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标准方法与实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总体减灾策略和对策 设防水准与防御目标
防灾规划要求与技术指标
工程抗震灾土地利用
城市建设防灾控制对策与 措施
城市抗震设计 工程抗震设计
工程抗震 防灾要求
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抗震 防灾规划
抗震设防水准和防御目标
城
城市总体布局的抗震要求
市
建设用地防灾适宜性评价
抗
城区、工程新建及加固
震
基础设施布局及建设
防
5 交通、供水、供电、供气抗震评估
6 医疗、通讯、消防抗震评估
7 重要建筑工程抗震评估及防灾要求
8 新建工程抗震规划要求
9 城区建筑评价与改造
10 地震次生灾害估计
11 避震疏散场所和及通•道设置评估
工作区类别 一 二 三四 类 类 类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存在场地地震破坏因素,但通常难以整治: 不适 (1)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的用地;
宜 ((23) )发 其震他断 难裂 以带 整上 治可 和能 防发 御生 的地灾表害位高错危的害部影位响•;区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二
基础设施
八大系统
供电 供水 供气 交通 医疗卫生 消防 通信 物质保障
次生灾害防御
灾
避震疏散规划建设
设
公共政策
计
城市抗震防灾建设与管理
规划的实施和保障
城市建设与发展
•
健全城市抗震防灾体系
6个专题:
一. 城市用地 二. 基础设施 三. 城区建筑 四. 地震次生灾害 五. 避震疏散 六. 信息管理系统
•
基本规定
基本规定
规划内容 三类模式 四类工作区
•
规划内容
总体抗震要求
(3)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存在一定程度的地质灾害危险性
存在难以整治场地地震破坏因素的潜在危险性区域或其他限制使用条件的用地,由于经济 有条 条件限制等各种原因尚未查明或难以查明: 件适 (1)存在尚未明确的潜在地震破坏威胁的危险地段;
宜 (2)地震次生灾害源可能有严重威胁; (3)存在其他方面对城市用地的限制使用条件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一
城市用地
主要内容
城市用地抗震防灾类型分区 地震破坏及不利地形影响估计 抗震适宜性评价
层次确定
•
城市用地抗震防灾类型分区
一、二类工作区—— 规范方法(GB50011)
各类工作区 —— 简化地质方法
场地类 别
主要地质和地貌单元
I 松散地层小于3~5m的基岩分布区
二级及其以上阶地分布区;风化的丘陵区;河流冲 II 积相地层小于50m分布区;软弱海相、湖相地层3-
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 ,北京城市与安全减灾中心 2008年4月25日
•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规划编制方法 实例及系统简介
•
•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过程
城市分区规划 城市专项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总体 防灾规划
社区防灾规划、 工程系统防灾设计
? ?如何具体操作 如何解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单体工程 防灾设计
15m。
III
一级及其以下阶地地区,河流冲积相地层大于50m 分布区;软弱海相、湖相地层16~80m分布区
•
IV 软弱海相、湖相地层大于80m地区。
20
地震破坏及不利地形影响估计
场地液化 地表错动 地质滑坡 震陷及不利地形
评价、圈定潜在危险地段
•
20
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
类别
适宜性地质、地形、地貌描述
评价原则
结合城市基础设施 各系统的专业规划,针 对其在抗震防灾中的重 要性和薄弱环节,提出 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建 设和改造的抗震防灾要 求和措施。
•
基础设施评价要求
单体抗震性能评价
网络系 统
其他评价要求
供电系统 供水系统 供气系统
重要建筑、变电站、配
电装置室等 取水构筑物、水厂、泵 站等,地下主干管线
供气厂、天然气门站、
甲、乙 类模式 宜进行 功能失
宜估计可能引发 的次生灾害的影 响
储气站等,主要干线 效影响
交通 桥梁、隧道等
范围的 避震疏散——主 估计 干网络的抗震连
通性进行分析
通讯、医疗、
消防和物资 重要建筑
保障系统
•
基础设施规划要求
规划要求
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抗震加固改造的对策和 规划,并针对各系统的专业规划提出抗震防 灾要求
结构工程学科和 防灾学科已经解 决了大部分问题
城市建设与发展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的总体目标、性
质、期限、范围 规划布局与发展要求
建设用地选择
工程规划
城市详细规划
依据、要求 落实、修正 统率、依据 协调、服从 依据、要求 落实、修正
内容、依据
控制、保障
•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
防灾规划总体目标、规划 范围、规划期限
三类模式
甲类模式—— 位于地震烈度七度及以上地区的大城市
乙类模式—— 中等城市和位于地震烈度六度地区的大城市
丙类模式—— 其它城市
•
依据:城市规模、 城市规划要求、 城市地震灾害环
境
四类工作区
最低要求
一类工作区—— 甲类模式城市规划区内的建成区和
近期建设用地
二类工作区—— 乙类模式城市规划区内的建成区和
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减灾策略和对策 不同区域抗震设防标准、防御目标与相应的规 划要求、技术指标 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划分,城市规划建设用地 选择与相应的城市建设抗震防灾要求和对策
新建建筑工程建设,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建设 与改造,建筑密集或高易损性城区改造,火灾、 爆炸等次生灾害源,避震疏散场所及疏散通道 的建设与改造等抗震防灾要求和措施 规划的实施和保障 •
不存在或存在轻微影响的场地地震破坏因素,一般无需采取整治措施:
(1)场地稳定 适宜 (2)无或轻微地震破坏效应;
(3)用地抗震防灾类型I 类或II 类 (4)无或轻微不利地形影响
存在一定程度的场地地震破坏因素,可采取一般整治措施满足城市建设要求:
较适 宜
(1)场地存在不稳定因素,; (2)用地抗震防灾类型III 类或IV 类 (2)软弱土或液化土发育,可能发生中等及以上液化或震陷,可采取抗震措施消除;
近期建设用地
三类工作区—— 丙类模式城市规划区内的建成区和
近期建设用地
四类工作区—— 城市的中远期建设用地 •
示例
•
各类工作区的主要工作项目
分类 工程抗震 土地利用
基础设施
城区建筑 其它专题
主要工作项目
序 号
项目名称
1 场地类别分区
2 场地破坏影响估计
3 土地利用抗震适宜性评价
4 基础设施系统抗震要求
防灾规划要求与技术指标
工程抗震灾土地利用
城市建设防灾控制对策与 措施
城市抗震设计 工程抗震设计
工程抗震 防灾要求
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抗震 防灾规划
抗震设防水准和防御目标
城
城市总体布局的抗震要求
市
建设用地防灾适宜性评价
抗
城区、工程新建及加固
震
基础设施布局及建设
防
5 交通、供水、供电、供气抗震评估
6 医疗、通讯、消防抗震评估
7 重要建筑工程抗震评估及防灾要求
8 新建工程抗震规划要求
9 城区建筑评价与改造
10 地震次生灾害估计
11 避震疏散场所和及通•道设置评估
工作区类别 一 二 三四 类 类 类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存在场地地震破坏因素,但通常难以整治: 不适 (1)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的用地;
宜 ((23) )发 其震他断 难裂 以带 整上 治可 和能 防发 御生 的地灾表害位高错危的害部影位响•;区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二
基础设施
八大系统
供电 供水 供气 交通 医疗卫生 消防 通信 物质保障
次生灾害防御
灾
避震疏散规划建设
设
公共政策
计
城市抗震防灾建设与管理
规划的实施和保障
城市建设与发展
•
健全城市抗震防灾体系
6个专题:
一. 城市用地 二. 基础设施 三. 城区建筑 四. 地震次生灾害 五. 避震疏散 六. 信息管理系统
•
基本规定
基本规定
规划内容 三类模式 四类工作区
•
规划内容
总体抗震要求
(3)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存在一定程度的地质灾害危险性
存在难以整治场地地震破坏因素的潜在危险性区域或其他限制使用条件的用地,由于经济 有条 条件限制等各种原因尚未查明或难以查明: 件适 (1)存在尚未明确的潜在地震破坏威胁的危险地段;
宜 (2)地震次生灾害源可能有严重威胁; (3)存在其他方面对城市用地的限制使用条件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一
城市用地
主要内容
城市用地抗震防灾类型分区 地震破坏及不利地形影响估计 抗震适宜性评价
层次确定
•
城市用地抗震防灾类型分区
一、二类工作区—— 规范方法(GB50011)
各类工作区 —— 简化地质方法
场地类 别
主要地质和地貌单元
I 松散地层小于3~5m的基岩分布区
二级及其以上阶地分布区;风化的丘陵区;河流冲 II 积相地层小于50m分布区;软弱海相、湖相地层3-
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 ,北京城市与安全减灾中心 2008年4月25日
•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规划编制方法 实例及系统简介
•
•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过程
城市分区规划 城市专项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总体 防灾规划
社区防灾规划、 工程系统防灾设计
? ?如何具体操作 如何解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单体工程 防灾设计
15m。
III
一级及其以下阶地地区,河流冲积相地层大于50m 分布区;软弱海相、湖相地层16~80m分布区
•
IV 软弱海相、湖相地层大于80m地区。
20
地震破坏及不利地形影响估计
场地液化 地表错动 地质滑坡 震陷及不利地形
评价、圈定潜在危险地段
•
20
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
类别
适宜性地质、地形、地貌描述
评价原则
结合城市基础设施 各系统的专业规划,针 对其在抗震防灾中的重 要性和薄弱环节,提出 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建 设和改造的抗震防灾要 求和措施。
•
基础设施评价要求
单体抗震性能评价
网络系 统
其他评价要求
供电系统 供水系统 供气系统
重要建筑、变电站、配
电装置室等 取水构筑物、水厂、泵 站等,地下主干管线
供气厂、天然气门站、
甲、乙 类模式 宜进行 功能失
宜估计可能引发 的次生灾害的影 响
储气站等,主要干线 效影响
交通 桥梁、隧道等
范围的 避震疏散——主 估计 干网络的抗震连
通性进行分析
通讯、医疗、
消防和物资 重要建筑
保障系统
•
基础设施规划要求
规划要求
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抗震加固改造的对策和 规划,并针对各系统的专业规划提出抗震防 灾要求
结构工程学科和 防灾学科已经解 决了大部分问题
城市建设与发展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的总体目标、性
质、期限、范围 规划布局与发展要求
建设用地选择
工程规划
城市详细规划
依据、要求 落实、修正 统率、依据 协调、服从 依据、要求 落实、修正
内容、依据
控制、保障
•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
防灾规划总体目标、规划 范围、规划期限
三类模式
甲类模式—— 位于地震烈度七度及以上地区的大城市
乙类模式—— 中等城市和位于地震烈度六度地区的大城市
丙类模式—— 其它城市
•
依据:城市规模、 城市规划要求、 城市地震灾害环
境
四类工作区
最低要求
一类工作区—— 甲类模式城市规划区内的建成区和
近期建设用地
二类工作区—— 乙类模式城市规划区内的建成区和
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减灾策略和对策 不同区域抗震设防标准、防御目标与相应的规 划要求、技术指标 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划分,城市规划建设用地 选择与相应的城市建设抗震防灾要求和对策
新建建筑工程建设,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建设 与改造,建筑密集或高易损性城区改造,火灾、 爆炸等次生灾害源,避震疏散场所及疏散通道 的建设与改造等抗震防灾要求和措施 规划的实施和保障 •
不存在或存在轻微影响的场地地震破坏因素,一般无需采取整治措施:
(1)场地稳定 适宜 (2)无或轻微地震破坏效应;
(3)用地抗震防灾类型I 类或II 类 (4)无或轻微不利地形影响
存在一定程度的场地地震破坏因素,可采取一般整治措施满足城市建设要求:
较适 宜
(1)场地存在不稳定因素,; (2)用地抗震防灾类型III 类或IV 类 (2)软弱土或液化土发育,可能发生中等及以上液化或震陷,可采取抗震措施消除;
近期建设用地
三类工作区—— 丙类模式城市规划区内的建成区和
近期建设用地
四类工作区—— 城市的中远期建设用地 •
示例
•
各类工作区的主要工作项目
分类 工程抗震 土地利用
基础设施
城区建筑 其它专题
主要工作项目
序 号
项目名称
1 场地类别分区
2 场地破坏影响估计
3 土地利用抗震适宜性评价
4 基础设施系统抗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