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记叙文复习分析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合集下载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归纳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归纳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一、写作手法及作用1.表现手法的作用(1)象征: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丰富了文章内涵,给人以启迪。

(2)衬托(正衬——相似,反衬——相反):用……衬托了……的……(特征),使……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抑扬(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作者本意是……,而先……,然后……,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使情节更曲折,使人印象深刻。

(4)虚实结合:将……的虚写与……的实写结合,突出……(事物)的……(特征),表现了(表达了)……。

(5)动静结合:将……的动与……的静结合,二者互相映衬,充满情趣。

(6)托物言志:抓住……(事物)的……特点,精心刻画富有哲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理想(或者……人生观)。

(7)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抒发的……感情更含蓄,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注: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作用是:直接抒发……的情感。

(8)以小见大:从人们所熟知的……小事中领悟到……的生活道理,突出表现中心,更具有震撼力。

2.结构手法及作用(1)首尾照应(前后呼应):……与……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2)过渡(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的……内容,引出下文的……内容,使上下文自然衔接,结构严谨。

(3)设置悬念:文章巧妙地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主题的目的。

(4)埋下伏笔:此处使用伏笔,为后文……以暗示(或埋伏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紧凑。

(5)详略得当:详写了……有利于更生动、深刻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了……对主题起补充衬托作用。

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重点突出,体现主题思想。

3.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或者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比喻成……(或者把……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情感,观点)。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表达方式及作用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表达方式及作用

第十一讲表达方式及作用一、考点解析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1.记叙:即一般的交代,把人物的概貌、事件的过程、场景的全貌条理清楚地陈述出来;常用的记叙顺序分三种,顺叙、倒叙(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同时也可以避免平铺直叙)、插叙(补充交代背景、原因等;丰富文章的内容;使文章内容更加曲折)。

2.描写:是对人物、事件、环境等进行绘声绘色的描绘与刻画,以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内心感受和思想感情。

常考的是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3.抒情: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人、事、物抒发感情。

这种感情的抒发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4.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人、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

5.说明:记叙文中有时也用说明但很少,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

结:叙述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起决定作用;描写起渲染气氛、塑造形象、增添文采的作用。

议论在记叙文中往往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提示主题的作用;抒情可以使文章感情表达更加充分,更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共鸣。

二、课堂实战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

1.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2.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3.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4.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5.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完整版)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与作用

(完整版)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与作用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与作用一.区分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一)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即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主要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二)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

即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初中阶段常见的记叙文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侧面烘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等。

二.具体分析各种表达方式(一)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叙述的作用主要有三点:①介绍事件发生、发展过程。

②介绍人物的经历与事迹。

③为议论说理提供依据。

1.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的方式叙述的方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进行叙述。

这种写法可以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倒叙一般有必要的文字过渡。

采用倒叙手法,或者是顺乎思路的自然,或者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诸如为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者使结构有变化、叙述有波澜,以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二)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作用: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中考语文复习“不同表达方式及其作用”笔记整理

中考语文复习“不同表达方式及其作用”笔记整理

不同表达方式及其作用表达方式是指作者在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感情或观点时所使用的语言组合样式。

常见的表达方式有如下几种:记叙。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一般记叙文必须清楚地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事件涉及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以及事件发生的背景缘由、发展经过、结局等。

只有这样读者才能对文中的事件来龙去脉一目了然,对人物性格才能有比较准确的把握。

描写。

描写是把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描写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从描写对象的自然属性,可以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还可以分为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细节描写。

从描写的角度来分,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在记叙文中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抒情。

抒情就是在具体叙述、充分描写的基础上,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情感的直接抒发和表述。

在记叙文中,它往往同描写、叙述、议论结合在一起,借用叙述描写的形式抒情。

优势也借议论来抒情,这种议论往往是一个被强烈感情色彩支配的议论,是饱含激情的议论。

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形式。

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记叙文中的议论,就是作者对所记事件,人物或问题发表看法,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和态度。

主要是对所记事件人物的感想和评价。

叙议结合有三种方式:一是先叙后议。

先记叙人物或事件,之后通过议论发表想法,点明中心。

这种方式便于揭示事件的意义,画龙点睛,揭示主题。

二是先议后叙。

记叙文也常有把议论放在记叙之前的,这种写法开门见山地提出记叙的要点,开篇点题,并以此总领全文,使文章在议论的提示下,显得脉络清晰。

记叙文复习分析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记叙文复习分析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記敘文複習:分析表達方式及作用【複習目標】1.准確區分記敘文の五種表達方式。

2.會具體分析這五種表達方式の作用。

【課前複習導學】一、溫故知新:(1)區分表達方式與表現手法表達方式:亦可稱為表達方法,表述特定內容所使用の特定の語言方法、手段,即作者根據客觀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の需要而運用の一種語言表達形式,屬於文章の整體の語言運用形式。

表現手法:也可稱為表現方法(或表達技巧),是指把形象思維の成果用一定の手段表現出來時所運用の各種具體方法,又稱藝術手法。

即凡是能使文章整體或部分產生鮮明強烈の印象,達到感染讀者の藝術效果の手段或方法,都可視為表現手法。

主要著眼於使文章の整體或部分產生效果。

如:白描、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2)記敘文の表達方式有五種: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3)具體分析各種表達方式㈠敘述。

敘述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の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の經曆和事件の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の轉換所作の敘說和交代。

在寫事文章中應用較為廣泛。

需注意:記敘の人稱以及其作用: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第二人稱:增強文章の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交流。

第三人稱: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の生活,不受時空の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

㈡描寫。

描寫是把描寫對象の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の一種表達方式。

作用:描寫の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の藝術感染。

從描寫の對象上分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細節描寫從描寫の方法上分: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我們需要著重了解の是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

人物描寫又可分為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

①肖像(外貌)描寫[包括神態描寫](描寫人物容貌、衣著、神情、姿態等):交代了人物の××身份、××地位、××處境、經曆以及××心理狀態、××思想性格等情況。

记叙文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一)

记叙文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一)

记叙文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一)记叙文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引言在写作过程中,记叙文是一种常见的文体,它通过叙述事物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来展现故事情节。

而记叙文各种表达方式的巧妙运用,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

本文将以列点的方式介绍记叙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时间顺序表达•枚举时间顺序:首先、其次、然后、随后、最后等词语的运用,可以清晰地给读者传达事件发生的顺序,使故事更加有逻辑性。

•时间跳跃:通过运用回溯、预示、暗示等手法,合理地跳跃时间,营造悬念和后续发展的期待感。

空间顺序表达•描述地点:通过细致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故事发生的地点,增强场景感。

•换位思考:以不同人物的视角,描述同一个场景,让读者全面了解事件发生的环境,产生更深刻的感受。

人物形象表达•描述外貌:通过描绘人物的身高、体型、服装等细节,让读者对人物形象有更直观的认识。

•揭示内心: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表情、动作等,透露人物内心的感受和情绪,增强读者的代入感。

事件细节表达•生动描写:通过详细描写事件中的细节,如声音、气味、色彩等,让读者感受到事件的真实感。

•对比烘托:通过对比不同事物、事件或情感,突出故事中的高潮、冲突和转折点,增加文本的张力。

表达方式的选择与作用•目的导向: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突出重点,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角色塑造:通过不同表达方式的运用,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使人物栩栩如生、立体饱满。

•读者情绪导向:精确掌握读者的情绪变化,通过巧妙的表达方式来引导读者的情绪起伏,增加阅读乐趣。

•艺术形式创新:在记叙文的表达过程中,可以尝试运用诗、歌、画、比喻等形式,以增强艺术感染力。

总结记叙文作为一种常见的文体,其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为写作者提供了丰富的表达手段。

通过合理运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人物形象和事件细节等表达方式,记叙文能够刻画出精彩纷呈的故事画面,引导读者进入故事中,一同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思考。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及作用(修改版)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及作用(修改版)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及作用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1.记叙: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用:(1)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2)为议论文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证明论点。

例:她是一个青年教师,刚由外地调来不到半年,课讲得很好,虽然说话带点口音,可学生喜欢她。

2.说明: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点、构造、功能、作用、成因、关系等所作的客观的介绍。

一般不是感性形象的描绘。

作用:(1)用来把事物的外形、特点、性质、构造、功能等解说清楚,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有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

(2)是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也常在议论文中与议论交叉使用。

(3)常用于应用文。

例:泡沫塑料内部充满了气孔,所以透气性好,又耐洗易干,即使气温升到200℃,或是降到-32℃时,它也不变,保持着良好的柔软性。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1)在记叙文中常穿插在叙述、描写之中,用以点明或更鲜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虽然她年纪轻、资历浅,又初来乍到,可是她教学水平高,工作又认真负责,所以她深受学生的爱戴和欢迎。

4.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A、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1)外貌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对话)描写(5)心理描写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刻划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记叙文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文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文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各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作用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叙述故事、描写事件或经历来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文体。

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丰富,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探讨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以及如何让文章更加自然流畅。

1. 描述描述是记叙文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通过对事物的外貌、特征、动作等进行详细描述,可以使读者产生直观的印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感。

例如,当我描述一个雨天时,可以写道:“天空阴沉沉的,乌云密布,如同一块厚重的灰色毯子覆盖在头顶。

”通过生动的形容词和比喻,读者可以感受到雨天的阴暗和沉重。

2. 对话对话是另一种有效的表达方式,通过人物之间的交流对话,可以展现出人物的性格、表达情感以及推动故事的发展。

例如,当我想表达主人公的坚强和勇敢时,可以通过对话来体现:“‘我不会退缩,我要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小明大声说道。

”通过人物的语言,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3. 动作动作是一种通过人物的行为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和情感变化。

例如,当我想表达主人公的紧张和焦虑时,可以写道:“小红手心冒汗,紧紧地咬着嘴唇,眉头紧皱。

”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紧张情绪。

4.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一种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来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通过描写人物的想法、感受和心情,可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当我想表达主人公的喜悦和兴奋时,可以写道:“小芳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她感到自己仿佛飞上了天空,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

”通过心理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5. 比喻与象征比喻和象征是一种通过隐喻和象征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或联系,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例如,当我想表达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助时,可以写道:“他如同一只迷失的小羔羊,孤独地漫步在茫茫的原野上。

(完整版)文章的五种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完整版)文章的五种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文章的五种表达方式及其作用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也叫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一、▲什么叫叙述?叙述有什么作用?叙述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待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表达方法。

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叙述的作用是:①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待人物的关系;②交待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展过程;③概括事实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依据;④联系故事情节、过滤转换上下文的意思。

▲叙述有哪些种类和方法?叙述有两类:一是概括叙述、一是具体叙述,概括叙述又叫简述、略述、就是用简单的笔墨对人物、事件、环境加以介绍、给读者提供一个大概的印象。

具体叙述又叫详述、细述,就是用详尽的笔墨对人物事迹、环境作详细交待。

叙述的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是按照事件的发展过程或人物经历的自然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它符合人们一般的认识习惯、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易于将人和事叙述完整。

倒叙、又叫倒插笔。

是把事件(人物)的结局或发展过程中精彩、感人的片断提到前边叙述,然后按顺叙的方法进行叙述的方法。

倒叙有三种情况。

一是把结局提前、二是把某个片断提前、三是用回想回忆的方式进行,将作者的感受用叙述在文章前边表达出来。

用倒叙的优点在于:可以造成悬念、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

插叙,就是在叙述进行中插进另外一段叙述。

插叙能充实文章内容、丰富故事情节。

插叙也有三种情况:一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和所叙述的内容有关的以先发生的事情。

这种插叙又叫追叙.二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对所叙述内容的补充,注释。

这种插叙习惯上又叫补叙。

再一种情况是插进来的内容在表达顺序上与原叙述的顺序相反,这种情况又叫逆叙。

▲叙述常用那些人称?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叙述的人称,就是叙述客观事物或人物活动时所确定的出发点和所选择的角度.常用的叙述人称有三种: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三人称——他、他们和第二人称——你、你们。

使用第一人称,有三种情况。

“我”、“我们”有时就是作者本人,有时是虚构艺术形象,有时还可能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或其它人物。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考点十六:表达方式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考点十六:表达方式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考点十六: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1.记叙:定义: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作用:介绍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介绍人物的经历与事迹;为议论抒情提供依据。

2.说明:定义: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把人物的经历特点表达明白。

作用:详细、准确地介绍事物,突出事物……的特征;把抽象的事物或道理说得清楚明白,让人易于理解和接受。

3.议论:定义:对某个问题、事件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

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作用:①增强文章表达效果;②明确文章主题,揭示蕴含的思想意义;③贯通文脉,紧凑篇章结构;④突出中心,揭示主旨。

4.抒情:定义:在文章中抒发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

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作用:①以情动人、增强文章感染力,引起共鸣;②开拓意境,表现和深化主题思想;③渲染气氛,显示行文格调,贯通文章意脉。

5.描写:定义:用生动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特征,环境的特点等具体地描绘出来。

描写又可以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可分为:a.动作描写:是对人物个性化行为、动作的描写。

作用:可表现鲜明的人物个性。

b.神态描写:对人的面部神情的描写。

作用:更加凸显人物个性,使人物形象棚棚如生。

c 外貌描写:描绘人的身材、容貌、仪态等。

作用:以“形”传“神”,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

d.心理描写:对处在一定环境下人物心理的活动(内心感受、思想斗争……)的描写。

作用: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感情基础和行动的内在依据。

e.语言描写:指描绘人物的独白、对话或谈话。

作用: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活,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答题模板:运用(动作、神态、外貌、心理、语言)的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刻画了人物……(人物形象)。

记叙的方式及作用

记叙的方式及作用

记叙的方式及作用记叙文叙事的方式(即安排故事的方法)有哪几种,分别有什么作用?记叙文的叙事方式:顺叙(时间顺序、事物发展顺序)、倒叙、插叙和补叙。

(1)顺叙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描写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一段与主要事件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交代完毕后,文章按原来的叙述顺序继续进行。

入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答题套路:补充交代了……,为下文……做铺垫(4)补叙:也叫追叙,是在顺叙之后再补充叙述某些与前文有某种联系的内容,是对上文所做的补充解释,对下文做必要交代的叙述文字。

它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就会出现漏洞。

答题套路:补充交代了……,使……更完整。

(5)插叙和补叙的区别.(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补叙与插叙同是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进去的文字,所以也有人把补叙归入插叙,但两者是有区别的):第一,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第二,补叙可在中间,可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顺叙”也称正叙,叙述的手法之一。

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作用:使叙述的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记叙文复习分析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记叙文复习分析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记叙文复习:分析表达方式及作用【复习目标】1.准确区分记叙文的五种表达方式。

2.会具体分析这五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课前复习导学】一、温故知新:(1)区分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即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

即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如:白描、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2)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3)具体分析各种表达方式㈠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需注意:记叙的人称以及其作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㈡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作用: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从描写的对象上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从描写的方法上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我们需要着重了解的是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又可分为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记叙文表达方式之作用分析

记叙文表达方式之作用分析

记叙文表达方式之作用分析
记叙文阅读是每年的考试必考的题型,如何正确掌握记叙文阅读方法,从而提高解题效率是我们每个人在学习语文中都会遇到的问题,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记叙文表达方式之作用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记叙文表达方式之作用分析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出题形式】
 判断文章或段落采用了何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补充知识点〗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以缺少的)
 表现手法:详略得当、首尾呼应、正侧结合、虚实相间、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巧设悬念、托物言志、象征、对比等
 【习题训练】
 例:《萌芽》
 在院子里乘凉,老是看见邻家一个小男孩葡萄时把葡萄核埋在一个装满土的花盆里。

起先,我并不在意,看久了,便问:“你怎幺老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
 “我想种出葡萄来”他头都不抬。

 “可种葡萄是用葡萄藤插栽呀,你这样种不出来的。


 “知道。


 “那你干吗还这样?”我好奇了。

 “种葡萄非要用葡萄藤吗?我想创造奇迹。

”孩子抬起头,眼里贮满了希望。

 过后,总看见男孩精心地为他种下的葡萄浇水,然后就蹲在花盆前发呆,。

记叙文表现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表现手法及作用

两个句子都是对查理的神态描写,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比手法的运用生动而又鲜明的突出展现了“我”的巧妙设计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正能量”是指能给人或社会带来正面影响的精神力量。“不用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正是这样对未来生活的正面暗示才让儿子成功地摆脱忧郁情绪,走向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
熟记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的内容及作用
A
B
C
D
作用分别如下: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点。 A: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 再如《爱莲说》用牡丹和菊来侧面衬托莲的独特的美。 《口技》中写宾客的反应,可以侧面衬托口技人技艺精湛; B: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这位占星家给我儿子算到的肯定是上等的好命,她给我儿子算的未来完美而又顺畅,可能是任何人都梦想得到的。那一天对我来说也是完美的,我为查理花10块钱买的算命用品派上了用场——包括按照快餐店侍者左拉的建议买的一张描述未来的图片,还有一个邮购来的水晶球。
01
也许有一天,查理会发现,他的生活不像左拉告诉他的那么美好——现在的查理已经30岁了,过的生活比左拉说的困难多一些,但也更有趣。但是那一天,我送给了儿子最好的礼物,那就是我花钱为他买来的一条正能量信息:“不用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02
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第6段画线句中“也是”一词表意丰富,试加以品析。 ________________
结合小说,谈谈你对“正能量”一词的理解。

专项复习讲义记叙文的表达方式知识讲解

专项复习讲义记叙文的表达方式知识讲解

专项复习讲义记叙文的表达方式知识讲解专项复习讲义:记叙文的表达方式知识讲解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记叙文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文体。

要写好记叙文,理解和掌握其表达方式是关键。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一、什么是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这五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相互配合,共同展现出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情感。

叙述,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它是指对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过程进行交代和陈述。

比如,“昨天,我去了公园游玩。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叙述。

描写,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进行细致的刻画和描绘,使读者能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比如,“她的脸蛋红扑扑的,像熟透的苹果,一双大眼睛闪烁着灵动的光芒。

”这就是对人物的描写。

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情感。

比如,“看着这片美丽的风景,我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感动。

”议论,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对所记叙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比如,“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坚持就是胜利。

”说明,则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成因等进行解释和介绍。

在记叙文中,说明的运用相对较少。

二、叙述在记叙文中的运用叙述是记叙文的基础,它能够让读者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在运用叙述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叙述要有条理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进行叙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

2、叙述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啰嗦的叙述,抓住关键的情节和要点,让读者能够快速地获取重要信息。

3、叙述要生动有趣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拟人等,增加叙述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例如,“他像一阵风似的跑了出去,转眼间就消失在了街角。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叙述更加生动形象。

三、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描写能够让记叙文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1、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

通过这些描写,可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记叙文阅读专项讲解(二)-------表达方式讲解

记叙文阅读专项讲解(二)-------表达方式讲解

记叙文阅读专项讲解(二)-------表达方式讲解一、表达方式的作用1、记叙:使读者了解故事情节、人物各方面。

2、描写:渲染气氛。

描写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表达抒发作者情感,深化文章主旨。

4、议论: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5、说明: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背景、环境、状物的细节。

二、实战演练1、根据研学方案,阿泰搜集到一则新闻,供大家学习。

①建一座跨江大桥,让三种不同速度和体量的车同时过江:高速公路、高铁、普通公路,这一大胆的设想正在从纸上走向现实。

2019年11月22日上午,常泰长江大桥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开工。

位于泰兴的江边,展现在记者面前的是大半个足球场大小的一个巨大椭圆形钢沉井,从这里开始,江苏交通人将用四五年的时间,再创一个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

②常泰长江大桥位于泰州大桥与江阴大桥中间,跨江连接常州与泰兴两市。

项目东距江阴长江公路大桥约30.2公里,西距泰州长江大桥约28.5公里,南北连接常州和泰州两市。

路线全程10.09公里,其中,公铁合建段约5.3公里。

③常泰长江大桥工程主梁采用上下层布置,上层桥面布置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南接江宜高速,北接宁通高速,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下层桥面上游侧布置两线城际铁路,设计速度200公里/小时;下层桥面下游侧布置4车道一级公路,泰兴侧接入六圩港大道,常州侧接入港区大道,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

④常泰长江大桥,一举创下2项“世界第一”。

它是世界上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其专用航道桥,还是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钢拱桥。

常泰长江大桥在世界上首创了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一级公路为一体的过江通道结构。

对于未来江苏的几十座待建过江通道来说,常泰长江大桥大胆地开启了将多种交通功能整合到一个过江通道位置上的尝试。

⑤除了过江方式的创新之外,这座新的过江通道还将实现超大跨度斜拉桥温度自适应塔梁纵向约束体系、钢-混组合四塔肢空间钻石型桥塔结构、核芯混凝土索塔锚固结构、台阶型抗冲刷沉井基础型式的4个结构型式世界“首创”。

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表现手法及作用

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表现手法及作用

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表现手法及作用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随着重视母语教育的呼声不断高涨,语文在未来中高考中的重要性肯定会越来越大。

那么中考语文怎么复习好呢?下面来看看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考语文考试复习知识点——记叙文。

(一)对比。

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

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再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

再如《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

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二)衬托。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花的话》中用月下比美的众花来对比衬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二月兰;再如《爱莲说》。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三)铺垫。

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如《荔枝蜜》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

写荔枝林的茂盛,是为蜜蜂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写荔枝蜜的甜香,是为下文赞颂蜜蜂作铺垫;写蜜蜂的辛劳,又是为赞颂劳动人民作铺垫。

记叙文:分析表现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分析表现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 分析表现手法及作用
常见题型
❖ 1,本文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 2,某事物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3,本文与我们学过的某篇文章在写法上有哪
些异同点? ❖ 4,找出文中的伏笔和照应的句子。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 表现手法与写作手法的含义基本相同 , 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 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对比、象 征、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 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 应等。
3.从“也是”一词可以看出,那一天因为儿子 心结得以解开,对儿子来说是完美的;更可以看 出,“我”为自己的苦心安排终有结果感到非 常高兴;“也是”一词巧妙地引出了事件背后的原 委,原来儿子的转变是父亲苦心安排的结果;还 可以看出,“我”作为一名父亲为儿子能够健 康成长感到无比欣慰。(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两个句子都是对查理的神态描写,前后形成 鲜明的对比,对比手法的运用生动而又鲜明的 突出展现了“我”的巧妙设计产生了良好的效 果。 5. “正能量”是指能给人或社会带来正面影响的 精神力量。“不用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正是这样对未来生活的正面暗示才让儿子成功 地摆脱忧郁情绪,走向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 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 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 (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 先抑、欲抑先扬)。
作用分别如下: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 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 的感情表达出来。
②后来他上小学六年级了,本应是无忧无虑的时光, 可他却经常被忧郁情绪控制着,每天都无精打采。我问 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他只是太担心以后的生活,因为 生活很复杂。我听了,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复习:分析表达方式及作用【复习目标】1.准确区分记叙文的五种表达方式。

2.会具体分析这五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课前复习导学】一、温故知新:(1)区分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即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

即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如:白描、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2)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3)具体分析各种表达方式㈠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需注意:记叙的人称以及其作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㈡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作用: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从描写的对象上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从描写的方法上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我们需要着重了解的是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又可分为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思路:这是什么描写?描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1)表现了人物________的精神品质。

2)表现了人物________的性格特点。

3)反映了人物________的心理(或情感)。

2、环境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思路: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1)渲染_______的气氛,为下文_______作铺垫。

2)烘托文中人物________的心情。

3)抒发作者________的感情。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5)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社会背景等。

6)突出某种环境特点,为中心(或表现人物的某种精神风貌或表达某个道理)服务。

㈢议论。

记叙文在发表对所叙事件发表意见、主张和看法时,就要用到议论的表达方式。

▲记叙中议论的位置和作用有:①用在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并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的表达,同时能使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楚。

是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②用在文章的结尾,一般是为了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的议论用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是为了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③用在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

总之,议论一般用于记叙文开头是解决为什么记叙的问题;用于中间是为了起衔接作用,加强上下文的联系;用于文章结尾是为了收缩全文、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㈣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是作者思想、观点、立场的流露,是作者对事物的审美与评价,表现着对所写事物人物的态度。

它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用:可以渲染气氛,表达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抒情的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①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

②间接抒情是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使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可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理。

二、常见题型1、文中画线句(或某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2、文中某处运用的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或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3、文中有多处精彩的描写,请选出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处写在下面横线上,并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或分析其表达效果)。

【课前复习检测】判断下列句子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1. 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了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才二十一岁,名叫马玉祥,是黑龙江青冈县人。

2. 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象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梁那样淳朴可爱。

3.这种巨鲸,名列世界第五大,有时能长到体长超过45英尺,体重40多吨,寿命长达30—40岁。

4. 我们这年轻的一代,是未来社会的主人翁,更应挺起胸膛,用我们的决心和毅力去创造将来,使人人都能够过着丰衣足食、自由、安定和幸福的生活。

希望全人类都有一个和平的世界。

5.妈妈呀,你把您的爱深深的藏在了心里。

是女儿不懂事,错怪你了。

我再也不会以为您不爱我了,因为我从那张字条上,读懂了您对女儿深沉的爱……【课堂学习研讨】活动一:人物描写的表达方式《故乡》中的有关语段“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阿呀呀,你放了道台⑨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活动二:环境描写的表达方式“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饯,买一碗酒。

”(《孔已己》)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的叔叔于勒》)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故乡》)活动三: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走一步再走一步》)活动四:“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又说:“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我的老师》)“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故乡》)“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右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

”(《背影》)【课堂达标训练】微笑的可乐[美国]杰奎林•海克尔我7岁那年,故乡的夏天炎热异常,没有一丝云彩,天空在灼热的阳光里呈现出空洞的蓝色,空气中翻腾着热浪。

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蔫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除了那些整日泡在海水里的孩子。

这一年的夏天,我再也没有走近大海,没有在沙滩上和小伙伴们追逐嬉闹,没有像一尾活泼的小鱼似的尽情遨游在无边的海水中。

我知道,所有的欢乐都已随着春天的一场噩梦灰飞烟灭了。

在那场车祸中,我永远地失去了右脚。

尽管我还是个孩子,却已深知悲伤与羞耻,我甚至拒绝在夏天穿短裤,害怕我丑陋的脚踝在众人的视线里暴露无遗。

在那段热得让人窒息的日子里,我每天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早早地拄着拐杖离开家,慢慢走到田地尽头的堤坝边。

我的爷爷已经坐在那里抽烟了,准备开始一天的辛劳。

我艰难地坐下来,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坐着,眺望远方睡眼惺忪的大海。

蔚蓝色的波浪缓缓起伏,在爷爷淡淡的烟草味里发出梦的呓语。

也许,只有这一刻的单纯和宁静,才能让我暂时忘却心里的哀愁与无助。

那天,我正望着蔚蓝的大海发呆,素来沉默寡言的爷爷突然在我背后问:“孩子,你口渴吗?”我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

爷爷又接着说:“那么,我请你喝冰镇可乐吧。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于我贫困的家庭而言,可乐是只有圣诞节才会偶尔兑现的奢侈梦想,何况车祸后为了给我动手术,家中已是负债累累。

我咽了咽唾沫,有些不相信地问:“您是认真的吗?”“当然,”爷爷微笑着说,“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自己穿过马路去对面的便利店买。

”他见我沉默了,随后又补充道:“其实不用害怕的,我会站在路边提醒你来往的车辆。

”冰镇可乐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我咬着牙点了点头。

攥着爷爷给我的硬币,我拄着拐杖站到了路边。

要知道,自车祸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走上马路,噩梦犹在。

虽然天气炎热,但乡村公路上来往的车辆永远都不会停歇。

汽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卷起一股股闷热潮湿的气流,阴影又开始弥漫,我怎么也不敢迈出这第一步。

这时,爷爷大声地吼起来:“嗨,孩子,难道你打算一辈子的路就只走到这里吗?勇敢些!”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而当我踏上路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

那一瞬间,我忘却了身后就是曾夺走我右脚的马路,也感受不到那曾如梦魇般恐怖的车流,我只知道,我已经翻越了一座山,一座在我七岁那年横亘在我生命旅程中的大山。

那天冰镇可乐的清凉,即便在35年后的现在也清晰如昨,35年后的我早已装上了假肢,像正常人一样行动自如。

我有相敬如宾的妻子,有活泼可爱的儿子。

盛夏的假日里,我带上家人去童年时的海滨度假。

而每一次把可乐递给儿子时,我总会指着瓶子上飞扬的缎带标志说:“你看,它在对你微笑呢。

”一如爷爷当年对我说时的郑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