调街道相关设施集约化建设,编制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本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和街巷在内的城市道路及公园、商业区、绿道等路外城市场景。

1.0.3 新建道路应严格执行本导则,改建道路参照执行。

1.0.4 街道设施应遵循“宜合则合、共建共享、经济适用、服务智能、美观协调”的原则,进行“一路一设计,一杆一搭配”。

1.0.5 街道设施整合应遵循“减量化”原则,并充分征求相关部门(单位)意见,满足相关需求。

1.0.6 街道设施除应符合本导则要求外,尚应满足国家、行业与本市现行相关规范和标准。

2术语与定义

2.1.1街道设施:照明、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牌、交通检测设施、治安监控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指示牌、移动通信设施、环境监测、信息发布、城市家具等设置于街道范围的城市设施。

2.1.2综合杆:可搭载照明、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牌、交通检测设施、治安监控设施、移动通信设施等多个设施的杆件。

2.1.3综合机箱:可搭载照明、交通信号灯、交通检测、治安监控、移动通信等设施机箱的集成机箱。

2.1.4综合排管:敷设照明、交通信号灯、交通检测、治安监控、移动通信等设施配套线缆的集成管道。

2.1.5综合设施带:在人行道或侧分带布设市政杆件、箱体、管线等各类设施的地面和地下带状区域,其内的各类设施之间应保证有效的安全距离与使用空间,并与人行道、车行道、绿化景观等协调一致。

2.1.6路口布设区域:指交叉口上下游一定范围内布置照明、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视频监控等设施的区域。

2.1.7路段布设区域:指路口布设区域之间的设施布置区域。

3基本规定

3.1总体要求

3.1.1街道设施设计应以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并充分与道路交通、市政管线、市政照明、绿地系统、景观风貌等相关专项规划衔接。

3.1.2新建道路街道设施应遵循街道设施一体化理念进行专项设计并同步实施,改(扩)建道路应进行街道设施整合研究,条件受限时,可分步实施。3.1.3街道设施整合应以道路照明杆件作为主要载体,公交站台、人行天桥、城市家具等设施可视情况作为整合载体。

3.1.4街道设施整合应以多杆合一、多箱合一、多缆合一为目标,对各类街道杆件、箱体、管线、城市家具等设施进行集约化设置,实现共建共享。

3.1.5街道设施整合应科学合理、集约有效地统筹各类功能和设施,保证设施安全使用与经济适用。

3.1.6综合杆、综合机箱及附属设施应考虑远期发展需求,预留相应的荷载、接口、仓位、管线等。

3.1.7鼓励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减小综合杆和综合机箱的外观尺寸,提高设施建设便捷性与使用安全性。

3.1.8街道设施整合应进行景观美化设计,风格、色彩、造型等应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

3.2街道设施整合

3.2.1在满足功能需求和使用安全的前提下,各类街道设施应集约化、一体化布置。

3.2.2街道设施主要有:照明、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牌、交通检测设施、治安监控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指示牌、移动通信设施、城市家具及其它城市设施。

3.2.3街道设施整合后不应侵入道路建筑限界。

3.2.4街道设施整合建议详见表3.2.4。

表 3.2.4 设施整合建议表

注:应整合设施:功能需求明确,当布设在街道上时,应进行合杆整治。

可整合设施:宜附着设置在街道两侧构筑物上,确有必要时,可选择空间富余的综合杆设置。

独立设置设施:设施荷载大或影响使用功能时应独立设置,不进行合杆整治。

3.3箱体整合

3.3.1在满足功能需求和使用安全的前提下,街道上设置的照明、交通信号、治安监控、交通检测等设施的配套机箱应进行整合设置。

3.3.2通信运营商地面机箱、电力部门环网柜及箱变可单独设置,但应与周边环境景观相协调。

3.3.3交通检测及治安监控等设施的挂杆机箱可保留,应与杆件整合设置。

3.3.4机箱整合设置后应尽量小型化,并预留一定拓展空间。

3.3.5机箱整合设置应满足各类线缆的相关技术要求。

3.4附属设施整合

3.4.1在满足功能需求和使用安全的前提下,各类设施的检查井、预埋管道等附属设施应进行整合设置,共享共用。

3.4.2预埋管道整合设置后应满足相关安全距离的要求。

3.4.3道路下敷设微型管廊或缆线管廊时,综合杆配套线缆宜布置于管廊内。

4布设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综合杆的布设应满足点位控制、整体布局、功能齐全、景观协调的总体要求。

4.1.2综合杆布设应遵循“先路口,后路段”的原则,详见附录A。

4.1.3综合杆布置应结合不同断面形式及照明需求进行布设,并保持中心对齐。

1 当综合杆设置于分车带内时,杆体宜布设于分车带中线处。

2 当综合杆设置于人行道内时,杆体宜布设于距路缘石外边0.5m处。

4.1.4综合杆横向布置示意图详见附录B。

4.1.5独立设置杆件与相邻综合杆间距宜大于10m,且与道路景观相协调。

4.1.6综合杆根据主要搭载设施不同分为5类,特殊情况下可采用复合杆型,详见附录C。

Ⅰ类综合杆:主要搭载照明设施及机动车信号灯。杆体和悬臂设置卡槽,可搭载行人信号灯、路名牌、公服设施指示牌、小型交通标志、治安监控设施、移动通信设施、公共广播及其它智能设施。

Ⅱ类综合杆:主要搭载照明设施及交通检测设施。杆体和悬臂设置卡槽,可搭载LCD显示屏、公服设施指示牌、小型交通标志、治安监控设施、移动通信设施、公共广播及其它智能设施。

Ⅲ类综合杆:主要搭载照明设施及大型标志牌。杆体和悬臂设置

卡槽,可搭载LCD显示屏、公服设施指示牌、小型交通标志、治安监控设施、移动通信设施、公共广播及其它智能设施。

Ⅳ类综合杆:主要搭载照明设施及中型标志牌。杆体和悬臂设置卡槽,可搭载LCD显示屏、公服设施指示牌、小型交通标志、治安监控设施、移动通信设施、公共广播及其它智能设施。

Ⅴ类综合杆:主要搭载照明设施。杆体和悬臂设置卡槽,可搭载LCD显示屏、公服设施指示牌、小型交通标志、治安监控设施、移动通信设施、公共广播及其它智能设施。

4.1.7单个杆件上设施数量不宜过多。

1Ⅰ类杆设施数量不应超过10个,Ⅱ类杆设施数量不应超过6个,Ⅲ类杆设施数量不应超过4个,Ⅳ类杆设施数量不应超过4个,Ⅴ类杆设施数量不应超过3个。

注: 1)灯具及通信微基站可按需搭载,不计入设施总数。

2)单个信号灯及配套倒计时器合计为一个设备。

3)单个检测设备及配套补光灯合计为一个设备。

2 横杆部分应根据功能进行分区。对于Ⅰ、Ⅱ类杆,横杆外侧1m作为功能预留区,可搭载交通检测、治安监控及其它智能设施,数量不宜超过2个。

4.1.8综合杆可通过卡槽设置1根短悬臂横杆,经论证有特殊需求时可设2根,短悬臂横杆设施总量不应超过2个。短悬臂横杆长度不应超过3m,单根搭载重量不宜大于20kg。

图 4.1.7-1 杆件功能预留区域示意图1

图 4..1.7-2 杆件功能预留区域示意图2

成都市公园城市智慧综合杆设计导则

4.2场景设施布设

4.2.1综合杆的功能配置应综合考虑实际应用场景及功能需求,应用场景及推荐性配置可参考表4.2.1。

9

4.3.1路口综合杆布设点位应优先满足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牌、交通检测设施等对位置有严格要求设施的需求,照明设施位置宜根据控制点位合理调整间距。

4.3.2常规交叉口综合杆布设示意见附录D。

1 进口道停止线上游90~100m处设置Ⅲ类综合杆,用于搭载照明及指路标志等设施。

2 进口道停止线上游60~80m处设置Ⅲ类综合杆,用于搭载照明及车辆行驶方向标志等设施(或预留)。

3 进口道停止线上游28~32m处设置Ⅱ类综合杆,用于搭载照明及视频监控等设施(或预留)。

4 进口道靠近人行横道处设置Ⅰ类综合杆,搭载照明、信号灯辅灯、行人信号灯及路名牌等设施。

5 出口道靠近人行横道处设置Ⅰ类杆件,搭载照明、机动车信号灯、行人信号灯、路名牌、限速禁停等设施。

6 当交叉口有实体交通岛时,交通岛内设置Ⅰ类综合杆,搭载机动车信号灯、限速禁停标志、信号灯辅灯、行人信号灯等设施。

7 当相邻交叉口间距较近时,可在进口道停止线上游28~32m 处将视频监控设施与车道行驶方向标志合杆。

4.3.3相交道路为支路时,进口道上游30~80m宜设置Ⅳ类杆,搭载支路指路牌等设施。

4.4.1在无其它功能需求时,路段宜采用Ⅴ类杆,满足照明需求。4.4.2当I、II、III、IV类杆需在路段上布设时,具体点位应以相关部门意见为准。

4.5综合机箱布设

4.5.1综合机箱宜布设于规划绿带内,方便检修;无绿化带时,宜布设于分隔带或综合设施带内;条件适宜时,可布设于市政设施点位。

4.5.2综合机箱不应布设于人行过街横道、车辆出入口及行人出入口处。

4.5.3综合机箱的布置间距宜为1km,在相邻综合机箱间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交安信号机独立箱体。

4.5.4综合机箱在路口范围布设时,不应遮挡转弯车辆视线。

5综合杆

5.1一般要求

5.1.1综合杆应满足功能和安全性的要求,确保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5.1.2综合杆应结合道路的整体功能、色彩、风格、造型进行整体设计,与环境景观整体协调。

5.1.3综合杆应分层设计,杆体宜采用以下4个层次进行分层设计,见图5.1.3。

1 高度0.5m-2.5m,适用检修门及仓内设施。

2 高度2.5m-5.5m,适用路名牌、小型标志牌、治安监控设施、行人信号灯、机动车辅灯及其它小型智能设施。

3 高度5.5m-8m,适用机动车信号灯、治安监控设施、大型标志牌、小型标志牌及其它小型智能设施。

4 高度8m以上,适用照明灯具、移动通信设施等。

图5.1.3 综合杆竖向分层示意图

5.2结构设计

5.2.1综合杆宜采用模块化设计,满足功能拓展需求。

5.2.2结构设计应按现行《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等规范执行。设计荷载按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规定取值,需考虑风荷载和地震荷载对结构的作用。除集成现有功能设施荷载外,杆体荷载还应适当增加冗余荷载设计,保证后期功能扩展承重需求。

5.2.3综合杆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应具有足够的可靠度。综合杆的底座、杆体、悬臂及其连接配件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中相关规定,使用年限应为25年,安全等级应符合二级标准。

5.2.4综合杆宜采用圆杆、方杆、八棱杆、十二棱杆或其他多边形杆,构造形式应适应大规模批量制造生产要求。

图 5.2.4 主杆断面示意图

5.2.5综合杆杆体设施搭载应采用卡槽形式,宜采用内嵌式卡槽。

图 5.2.5-1 主杆卡槽示意图

图 5.2.5-2 悬臂卡槽示意图

5.2.6综合杆杆体宜采用Q355及以上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与高强度铝合金型材等新材料进行制作,悬臂及连接法兰宜采用Q355及以上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附属构件在满足受力要求的前提下可选用Q235及以上碳素结构钢。

5.2.7综合杆基础设计应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执行,宜采用扩展基础,在地质条件较差或地下管网复杂路段可考虑桩基础等其它可靠形式。

5.2.8钢结构杆体应进行热镀锌处理。

5.2.9综合杆2.5m以下部分应进行防粘贴处理,防粘贴层宜采用无

色透明材料。

5.3电气设计

5.3.1综合杆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的规定配置避雷装置。

5.3.2综合杆杆体内部应采用物理分仓设计,强弱电线缆分仓走线。对于有保密性或其它特殊要求的设施线缆,可在杆体内设置专用仓室。

5.3.3悬臂及杆体应根据设施布置位置预留出线孔,均匀分布,出线孔应采取防水措施。

6综合机箱

6.1一般要求

6.1.1综合机箱应满足综合杆上设施的供电、控制及通信等需求。6.1.2综合机箱应满足安全性和功能性的要求,确保机箱内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6.1.3综合机箱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应小型化设计。

6.1.4综合机箱应根据供电、控制、管理方式等的不同进行分仓处理,各仓室独立工作,互不干扰。机箱分仓示意图见附录E。

6.1.5综合机箱应统筹考虑综合杆的供电及通信需求,仓位数量应与综合杆安装设施的系统构成相匹配,并预留未来发展空间。

6.1.6综合机箱应由相关专业单位统一运行维护管理。

6.2结构及防盗设计

6.2.1综合机箱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55等级,使用寿命应不小于20 年。

6.2.2箱体宜用夹层结构,箱顶应有斜度并不应有积水的沟槽。

6.2.3综合机箱在室内设置时,底部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50mm,在室外设置时,底部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200mm。

6.2.4综合机箱应采取封闭措施,防止鼠、蛇等小型动物进入。

6.2.5综合机箱宜配备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实时监测箱体环境参数和运行状态。

6.2.6综合机箱各仓室应配有铭牌,并配置仓门锁。

6.2.7箱体应进行防粘贴处理,防粘贴层宜采用无色透明材料。

6.3电气设计

6.3.1综合机箱应设置在负荷中心。

6.3.2箱体及箱内正常不带电金属构件应可靠接地。

6.3.3各仓位应预留足够的穿管孔位。

6.3.4箱体的开门方向应结合维护便捷性确定。

6.3.5挂杆机箱宜采用“杆箱一体式挂杆机箱”,见图6.3.5。

图 6.3.5 “杆箱一体式机箱”示意图

6.3.6综合机箱宜根据公交站等市政设施的供电、通信需求进行一定的预留。

7综合管理平台

7.1平台构架

7.1.1综合管理平台应由接入管理、权限管理、数据管理、日志管理、安全鉴权、后台服务、运营支撑等功能模块组成,总体架构包括:基础设施层、接入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平台总体架构示意见图7.1.1。

图7.1.1 综合管理平台总体架构示意图

7.2管理平台开发及维护

7.2.1一般要求

1 管理平台建设应符合《软件工程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评价(SQuaRE)SQuaRE指南》GB/T 25000.1、《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 2026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GB/T 20282、《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GB/T 36073的相关规定。

2 应支持云化部署、本地部署。

3 应采用分布式架构,具备灵活扩展、平滑扩容能力。

4 应提供统一标准的API数据接口,供相关平台调用。

5 宜采用分级式结构,上一级平台应能通过统一标准的API接口获取下一级平台的业务数据及管理数据。

6 宜采用模块化设计,新增功能支持在线升级、回退、扩容。

7.2.2管理平台功能

1 管理平台可对所有综合杆和挂载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能够兼容所采用的系统和设备的通信和传输协议,并能实现与其它管理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

2 管理平台应能对用户、日志、数据等进行统一管控。

3 管理平台应具备对综合杆和各挂载设备状态的关键数据信息监控及告警功能。

智慧公园项目方案

镇江新区科技园中心区 智慧公园 改 造 方 案 二O一二年7月

目录 目录 (1) 一、概述 (3) 1. 项目概述 (3) 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3) 3. 项目建设内容 (3) 二、方案设计目标和原则 (4) 1. 方案设计目标 (4) 2. 方案设计原则 (4) 2.1. 技术要求 (4) 2.2. 设计原则 (4) 三、项目背景 (5) 1. 公园现状 (5) 1.1. 照明设施的缺点 (5) 1.2. 桥体景灯设施的缺点 (5) 1.3. 花架区浇灌方式的缺点 (5) 1.4. 自溢泄水设施的缺点 (5) 四、系统规模 (6) 1. 本系统方案拟选建设点如下: (6) 五、智能照明测控终端 (6) 1. 终端型号 (6) 2. 终端功能 (6) 3. 系统选型 (7) 六、桥体景灯监测终端 (7) 1. 终端型号 (7) 2. 终端功能 (8) 3. 系统选型 (8) 七、智能浇灌监控终端 (8) 1. 终端型号 (8) 2. 终端功能 (9) 3. 系统选型 (9) 八、自溢阀门水位监测终端 (9) 1. 终端型号:(考虑到现场取电因素,提供如下两种实施方案) (10) 2. 终端功能 (10) 3. 系统选型 (10) 九、环境指标检测显示系统 (11) 1. 终端型号: (11) 2. 终端功能 (11) 3. 系统选型 (12) 十、茶室安防监测终端 (12) 1. 终端型号: (12)

2. 终端功能 (12) 3. 系统选型 (13) 十一、系统的优点 (13) 十二、方案设备选型 (13) 十三、方案设备总报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最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与公众参与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与公众参与 摘要:我国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公众参与。提出设计应由领导者、设计者、公众共同来完成,从而使设计更加完美。根据我国国情,公众参与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应采取大众传媒发布信息,召开公众座谈会、专家咨询和审查会,邀请公众代表参与规划设计,公示设计图纸和模型等方法。 关键字:城市公园;公众参与;规划设计 随着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趋势和方向不断发展变化, 以设计师和领导的决策为主导的设计过程已经在削弱,趋向于注重使用者的需求,因为场所或景观不仅是让人参观的,而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所以,设计者就应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会迎合公众的需求。而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推行“公众参与”性设计就显得更为重要,也具有绝对广泛的应用前景。 1、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充斥着简单化的功能空间,一些虽经刻意处理,但不免陷入图案式的平面安排与雕塑式的体量表现中,新的外貌掩盖了地方风格,过于追求建筑形式的“美”,而忘却了使用者的实际需要,较少有使用者的行为和生活介入,因此得不到使用者的认同,当然也就达不到设计的最终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意图不被公众理解 设计者做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时往往只是考虑使用者的需求而并没有让使用者参与到设计中来,这两者是不可真正替换的。但是,使用者往往不够了解或根本不

理解设计师对外部环境如景点、小品等建筑的设计意图,难免产生与设计意图相悖的使用行为,即误用环境。最典型、也最为大家所熟悉的例子是美国学者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在《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一书中所举的例子'在某公园的入口处,设计者设计了一组照明灯具。其外型与垃圾箱相似,而导致大多数使用者仅凭第一印象。就将废弃物往其半圆形开口里扔。这是设计师有意给使用者一个错误的功能印象所产生的结果。 上例是有意设计的,但现实的生活中不少设计是无意识的,却带来了与设计相悖的效应。如不少的城市住区外部环境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人们休息、休闲、对话的空间设置或合理的位置,而使得人们不得不在外部环境中的小品、景点或踏步上坐下休息或对话。大多数设计者即使在设计时注重了公众的参与,但也仅是采用问卷的形式,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公众参与。如深圳市中心公园设计,在调查公园的使用情况时发现,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公众的参与,公众使用起来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座凳的材质、朝向等小问题,以及功能分区划分不准等大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在设计中有公众的参与,就可以避免了。设计师在做设计时想当然地认为使用者喜欢什么,而不是亲自询问他们。因为缺少了公众参与的环节,既使考虑到了人们的一些需求,但有时还会脱节,对应不上,因为使用者和设计者之间不存在可替换的真实体验。这时就需要征求公众的意见,即公众参与到设计中,以避免使用时出现问题,也使设计更加合理、完善。 2、公众参与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我国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过程基本上是封闭的,不对外的,这种运作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一种开放、透明度高的模式来取代它,使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工作从封闭走向开放,使其更加成熟。从某种意义上讲,设计过程是

城市综合性公园任务书

青口中央公园规划设计任务书 (城市规划1101、1102) 一、教学目的 1、通过理论讲授与课程设计实践,掌握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容、程序和方法; 2、了解城市公园调查研究、立论思考的综合设计能力。 3、熟悉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成果容、图纸表达和说明书撰写的能力; 二、设计容与要求 1、完成公园的总体布局方案设计,包括总平面设计、专项规划设计。 2、计算公园的游人容量,配置相应的各种设施类型与用地面积和用地比例。 3、通过草图构思、三维模型制作分析、电脑软件的运用完成对公园总体空间布局方案的推敲与论证。 4、完成公园序列空间节点详细设计图纸。 5、完成设计说明书。 三、场地概况 青口中央公园位于市青口镇中心区域,北临新城路,南靠324国道及福厦公路,西接青口体育馆、戴姆勒汽车,东近镇政府及京福高速立交,占地面积约14公顷。(见附图) 四、设计任务及成果要求

(一)市相关案例调研 详见附录2调研任务书。 (二)设计图纸、说明书 1.总体布局与相关专项设计图(除特殊注明,其它比例不限) (1)规划分析图:含区位、功能分区、景观结构、视线分析图其他表达主题的构思过程、理念的传达、用地功能的关系等的构思草图(可用多个图表达)。 (2)总平面图(1:1000) (3)总体鸟瞰图 (4)道路系统规划图 (5)景点游赏组织规划图 (6)竖向规划图(含场地剖面) (7)配套设施规划图 (8)综合防灾规划图 (9)植物景观规划 2、序列空间节点详细设计图 (1)序列空间节点放大平面图:选两处以上连续的序列空间节点(具有特色性或重要位置区域),比例为1:200-1:500 (2)重要节点透视图或小品设计图:6个 3、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格式及容参考《风景园林景观工程设计编制深度规定》之2.2设计说明容,包括项目概况、现状分析、设计依据、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总体构思和布局、专项规划(竖向设计、道路交通设计、景点游线组织、绿化规划等)、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述 某某县位于江西中部偏东,抚州地区南部。地处东经116.01--116.28,北纬27.03--27.43。东接南城,南丰县,南接乐安,崇仁县。西毗宁都县,北靠临川市。地理位置的气候风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景观水景的设置和各类大中型灌木,乔木,地被的种植。 “某某湿地公园”位于某某县城新区某某头两侧,南靠滨江大道,北临某某河,规划总面积: 33万余平米;其中,陆地河滩面积约206亩,约14万余平米;规划区域内某某河水域面积约:19万余平米。 二、项目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 2、国家《公园设计规范》 3、《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4、政府对该项目的批文批示, 5、建设方提供的水文地质和地形图等基础资料; 6、建设主管单位的指导意见

7、对现场初步踏勘后收集的资料 三、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1、人性化设计原则 湿地公园是位于某某新城区内,其建设目地之一是为了提高和改善市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因此不仅需要注意物质性的硬环境,还需注意精神文化的软环境。不但应具有景观环境,而且要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温馨的感情色彩,使之成为市民放松身心,融合自然,享受生活的场所。充分利用环境的心里学,行为学和人体学等原理,从人的角度上寻求行为上的舒适,视觉上的美感和心灵上的愉悦。 2、和谐共存和持续发展的原则 把自然、人、社会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让生态服务功能和历史文化信息继续随着某某河流淌,使市民生活在一个充满生机并富有文化精神的环境中。 3、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现有的地形,地貌特点,因势利导地引导某某县湿地公园的建设,合理组织游憩空间,并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资源条件合理进行绿化环境建设。 4、自然生态的原则 滨江绿化带在景观要素与设计构思中,其生态功能是第一位的,它对于城区内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次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依据 1.1.1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1.4 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 1.1.5 国务院《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1.1.6 建设部《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1.1.7 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1.1.8 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1.2 指导思想 根据各地区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特点,以维护城市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城市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3 基本原则 1.3.1 遵循与湿地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与国际有关规定相一致; 1.3.2 维护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于人为干扰而遭到破坏的城市湿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其恢复与修复工作; 1.3.3 坚持城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应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适度开展科研、科普及游览活动,发挥城市湿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3.4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湿地保护现状,坚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 1.4 规划目标 全面加强城市湿地保护,维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

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有效地遏制城市建设中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二章基本概念 2.1 湿地的定义 本导则采用《湿地公约》关于湿地的定义,即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2.2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 2.3 城市湿地公园与其它水景公园的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的保护和展示,突出了湿地所特有的科普教育内容和自然文化属性。 2.4 城市湿地公园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利用湿地开展生态保护和科普活动的教育功能,以及充分利用湿地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丰富居民休闲游乐活动的社会功能 第三章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系统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城市湿地具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在美化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3.1 系统保护的原则 3.1.1 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为各种湿地生物的生存提供最大的生息空间;营造适宜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环境空间,对生境的改变应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城市湿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并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造成灾害。 3.1.2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保持城市湿地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连续性;保证湿地生物生态廊道的畅通,确保动物的避难场所;避免人工设施的大

城市公园的设计.

一、综合公园规划 1、规划布局形式 1)规则式布局。在全园的构图形式上强调轴线对称,多用几何形体,比较整齐、庄严、雄伟、开朗。如北京中山公园。 2)自然式布局。完全结合自然地形、建筑、树木的现状、环境条件和美观与功能的需要灵活布置。可有主题与重点,无一定的几何图形。 3)混合式布局。根据公园不同地段的情况,分别采用规则式或自然式布局形式,以取得不同的景园效果。 2、功能分区及绿化设计 1)文化娱乐区。公园中的“闹”区,是人流较为集中的地方,园中建筑多集中于此。设计时应避免区内各项活动的相互干扰,可利用树木、山石、土丘等加以隔离。文化娱乐设施应有良好的绿化条件,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尽可能利用地形、地貌特点,创造出景观优美、环境舒适、投资少、效果好的景区景点。 2)安静休息区。公园中占地面积最大,可根据地形分散设置,选择有大片的风景林地、较为复杂的地形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山、谷、河、湖、泉等)。区内园林建筑和小品的布局宜分散,密度要合理,体量不易过大,应亲切宜人,色彩宜淡雅不宜华丽。 3)儿童活动区。公园中专供儿童游戏娱乐的区域,相对独立,不可与成人活动区混在一起,位置应尽量远离城市干道,避免汽车尾气和噪声的污染。区内建筑、设施的造型和色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色彩艳丽,形象逼真。区内应以广场、草坪、缓坡为主,不宜有容易发生危险的假山、铁丝网等伤害性景观。 二、动物园规划 1、规划布局形式 1)自然式布局。利用动物园用地范围内的地形、地势,模仿动物各种生存的自然环境,在其中布置各类动物的笼舍,是较为理想的方式。如杭州动物园利用地形、地势布置动物笼舍,创造出模拟各种自然景观的意境。 2)建筑式布局。在用地范围内,用一系列的笼舍建筑组成动物展览区,自然绿化面积少。这种布局形势一般在小城市,动物品种数量不多情况下采用。 3)混合式布局。根据动物园不同地段的情况,分别采用自然式或建筑式布局形式,如北京动物园。 2、绿化设计 动物园的绿化设计从总体上将要以创造适合于动物生活的环境为主要目的,仿造各种动物的自然生活环境,解决异地动物生态环境的创造与模拟,如可在狮虎山园内多植松树,熊猫展区多栽竹子等。同时动物园的动物展览区绿化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创造适合动物生活的绿色环境和植物景观。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包括遮荫、防风沙、隔离不同动物间的视线等;创造动物野生环境的植物景观,以增加展出的真实感和科学性。如北京动物园采用代用树种的方法,用适应北京地区生长的合欢,代替我国南方的凤凰木,用青桐代替产于热带的梧桐科苹婆属植物。 2)不能造成动物逃逸。如在攀援能力较强的动物活动场地内植树,要防治动物沿树木攀登逃逸。 3)有利于卫生防护隔离。隔离一些动物发出的噪音和异味,避免相互影响和影响外部环境。 4)植物品种的选择。应有利于展现、模拟动物原产区的自然景观。 5)动物运动范围内植物品种的选择。应种植无毒、无刺、生长力强、少病虫害的慢生树种。尽管野生动物本能地具有识别有毒植物的能力,但也要注意植物的配置。北京动物园就曾发生过熊猫误食国槐种子而引起腹泻的事故。 6)在动物笼舍、动物运动场地内种植的植物应考虑保护植物的措施。 - 三、植物园规划 1、植物园的类型 植物园按其性质可分为综合性植物园、专业性植物园。 1)综合性植物园。是指其兼备多种职能,即科研、游览、科普及生产的规模较大的植物园。目前,我国这类植物园有归科学系统,以科研为主结合其他功能的,如北京植物园(南园)、南京中山植物园、庐山植物园、武汉植物园、华南植物园、贵州植物园、昆明植物园、西双版纳植物园等。有归园林系统,以观光游览为主,结合科研、科普和生产的,如北京植物园(北园)、上海植物园、青岛植物园、杭州植物园、厦门植物园、深圳仙湖植物园等。

(完整版)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 年月

前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促进城市湿地资源的系统保护与合理利用,提升生态园林建设质量,保障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更好地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综合效益,在总结国内外湿地保护与湿地公园科研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设计原则、总体设计、栖息地设计、水系设计、竖向设计、种植设计、道路与铺装设计、配套设施设计、基础工程设计、设计成果。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主要起草单位: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东北林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等。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指导实施与监督管理,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负责技术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 总则 术语 设计原则 总体设计..............................................................................................……………………基本要求 资源调查与分析评价 定位与目标 功能分区 游客容量计算 用地比例 湿地保护与修复 栖息地设计...........................................................................................…………………..…基本要求 动植物保护 栖息地系统设计 栖息地要素设计 水系设计 基本要求 水域设计 驳岸设计 竖向设计 基本要求 高程控制 挖填方设计 道路及场地坡度设计 种植设计 基本要求 植物选择与配置

城市湿地公园的作用与设计理念

浅谈城市湿地公园的作用与设计理念 摘要:我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近年来被人们所重视,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多样化与湿地保护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模式。将城市湿地公园打造为低碳游憩场所,在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增加人们的参与意识。本文将探讨城市湿地公园的作用并提出设计理念。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作用;设计理念 abstract: our country wetland protection and reasonable use in recent years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wetland park, is the city green space system diversity and protection of the wetland is combined with a novel mode. to build the city wetland park as a low carbon city wetland park recreation site,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increase people’s awareness of participation.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role of city wetland park and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idea. key words: city wetland park; function; design concept 中图分类号:[tu985.12+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1.引言 湿地作为地球三大(还有森林及海洋)生态系统之一,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湿地总面积位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既要考虑到湿地的保护,又要满足城市公园功能上的要求,包括游憩、观赏和教育等。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时,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应根据原有植被现状,结合该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发现、选择该公园内最具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作为重点来营建,营造出一个具有该地区特色的城市湿地公园。本文从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出发,结合树木学、花卉学、生态学相关理论,从植物选择、整体和局部景观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植物景观营造的要点。 一湿地及湿地公园 (一)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及其分类 湿地公园是以具有一定规模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在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进行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对湿地进行适度开发,可供人们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适度的生态旅游的湿地区域。 根据原有的场地状况,城市湿地公园大致可以分为天然湿地公园和人工湿地公园两类。前者是指利用原有的天然湿地所开辟的城市湿地公园,如荣成桑沟湾国家湿地公园;后者是指人工开挖兴建的城市湿地公园,如北京的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人工湿地主题公园设计主要是以自然湿地为蓝本,采用人工挖填的方式创造一个湿地来进行公园建设。人工湿地公园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得公园内的湿地景观更加接近自然,因此它的规划方式与自然湿地当然不同。人工湿地公园的面积较小,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满足的是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和净化污水的功能。 按其功能分,城市湿地公园可分为生产型湿地(养鱼塘、稻田、沟渠等)、水利型湿地(水库、水坝)、生态保护型湿地(自然保护区中野生湿地部分)、环保型湿地(污水处理区)、游憩型湿地(生态展示型、仿生型湿地)。 (二)城市湿地公园与传统意义上的公园的区别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规划(《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2005)。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城市湿地公园应纳入绿地系统规划的范畴,与其它绿地类型共同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湿地公园不是简单的湿地+公园,它包含了湿地和公园的特性。首先,城市湿地公园的选址一般是在基底条件较好的区域(即当地本来就保留有部分自然湿地)。其次,由于城市湿地公园处于城市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许多人为干扰(即其地域范围内有部分湿地已遭破坏,因而需要进行修复),此时便可参考和借鉴人工湿地营造的方法和理论。另外,在城市湿地公园范围内,虽然主要以体现湿地景观为主,水域或水陆交界地占很大比例,但仍有一部分陆上区域,该区域的植物景观营建是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湿地的定义及分类 湿地的中英文原意是“过度湿润的土地”。《拉姆萨湿地保护公约》1982年3月12日修正后对湿地定义的文字表述是:“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是融合自然、园林景观、历史文化等要素的绿色空间,具有生态、景观、游憩、科普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湿地的类别有很多,其中《湿地公约》的分类方法较为常用,它将湿地分为两大类: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公园规划设计规范

公园设计规范2007-11-05 21:41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一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第2.1.1条进行公园设计,首先要确保城市绿地按规划所要求的面积实现,公园的用地范围即不能超出规划范围线,更不得被任何非公园设施占用或变相占用,缩小用地范围服务;服务对象:市外旅游者、本市居民或者居民中的老人、儿童、盲人等。然后确定公园的内容,做到符合整体需要,满足居民各种爱好与不同闲暇时间的游憩要求。所以必须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如没有已经批准的城市规划或绿地系统规划,应与相应部门协商确定。 第2.1.2条为方便广大游人使用与美化市容,市、区级公园应沿城市主、次路或支路的红线设置,条件不允许时,应设通道解决主要出入口的交通。主要出入口指游人流量大的出入口。 第2.1.3条用工程措施处理好公园与城市道路规划标高的关系,避免因有不适当的高差而造成地表迳流污染或影响城市道路与公园的景观。 第2.1.4条市、区级公园各个方向出入口的游人流量与附近公交车设站点位置、附近人口密度及城市道路的客流量密切相关,所以公园出入口位置的确定需要考虑这些条件。主要出入口前设置集散广场,就是为了避免大股游人出入时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并确保游人安全。 第2.1.5条公园内沿城市道路或水系部分的土山高度及形状,植物配置,园林建筑,围墙或栏杆、园门等的高度、体量、色彩等都应与所在地段城市风貌谐调。 第2.1.6条为保证游人与架空线的安全,在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不应设计供居民游憩的公园。公园与通道相邻可设标志或栏杆与其分开。 第2.1.7条在公园用地上已有城市架空或地下管线(除高压输配电以外),可参照第三章第四节有关条款处理。管线与公园同时建设的配合,按本条款规定。由于城市市政管线的管径一舰都大于公园内的管线管径,对位于树木下部的管线,不避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埋深必须在树根分布区以下。保护性措施就是要求种种管线不得经常返修与渗入灌溉水。 第二节内容与规模 第2.2.1条公园类型就是指:综合性公园、儿童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或街旁游园等等。其内容应与类型一致。无论哪种类型的公园都有应有足够的绿化,否则不能称为公园。 第2.2.2条一般城市都有一个到几个综合性公园,内容丰富但公园内不应设置专业性体育设施,以免变成体育场用地,混淆城市用地性质,减少城市绿地面积;

综合性公园设计要求

精心整理 综合性公园 一、?综合性公园的定义 ???? 综合性公园是城市公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它不仅为城市提供大面积的绿地,而且具有丰富的户外游憩活动内容,适合于各种年龄和职业的城市居民进行一日或半日的游赏活动。它是群众性的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并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社会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二、?综合性公园的分类 根据我国的分类标准,综合性公园在城市中按其服务范围可分为两类: ??(一)、市级公园 ???服务对象是全市居民,是全市公园绿地中面积较大,活动内容丰富和设施最完善的园地。用地面积随全市居民总人数的多少而不同,在中、小城市社一到两处,其服务半径约2-3公里,步行约30-50分钟可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约10-20分钟可达。 ??(二)、区级公园 ???在较大的城市中,服务对象是一个行政区的居民,其用地属全市性公园绿地的一部分。区级公园的面积按该区居民的人数而定,园内应有较丰富的内容和设施。其服务半径约1-1.5公里,步行约10-15分钟可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约10-15分钟可达。 三、?综合性公园的功能 综合性公园除具有绿地的一般作用外,对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方面的功能更为突出。

??(一)、政治文化方面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介绍时事新闻,举办节日游园活动,为集体活动尤其少年、青年及老年人组织活动提供合适的场所。 ??(二)、游乐休憩方面 ???全面照顾到各年龄段、职业、爱好、习惯等的不同要求,设置游览、娱乐、休息设施,适应人们的游乐、休憩需要。 ??(三)、科普教育方面 ???宣传科学教育成果,普及生态知识及生物知识,通过公园中各组成要素潜移默化地影响游人,寓教于游,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 ??? 四、?综合性公园的面积与位置 (一)、面积 ???按综合性公园的任务需要有较多的活动内容和设施,故用地需要有较大的面积,一般不少于10 ha,在节日和假日里,游人的容量约为服务范围居民人数的15% -20%,每个游人在公园中的活动面积约为10-15平方米。 ???综合性公园的面积还和城市的规模、性质、用地条件、气候、绿化状况及公园在城市中的位置与作用等因素全面考虑来确定。 ??(二)、位置 ???综合性公园在城市中的位置,应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中确定。在城市规划设计时,应结合河湖系统、道路系统及生活居住地的规划综合考虑。 ???五、?综合性公园的分区分类 ??? 公园分区各国的情况都不一样,出发点也不相同,有的按游人的年龄(儿童、青少年、中、老年),有的按不同的植物分类(温室区、丛林区、草坪区),有的

台州市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台州市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08-2020) 规划说明书(中间稿)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湿地资源的重要性与稀缺性掀起了全球范围内湿地保护的热潮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控制污染、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着其它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和“物种的基因库”。 然而,在大规模城市化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湿地面积的减少以及湿地功能的衰退几乎成为了历史的必然。但另一方面,随着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加,人们也已经意识到湿地保护的必要性,从而掀起了世界范围内湿地保护的热潮。湿地保护的标志性开端是1971年缔结的拉姆萨尔公约,公约的最初目标是保护国际重要的水禽及其栖息地;而后由于逐渐认识到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对陆地淡水的净化和汛期洪水的滞蓄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作用,而逐步提出了对湿地生态系统本身的保护,其中包括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性的保护)、特殊的湿地类型(特色的保护),以及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湿地(历史文化的保护)的保护等等。 2 台州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为台州市湿地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从《台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调查来看,台州市湿地资源较少,但其类型非常丰富。全市湿地类型分为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库塘湿地,分布于沿海椒江、永宁江两侧、河网汇集处、水库等地。其中,鉴洋湖是台州市范围内唯一的一块面较大的内陆河流型湿地。 传统的湿地生态保护往往采用“就点论点、就线论线、就面论面”的保护方式,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没有从宏观层面解决湿地保护和区域生态保护的关系。台州市在2004年启动和编制了《台州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并在2007年通过立法,成为国内首个生态规划立法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城市绿地系统、水系统的概念,而是更广泛地包含一切能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大尺度山水格局、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湿地与水系统、林业及农业系统、自然保护地及开放空间系统等。因此,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为台州市湿地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完整的生态和文化背景,是湿地保护工作开展的依据和前提。 3 城市湿地公园的兴起为城市湿地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智慧公园初步规划方案

智慧公园初步规划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追求更多的参与和交往性活动,旅游活动将朝着大众化发展,家庭旅游成为当今旅游业总体趋势,旅游景区在节假日时,由于旅游人员流量大、车流量多,景区管理部门正在力求通过改善软硬件设施,不断融入科技产品来提升针对游人的服务质量,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在公园景区现实的应用需求推动下,数字化景区的建设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公园景区所关注。二、系统架构 采用国际先进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及物联网技术,以满足各种应用在网络平台上高效稳定地运行。在公园景区内构建先进的网络系统,可以完成公园管理的各种先进的无线应用,在这个基础上融合视频监控技术、无线语音技术、无线漫游技术和无线安全技术可以实现很多全新的应用。诸如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无线互联网接入系统、景区信息化查询系统、电子票务系统、移动警务系统、应急处理系统、VOIP语音、无线导游、游客定位系统等等。 设计思路: 通过对园区数字化建设,使园区成为一个贴近生活,便于管理,安全高效,节能环保,永续经营的智慧公园。 智慧公园主要建设内容:电子门票、园内消费、游园导览、安全保障、游客定位、资产管理,环境监测等。 通过旅游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PS定位)、高速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等支撑技术的应用,构建出智慧景区完善的管理系统,实现旅游产业升级。

1、电子门票:以RFID电子门票平台为基础,整合导览、导游、定位、车流和客流数据采集之间的关系,将采集的所有数据整合一起,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来实现各系统之间的联动。 2、园内消费:游客可以通过RFID电子钱包功能进行充值,在园区进行消费,其中主要存放持卡人的现金充值额等账目信息,与公园一卡通中心数据库保持同步,每笔消费均形成流水,计入总帐。 3、游园导览:通过LED大屏或者触摸屏实时了解园区商家优惠活动,为游客带来购物便利,也为园区经营带来增值服务,同时能通过LED大屏幕或指路牌的触摸屏实现位置感知、在线导航、在线投诉等,使园区管理更加规范法。 4、位置感知:通过RFID人员定位、实时统计园区活动人数,可以避免人员高峰期带来的拥挤,为园区管理制定更好的应急预案,防范于未然;同时通过手机或信息触摸屏查询人员位置,防止小孩的丢失。 5、安保在线:游客如遇紧急事件,可通过公园内的紧急按钮向园区安保人员求助,公园安保人员通过电子地图便可知道具体报警地点,同时通过园区视频监控系统与求助系统联动,为安保人员提供应急方案。 6、资产管理:通过定期对园区设备的巡检,了解园区资产情况,使园区设施能够做到更好的维护,生产统一的维护报表。 7、Wi—Fi热点覆盖:实现整个公园无线覆盖,游客可通过移动终端与外界进行沟通。 8、节能环保:通过环境监测,实时调节室内温湿度,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环境;通过对整个园区用水用电进行数据采集,生成统计报表,为园区管理提供数据依据,制定更加完善的方案,减少水电的浪费。 创建新的业务模式:一方面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对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加强旅游景点对于人流车流的动态管理,提高景区管理水平。

湿地公园与普通公园的区别

1.1.1所谓‘湿地’ 湿地兼有水陆两种生态系统的基本属性,其生境特殊,物种多样,是地球上最具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 1.1.1.1广义的湿地 国际上最为公认的湿地是1971年由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在伊朗签署的国际《拉姆萨尔公约》,把湿地定义为“不论是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静止的或流动的水域,淡的,稍咸的水域,泥沼地,沼泽地,泥炭地,包括退潮时水深不超过6m 的水域。” 1.1.1.2狭义的湿地 1979年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保护学协会将湿地定义为:“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①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②底层土主要是湿土;③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定义明确指出:湖泊与湿地以低水位时水深2m为界。 我国也有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湿地的内涵加以说明,认为湿地是“陆缘为含60%以上湿生的植被区,水缘为海平面以下6m的近海区域,包括内陆与外江河流域中自然的或人工的、咸水的或淡水的所有富水区域,枯水期水深2m以上的水域除外,不论区域内的水是流动的还是静止的、间歇的还是永久的” 综上所述,狭义的湿地强调水文、土壤以及湿地植被三要素的同时存在,水深一般不超过2m,湿生或水生植被占优势,土壤为水成土,即受地表积水或地下水浸润,具有明显生物积累及潜育化特征,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和繁殖的无氧条件的土壤。而那些枯水期水深超过2m,水下无湿生植被生长的大型河道,湖泊以及海洋则属于水生生态系统。 1.1.2 湿地公园及其内涵 1.1. 2.1 湿地公园 我国关于湿地公园概念与界定分别由建设部和国家林业局颁布了两套体系,包括四个定义: ——建设部发布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以及《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中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以及城市湿地公园进行了限定: ■城市湿地公园,是指利用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作为公园的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城市湿地公园应具有一定的规模,一般不应小于20hm2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应具有以下条件: (1)能供人们观赏、游览,开展科普教育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并具有较高保护、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的; (2)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的; (3) 占地500亩(33.33hm2) 以上能够作为公园的; (4)具有天然温地类型的,或具有一定的影响及代表性的。 1.1. 2.2 湿地公园与湿地、湿地保护区及其他水景公园 1)自然湿地与湿地公园 自然湿地形成的湿地斑块连接度较高,破碎化程度较低,湿地中水文环境受区域中地形

综合性公园设计要求

综合性公园 一、综合性公园的定义 综合性公园是城市公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它不仅为城市提供大面积的绿地,而且具有丰富的户外游憩活动内容,适合于各种年龄和职业的城市居民进行一日或半日的游赏活动。它是群众性的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并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社会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综合性公园的分类 根据我国的分类标准,综合性公园在城市中按其服务范围可分为两类: (一)、市级公园 服务对象是全市居民,是全市公园绿地中面积较大,活动内容丰富和设施最完善的园地。用地面积随全市居民总人数的多少而不同,在中、小城市社一到两处,其服务半径约2-3公里,步行约30-50分钟可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约10-20分钟可达。 (二)、区级公园 在较大的城市中,服务对象是一个行政区的居民,其用地属全市性公园绿地的一部分。区级公园的面积按该区居民的人数而定,园内应有较丰富的内容和设施。其服务半径约1-1.5公里,步行约10-15分钟可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约10-15分钟可达。 三、综合性公园的功能 综合性公园除具有绿地的一般作用外,对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方面的功能更为突出。 (一)、政治文化方面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介绍时事新闻,举办节日游园活动,为集体活动尤其少年、青年及老年人组织活动提供合适的场所。 (二)、游乐休憩方面 全面照顾到各年龄段、职业、爱好、习惯等的不同要求,设置游览、娱乐、休息设施,适应人们的游乐、休憩需要。 (三)、科普教育方面 宣传科学教育成果,普及生态知识及生物知识,通过公园中各组成要素潜移默化地影响游人,寓教于游,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 四、综合性公园的面积与位置

14青岛市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DB 青岛市地方标准 DB 3702/ T 279—2018 青岛市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wetland parks in Qingdao 2018-11-1发布2018-11-1实施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 (2) 3.1 湿地Wetland (2) 3.2 城市湿地Urban Wetland (2) 3.3 栖息地Habitat (2) 3.4 城市湿地公园Urban Wetland Park (2) 4 总则 (2) 4.1 基本原则 (2) 4.2 建设目标 (2) 5 基本条件 (3) 5.1 面积 (3) 5.2 整体风貌 (3) 5.3 湿地生态系统 (3) 5.4 科普宣教 (3) 5.5 管理条件 (3) 6 功能分区 (3) 6.1 生态保育区 (3) 6.2 生态缓冲区 (3) 6.3 综合服务与管理区 (4) 7 主要建设内容 (4) 7.1 保护恢复工程建设 (4) 7.2 景观建设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青岛地区湿地植被类型 (7) 附录B(规范性附录)青岛地区湿地植物名录 (8) 附录C(资料性附录)青岛市湿地野生动物名录 (9)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关于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通知》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湿地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依据住建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和国家林业局《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青岛新都市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青岛新都市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地址:青岛市市南区银川西路67号动漫产业园A座313室,邮政编码:266071)。 主编单位:青岛新都市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主要起草人:李成基刘衍溥王伟罗杰马玉龙惠晓飞桂天丽赵昕荣王彩玲王岩周宁

1、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txt蜜蜂整日忙碌,受到赞扬;蚊子不停奔波,人见人打。多么忙不重要,为什么忙才重要。1、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充斥着简单化的功能空间,一些虽经刻意处理,但不免陷入图案式的平面安排与雕塑式的体量表现中,新的外貌掩盖了地方风格,过于追求建筑形式的“美”,而忘却了使用者的实际需要,较少有使用者的行为和生活介入,因此得不到使用者的认同,当然也就达不到设计的最终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意图不被公众理解 设计者做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时往往只是考虑使用者的需求而并没有让使用者参与到设计中来,这两者是不可真正替换的。但是,使用者往往不够了解或根本不理解设计师对外部环境如景点、小品等建筑的设计意图,难免产生与设计意图相悖的使用行为,即误用环境。最典型、也最为大家所熟悉的例子是美国学者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在《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一书中所举的例子'在某公园的入口处,设计者设计了一组照明灯具。其外型与垃圾箱相似,而导致大多数使用者仅凭第一印象。就将废弃物往其半圆形开口里扔。这是设计师有意给使用者一个错误的功能印象所产生的结果。 上例是有意设计的,但现实的生活中不少设计是无意识的,却带来了与设计相悖的效应。如不少的城市住区外部环境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人们休息、休闲、对话的空间设置或合理的位置,而使得人们不得不在外部环境中的小品、景点或踏步上坐下休息或对话。 1.2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过程中没有公众的身影 大多数设计者即使在设计时注重了公众的参与,但也仅是采用问卷的形式,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公众参与。如深圳市中心公园设计,在调查公园的使用情况时发现,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公众的参与,公众使用起来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座凳的材质、朝向等小问题,以及功能分区划分不准等大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在设计中有公众的参与,

城市综合性公园景观设计研究32

城市综合性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对于休闲游憩的需求与 日俱增,城市的生态园林环境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综合性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 绿肺,是城市生态园林环境的重要体现。因此,城市区域的园林景观建设开始受 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综合性公园作为城市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 设计不仅会影响城市整体景观效果,还会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新的变化。论文分 析目前城市综合性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综合性公园景观 设计问题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城市建设;综合性公园;公园景观设计;存在问题;改善措施 1 城市综合性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与城市关联性弱,功能分区不合理 当前,部分城市综合性公园区域存在封闭的情况,这种情况限制了人们享受自然的途径,无法满足当前城市建设发展的相关需求。综合性公园的封闭切断了与城市功能之间的关联, 无法对自然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形成孤立的体系。并且部分综合性公园的功能分区较为混乱,导致公园品味、内涵等处于下风。传统公园的功能分区、空间模式是从内而外,由中心向周 边进行辐射;开放式公园需要融入城市体系,与城市各处开放空间保持联系、实现连续,其 功能分区、空间模式是从外及内的[1]。 1.2 景观较为单一,缺少区域文化特征 部分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结构较为简单、类型单一,能够用于活动的项目内容相对匮乏, 只设有简单的休憩设施,做简单的步行、逗留等活动,无法满足当前城市居民、游客的生活 需求,跟不上城市发展形势。各地城市街道景观、生存空间趋同,更多地关注综合性公园的 设计模式、使用功能、景观内容,忽视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感受及需求,缺少区域文化特征, 不能满足区域风俗、文化发展要求,无法延续已有的文化脉络。 1.3 景观要素存在缺陷,配置单调,缺乏美感 综合性公园当中包括多种类型的景观要素,其中主要有地形、园路、水体、植被。但在 部分公园中却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缺陷,各类要素的配置较为单调,缺乏必要的美感。 1)地形作为户外活动的基础,具有美学、生态学、使用等多个方面的功能,但所设计 的地形缺少变化,空间感极为单调,各个地形边界处处理缺少必要的景观性。 2)园区道路是联系园内景观、营造良好氛围的重要纽带,其存在不仅能够对交通进行 引导,还能创造良好的视觉性景观效果,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出现道路分级不明显,景观价值 较低的情况。 3)水体是公园不可或缺的景观要素,具有多变、聚散、渗透、蒸发的特点,水景动静 相生,虚实相映,但公园设计过程中不乏形式单一、驳岸粗糙的问题,部分水景缺乏亲水性,甚至出现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4)公园植被为人们庇荫纳凉的同时也是园内景观的重要部分,但由于植被配置单一, 缺乏必要的艺术性,经常出现景观混乱、层次不清的情况[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