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要求规范全面构造配筋表格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表9.5.1第9.5.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受力类型 最小配筋百分率全部纵向钢筋 0.6 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 0.2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 0.2和45f t/f y中的较大值 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2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3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4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3条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M u≥Mcr (9.5.3) 式中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范公式(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范公式(8.2.3-6)计算。
新规范构造配筋表
新规范构造配筋表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mm2)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N/mm2)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公称质量表
每米板宽内的钢筋截面面积表
梁受集中荷载时的附加箍筋
梁受集中荷载时的附加吊筋
c w
框架柱的截面
框架柱的界面形式一般采用矩形、方形、圆形或多边形等。
截面宽度和高度: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宜小于250mm,抗震设计时均不宜小于300mm;
圆柱截面直径及多边形截面的内切圆直径不宜小于350mm;
错层处框架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
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3。
框架柱的截面宜满足L0/bc≤30;L0/hc≤25;
(L0为柱的计算长度;bc, hc分别为柱截面宽度和高度)。
框架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
地震作用下弹性层间位移角的限值
墙体自重表
非法定计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换算关系。
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表
19.1 1.00 2.39
混凝土弹性模量EC (N/mm2) 板有效高度h0=h-40 (mm)
3.3E+04 260
三、截面配筋
设计弯距M (KN·m)
截面抵抗矩系数αS=M/α1fcbh02 γS=(1+(1-2αS)1/2)/2
钢筋面积AS=M/γSfyh0 (mm2)
99.00 0.0767 0.9601 1101.7
钢筋直径d (mm)
钢筋间距s (mm) 钢筋实际配筋面积AS (mm2)
是否满足
20 190 1653.5 满足
三、裂缝验算
短期弯矩MS (KN·m)
71.00
ρte=AS/0.5bh
长期弯矩Ml (KN·m)
36.00
ρte实际取值(ρte≥0.01)
挠度f=5MSl02/48Bl (mm)
27.00
挠度限值 l0/200
验算f ≤ l0/200
0.039 2.64E+13 1.75E+13
40.0 满足
一、原始数据
板厚h (mm) 板长l (mm)
混凝土强度等级
300 8000 C40
受力钢筋强度设计值fy (N/mm2) 钢筋弹性模量ES (N/mm2) 构件受力特征系数αcr
纵向受拉钢筋表面特征系数ν
360 2.0E规数据
混凝土轴心抗压设计值fc (N/mm2) 系数α1
σψsk==M1最.1S/-外η0.6层h50Af受tkS/拉ρ(N钢te/σm筋msk外2) 边缘至受108.拉93.5底883边距受应离拉变c区不(2纵均0≤筋匀c等系≤ψ效数6≤5直ψ) 1(径m实.0m)d际e)q=取d值/ν(0(.m2≤m)
结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表9.5.1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3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M u≥Mc r (9.5.3)式中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范公式(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范公式(8.2.3-6)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1.6第10.1.6条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四分之一(图10.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1.7第10.1.7条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内且尺寸较大时,亦应沿柱边或墙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
板的配筋率示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表9.5.1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3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M u≥Mcr (9.5.3)式中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范公式(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范公式(8.2.3-6)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1.6第10.1.6条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四分之一(图10.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1.7第10.1.7条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内且尺寸较大时,亦应沿柱边或墙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表9.5.1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3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M u≥Mcr(9.5.3)式中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范公式(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范公式(8.2.3-6)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1.6第10.1.6条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四分之一(图10.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1.7第10.1.7条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内且尺寸较大时,亦应沿柱边或墙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
新规范最全构造配筋表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mm2)
2
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最大高度(m)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公称质量表
每米板宽内的钢筋截面面积表
梁内钢筋排成一排时的钢筋最多根数
每根附加吊筋承受集中荷载能力
梁受集中荷载时的附加吊筋
每米箍筋实配面积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白分率(%)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λν(ρν=λνf c/f w)
框架柱每侧纵向受力钢筋最大根数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300~450宽框架梁受扭钢筋配筋方法
框架柱、框架梁加密区箍筋间距及直径
估算板厚度h/l
估算梁截面(高跨比h/l)
粱的最大高跨比l0/h值
框架柱的截面
框架柱的界面形式一般采用矩形、方形、圆形或多边形等。
截面宽度和高度: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宜小于250mm,抗震设计时均不宜小于300mm;
圆柱截面直径及多边形截面的内切圆直径不宜小于350mm;
错层处框架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
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3。
框架柱的截面宜满足L0/bc≤30;L0/hc≤25;
(L0为柱的计算长度;bc, hc分别为柱截面宽度和高度)。
框架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
地震作用下弹性层间位移角的限值
受弯构件允许挠度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A级高度高层建筑高宽比的限值
非法定计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换算关系
Kgf m N m1Kgf m=m
tf m kN m1tf m=m。
结构配筋excel表
⑤+⑦
184.54 406.12 -99.49 448.24
内力组合
中柱
上端
下端
剪力
M
N
M
N
V
-8.00 892.12
8.00 934.24 11.33
-3.00 253.10
3.00 253.10
1.33
-14.98 -1.16 12.26 -1.16
6.05
14.98
1.16 -12.26
1.16 -6.05
860.89 -141.65 ①+②+④
860.89 -141.65
886.37 -134.70
886.37 841.18 841.18 556.20 535.18
-134.70 ⑤+⑦ -248.33 ⑤+⑦ -248.33 ①+③ -67.91 ⑤+⑥
43.73
69.57 854.26 854.26 911.44 911.44 943.23 943.23 891.73 891.73 598.32 577.30
8.2 框架柱内力组合(第八章内力组合中
杆件名称 截面位置 内力种类 竖向恒载 竖向活载 风荷载(左) 风荷载(右) 重力荷载代表值 地震作用(左) 地震作用(右)
1.2恒+1.4×0.7活+1.4风
1.2恒+1.4活+1.4×0.6风
1.35恒+0.7×1.4活
1.2重力+1.3水平地震
1.4风-1.0恒 1.3地震-1.0重力
max 149.84 1350.55 -146.05 1401.10
N max
①+②+④ 149.84 1350.55 -146.05 1401.10
钢筋构造要求表
暗柱水平筋锚固构造抗震WKL纵筋构造1、梁的纵筋净距要求:上部纵筋水平净距>=max{30,1.5d},下部纵筋水平净距、多排纵筋竖向净距>=max{25,d},多于两排纵筋水平净距为两排以下纵筋净距的2倍。
2、柱纵筋净距>=50。
3、钢筋下料:钢筋配料计算(注意弯曲调整值与弯钩增加长度)完毕,填写配料单,列入加工计划的配料单,将每一编号的钢筋制作一块料牌,作为钢筋加工的依据与钢筋安装的标志,钢筋配料单和料牌,应严格校核,必须准确无误,以免返工浪费。
4、钢筋的切断:将同种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排料,一般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较少损耗,切断时应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在量料中产生累计误差,为此,宜在工作台上标出刻度线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挡板。
5、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135;弯折后平直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5d,对有抗震要求,不应小于10d。
6、弯曲成型工艺:(1)划线:钢筋弯曲前,对形状复杂的钢筋,根据钢筋料牌上标明的尺寸,用石笔将各弯曲点位置划出,划线时应注意1)根据不同的弯曲角度扣除弯曲调整值,其扣法是从相邻两段长度中各扣一半;2)钢筋端部带半圆钩时,该段长度划线时增加0.5d;3)划线工作宜从中线开始向两边进行,两边不对称的钢筋,也可从一端开始划线,如划线到另一端有出入时,则应重新调整。
7、钢筋的焊接:(1)闪光对焊:连续闪光对焊,预热闪光焊,闪光-预热-闪光焊,300个为一检验批,10%(>=10个)外观检查,3拉伸,3弯曲;(2)电阻点焊:用于钢筋网片的焊接,<=20t一检验批,5%(>=3片)外观质量与几何尺寸的检查,纵横各截取2根试件(分别拉伸和冷弯),同一根非受拉钢筋取3个抗剪试件;(3)电弧焊:焊条为一极,钢筋为一极,电流产生电弧热,帮条焊、搭接焊、坡口焊和熔槽焊等接头形式,应根据钢筋级别、直径、接头形式和焊接位置,选择焊条、焊接工艺、焊接参数,300个为一检验批,外观逐个清查,3个拉伸;(4)电渣压力焊:在焊剂层下形成电弧热,电阻热,加压完成,节省钢材,工效高,成本低,适用于竖向(斜向4:1)钢筋连接,在供电条件差,电压不稳,雨季或防火要求的场合慎用,四周焊包应均匀,凸出钢筋表面的高度>=4mm,同一层(施工段)300(不足300)为一检验批,3个拉伸;(5)气压焊:用氧乙炔或其他火焰对钢筋对接处加热,达到塑性状态,加压完成的一种压焊方法(改变原子晶粒排列,牢固的接头),300为一检验批,外观逐个检查,3个拉伸,梁板水平钢筋另取3个弯曲;(6)埋弧压力焊:钢筋与钢板焊接,电弧形成熔池,加压,300为一检验批,10%(>=10个)外观检查,3个拉伸;8、钢筋的机械连接:套筒挤压连接、锥螺纹套筒连接、镦粗直螺纹套筒连接、滚压直螺纹套筒连接(先将肋(lei)滚压),500个为一检验批,10%外观检查,3个拉伸。
新规范构造配筋表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mm2)
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最大高度(m)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公称质量表
每米板宽内的钢筋截面面积表
梁内钢筋排成一排时的钢筋最多根数
梁受集中荷载时的附加箍筋
每根附加吊筋承受集中荷载能力
梁受集中荷载时的附加吊筋
每米箍筋实配面积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白分率(%)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λν(ρν=λνf c/f w)
框架柱每侧纵向受力钢筋最大根数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300~450宽框架梁受扭钢筋配筋方法
框架柱、框架梁加密区箍筋间距及直径
??估算板厚度h/l
估算梁截面(高跨比h/l)
粱的最大高跨比l0/h值
框架柱的截面
框架柱的界面形式一般采用矩形、方形、圆形或多边形等。
截面宽度和高度: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宜小于250mm,抗震设计时均不宜小于300mm;
圆柱截面直径及多边形截面的内切圆直径不宜小于350mm;
错层处框架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
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3。
框架柱的截面宜满足L0/bc≤30;L0/hc≤25;
(L0为柱的计算长度;bc, hc分别为柱截面宽度和高度)。
框架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
地震作用下弹性层间位移角的限值
受弯构件允许挠度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A级高度高层建筑高宽比的限值
墙体自重表
非法定计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换算关系。
新规范 构造配筋表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mm2)
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最大高度(m)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公称质量表
每米板宽内的钢筋截面面积表
梁内钢筋排成一排时的钢筋最多根数
梁受集中荷载时的附加箍筋
每根附加吊筋承受集中荷载能力
梁受集中荷载时的附加吊筋
每米箍筋实配面积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白分率(%)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λν(ρν=λνf c/f w)
框架柱每侧纵向受力钢筋最大根数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300~450宽框架梁受扭钢筋配筋方法
框架柱、框架梁加密区箍筋间距及直径
??估算板厚度h/l
估算梁截面(高跨比h/l)
粱的最大高跨比l0/h值
框架柱的界面形式一般采用矩形、方形、圆形或多边形等。
截面宽度和高度:
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宜小于250mm,抗震设计时均不宜小于300mm;
圆柱截面直径及多边形截面的内切圆直径不宜小于350mm;
错层处框架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
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3。
框架柱的截面宜满足L0/bc≤30;L0/hc≤25;
(L0为柱的计算长度;bc, hc分别为柱截面宽度和高度)。
框架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
地震作用下弹性层间位移角的限值
受弯构件允许挠度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A级高度高层建筑高宽比的限值
墙体自重表
非法定计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换算关系。
配筋常用表格
6
8
0.283
0.503
0.188
0.335
0.142
0.251
10 0.785 0.523 0.392
12 1.131 0.754 0.566
2
四、梁内单层钢筋最多根数
梁宽(mm)
14
钢 筋 直 径 (mm)
16
18
20
22
25
28
200
4
3/4
3/4
3
3
3
2/3
250
5
5
4/5
4
4
3/4
3
300
14
153.9 308 461 615 769 923 1077 1231 1385
16
201.1 402 603 804 1005 1206 1407 1608 1809
18
254.5 509 763 1017 1272 1526 1780 2036
2290
20
314.2 628 941 1256 1570 1884 2200 2513
4 1963 4418
2344 2724 3104 3484 3864
2278 2592 2906 3220 3534
5 2454 4909
2835 3215 3595 3975 4355
2769 3083 3397 3711 4025
六、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环境类别
钢筋混凝土结构
2827
22
380.1 760 1140 1520 1900 2281 2661 3041
3421
25
490.9 982 1473 1964 2454 2945 3436 3927
新要求规范最全构造配筋表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mm2)
2
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最大高度(m)
每米板宽内的钢筋截面面积表
梁内钢筋排成一排时的钢筋最多根数
梁受集中荷载时的附加箍筋
每根附加吊筋承受集中荷载能力
每米箍筋实配面积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白分率(%)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λν(ρν=λνf c/f w)
框架柱每侧纵向受力钢筋最大根数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300~450宽框架梁受扭钢筋配筋方法
框架柱、框架梁加密区箍筋间距及直径
估算板厚度h/l
估算梁截面(高跨比h/l)
粱的最大高跨比l0/h值
框架柱的截面
框架柱的界面形式一般采用矩形、方形、圆形或多边形等。
截面宽度和高度: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宜小于250mm,抗震设计时均不宜小于300mm;
圆柱截面直径及多边形截面的内切圆直径不宜小于350mm;
错层处框架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
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3。
框架柱的截面宜满足L0/bc≤30;L0/hc≤25;
(L0为柱的计算长度;bc, hc分别为柱截面宽度和高度)。
框架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
地震作用下弹性层间位移角的限值
受弯构件允许挠度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A级高度高层建筑高宽比的限值
非法定计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换算关系
Kgf m N m 1Kgf m=9.801665N m
tf m kN m 1tf m=9.801665N m。
各个规范整合柱子配筋模板
4、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边纵向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1、框架中间层中间节点处,框架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贯穿中柱的每根梁纵向钢筋直径,对于9度设防烈度的各类框架和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当柱为矩形截面时,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5,当柱为圆形截面时,不宜大于纵向钢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的1/25;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当柱为矩形截面时,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对圆形截面,不宜大于纵向钢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的1/20。
2、牛腿中的纵向受拉钢筋和锚筋的锚固措施及锚固长度应符合规范规定,但其中的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应以laE代替;
3、牛腿水平箍筋最小直径为8mm,最大间距为100mm。
柱顶预埋直锚筋
铰接排架柱柱顶预埋件直锚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砼规》P166,11.1.9
1、直锚钢筋截面面积可按规范规定计算并增大25%,且应适当增大锚板厚度。
轴压比
一、二、三、四级抗震等级的各类结构的框架柱、框支柱,其轴压比不宜大于轴压比限值,详见附表3。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
《砼规》P176,11.4.16
柱
箍筋体积配筋率
1、柱箍筋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应大于最小配箍率。(最小配箍率等于最小配箍特征值乘以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与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之比。)
箍筋加密区长度
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应取柱截面长边尺寸(或圆形截面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中的最大者;一、二级抗震等级的角柱应沿柱全高加密箍筋。底层柱根箍筋加密区长度应取不小于该层柱净高的1/3;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箍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
每米板配筋表
三、设计步骤 1、求基础宽度b,台阶宽度b2和墙厚a。
2、确定基础每边大放脚数目n,并取整数:
§7-6 扩展基础设计(柔性基础设计) 一、钢筋砼基础的构造要求P309
3、基础与柱的连接:
若基础与柱不同时浇筑,其插筋的数目及直径与柱内纵向受 力钢筋相同,伸入柱子的锚固长度:轴心受压:Ⅰ级20d,Ⅱ 级25d。
二、墙下钢筋砼条形基础底板厚度和配筋的计算
பைடு நூலகம்
预制柱与杯形基础的连接可查阅有关手册, P309。预制柱插入杯形基础的深度h1按表 7.12选用,还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一般 为20d,并应考虑吊装时柱的稳定性,即 h1≥0.05柱长。柱子插入杯口部分的表面应尽 量凿毛,柱子与杯口之间的空隙,应用比基
础砼高一级的细石砼密实充填,强度达到基 础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方能进行上部吊 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mm2)
2
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最大高度(m)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公称质量表
每米板宽的钢筋截面面积表
梁钢筋排成一排时的钢筋最多根数
梁受集中荷载时的附加箍筋
每根附加吊筋承受集中荷载能力
每米箍筋实配面积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白分率(%)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λν(ρν=λνf/f)
框架柱每侧纵向受力钢筋最大根数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框架柱、框架梁加密区箍筋间距及直径
估算梁截面(高跨比h/l)
粱的最大高跨比l0/h值
框架柱的截面
框架柱的界面形式一般采用矩形、方形、圆形或多边形等。
截面宽度和高度: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宜小于250mm,抗震设计时均不宜小于300mm;
圆柱截面直径及多边形截面的切圆直径不宜小于350mm;
错层处框架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
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3。
框架柱的截面宜满足L0/bc≤30;L0/hc≤25;
(L0为柱的计算长度;bc, hc分别为柱截面宽度和高度)。
框架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
地震作用下弹性层间位移角的限值
受弯构件允许挠度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墙体自重表
非法定计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换算关系
Kgf
N m 1Kgf m=9.801665N m m
tf m kN m 1tf m=9.801665N m。