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日常生活中防辐射怎么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常生活中防辐射怎么做
'新闻背景:“抚远大马哈鱼核
辐射
超标70倍,大家不要买。

”“大马哈鱼鱼体腐烂是被辐射了,千万不要吃。

”近日,有关黑龙江省抚远大马哈鱼受日本福岛核辐射影响不可食用的传言在网上流传开来。

请看——网友热议问题1:
大马哈鱼核辐射超标70倍?
回应:近日,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相关专家赶到现场多次取样检验,但在大马哈鱼鳃、鱼子、鱼体内均未检出碘131、铯137等核物质成分。

检测采用去年的存鱼作为对照样本,对今年大马哈鱼采取随机采样的办法,并针对核泄漏产生的碘131、铯137两种放射性元素使用了先进的伽马谱仪。

网友热议问题2:
大马哈鱼斑纹受到辐射而形成?
回应:大马哈鱼生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长在太平洋,每年9月份回游到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产卵后死亡,生活习性非常特殊。

大马哈鱼回游过程中要途经一些溪流和瀑布,从下游蹦上去,受伤更严重,因此在长途跋涉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很多,鱼体表面有伤痕完全是正常现象,与核辐射没有关系。

百姓谈核色变的原因,一是对核污染相关知识的了解并不透彻,不明白所以
害怕
;二是公众自我保健意识和防范意识不断增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各种辐射无处不在,但一般情况下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普通人可接触到两种核辐射
普通人群接触的有关核辐射主要分为非医源性和医源性。

非医源性辐射我们生存的地球,人呼吸的空气、吃的食物、住的房屋以及外太空粒子等产生的辐射均被称为非医源性辐射。

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我国人均承受天然辐射剂量每年约2.4毫西弗(mSv)。

自有了人类以来,就与这些辐射共存,人们已经适应了这些电离辐射,而这些电离辐射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另一方面的非医源性核辐射,主要指住房建设及装修时大量采用天然材料所增加的辐射。

一些建筑和装修材料中含有中放射性核素,如镭、铀等长半衰期核素,衰变后会产生短半衰期放射性氡气,会对居民造成一定的辐射。

因此,新房屋或新装修的房屋需要多通风,最好先放置一段时间后再入住,这样有利于减少辐射的危害。

医源性辐射医源性辐射主要指在医院接受检查或治疗时受到的辐射,如X线、CT检查及放疗等一系列医疗行为对于人体的辐射,这些辐射均可相对准确地估算出来。

据了解,X 线检查一次为0.04毫西弗,引起的癌症附加发病率约为1.5/百万,与自然癌症发病率相同,可以忽略不计。

头、胸、腹部的诊断CT扫描所产生的辐射剂量分别为2毫西弗、8毫西弗、10毫西弗。

PET-CT检查中低剂量CT和放射性药物18F-FDG的总辐射剂量约为10毫西弗,相当于哈尔滨地区4~5个月的天然本底辐射剂量,导致与辐射有关的致死性癌症几率约为0.04%。

患者放疗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较大,但这种辐射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的医疗行为,受严格的法制法规约束。

对普通人群而言,一年中不超过两次胸部CT检查,或者两次PET-CT检查的剂量,与辐射职业人员年平均剂量相同,应该认为对人体没有明显的危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