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单元整体设计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设计探索与实践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张园勤【摘要】现代语言教学观认为,有效的语言学习过程应该是应用语言的过程,言语能力只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

如何解决英语教学中词汇、句型、语篇语法的孤立性,使语言教学中融听、说、读、写等多种技能为一体,充分出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关键是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学情的掌握、对科学的认知规律和语言学习的充分了解。

而单元整体设计正是顺应这些条件而生,本文结合作者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案例,就单元整体设计的目的与意义、方法与途径及几点原则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单元整体设计贴合性模块整合
教育进入二十一世纪,整体教育的观点是一种挑战,创造出地球与生命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和平社会的挑战,小学英语教育立足培养初步的“完人”志向。

为此把握教材设计的时代趋势与走向,是每个小学英语教师所要了解并适当掌握的。

未来时代的教育必须是整体教育。

在整体教育的观点中,在认识某事物之时,注重通过前后流程和背景的解读、直觉性理解、创造性活动以及操作活动加以掌握。

它不限于学校教育, 而且是持续终身的活动。

是发现自我的内部过程,同时也是在同他人的关系之中协作活动的过程。

是自主的、自我控制的活动;是感撼、激励人类精神或是灵魂的活动。

1.单元整体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整体教育(holistic education)思潮是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它强调教育过程中的整体性,更为关注学生人性的培养,突出“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突出“科学”、“人文”、“创造”的和谐统一。

英语整体式教学强调语音、词汇、语法在语言教学和使用中的不可分割性、听说读写四种言语活动及能力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更强调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的整体性表现——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1.1基于现代英语教学的理念
Jeremy Harmer在How to Teach English一书中曾解释过这样四个问题:What are the difference options for textbook use? What do adding, adapting and replacing look like? So why use textbooks at all? How should teachers choose textbooks?对于最后一条,国内大部分的公办学校教师由于受到统一课标的限制,无法自行选择教科书。

而我们能做到的便是做好对所限定的教科书知识体系的统整、改编和补
充,使教材更贴合学生实际,同时彰显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

1.2基于英语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
系统理论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方法论。

传统教学总是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刻板地传授,尤其是把教与学割裂开来。

依据系统理论的思想应该把教学视为一个系统。

安德鲁斯和古德森(Andrews&Goodson)在一项对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中,发现其研究的40多种教学设计模式大部分应用了系统理论的一些思想和观点。

系统理论认为食物由要素构成,并形成一定的结构,不同的结构有着不同的功能。

英语整体式教学模式正式建立在英语教学的各要素、各教学因子的整合之上,体现了系统论的“要素——结构——功能”的基本原理。

1.3基于目标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材是固定的,而学生和课堂则是流动的。

每一个团体的学生——即学习目标群总是不同的。

因此,教师不能用固定的课本和教材去约束、框定每一届不同的学生。

也基于“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基础,单元整体设计能更灵活、更具个性化地迎合学习者的千变万化。

为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达到学习效率最大化,单元整体设计的发展顺应而生。

1.4 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教师专业化已经迫切成为新的议题。

如何使教书育人的专业性达到普通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使之成为未接受过专业训练与实践就无法从事的行业,教师群体首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难度与深度。

我们颠覆传统的英语教学一课一页的教授方式,而是统整整个单元内容,将单词、句型、段落融合在一起,设计成为具有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让课堂无法复制、教案无法普适,使教师成为高度专业化人才,这也是所有教育者的美好愿景。

2. 单元整体设计的几种方法与途径
Jeremy Harmer在How to Teach English一书中有这样的观点:教师如何使用课本,其中有个选项就adapt,即用自己的方式来改编已有的教学内容,使课文更有创造性。

作为专业的教师,首先,设计正确、合适、恰当的教学目标是重中之重;其次,要有整体意识,不能以独立的眼光看待整个单元分散在不同页面的教学内容;再次,要有科学有效的整合方式与方法,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与学生的认知规律。

最后,要注意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即语言输出的最终效果。

2.1 目标的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师把握教材、统筹整堂课的基础。

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才能设计教学思路、教学环节、整合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按照语言学习的规律,由初步的认知、到整体感知,再到熟练运用、语言输出。

在单元目标整体设计方面,要注意对所教授内容进行整体的知识划分,如单词、句型、语法、发音等;在分课时目标设计时,主要从语言知识等五个方面进行归类与设计。

当然在课时的递增过程中,各项操练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提升,最终指向获得成功的语用能力。

以《英语牛津上海版》(试用本)二年级第二学期Module 1 Using my five senses Unit 3 What can you hear?为例,我首先进行了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课时目标的设计。

单元教学总目标:
1、能正确认读、拼写六个交通工具单词:train, bus, car, van, bicycle, ship
2、能熟练运用What can you hear? I can hear…的句型针对听到交通工具的声响来进行问答。

3、在Beside the window语境中,通过一只猫Ming的视角对周边事物声音的区分来进行知识转移,并了解can的否定形式can’t
4、能熟练朗读背诵儿歌Here it comes,能够了解bus stop, station, road 三个单词的含义;对三个象声词boop, choo, beep 能对应相应的交通工具bus, train和van.
5、能熟练掌握t/d 在单词中的发音,会正确认读tiger, cat, dog, red四个单词。

分课时教学目标:
在这张表格中我把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分为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运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五个方面进行了整体设计,从第一课时的“初步感知”到第三课时的“熟练认读、拼写”整个过程的发展、变化一目了然。

从对学生的“扶着走”,到后来的“放开手,让其自己走”,我都作了缜密的规划。

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教师理清教学思路,更梳理了学生“学”的脉络。

2.2 灵活的课时分配
课时的分配取决于教学内容的多寡与难易程度,当然也要考虑学生的接受度。

根据上海市课程标准,一二年级的英语周课时是为2节,三年级为4节,四五年级为5节。

除了低段的课时量较少之外,三至五年级的英语课时足够让教师在有限的课时量里完成新授、练习和复习课的需求。

除了复习阶段,三年级的单元新授课时一般安排三个periods, 四五年级则可以安排四个periods.
以《英语牛津上海版》三年级第一学期Modue3 Unit 1为例,该Module的主题是Places and activities,小单元题目即“话题”是My school,内容是课本上的P26-27,涉及到新授单词school, library, toilet, hall, playground, classroom, 句型
在这个表格中,我把课本上四页的内容分为三个新授课时和一个复习课时。

从第一课时的初步感知、第二课时的全面练习、第三课时的综合实践、到第四课时的熟练运用,生成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由于这是新Module的第一个unit,教学时间比较充沛,同时也是因为新主题的产生,通过三个新授课时让学生全面接触本Module的教学安排。

由于四五年级的英语周课时量增加了一节,而课文的设置每个Unit也相应地增加至五页,因此,新授课时便可增加至四节。

以《英语牛津上海版》四年级第二学期Module 2 My favourtie things Unit 2
在一周的教学安排中,我将五堂英语课分别安排为四节新授、一节复习。

在前4节新授课中,将5个页面的教材进行了梳理、统整,力求达到最大的教学效益。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第一课时的教学安排是以单词为重点,带动特殊疑问句型的学习,然后再培养学生运用调查表进行调查、填写的能力;第二课时是学习新句型,同时发展学生的阅读文本及理解语篇能力;第三课时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音标基础及创编新文本能力;第四课时在全面理解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故事的表演,培养其综合语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当然也进行初步的写作能力的培养,作为开放性作业允许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来创编新的Animal friends的故事;第五课时主要对一整个unit的复习,全面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用能力,并完成分层练习。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如何在课时比较进紧凑的条件下同时完成新授和整个Module的复习,为了迎合阶段性测试,我通常在整个Module的第三个Unit 设计不同的四个课时。

比如:New,New, Review the unit, Review the module.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来调整。

2.3 不同板块的整合
《英语牛津上海版》(试用本)在每个unit中有如下一些板块的设置Look and learn, Look and say, Say and act, Read a story, Listen and enjoy, Do a survey, Learn the sound,Look and read, Ask and answer等几个组成部分。

课本的设置基本上一页上有1-2个部分构成。

单元整体设计的理念就是打破这些板块与板块之间的壁垒,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调整。

以《英语牛津上海版》三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Module3 Unit 1 My school单元为例,我进行了如下内容的整合。

Look and learn & Look and read
Contents on the book:
words: school, library, toilet, hall, playground, classroom
<Our school>
Look at the picture. This is my school. It is big and nice. This is our classroom. We read and write in it. This is our library. We can read in it. This is the hall. We can sing and dance in it. And that’s the playground. We can play basketball there.
经过整合之后,下面以表格的形式描述我的设计思路:
这张表格显示了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内容,即六个关键单词和两个主要句型,例如:This is my classroom. We can read and write in it. That is the library. We can read books there.我将分别在两页上的内容调整在一个课时内,同时进行适当的扩充,以完善different places in the school。

初步感知了this和that的概念,为第二课时打下了基础。

通过这张图标,我们能对知识点结构一目了然。

即要求最终的语言输出,学生能够会说This is… We can…in it.以及That is… We can …there. 当然,为了和四年级的相同阶段学习接轨,我还增加了5个拓展词汇,两种拓展句型。

如:Look at the music room. We can sing and play here. Let me show you the canteen. We can have lunch there. 这些内容在四年级第一学期的英语课本中会以新授单词的方式出现。

因此在三年级时进行铺垫和提前介入,显然是有目的的拓展,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方式。

2.4 不同主题的整合
《英语牛津上海版》(试用本)的编写是以模块(module)式组合呈现出来的。

其内容相对独立但具内在联系,每个模块包含三个单元(unit)。

模块内的材料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每个单元则集中讨论该主题下的一个具体话题,单元内各个部分都围绕该话题展开。

在整个一至五年级十本教材编写中,无论是是主题还是
知识结构都呈“螺旋上升”编排。

以三年级第二学期和四年级第二学期课本为例,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尽管年级不同,但学习的内容有着相似的主题theme和话题topic. 这样的编排设计也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对全套教材有全盘把握与分析能力。

在仔细研究两个年级中教材内容呈现出的差异之后,教师要主动内化,并能在教授两个不同年级的时候,将相关联系的部分予以整合。

Jeremy Harmer在How to Teach English一书中也指出,对于教科书,教师要有omit, replace, add 和adapt的能力。

以3B M1U2与4BM1U2为例。

同样的Look and learn板块中,三年级的重点词汇是pineapple, cake, bread, glass, bag, 四年级的重点词汇是hard, soft, rough, smooth, sharp, blunt, thick, thin. 在三年级Look and say以及四年级Play a game板块中,则有着比较相似的任务、情景、场景、句型。

于是,我采用了增加、改编与复习的内容,具体见下表:
从这张表格中可以看出,这两册教材中有很多单词、句型可以相互补充、共用。

当然,教师还要设置一定的语境使其看起来更自然、更连贯。

这里体现的仅仅是一种教学思维,表示单元整体设计除了要关注本册书中各个板块之间的联系,还要关注整套系列教材之间的关系,这也激发了教师要具备全局统筹能力,不仅关注所教学生的当下,还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终生发展。

3. 设计过程中的几点原则
3.1 学生主体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二期课改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已经悄悄地发生了改变。

单元整体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能使现有的教材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体现学生本位思想。

在任何教学内容的删减、替换、增加或者改编的过程中,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语言学习的发展规律。

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限制其思维的扩张。

在课堂活动设计方面,要注意教材板块之间的平衡性,输入型知识与实践获得型知识要相互补充。

比如一堂课中要完成Look and learn中的单词新授任务,就要设计一些有趣的如Do a survey, 或者Play a game;在教授阅读性教学Read a story的时候要配合Ask and answer或者Say and act环节。

这样做的优点在于能使英语听、说、读的各项功能相互补充、互相作用,产生更大的学习效益。

3.2教材中心原则
《英语牛津上海版》(试用本)是上海市公办小学统一的教材用书,全套教材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有着完整的编排体系和语言结构知识目标,也是上海市英语学科教学课程标准的指定用书。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以该课本作为主要教学用书是必然的。

在单元整体设计这一过程中,必须以《牛津上海版》(试用本)为载体,任何教案、学案的生成都是围绕该教材中所提供的主题、内容、词汇和语法等。

当然,既然称之为“单元整体设计”,其前提是所使用的教材必定包含一个单元(系列)的主题以上。

鉴于国内各省市都有自己的指定用书,我们也能将此方法迁移至其他系列的教材。

教师只要掌握了方法,并结合自己学校、班级、学生、自身的实际情予以改编、统整。

3.3有效拓展原则
“单元整体设计”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教学行为。

除了之前所提及的“教材中心原则”之外,还要鼓励教师要适当拓展。

在同一theme或者topic之下,尽量为学生提供他们接受度之内的词汇、语法和阅读文本。

在整合的过程中,增加的部分就能成为各个板块的“润滑剂”,使几者间的衔接更加自然、顺畅。

如我在设计三年级第二学期Module2 Unit1这一单元时,就非常注重学生拓展学生的
词汇量,该单元的重点词汇是:tiger, lion, panda, monkey, clever, strong, 主要句型是Do you like…? Yes, I do./No, I don’t.为了创编新的文本内容。

我特地增加了favourite, gentle, fierce, best等词汇,新的对话如下:
S1:What’s your favourite animal?
S2:I like pandas best.
S1:Why?
S2:Because they’re gentle.
S1:Do you like lions?
S2:No, I don’t.
S1:Why not?
S2:They’re too fierce.
在这个对话中,我拓展了原先课文中简单的对某种动物的喜恶的原因,由why和why not引出,让学生学会不同的观点表达,在掌握课文知识的同时,也锻炼的他们的思维能力,而增加的词汇正好能使他们进行语言表达。

使整节课更贴近学生生活,符合他们表述的需求。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设计带动了许多教师不断学习教育理论、语言教授技能,同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来不断完善、丰富这样一种有效教学的途径。

这是教师专业化人才的一种高度智慧的劳动,也是对教育这一特殊的事业的热爱与追求。

尽管单元整体设计的要求相对较高,目前也正在发展阶段,但只要持之以恒地不断实践、反思、总结、提炼,形成一定理论之后将惠泽更多的英语教师。

参考书目:
1.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3. 王少非.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
4. 吕世虎.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4年
5. 程晓棠,刘兆义. 小学英语.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
6. Jack C. Richards. The Context of Language Teaching.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年
7. Jeremy Harmer. How to Teach English.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12年
8. 朱浦. 教学专题透析.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年
文中所所及的教材内容:
《牛津英语上海版》(试用本)
二年级第二学期M1U3 P10-13
三年级第一学期M1U2 P6-9
三年级第一学期M3U1 P26-29
三年级第二学期M2U1 P14-17
四年级第二学期M1U2 P7-11
四年级第二学期M2U2 P22-26
- 1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