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8课 百家争鸣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孔子和儒家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 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核心思想“仁”,主张以德治 国。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 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百家争鸣
老子: 顺应自然; 对立转化; 无为而治; 《道德经》


庄子: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


荀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
走近孔子
孔子,鲁国人,先世为宋国 贵族;父母早丧,家境贫穷;曾 当仓库管理员;30多岁成为鲁国 有名的学者。55岁后周游列国, 推销其学说,经历十四年,
却 屡 遭 冷 遇 ; 68 岁 时 , 返回鲁国,专心整理古籍 及教授学生,传有弟子 三千,贤者七十二。数 年后逝世,享年73岁 。

祸 —— 福

书 影
好 —— 坏
➢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 万物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其自然 ➢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四大学派和七位思想家
老子:顺应自然; 对立转化; 无为而治; 《道德经》 道家
庄子: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

孔子家 儒家 孟子 Nhomakorabea第8课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1. 老子 2. 孔子和儒家学说 3. 百家争鸣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四大学派和七位思想家
老子 道家
庄子

孔子
家 儒家 孟子


荀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难 —— 易
人春 秋
长 —— 短

初一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初一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孔子的语录,教育我们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 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 才能学有所成。
2.谈谈你对下列孟子言论的感想?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当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时,要分清主次,明 辨是非,作出正确的判断。我们应当从小就树立 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念。
B.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D
C.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D.孔子提出了“仁政”治国的学说
学派 人物
思想主张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选贤、倡俭
孟子 儒家
荀子 道家 庄子
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主张实行“礼制”,明确尊卑等级,以 维系社会秩序。
主张顺其自然、民心,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 中央集权制专制统治,主张变法改革。
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 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第8课 百家争鸣
文 五经:《春秋 》、 《诗经》、

《尚书》、《礼记》、

《周易》
就 言论记录
四书:《论语》、 《孟子》、

《中庸》、《大学》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8课 百家争鸣
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全景
第8课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历史原因?
春秋 战国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三变
生产力是根本原因
社 会
社会制度的变革

变 革
思想领域的争鸣
第一学习主题 第1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共22张PPT)

《孙子兵法》
孙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百家争鸣的作用:
促进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 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 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 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第8课 百家争鸣
孔子
老子 墨子
庄子
荀子
孟子 韩非
孔子
孔子名丘、 字仲尼。春 秋晚期鲁国 人(今山 东),思想 家、教育家,
创立了儒家 学派。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思想政治 主张:
①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② 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教育主张: ③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谦
《韩非子》书影
古代军事学家,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 人。春秋末期吴国将军。字长卿,齐国乐安 人。因齐国内乱,孙武出走吴国清版。《孙经子吴兵法国》重书影 臣伍员推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13篇, 被重用为将。孙武与伍员等辅助阖闾制定袭 楚方略,使楚疲于奔命,国力耗损。吴国“西 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以一隅之 地而称霸,孙武起了重要作用。所著《孙子 兵法》,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 验,在中国和世界军事史上,最早比较系统 地涉及战争全局问题,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 深刻的影响。
虚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④ 常常复习学过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
整理古籍 文化成就:
编定《春秋 》 《诗经》
言论记录 《论语》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 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思 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政治主张: “仁” “爱人” “为政以德”
反对一切战争,主张轻 徭薄赋,实行 “仁政”,爱 护自然资源。

初一年历史第8课 百家争鸣

初一年历史第8课 百家争鸣

初一年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
一、春秋时期
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①顺应自然;②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③主张无为而治。

2、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主要思想:(1)政治思想:①核心思想是“仁”,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②主张以德治国;③主张实行德政,反对苛政。

(2)教育思想:①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②教学: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3)文化成就: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贡献巨大。

其弟子编写的《论语》记述了孔子言论,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注意区分)
儒家:说服教育:道家:顺其自然,如闭门思过、自行解决:法家:依法惩处★★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兴于春秋
老子 孔子
铁农具和 牛耕
王室衰微 分封制瓦解 士阶层崛起
流派
百 家 争 鸣
影响
盛于战国
儒家—孟子、荀 子 墨家—墨子 道家—庄子 法家—韩非
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有利于促进思想繁荣
中考演练
1.(2021·广西河池·2)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D 各陈其说。其中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主张( )A.“仁者爱人”
老子
简介 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
地位
道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主张 顺应自然;辩证法思想
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
著作 《老子》(《道德经》)
老子——思想小讲堂
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 《道德经》
顺应自然
老子——思想小讲堂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方技家 以医学为理论基础,但研究范围远宽于医学
百家争鸣的影响
(战国) 学术异常发达。中国数千年来,凡哲学、文学、
各种科学以及美术技艺等,除去自外国输入者外,大抵皆
发端于此时。
——王桐龄《中国史》
上述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你是否认同?结合材料及课本 P42说出你的理由。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 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
A 5.(2021·湖南湘西·1)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说:“事在四方,要在中 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由此可知,韩非主张(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实行仁政
C.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
D.“兼爱”“非攻”
6.(2021·湖北随州·1)“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和“施仁政于民,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
仁、爱人、为政以德
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编《春秋》 言论记录在《论语》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 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
孔子学院是在海 第8课 百家争鸣
外设立的以教授汉
语和传播中国文化
为宗旨的非营利性
公益机构。全球首
家孔子学院2004年
战国
韩非子 战国
主要思想
兼爱 、非攻、尚贤 “仁政”、“民贵君轻” 反对不义战争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顺应自然和民心,“无为 而治”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 集权专制统治
第8课 百家争鸣
二、百家之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一)百家争鸣之义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 如儒、法、道、墨、兵等,各学派纷纷著书 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出现了学术 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
政治经济的产物
(三)百家争鸣之影响
促进了学术和思想 的繁荣,成为中国 古代第一次思想文 化发展的高峰,为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后世有重要而深 远的影响。
第8课 百家争鸣
春秋时期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楚国有个人随国君出战,征伐其他国家,可是多次 当逃兵。当别人问他为什么总当逃兵时,他说道: “家中有老父亲,我死了就没人养活他了。”
想一想,对这个人的做法,战国 时期各家学派会如何处理?为什么?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第8课 百家争鸣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孙武 老子 韩非
改革变法 “爱人” “无为而治” “仁政” “非攻” “知己知彼”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8课 百家争鸣(共16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8课 百家争鸣(共16张PPT)
①应顺应自然。
②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 双方能相互转化。
老子
③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④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二、孔子
孔子
人物简介: • 名丘,字仲尼, • 春秋末期鲁国人, • 儒家学派创始人(P38), •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
P37下) • 被列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主要活动:
A、学习礼乐 B、从政;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子
荀子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思想家 墨子 孟子 荀子 庄子 韩非
地位 墨家的 创始人
儒家的 代表
思想主张
兼爱 非攻 主张“________”“________”; 贤能 节俭 提出要选_______的人治理国家;提倡_ ____;
仁政 民贵君轻 主张实行“________”;提出“__
_______”;
非正义 反对一切_____________的战争;
礼治 主张实行“________”;
顺应自然 民心 道家的 强调治国要_______________和__ __, 精神自由 代表 认为人生应追求___________,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依法 中央集权 法家的
集大成者
强调________治国,建立_______________专制统治
以德治国; 的事。”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
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
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
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 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 凶猛可怕!”
2、政治思想:
1、核心思想是 “仁”,提出 “仁者爱人”。

七上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

七上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

B孟把子依法治①墨国家与以b知德彼治知已国,紧百战密不结殆 合1、起以德来治国
C老子
②法家
c”仁政”、“民贵”、 “君轻”
2、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
D墨子 E韩非子 F孙子
③道家 ④儒家 ⑤兵家
d“兼爱”、“非攻” e“法治”、中央集权 f事备而后动 g以德教化人民
3、平等博爱、 热爱和平
4、依法治国
5、教育公平
法治观
加强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建立中央集权专制 改革观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统治 主张改革,与时俱进
韩 非 子
为专制 主义政 治体制 的建立 和秦始 皇统一 全国奠 定理论 基础
二、群星闪耀,万古流芳——百家争鸣
孙武: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 兵家学派创始人;
所著《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 的兵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其军 事格言。
①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 的社会制度逐步形成。
②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不同学派,各 陈劝说,相互抨击,取长补短。
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发 展,促进社会 的大变革
史读百家
墨家
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
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儒若其家国,谁攻?
课堂小结
百家争鸣 (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
文士阶层的出现
社会动荡和变革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一、乱而思治,思想迸发——春秋诸子
个人简介: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做过周朝的史
官,管理王室的藏书。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墨子
墨翟(dí ) 约前479~前381
墨子故里 位于山东省滕州市东北部
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科学家、人权活动家。曾提出“兼
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
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出生于山东滕州,也有少数学术界人士
认为墨子出生于河南鲁山。
非功,是反动“大攻小,强执弱”的侵凌,即侵略战争。
墨家学派代表人
生平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 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墨 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 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思想主张 “兼爱”、“非攻”
著作 《墨子》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墨子》书影 清光绪湖北崇文 书刻本。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 子及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
《论语》书影
《论语》
《论语》共20篇,1.1万多字。孔子辞世后,他的学生 们将他的言论以及他与门人的问答汇集编为《论语》。这 本书是记录孔子言行思想最权威的资料。
曲阜“三孔”
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全景
山东曲阜孔府大门
门上悬“圣府”匾, 中柱悬挂金字木联:“与 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 家。”
山东曲阜孔府大堂
为当年宣读圣旨、接见官员、审理案件之处
孔府又称衍[yǎn]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 子嫡系子孙居住之地。汉元帝封孔子13代孙孔霸为 “关内侯,食邑八百户,赐金二百斤,宅一区”。 这是封建帝王赐孔子后裔府第的最早记载。
宋至和二年(1055年)封孔子46代孙孔宗愿为 “衍圣公”,宋徽宗时封为世袭“衍圣公”,孔府 也就称“衍圣公府”。现在的孔府基本上是明、清 两代的建筑,包括厅、堂、楼、轩等463间,共九进 院落,号称“天下第一人家”。现在孔府占地约7.4 公顷,有古建筑480间,分前后九进院落,中、东、 西三路布局。

部编版初一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部编版初一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道家 庄子
春秋
战国 战国 春秋
战国
由弟子整 理出《论 语》
1. 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 2. 主张“以礼治国”。 3. 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1.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3.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
《孟子》 1.“仁政” 2.“民贵君轻”
《荀子》 “礼治”
1.顺应自然 《道德经》 2.事物都有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
3.无为而治
《庄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法家 韩非

战国 《韩非子》治以国法要治靠国法;令中、央权集术权和专权制威;
墨家
墨子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 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指各家学派纷 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针对社 会问题,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以 期待统治者采用。
原因 客观环境:变法、动荡
人才准备
现实需要
“百家”主要 指哪些学派?各派 代表人物有哪些?
孔子
儒家
孟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子
道家
庄子
学派 人物 时代 著作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老子
历史地位:道家学派创始人。
1. 顺应自然 老子思想: 2. 事物都有对立面,
可以相互转化 3. 无为而治
学说记录:《道德经》
《 难—— 易
道 德
长—— 短
经 高—— 矮 》
强—— 弱
前—— 后
生—— 死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双面性! 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8课百家争鸣课标要求:1.了解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儒墨法家的基本主张。

2.知道孔孟荀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3.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意义。

4.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

重难点:百家争鸣;孔孟荀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名词解释:百家争鸣“百家”泛指数量多;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这里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各派争艳的情况。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产生了儒、法、道、墨、兵等各种思想流派。

各派著书立说,各抒己见,相互辩论,学术繁荣,后世称之为百家争鸣。

课文解读:一、百家争鸣的原因1.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的出现。

2、具体体现:经济: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战争;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廷揽人才阶级关系:诸侯士大夫(新兴的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学在官府为学在民间,学术下移,私学兴办3、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二、代表人物1、老子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

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

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1)老子名片(2)老子思想2、庄子孔子请教老子孔子拜访老子后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

“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

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孔子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 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中国的哲学家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传入 欧洲,《四书》被翻译成 拉丁文,中国人的精神世 界开始展现在欧洲人面前。 1687年,柏应理所著《中 国哲学家孔子》一书在巴 黎出版。左为书影。
它是17世纪欧洲介绍孔子及其著作最完备的书籍,法国 的启蒙思想家大都读过这本书。如伏尔泰在《风俗论》 中介绍孔子学说时,就引用了此书内容。
二、乱而思治,思想迸发——春秋诸子 孔丘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当时的许多国家,希望得到重用,以便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张。
应该无为而治, 才能获得幸福!
应该恢复西周的政治制 度!苛政猛于虎也!
观看视频
二、乱而思治,思想迸发——春秋诸子
孔子的政治主张为什么不被君主采纳?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 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孔子杀身以成仁 孟子舍生以取义 墨子公平与正义 荀子秩序与文明
老子是正言若反 孔子是中庸之道 韩非是斗争哲学 庄子是相对主义
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之间,人类历史上出现了 一个很神奇的现象:一群天才扎堆出现:在中国,有 孔子、孟子、老子;在印度,有释迦牟尼;在以色列, 有犹太先知;在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 士多德。面对苦难,犹太先知和释迦牟尼超越了尘世; 面对自然,古希腊哲学家走向了思辨。他们都在追问 人的终极存在,追问世界的起源和本原。这是先秦诸 子不关心的。
孔子是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尊称他为“至圣”、 “万世师表”“孔圣人”…… 认为他曾修《诗》 《书》,《礼》 《乐》,序《周易》(称《易经》), 还根据鲁国历史修订编写了《春秋》,这对古代文化 的保存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百家争鸣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百家争鸣
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大变革。
2.制作表格,归纳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和主 要思想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墨家 墨子
儒家 孟子
荀子
道家 庄子
“兼爱”“非攻”“选此贤”威“节贫俭富” 之武贱贵
“仁政”“民贵君轻”“反谓对不不义战不争”不 大能能能
“礼治” 丈 屈 移 淫 夫。,,
顺其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
【反思完善】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方式一:以德来教化同学们——
儒家
方式二:用“刑罚”来限定同学们,
法家
做错一点也加以“处罚”——
方式三:自觉遵守、“无为而治”,
让同学们自觉去要求自己——
道家
【拓展延伸】
历史小论文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诸子百家学说的中心及最后归宿,都 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 生道路。诸子百家中许多思想对于我 们现代生活和文明建设仍具有借鉴意 义,请以此为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法家 韩非子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3.分析讨论:百家争鸣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百家争鸣中,各学派聚众讲学,著书立说,直接 促成了思想繁荣;同时,百家争鸣中形成的大胆思考、 自由讨论的学术风气,有力促进了文艺科学的发展。
【学以致用】
校园里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比如有的同学不 爱护学校公共财物、随手丢弃垃圾等。怎样来杜绝这 些不良行为,使同学们自觉去创建文明校园?请运用 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主张提出相应对策。
“苛政猛于虎”的故事 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思想主张】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概括孔子的思想主
张有哪些? “仁”的学说;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

2、老子认为,世间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进展,人民应顺其自然;世间的事务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老子在政治上主见“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5、孔子核心思想:“仁”。

6、墨家创始人:墨子。

墨子主见:“兼爱”“非攻”。

7、儒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

8、孟子主见:实行“仁政”。

荀子主见:实行“礼治”。

9、道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庄子。

庄子主见: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10、法家战国时代表人物:韩非子。

韩非子主见: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设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心集权专制统治。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 8 课百家争鸣预习提纲一、春秋时期的思想家1.老子⑴学派的创始人,后期楚国人⑵思想观点:①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当;②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的,他擅长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③政治上主见“”。

⑶学说著作:2.孔子和儒家学说〔姓孔名丘,字仲尼〕⑴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年鲁国人⑵政治上:①他的核心思想是“”,他提出“”。

②推崇西周的制度,主见,疼惜民力,体察民意。

⑶教育上:①创办私学,主见“”;②在教学中,孔子留意和文化学问教育,③觉察和总结出很多教育规律、教学原则。

⑷学说著作:《》〔由其弟子整理而成〕⑸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进展有格外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标准对中国社会的进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社会急剧变化。

2.内容:学派人物著作思想主见儒儒家家孟子《孟子》、、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斗荀子《荀子》“礼治”道家庄子《逍遥游》治国要顺应和墨家墨子《墨子》主见“”“”,提倡节省法家韩非子《韩非子》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权威,建立统治。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八课课件《百家争鸣》 (共52张PPT)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八课课件《百家争鸣》 (共52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八课 百家争鸣
导入
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 变化急剧而深刻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当中,影响最大的是孔子。在国内, 各地都有为纪念孔子而修建的文庙。在国外,美英等国的众多学者公认孔子是世界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 子在中国和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了解孔子。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主张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庄子》书影
道家学派代表人 庄 子
生平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 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 学家。 思想主张 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著作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庄子》
《庄子》书影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 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 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 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 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 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 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 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 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 而不快乐。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 然规律办事
《荀子》书影
荀子 荀况 字卿 约前313~前238 战国后期赵国人 著名儒家学派学者和教育家
《荀子》书影
荀况认为贵族以礼乐来节制,庶众百姓以法律控制。并指出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 力可以征服自然。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韩非、李斯为其学生。
一、老子

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初中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

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初中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
百 家 争 鸣








目录
老 子

子 (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
春秋后期楚国人,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 文学家和史学家。 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代表作《道德经》。
老子的道家思想
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 人们应该顺应自然。
2、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2、政治上: 反对苛政,主张德政——以德治国
3、教育上: 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孔子学说的影响
1、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对古代文化发展、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zxxkw
曲阜孔庙康熙手书万世师表匾
——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
百 家 争 鸣
百家争鸣的背景
(3)中年 曾在鲁国从政,时间不长,后周游列国
(4)晚年 回到家乡,从事教育, 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上)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3、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故有无名道
常名名可可 道
无 欲 ,
万 物 之
天 地 之
名 , 非
道 , 非
德 经
以母始常常
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道

。;

孔 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共42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共42张PPT)

哪一个学派 的主张对战国时 期的封建统治者 最有用?
孔子 1.人物:①图1是儒家学派创始人_________ 。
1
老子 ②春秋晚期的_________ ,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 ; ③百家争鸣的墨家的创始人是_______ 孟子 ;道家代表人物是_______ 庄子 儒家代表是_______ 。 韩非子 ;图3是兵家鼻祖_________ 孙武 ④图2是法家代表_________ 。 2 3
前551——前479
《春秋》 《诗经》
《论语》(弟子辑编)
爱人
反对苛政 以德治国
厩(马 圈)焚。子退 朝,曰:“伤 人乎?”不问 马。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孝(长辈) 基础 亲亲 慈(晚辈) 悌(同辈)

方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主)执要,四方来效
(效劳)。
世异则事异,事异
则备变。
孙 膑
兵家代表人物 ——孙武、 孙膑
孙 武今 《人 孙出 子版 兵的 法 》
孙膑与田忌赛马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无懈可击、兵贵 神速、料敌制胜、置之死地而后生、首 尾相应、以逸待劳、同舟共济…… ——《孙子兵法》中的成语
《孙子兵法》,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馆
学 习 态 度 学 习 方 法
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 语 残 页
儒家经典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1.孔子是什么时期哪国人? 2.为什么说孔子是大思想家?他的思想 产生什么影响?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出“仁”的学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百家争鸣
1.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

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方案最适合当时的社会形势( )
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战争
C.法家:提倡法治,强化集权 D.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2.战国时期,在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下列思想家与其主张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墨子——“兼爱”“非攻” B.孟子——“仁政”
C.荀子——“礼治” D.韩非——“无为而治”
3.下列关于“好国君应该怎样作为”的表述,主要体现了战国时期的哪家思想 ( )
A.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 C.儒家、墨家 D.法家、道家
4.[2017·南宁市八中段考]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
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兼爱”“非攻”
5.下列关于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
A.各个学派都希望统治者采用自己的主张
B.一些知识分子不安于现状,力争改变
C.各个学派的思想家都希望自己名垂青史
D.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
6.[2017·柳州市期末考试]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把春秋战国时期称为“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其依据是当时出现了( )
A.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B.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C.诸侯争霸的局面 D.商业繁荣的局面
7.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

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主要社会现实是( )
A.孔子提倡“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周天子提倡思想自由
C.当时的知识分子喜欢议论时政,组成社团学派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8.[2017·玉林市玉州区期末检测]如下图所示,讲学者传授的是(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9.右图是位于文登市圣经山上的《太上老子道德经》摩崖石刻,据记载为金元时期的道家弟子所刻。

下列属于老子思想的是( )
A.“仁”
B.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主张改革,实行法治
D.“兼爱”“非攻”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了猛烈的冲击。

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思想领域出现了活跃局面。

材料二
(1)我们通常把材料一中思想领域的活跃局面称为什么?
(2)请你从材料一中找出这种新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写出图(a)思想家的名字。

并写出图(a)、图(b)人物所代表的思想学派。

图(a)思想家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哪一书籍?
(4)战国时期,各家学派之间不仅阐述各自的思想主张,还相互争论和批判,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答案:
1-9: CDDDD ADBB
10.(1)百家争鸣。

(2)生产力的发展。

(3)孔子。

图(a):儒家学派。

图(b):法家学派。

《论语》。

(4)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